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WSJ列明細 培養奧運泳將每年2.5-4萬美元》
{稿頭}
運動明星光鮮亮麗站上奧運大舞台的背後,是無數家庭長期付出的心血,要培養一名世界級運動員,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Forbes》曾做過一項估計,培養1位競技體操選手的費用,大約是每年1.5萬美元,培養其他競技選手的代價可能更高,例如擊劍每年2萬美元、桌球2萬美元、射箭2.5萬美元。
華爾街日報拿美國游泳運動為例,列出了費用明細。每名運動員每年的費用在1000美元起跳,大約平約是從8歲開始接受訓練,隨著時間推移,費用也就越來越昂貴,奧運會選手和他們的家人,為了能參加奧運比賽,算一算數十萬美元跑不掉。
拿最基本的泳衣來說,競賽所用的高科技材質泳衣,每套500-600美元,游三至四次就要汰換,一年平均要花兩千美元,泳帽和護目鏡300美元,加入美國游泳協會訓練每年5860美元,許多運動員到了大學階段,光入會費已經花了16000到40000美元。這一費用,也是評斷後續他們是否參加各大比賽,其中一項是奧運選拔賽。一些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可能會尋求私人教練來提高競爭力,而且根據教練的不同,私人教練每月可以為一名學生提供超過1000美元的訓練,總費用可能因人而異。奧運會候選選手每年的專門教練、設備、訓練和差旅費,可能在25000到40000美元之間。根據游泳運動員訓練計畫的不同,可能還需要如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房會員等費用。
自1978年以來,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委員會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資助。美國奧運選手依靠助學金和贊助來抵消他們的訓練費用,美國游泳協會每年向國家游泳隊的頂尖運動員發放津貼,同時也為進入奧運隊的游泳運動員提供獎金。大多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參賽者每年的收入不到2萬美元。
即便是為國爭光,贏得的獎金得繳稅給國庫,像是金牌泳將菲爾普斯曾贏過23面金牌,每面金牌要繳8750美元的稅,雖然他的廣告代言費累計下來,不會讓他因此生活出問題,但並非所有競技運動員都有他的身價。人們看得見運動員在場上耀眼的一刻,也看見明星選手代言致富,但沒能站上領獎台的大眾,才是這場殘酷競賽的現實。
{內文}
成為一名奧運選手,在五環標誌下,與世界頂尖高手一較高下並為國爭光,這是所有運動員的最終目標,但要實現這一夢想代價不菲。華爾街日報拿美國游泳運動為例,列出了費用明細。
1996年美國游泳奧運金牌選手ASHLEY WHITNEY:「真的很多錢,老實說,在訓練費和出國 教練費等等相當多。」
當然,賽事結束,有了好成績,回收的代價也不小。
廣告:「一頓完整的早餐加上麥片,味道很好,對你也有好處。」
但要達到那一步之前,可能需要多年砸大錢投資。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你先要加入協會,每年大約要繳5000美元,參加比賽也需要支付費用,如果你去外地參加比賽,你要出國,可能要坐飛機,要開車,要住在飯店,所有這些費用加起來。」
像游泳這樣相對容易進行的運動,每名運動員每年的費用在1000美元起跳,他們從小開始接受訓練,隨著時間推移,費用也就越來越昂貴,奧運會選手和他們的家人,為了能參加奧運比賽,算一算數十萬美元跑不掉。
新聞旁白:「下面我們來看看,成為一名奧運會游泳運動員要花多少錢。與其他運動不同,你不需要買很多東西,設備的成本取決於偏好,但是有競爭力的游泳運動員,得使用"科技套裝"的特殊泳衣,這種泳衣可以加起來,像這樣的男式科技套裝可以賣到400美元,而女式則可以賣到600美元。」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他們可以持續一場比賽,游三四次,這完全取決於你想穿多久,如果他們撕裂或磨損。你知道這套"科技套裝"非常合身。如果你一年買兩套、三套或四套泳衣,光是泳衣,你要知道就要花兩千元。」
新聞旁白:「泳帽和護目鏡沒有那麼貴,每年大約花300美元。還有一件重要的設備,游泳池。」
官方認可的專業泳課提供商swimlabs,在全美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在位於紐約州威徹斯特,提供每月349美元的私人課程,無論年輕的游泳運動員是在哪裡學習游泳,要參加比賽的,就需要進入奧運會規模的泳池,進行真正的游泳訓練。這就表示他們必須加入比賽泳隊。
