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叫「台」呢?如果自己走在路上忽然被某個陌生人指著說「好台喔」,我們是會感到一陣羞恥,還是感覺榮耀呢?
台灣設計師黃子欽 Tzi-chin Huang 組織了一個實驗性組織--台本,藉由幾位台灣設計者的角度,定義出他們心中最「台」的關鍵字,然後再選出他們心中最「台」的書籍。看到 海流設計 Flowing Design的陳泳勝設計師以「笑魁」(俚俗)的關鍵字選出了「川島小鳥明星攝影集」讓我為之一愕,但頓時恍然大悟般覺得十分合理。
小鳥的鏡頭下呈現的台灣風貌的確是我印象中台灣最草根令人懷念的風景,看著看著總讓人會心一笑。捧著香蕉咧開嘴沒剩幾顆牙齒的大笑爺爺、然後有張拍三立電視劇的照片也笑死我了!看到他拍電視的時候還心裡默默OS,最好是這個可以當成攝影作品,但沒想到真的就從7萬張脫穎而出變成作品成為攝影集的某一頁。(有一張背後還有康熙來了的蔡康永呢!)或許日本攝影師的眼中,這樣的誇張場景,就是很台灣的感覺吧?
你呢?心中覺得那個「很台灣」的感覺是什麼呢?
-------------------------------------------------------------------------------------------------
2016台本
台本──是個實驗性組織,從台灣設計者的角度提出看法,除了專業度,也呈現多元性。2016 台本提出用台語關鍵字來選中文書,活化對書的想像。結合金酸莓獎與獨立製片的精神,各自表述的同時,也帶給市場一種活力跟可能性。並同時提出對於「台」的定義。
-----------------------------------------------
茫渺(茫渺)── 霧室
假仙(矯飾)── 馮宇
喇賽(惡搞)── 小子
笑魁(俚俗)── 陳泳勝
幹醮(運動)── 黃子欽
手路(手感)── 何佳興
淡薄(簡單)── 蔡南昇
在地(庶民)── 好春
跳針(脫俗)── 賴佳韋
目眉(點睛)── 許晉維
-----------------------------------------------
2016台本
台本──是個實驗性組織,從台灣設計者的角度提出看法,除了專業度,也呈現多元性。2016 台本提出用台語關鍵字來選中文書,活化對書的想像。結合金酸莓獎與獨立製片的精神,各自表述的同時,也帶給市場一種活力跟可能性。並同時提出對於「台」的定義。
-----------------------------------------------
茫渺(茫渺)── 霧室
假仙(矯飾)── 馮宇
喇賽(惡搞)── 小子
笑魁(俚俗)── 陳泳勝
幹醮(運動)── 黃子欽
手路(手感)── 何佳興
淡薄(簡單)── 蔡南昇
在地(庶民)── 好春
跳針(脫俗)── 賴佳韋
目眉(點睛)── 許晉維
-----------------------------------------------
【許晉維的「台本」】
目眉(點睛)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何榮幸/時報
●《芭樂人類學》郭佩宜主編/左岸
●《打開時空膠囊:舊時代的電影青春物語》林亮妏/逗點
【台的定義】
像煙火的引線,只要出現部分,共鳴便被點燃。
情感的聯結,是不用思考很直接的,有些事物或許現在接觸的少,但事實上還是存在於記憶中,發現時,便像鞭炮的引線迅速燃起,產生連結這樣,所以有時是感性大於理性的,因接觸事物不同、時空環境差異,因人而異,也可能是一種生活體驗認知;外婆家附近雜貨店的彈珠檯、兒時住家附近的老戲院、甚至去年的太陽花學運,只要有能與自己在這片土地有所聯結,就是一種台味了吧我想!
