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變成學生與父母的108煩惱!】
「#學習歷程檔案」是甚麼?
我瞭解108課綱的用意,是希望我們能擺脫過去填鴨式教育的僵化狀況,打造多元入學的環境,我也認為大方向上應該繼續向前邁進;但是我也提醒教育部要處理教育第一現場面臨的狀況。
首先,我們看到這個「學習歷程檔案」,直接變成補教界的新產業鏈。
新課綱中提到「探究與實作」課程,補習班就直接比照辦理,推出動手玩實驗班、機器人班,而且還給證書,就是為了學習歷程檔案。
為甚麼會這樣?就是因為目前108課綱的第一批學生就即將要在明年9月入學,現在就正在準備升學,但是教育部對於「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與評鑑狀況,都還是未知數。
因為家長會擔心,學生也會害怕,所以才有產業鏈。教育部這邊一直都沒有說清楚內容,結果我們原本要多元化入學,變得更去加深這種貧富差距和城鄉落差。
我在這裡要求教育部兩點:
1️⃣教育部至少要去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給家長和學生聽,不要造成大家的恐慌。
2️⃣教育部必須說明清楚:這個108課綱的升學機制中,教育部要盡快擬定「學習歷程檔案」在評分中有一個上限下限的方向與定案。面試加其他非筆試和校園成績也都應該要表列清楚。
#新課綱恐怕會加深教育的城鄉差距
我一直訴求教育部,我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至少教育資源上,我們要平等近用,每個孩子都有權利享受一樣的資源。
我就直接舉例,教育部要求學生把學習歷程檔案上傳到雲端,教育部一直說這是因應5G世代的來臨,但在新北市許多地區,就是連4G訊號也不一定收得到。
還有,我們都知道「學習歷程檔案」,我們也要求學生要去參加多元化的特色課程,要有社團活動的經驗。
但對我的選區來說,有很多小學校,每班人數本來就不如都會地區多,又要求要分組去做討論與研究;那其他地區部分不到三名學生的班級,又要如何分組?
#教育部的雲端不是我的雲端
可是我也想問部長,我選區的孩子,有很多連用電腦、用4G網路,都是奢侈,他們要怎麼面對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
我知道教育部很努力在推動「素養教育」,但在改革的過程中,絕對不能忽略資源分配的問題!我強烈要求教育部要再審慎思考,我的疑慮其來有自,請教育部要面對這些問題!
#教育部 #新課綱上路 #108課綱 #教育資源平均分配
#教育平權 #勿再加深城鄉差距 #公平的教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5的網紅劉士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重新上傳完整版,一次看完:https://youtu.be/SlJaJcPrBck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設計社第39屆,歷時一年的完整紀錄片(2006年9月-2007年6月),精彩呈現社團生活真實點滴。夢想可以使成就更偉大,本支影片呈現從作夢、追夢、到完夢的心路歷程,廣告設計社於39屆轉型成功,文治...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的推薦目錄: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去衛道中學演講,回應學生對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的迷思與誤解。我簡單講一下大致上的問題,這些迷思與問題在各高中幾乎都差不多:
(1) 學生最在乎的居然不是檔案本身的內容、結構與品質,而是字數與美編排版。我真的覺得有一堆奇怪的大人在嚇學生 (但是我有拜託學生不要自以為棒地把完全不重要的字標紅字粗體加底線,因為100%弄巧成拙引人發噱)。
(2) 理論上每一個學校的每一個科系都會公布評量的審查評量尺規(Rubrics)的"原則與方向"(但不會讓你真的看到細部評分表),但有些高中端似乎都不知道這些事。例如中山生科系就會在網頁上載明我們想要什麼樣的資訊,校方的108課綱與招生專業化專區也會有相關資訊。但我的確認為各科系在這方面資訊的透明度與公告的即時性是需要加強的。各系要求的東西就是各系在乎的事情。
(3) 學生一直謠傳"大學教授不會看所以不用準備",或許真的有"意氣風發且對108課綱感到嗤之以鼻"的大學教授去高中演講時會說"我們不看那個",但我認識的大學教授都說會看喔,而且我們一定會看到。
(4) 學生最不需要擔心的是"格式、字數、美編",但學生最需要擔心的是"平常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無所謂、沒有觀察、記述、思辯、資訊判讀、寫作(各種文體)、實踐想法、閱讀"的習慣,也忽視了很多能力的養成同時都有學校、家庭、社會教育與自學成份。把一切都推給"學校沒有教","沒人叫我要做"是不行的。
(5) 學生不斷地問"很怕做出來的東西教授不喜歡",最大的問題學生平常就不在乎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服務、產品、知識、技術、政策是怎麼來的。平常不在乎各種專業的存在與養成,但只會腦補自己"應該要當白領吹冷氣賺大錢",請問這時候怎麼會"忽然知道該領域在乎什麼"?想賺錢也不是錯,但是一個從來不在乎理想科系專業要求的學生真能入行,能賺得到錢嗎?