廣告:「歡迎來到梅多布魯克,菲爾普斯和奧運會獎牌獲得者凱蒂·霍夫都是在這裡起步的。」
美國游泳協會在美國排名第一,它是國家級游泳協會,在華盛頓特區接受頂級訓練的運動員,每年要花費5860美元。游泳運動員大約在8歲左右加入,通常不會超過12歲。
新聞旁白:「他們都在協會接受競賽,直到他們大學水準,其中許多人參加一級大學游泳校隊,有些則兩者兼顧。因此,當孩子們上大學時,他們已經花了16000到40000美元。2019年,僅在加人泳隊的費用,美國游泳協會在3000多個俱樂部擁有412000名會員,他們支付的費用超過2200萬美元。他們是這項運動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活動和記錄國家排名的官方時間。註冊會員每年支付60美元的費用,這一費用允許他們參加經批准的比賽,其中一項經批准的比賽是奧運會選拔賽。根據柯林斯教練的說法,一些優秀的游泳運動員可能會尋求私人教練來提高競爭力,而且根據教練的不同,私人教練每月可以為一名學生提供超過1000美元的訓練,總費用可能因人而異。你可以看到一些估計,奧運會候選選手每年的適當教練、設備、訓練和差旅費用可能在25000到40000美元之間。根據游泳運動員訓練計畫的不同,他們可能還需要預算其他費用,如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或健身房會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參加任何非NCAA比賽的費用將由他們自己承擔。選擇大學路線的游泳運動員可以獲得他們需要的所有必要的設施和設施,以及物理治療師、教練、教練和醫生。像邁克爾·安德魯這樣的奧運會選手選擇跳過大學路線,集中精力進行奧運會訓練。然而,這意味著他們的輔導、培訓、差旅、入學費和住宿費用都他們自己負擔。」
1996年美國游泳奧運金牌選手ASHLEY WHITNEY:「要成為一名獨立訓練的運動員,達到這些頂級水準要困難得多。」
自1978年以來,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委員會一直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資助。美國奧運選手依靠助學金和贊助來抵消他們的訓練費用,美國游泳協會每年向國家游泳隊的頂尖運動員發放津貼,同時也為進入奧運隊的游泳運動員提供獎金。
新聞旁白:「美國游泳隊每年平均花費1000萬美元用於支援國家隊運動員,據他們說,大多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參賽者每年的收入不到2萬美元。COLLINS教練說,有一些贊助協會會支付運動員所有的費用,使其成為隊員。」
三名金牌泳將前教練 JOHN H.COLLINS JR:「 因為你需要錢來生活。你需要錢來訓練,但你沒有錢,誰來幫你。」
即便是為國爭光,贏得的獎金得繳稅給國庫,過去外界熟知的金牌泳將菲爾普斯,雖然廣告代言費累計下來,不會讓他因一面奧運金牌,得繳8750美元的稅、生活出問題,但並非所有競技運動員都有他的身價,即使美國體育與運動產業發展如此成熟,如何為運動員創造更好環境,仍有好多問題值得深思。
https://youtu.be/Y646vZbhiM0
安 麗 繳 會費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級筍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全球七成的疫苗,只集中在十個國家,世界上還有一百三十個國家未能得到疫苗,因此如何確保疫苗的平均分配,將會是全球面臨的一場最嚴苛的「道德挑戰」。
古特雷斯這番話,聽似義正詞嚴,再深入想,就知道是一通泡沫的廢話。
若用「財富」取代「疫苗」二字,就明白以聯合國面對真正的危機,是如何無法、也無意探討本質,除了美麗的言詞,只有一片蒼白。
因為全球貧富懸殊,正因為財富分布不均。財富分布不均在先,方有疫苗分布不均在後。在性質上,疫苗於糧食和金錢並無分別,但若貧富國之間能平均分配疫苗,早也能夠平均分配財富。既然百年來財富在全球分配不均,這才弄出了一個第三世界,疫苗當然不可能也平均分配。
身為世界公民,都應該反問這位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名下有十多個委員會機構,養了數以萬計的員工。確保疫苗在全球各國分配均衡,是不是聯合國本身的第一責任?