-----------------------------------------------
【賴佳韋的「台本」】
跳針(脫俗)
●《那隻斑馬》
●《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
●《金剛經、心經-弘一大師手書》
【台的定義】
花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什麼是台味,一天和客戶在鬍鬚張吃飯,他點了一碗鴛鴦飯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鴛鴦飯就是一半雞肉飯、一半滷肉飯的奇妙組合,這讓我突然領悟到這正是所謂的「台」。台灣像是一塊拼貼而成的裝置藝術,浮動而且跳躍,雖然沒有單一的物件可以代表自己卻總能將各種元素重組成新的定義,讓象限上的兩端做最驚奇的融合,揉合成自己的模樣,混亂就是我們生猛的動力源頭。
-----------------------------------------------
【好春的「台本」】
在地(庶民)
●《浩克慢遊:尋找新舊交錯的美麗》
●《一善面相體相奇書》
●《陳鵬仁農民曆(觀音)》
【台的定義】
我對台的詮釋是,「在地」、「樸實」、「鄉土」、「叛逆」、「不說謊」,源自於家鄉的根而自然地表現、不憨厚、不吞吞吐吐而直接的呈現。
而我對於「在地」的定義是必須與環境、民俗、信仰、小吃,當地語言,作為連結。
我所選擇的三本書也的內容,算命、農民歷、地方性作為我對「台」與「在地」感覺的封面呈現。要了解一個地方可以先吃小吃,從味覺來了解,「在地」的味道。
在地跟民俗息息相關的扣在一起,民間相信信仰與算命,是台灣一直以來的民間習俗。
面相書與農民曆這些排版的方式很奇妙,它們並沒有選擇特殊的字體,但在設計上的配色卻是相當完整與特殊,我並不覺得這會俗氣,我覺得它們絕不抽象的很道地。
這種感覺就像是到了一些老的小吃店,招牌從古至今都不變,牆上寫菜單的毛筆字,不是精美卻很有一種與自己小吃產生的聯結感,它並它需要再更細緻的字體或是流行而取代。
它們不說謊的使用現有的字體去加以排列,有一種(我就是這樣!我是我自己!)的感覺。
-----------------------------------------------
【蔡南昇的「台本」】
淡薄(簡單)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幌馬車之歌》第三版
●《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
-----------------------------------------------
【何佳興的「台本」】
手路(手感)
●《Lalan ╱ 蘭蘭》
●《夏天、煙火、我的屍體》
●《眩談》
【台的定義】
錯綜的歷史脈絡能提供給當下的是創造的土壤。
友人L小姐是福島人, 她說福島雖然受了重創, 但福島菜能呈現不同時期來到福島的人們融合的經歷, 核災後L小姐試著在不同地區介紹福島的食譜, 讓人感受福島的生活樣貌。很敬佩L小姐能以這樣溫柔的方式來面對這難以承受的巨變, 自己也才意會文化是人們在一個地方生活的日常累積。
太太讓小孩在4.5個月大時順著自己的本能手抓食物如遊戲般進食, 剛開始吃飯時餐桌總像個災難。隨著小孩漸漸適應拿餐具吃飯的過程, 太太也嘗試調理出這家庭的口味, 開始發展出自己的手路。
我想台本是一道道的手路菜
-----------------------------------------------
【黃子欽的「台本」】
幹醮(運動)
●《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
●《南風》
●《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
【台的定義】
台灣一直住在一個防空洞概念中,不管飛彈來不來,我們都活在空襲的陰影中,就像住在防空洞裡,這種滋味,又酸又苦,也有點甘甜。
-----------------------------------------------
【陳泳勝的「台本」】
笑魁(俚俗)
●《川島小鳥攝影寫真集:明星》
●《公民不冷血(經典增修版):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
【台的定義】
時有所聞的以國外卡通或元素為主的壁畫創作還被自以為的文創,可以看出台灣人在這塊領域上不知為何的莫名自卑,即便是屬於台灣才有的原民文化或傳統工藝等等,在與金錢掛勾之後,也因為台灣人貪小便宜的個性,使得這些「在地化元素」只做到表面的商品化而並沒有更深的東西。台灣是個很有趣的國家,過去被殖民的歷史以及是海島國家,因此吸收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也因此,庶民文化變得非常的有價值。
套色不準的水果紙箱、婚喪喜慶的花圈罐頭塔、路邊霓虹燈下的檳榔西施、電子花車...等等,那些雖常在日常生活中一再出現但被台灣人嗤之以鼻,可無庸置疑的無論你在何處任何國家,看到這樣的東西你都能一眼判斷出台灣味。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東西怎麼會是美的?甚至相較於日本、歐美國家的庶民文化,台灣的這些彷彿相形見絀。
臺北文創記憶中心總策劃游適任說:「文化、創意、產業,說到底都是源自於生活經驗的累積。」換個角度想,台灣的庶民文化之所以一直保留著不就再再說明是當代最能代表台灣味的最佳註解了嗎?
