女兒升上五年級了,我常常說,
孩子在五年級之前,學習動機、學習障礙、時間管理沒有落實,很多事情到了五年級之後,就會變樣了。
而最重要的是,媽媽跟孩子的對話是不是已經定型了。
親子之間可不可以討論各自的難關,
可不可以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感覺,
可不可以知道對方真心地愛著自己,
沒有孩子時,以為這樣的狀態很簡單,事實上,一點都不簡單。
.
女兒的學習,我一向不是以學校為主軸,
這幾年我專注的研究孩子的學習動機問題、學習障礙跟時間管理,一步步地熬上來,我甘願且自得地學習著一個個領域,辛苦卻很滿足。
現在的她,每天規劃自己的時間,讀哪些文章,
前陣子原本很愛數學的她,考了個很讓人擔心的成績回來,
我看著她的成績,心裡想,所有科目中,數學其實是一步步建構上去,一個單元不熟悉就會影響後續發展,我擔心,但是她說:『其實也還好呀!只是想得比較久。』
看著她輕鬆自在的樣子,我想了想,她不懂我在擔心的問題,於是,我想了想怎麼跟孩子談數學學習的結構問題。
.
於是,我拿手邊的積木在每個積木上寫上數學的單元。
然後請她慢慢堆疊上去。
積木很好懂,要先學會數字才能學加減,要會加法後才會有乘法,學會乘法後才會除法 .....,一步步環環相扣, 慢慢地疊上去,然後我在旁邊用手弄彎了乘法那塊積木跟她說:『其實乘法也還好,隨便學就好!』,那弄歪的乘法積木搖搖欲墜,女兒急忙的扶助說:『不行,乘法不穩,除法之後都學不上去了。』
忽然間,女兒看著那些積木不說話了,默默地走回房間。
.
今天期中考成績發表了,她有兩題來不及寫直接送分,回到家她想了想覺得自己每題都慢慢思考太慢了,要加強應用題的思考速度,忽然跟我說:『媽媽,可以幫我多買一些評量跟測驗嗎?我都沒有練思考速度。』
於是,用完餐我就被催促著去買數學相關題型了。
回家後她開始跟我討論每天的進度跟方向,
然後跟我說:『謝謝媽媽幫我!』
。
現在的我深深的理解:
每個人都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是,都無法逼迫馬喝水。
。
父母面對孩子也一樣,我們可以逼迫孩子寫很多考卷,上很多課程,卻無法讓他甘願在學習上思考。
。
學習這件事情,真正建構在於理解知識美妙後的一種『甘願與自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