但為何聯合國有如此的無力感?秘書長的一番勸告,有點像香港一個家庭,一名菲律賓女傭勸告其雇主夫婦,應該和睦相處,平時不要打架,應該多關愛子女。
為甚麼一百三十個國家無法得到疫苗?七成疫苗集中在十個強國之手,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就已經佔了這十國的一半。
這五大常務理事國,擁有強大的實力,而且自成一個董事局,若有誠意,完全可以自己協調,五國領袖之間打幾通電話即可,又何需聯合國秘書長畫蛇添足地苦勸?
正因為一無所成,才要勞動聯合國秘書長講這番廢話,因為聯合國的最高指示,對於這10個國家並無約束力、法律指揮效力、阻嚇力。說了等於沒說,就顯示聯合國機構之多餘。
聯合國秘書長的職責是這十國若未能協調,而令全球貧富國家雨露均沾地得到疫苗,聯合國的職責就是凌駕於這十國之上,發出指令,甚至由聯合國來主管疫苗的全球分配。
這是一九四五年戰後聯合國成立的初心。但聯合國七十五年後,似乎完全做不到。
有沒有想過:得不到疫苗的那一百三十個國家,不一定是所謂受害國,而或各有咎由自取之處?這些國家有沒有貪污?獨裁政權有幾多個?疫苗如幾十年來的饑荒的獻金救濟品,一旦源源運到,中間有幾多官僚剋扣,無法送抵平民之手?饑荒和瘟疫不是今日第一次發生,一切都是老問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法國、荷蘭,在全球擁有殖民地。會不會若今日仍有幾個帝國,分別管治這百多個國家中的大多數,由帝國的中央機構分配疫苗,會有效率得多?香港的網民就已經發問:若沒有1997 ,英國的疫苗,是否同步能分發配額給香港?
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這是聯合國憲章明文規定。但獨立或「解放」之後,這等國家面對的災難,聯合國有沒有真正思考過深層原因?還是靠美國等每年繳交會費,供養如古特雷斯這種祕書長,災難來時只會講這種標準台詞,而令人覺得:香港特區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也能勝任聯合國秘書長的 Easy job 職位?
安 麗 繳 會費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手該如何選教練】
-
-
今天奎爺跟大家分享,其實選教練有很多的指標,而不是一定要全部達到,可以參考看看!
-
前提,我們無法確保找到最強的教練,但能找到想為學員著想的教練!
像是要有
a.耐心-有耐心的聽學員把話說完,這樣才更能了解他的狀況,而不是一味的搶著插話,這樣只會使的學員覺得他不被尊重!
.
b.同理心-同理別人的生活當中的狀況,並且心理體悟他面對的生活壓力,而給予部份建議排除生活的壓力,使更有心力去做這些事情!
.
c.認同感-認同別人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都有他的意義存在,而我們可以在他的想法中幫他補足他沒想到的部份,並且引導轉換,讓他的目標更加完美!
.
d.仔細觀察-對於學員的狀況仔細觀察出,哪裡有所不同、不對勁、或者其他狀況等等,讓學員在訓練過程中,排除更多的狀況並且達到更好的訓練模式!
.
e.鼓舞士氣-對於他沒有完成,給予心理喊話,讓他不輕言放棄,只是不熟練,而不是不會。 對於他完成了,給予鼓勵支持,讓他更想要挑戰下個階段!
-
-
接著以下幾點,能幫助你在觀察教練是否為適合你:
★了解過去的狀況 【生活、心理、工作、習慣、傷害、運動經驗】
★了解目前生活作息 【住的型態、生活安排、交通距離、假日心態】
★了解目前的身體狀況 【先天狀況、後天狀況、身高體重、體脂狀況】
★執行課程時專注過程 【態度專注、不斷詢問、調整方法、細節注意】
★給予回饋反應 【回饋意見、主動溝通、調整修正、課後交待】
-
-
會想要了解你的狀況(但不是打聽隱私),這個部份有些是個人觀感,文中會提到相關這部份的說明!
==========
-
1.了解過去的狀況 【生活、心理、工作、習慣、傷害、運動經驗】
因為了解過去的狀況,我們才能知道你是否有哪些狀況,在規劃或安排時候才能針對你的狀況去做調整!
-
我們了解到,身體在小時候到成長的過程中,後面的肌群在運動的過程中都很少使用或者特別加強,而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已經造成不平衡了,而如果只是一味照著網路上,那些經驗非常豐富的【選手、Model、訓練者、網紅】直接安排,是有很大的落差的!