-----------------------------------------------
【小子的「台本」】
喇賽(惡搞)
●《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
●《家畜人鴨俘》
●《男子啦啦隊》
【台的定義】
台灣具有熱帶與溫帶的視覺層疊,加上殖民文化的傾向,讓台灣的街頭充滿了帶著互補色反光的黑色,就像下過雨後地上的油污,水彩調色盤即將混濁的顏料水,或是把油門踩到底,然後轉頭看側邊車窗的感受。
-----------------------------------------------
【馮宇的「台本」】
假仙(矯飾)
●《好媽的國際中文版:宅女小紅的全方位教(夫)養(子)聖經》宅女小紅/自轉星球文化
●《大局‧承擔:柯建銘的國會折衝與關鍵承擔》柯建銘/幸福綠光
●《詹惟中2016開運農民曆:猴年行大運》詹惟中/樂友文化
【台的定義】
對於「台」的詮釋,我感覺是「克難」、「權宜」、「自在」、「包容」與「改良」。
台灣受到中華與大和的雙重影響,總能聰明巧妙的消化理解雙方優點,產生柔軟包容又獨特並蓄的台灣文化高度,因為我們深知,單一意識形態的刻意忽視或放大,會讓文化的演進無趣呆滯。
-----------------------------------------------
【霧室的「台本」】
茫渺(茫渺)
●《個人的體驗》諾貝爾獎獲獎小說五十週年修訂版
●《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2014修訂新版
●《呼蘭河傳》新版
【台的定義】
台灣一直存在著「自身」是不是一個國家的認同問題。而這問題的答案隨著政局的變動或國際情勢等因素,變得曖昧而且模糊不清,因而也影響了這個世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想要伸手擁抱但卻撲了個空,所以在心裡深處渴望尋找到屬於我們的「根」。
所選擇的三本書,都有一種潮濕、曖昧、混沌的不確定性,如同台灣這座在海上漂浮的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野百合學運 #台灣民主化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太陽花自願支持者【推薦閱讀 】
:::: 台灣2014年7月23日出版 ::::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2014全新增訂版
導讀 http://goo.gl/13CEkX
冊櫃 http://on.fb.me/1ljnwny
牘冊 【選讀】
這是一本關於台灣學運世代的「生命史」,
這是一本關於學運世代這群「人」畢業後生命歷程的書,
兩場帶領台灣人看見民主的運動..
兩個學運世代的映照、合作與反思
相隔24年,1990年與2014年的兩次大規模學運後,
兩個世代各自承受成長歷程中的焦慮,
也努力尋求生命的出口,
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
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
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野百合學運的認知圖騰。
24年後,「太陽花」則開出截然不同的成果與感動。
野百合世代如何看待過去二十四年的生命歷程?
又如何看待太陽花世代的崛起?
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不論他們是映照、銜接、輪替或合作,
他們已經為台灣社會散發出益加灼熱的光芒。
且讓我們從「人」的角度切入,
或許更能了解兩個學運世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台灣2014年7月23日出版 ::::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2014全新增訂版
導讀 http://goo.gl/13CEkX
冊櫃 http://on.fb.me/1ljnwny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野百合學運 #台灣民主化
按這裡,你可以幫助志祺七七繼續日更: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Xd0nmBjlKROwzMyPV-Nw/join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14 30 年前的台灣民主嗎?
02:54 當時的社會怎麼看「自肥條款」?
04:03 野百合學運 Start!
05:49 政府會回應嗎?
07:22 走向民主化的台灣
08:55 我們的觀點
10:28 提問
10:48 掰比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轟天雷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胡慧玲,《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 民主的浪潮》
→ 何榮幸,《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 2014.04.06【台灣演義】野百合學運:https://bit.ly/2wMxOvb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開幕片首度曝光 《你怎麼不憤怒!野百合學運》世界首映 睽違二十六年,綠色小組跨世代呈現:https://bit.ly/2WZZEP6
→ 中央選舉委員會 選舉法規:https://bit.ly/3dNdN8o
→ 維基百科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民國36年):https://bit.ly/2w6W7U9
→ 維基百科 - 台灣選舉:https://bit.ly/2R4mHVk
→ 維基百科 - 間接選舉:https://bit.ly/3dPxNXF
→ 維基百科 - 199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https://bit.ly/2w5QS72
→ 維基百科 - 萬年國會:https://bit.ly/39yrbJV
→ 維基百科 - 二月政爭:https://bit.ly/2UTnpFU
→ 學生不服從13》 野百合學運 提出四大訴求(二):https://bit.ly/3aDixeL
→ 三月學運:https://bit.ly/2ysG3wO
→ 【那一年的這一天】1990.3.16 改變台灣民主的「野百合學運」拉開序幕:https://bit.ly/2X1HPze
→ 主題:04.威權時代終結及歷史的新開端--十年來的台灣政治民主回顧(胡文輝):https://bit.ly/3aFdAlI
→ 看見野百合學運世代崛起:https://bit.ly/2X19jF3
→ 經濟民主連合|臉書:https://bit.ly/3dMwN6F
→ 經濟民主連合|臉書貼文:https://bit.ly/2UNJ6Ha
→ 1990年野百合學運呈遞邀請函未果 台大學生會副會長鄭文燦於中正紀念堂發表演講:https://bit.ly/349R41J
\每週7天,每天7點,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xvQPdKBSJM/hqdefault.jpg)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好書推薦】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的推薦與評價
【好書推薦】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象徵,當年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豎立的「野百合」雕塑,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對野百合學運的認知圖騰。 ... <看更多>
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 在 野百合大叔大嬸遊行挺太陽花學運-民視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野百合世代 」也發出動員令,號召24年前的老戰友們,大約六十人從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出發,一路跟隨學生們遊行到凱道,他們一邊走一邊喊口號,支持 太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