(6) 如果很在乎該領域在乎什麼,那平常就應該要留心專業人士問什麼問題?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什麼功課都不做,然後才哭訴自己無所適從。怎麼貼近專業社群?網路上有一堆的資訊,不要只會看爆料和靠北社團。
(7) 我認為絕大多數學生並不需要在資料中顯示自己"早就立定志向",再講一次,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是要看看學生究竟有沒有摸索與探索和實踐想法的經驗,而不是要每個人端出非常有針對性的成品。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本來就很少。或許有些浪尖上的熱門科系認為"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我們不收",但我相信多數科系敢挑的學生只要達到"腦袋清楚、邏輯不差、有學習熱情、過去所學與現在所選之間有脈絡可尋"就好。
(8) 不需要別出心裁,只要誠實踏實與完整的學習就好。再說一次,學習歷程檔案不是特技比賽,"探索與實作"就是"好好實踐你的點子的經驗",而多元表現就是"和學校一般教學未必有關係,完全出自自己興趣的所作所為"。我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多元活動"在校內就可完成,沒有要花錢出去補。但我認為學生的學習與探索不需要受限於校園。
(9) 有學生認為"做了很多但只能上傳一點點",表示自己應該要有篩選最佳表現的能力啊。我們大人申請任何東西也不是在堆疊經歷的,很多東西也只能擇優挑3-5樣啊~
(10) 有學生認為"這樣很花時間",同學,請問有什麼事情是不花時間的?打手遊和睡覺也是要花時間的。
另外我建議高中端在設計"格式"給學生寫的時候,要記得這些東西最後是給"經常在看報告"的大學教授看的。所以那個格式看起來不能像週記、聯絡簿或悔過書。
要不然我們看資料時會看到一堆"還不錯啊"、"還好"、"先不要"這種廢話。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劉士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重新上傳完整版,一次看完:https://youtu.be/SlJaJcPrBck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設計社第39屆,歷時一年的完整紀錄片(2006年9月-2007年6月),精彩呈現社團生活真實點滴。夢想可以使成就更偉大,本支影片呈現從作夢、追夢、到完夢的心路歷程,廣告設計社於39屆轉型成功,文治武功面面俱到。
廣告設計社在38屆時,曾經一度面臨倒社危機,由當時唯一的新幹部六肆零承接社長,任內積極招新,成為校內超過100位社員的大社團。廣社代表文化大學出征「教育部全國社團評鑑」,拿下全國特優第一,並於校內「檔案評鑑」和「總體評鑑」,也拿下兩項第一,分數更是創校以來的最高分99.5分,完成空前的「三冠王」。
38屆社長宗裕為社團導入多元發展的新方向,39屆社長六肆零繼往開來,讓社團成功轉型,帶領一群新鮮人,從懸崖邊緣再振翅起飛,打造全方位的學藝類社團。
以下為39屆廣社的發展彙整:
1.建立垂直村落
社課融入團康和組聚,讓社員和幹部熱絡的交流和互動,催化緊密連結的社群
2.深度凝聚向心力
第一要點為激發幹部衝勁,重新舉辦幹部訓練(上學期)、幹部共識營(下學期),第二要點為深化社員情感,舉辦第一屆廣神傳奇(下學期)
3.一個月一場社遊,分段完成環島
藉由共同經驗才能塑造革命情感,人與人之間情感最快釋放和相融,就是社遊。每個月一場社遊,每週課間隨時出遊,利用寒假&暑假完成西部&東部的環島
4.服務學習,奉獻社會責任
社團要有服務社會的能力,學習人性關懷,並磨練性格的稜角
5.校際合作,師資課程資源共享
與外校廣告與設計社團合作,共同聯辦活動,多校結合擴大規模和影響力,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抑入
6.邁向影片傳播世代
拍攝各類型影片(愛情喜劇、美食節目、偶像劇),並於成果展首度舉辦「影展」,具體營銷社團品牌
7.擴大舉辦「社慶」
把社團39年的學長姐找回來,回校參與人數為歷屆最多,擴增幹部的職涯視野和社會人脈
8.訓練專業講師:種子計畫