-
光是我們左、右邊的,肌力、肌耐力、協調性、活動度、節奏性、感受度,都不一樣,那一開始去進行這些對你來說是【高強度運動】這樣真的妥當嗎?
所以我們會先去了解狀況,了解及掌控越多,給你的建議越【貼近】、【符合】你的身體跟你的想法!
-
==========
-
2.了解目前生活作息 【住的型態、生活安排、交通距離、假日心態】
★住的型態:會考量到我們給予的運動建議及飲食建議,像是透天還是大樓,與家人一起住,還是與朋友合租,或者獨租套房!
因為如果是住大樓的話,通常空間較小一些,而且加上樓下如果有住戶,所以安排動作太激烈的運動不適合(因為樓上會一直碰碰碰,很吵)!
-
運動包含著,以下的考量:
a.家裡誘惑太多,較無法專注做運動
b.家裡空間較小,動作太大,容易撞到東西
c.家裡沒有打造一個專屬空間環境,多數人是很難在家運動的
d.不喜歡在房間運動(因為如果流汗什麼的,會有味道,不管男女都不喜歡)
e.不習慣在家人面前運動(自已的房間通常都只有一點點位置,所以變成要在客廳,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晚上,晚上時候家人都在客廳)
f.而且如果已婚有小孩,在家運動更是困難的事
-
-
飲食也是包含著:
a.如果是租的,多數是不能開伙的
b.並不是每個人都可花時間自已每天料理的(那也是花非常多時間的一環)
c.而且不會煮的人,在這樣花錢花時間的情況下,真的不一定用的比較好(與其這樣,倒不如選外面覺得比較ok的餐點)
-
★生活安排:每個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已經有原本的生活安排好的事情
就像:
a.可能有家人要照顧
b.可能有自已的事情
c.有自已朋友生活圈
d.會有自已生活行程
e.跟另一半相處時間
f. 會有小孩必須陪伴
-
這其實都可能在接觸健身前,就已經安排好的事情,而如果想要更順利的去接觸健身,我們必須在這之間給予時間及建議,還有引導的方式,慢慢做一部份的調整!
而不是建議他,一次要放掉自已原有的生活安排!
-
我們做的到健身能放掉許多事情,是因為我們很想,但也不是所有愛好健身的人,一開始都可以放掉所有事情,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建立他的喜好,讓他看到成果,是否他會更願意自已做投入,而不是我們一味的去規定他沒有來,因為就算你喊破喉嚨,也沒人理你,反到是越喊,會員越反感!(過去一開始當教練時我就是不懂的溝通,導致許多會員覺得與我溝通有壓力,而不想來,好心卻變成他人的困擾)
-
-
★交通距離:現在健身房越開越多的情況下,其實這個部份,已經減少很多了,但是在一些比較沒那麼快速發展的城市中,還是有著這個的問題!
【這裡趁機打一下廣告,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健身房會做只單上教練課,不用入會的原因】
-
而過去因為交通距離,也就是時間的問題,許多人並沒有辦法每天到健身房去,而並非他們不想!
(但許多健身教練不解,為什麼繳了費用不來,他們自已可以每天出現在健身房都不會覺得怎麼樣,因為,你是去工作的,但會員不是)
(就好比我們也會費用做別人的會員,但不一定是健身房,但你會每天去使用嗎?或者你會每天去嗎?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會員不是那個最瘋狂的人,加上他們有自已的生活時間安排,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不一樣)
-
-
★假日心態:為什麼假日的時候,總是在健身房都是很少人呢?因為大部份的人喜歡在休假的時候,都不去做平日要做的事情,而喜歡出去走走,逛逛,陪家人,所以都在平日的時候一次累到底!
-
那該怎麼讓會員在假日也想要運動呢?
a.說明平日運動及假日運動的效益性(累了一天再運動,效益如何?好好休息過後,來運動,效益如何?)
b.試著引導運動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份,而不是特別拉時間出來做這件事情,並且告知他,每次的運動不一定要花很長的時間!
c.讓他知道,在假日運動時候,不僅比較不會那麼趕時間,而且有問題也能與教練安排時間討論,獲得更好的進步!
d.例用假日空閒的時間,安排行程運動,再出去約會、逛街、陪伴,使自已在假日時候變得更的精神的去過休假,這樣也是不錯的選擇!