訓練幹部的講授技巧,至其他社團或系學會授課,成為專業師資
廣告設計社第39屆,從低谷回到巔峰,既輝煌又閃亮熠熠,我們彷彿追逐到了那一道「永恆之光」。
完整文章介紹: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865985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VlFGPgZ2kc/hqdefault.jpg)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劉士銘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重新上傳完整版,一次看完:https://youtu.be/SlJaJcPrBck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設計社第39屆,歷時一年的完整紀錄片(2006年9月-2007年6月),精彩呈現社團生活真實點滴。夢想可以使成就更偉大,本支影片呈現從作夢、追夢、到完夢的心路歷程,廣告設計社於39屆轉型成功,文治武功面面俱到。
廣告設計社在38屆時,曾經一度面臨倒社危機,由當時唯一的新幹部六肆零承接社長,任內積極招新,成為校內超過100位社員的大社團。廣社代表文化大學出征「教育部全國社團評鑑」,拿下全國特優第一,並於校內「檔案評鑑」和「總體評鑑」,也拿下兩項第一,分數更是創校以來的最高分99.5分,完成空前的「三冠王」。
38屆社長宗裕為社團導入多元發展的新方向,39屆社長六肆零繼往開來,讓社團成功轉型,帶領一群新鮮人,從懸崖邊緣再振翅起飛,打造全方位的學藝類社團。
以下為39屆廣社的發展彙整:
1.建立垂直村落
社課融入團康和組聚,讓社員和幹部熱絡的交流和互動,催化緊密連結的社群
2.深度凝聚向心力
第一要點為激發幹部衝勁,重新舉辦幹部訓練(上學期)、幹部共識營(下學期),第二要點為深化社員情感,舉辦第一屆廣神傳奇(下學期)
3.一個月一場社遊,分段完成環島
藉由共同經驗才能塑造革命情感,人與人之間情感最快釋放和相融,就是社遊。每個月一場社遊,每週課間隨時出遊,利用寒假&暑假完成西部&東部的環島
4.服務學習,奉獻社會責任
社團要有服務社會的能力,學習人性關懷,並磨練性格的稜角
5.校際合作,師資課程資源共享
與外校廣告與設計社團合作,共同聯辦活動,多校結合擴大規模和影響力,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抑入
6.邁向影片傳播世代
拍攝各類型影片(愛情喜劇、美食節目、偶像劇),並於成果展首度舉辦「影展」,具體營銷社團品牌
7.擴大舉辦「社慶」
把社團39年的學長姐找回來,回校參與人數為歷屆最多,擴增幹部的職涯視野和社會人脈
8.訓練專業講師:種子計畫
訓練幹部的講授技巧,至其他社團或系學會授課,成為專業師資
廣告設計社第39屆,從低谷回到巔峰,既輝煌又閃亮熠熠,我們彷彿追逐到了那一道「永恆之光」。
完整文章介紹:http://k640640.pixnet.net/blog/post/865985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LtSZNlNH0/hqdefault.jpg)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學習歷程】科系要求社團活動經歷-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你們覺得要放嗎,不過有一個想放的原因是可以傳10個多元表現,還是想要把十個放滿,不過感覺只有社團證明太敷衍了,到底要不要放rrr - 學習歷程, ... ... <看更多>
學習歷程檔案社團經驗 在 EPMaster學習歷程檔案資訊中心'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證照、獎狀、社團經驗及成績表現之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為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加分呢?現在有一種新興的學習管道叫做磨課師(MOOCs),它是一種線上課程;採自學模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