-
ps.【這裡特別說明,如果教練了解你的生活狀況,是會給予專業的建議,而不是像聊天一樣,在打聽妳有沒有男/女朋友,或者想認識你/妳的這種感覺】
【所以通常了解完了,是會給予你更適合生活中的運動專業安排規劃】
(而安排華麗
-
==========
-
3.了解目前的身體狀況 【先天狀況、後天狀況、身高體重、體脂狀況】
-
★先天狀況:知道是否有遺傳性的病況,不是為了打聽隱私,而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不適當的訓練反到是成為了身體的負擔,也了解到是否有因為身體先天狀況而會使運動的初使安排,與一般人較不同(例:二尖瓣脫垂、遺傳糖尿病、或者是高血壓、先天性結構問題、或者先天性脊椎狀況)有無在服用藥物,這都是要特別去注意的關鍵,以他們的身體來說,比別人更容易出現狀況,所以一定要特別在前置詢問做好謹慎的詢問及了解!
-
我們就算了解了,或許也沒辦法幫他做什麼?但是至少可以知道,許多狀況大略查詢一下,可能會有哪些不舒服,應該避免什麼動作,在過程更應該注意哪些東西!
ps.千萬別為了一時之間馬上有業績,而忽略了這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萬一人有狀況,會讓你愧疚一輩子的)
-
-
★後天狀況:除了先天性的狀況,後天又有什麼樣的問題,是否有因為受傷而產生結構改變或者是身體緊繃,活動度、柔軟度上的問題,該怎麼訓練,達到讓兩邊一樣,又或者該怎麼給予建議,是他能夠接受的安排!
-
因為真的不是所有人的身體都一樣,每個人有我們不知道的狀況存在,這些都是要透過詢問、溝通,更能了解他們的身體,進而給予的建議及安排,能符合他的狀況去做設計,而不是讓他覺得只是單純的照著固定的課表走而已!
-
-
★身高體重:依目前的身高跟體重來說,是否有過輕、或者過重的問題,那這樣在安排課表上,才知道他想走的方向及我們給予的建議,怎麼讓他走的更順,也因此計算出大約幾個月有可能會達到他的目標,在過程中也因為他的身高,我們在做器材的位置調整上,更能夠符合他要的身體角度,在器材的選擇上給予他建議,更能夠讓他知道什麼的器材適合或不適合!
-
-
★體脂狀況:因為每個人在呼的體脂部位不一樣,或許總體體脂是一樣的,但是分佈的比例不一樣,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安排的訓練,又要有所調整!
例:一個肚子很大的,你對他的腹部還持續做肌肥大的訓練,那他會感覺脂肪更多,因此覺得無效!
例:一個女生想減脂,但不想消到胸部太多,但都沒安排胸部的肌肥大訓練,反到是讓他覺得胸部大幅度的縮水!
例:像他如果不想讓小腿看起來非常有塊狀,但你都沒安排到伸展,導致他的小腿越來越壯的趨勢!
-
(條是這樣的安排來說,反到是他自已在看身材上,會覺得不是他想要的樣子,而漸漸的覺得,這樣的課程真的適合我嗎?)
再說明一個事情,為什麼許多人害怕上教練課,因為他們看到上課的模式,大部份都是很操,許多人深怕自已體能狀況根不上,會不會被操到受傷,所以像這些都要在一開始說明清楚,初學者的訓練、中階、進階的訓練之間的差異化!
-
==========
-
4.執行課程時專注過程 【態度專注、不斷詢問、調整方法、細節注意】
-
★態度專注:一位優秀的教練絕對不是單純來自於他的專業而已,而是態度,因為你給學員的態度會決定他的進步!而且態度決定你的高度,也就是你已經習慣認真專注的態度,基本上你很難回去隨便態度,因為這樣做只會降低你的格局!一個優秀的人,對於事情的態度絕對是非常專注的!
我很常跟教練說:『如果今天我教你們的態度是非常隨便的,那你認為你在教學員的態度會多認真呢?』、『而如果你用隨便的懟度,學員又怎麼會想要進步呢?』
-
所以在執行課程過程中,態度是非常專注的,不管是否課程,就算在解說專業的時候也是,因為從平時認真對待每一個人,那是種學習、那是種習慣,久了就會發現,你在講專業時候,會讓人感受到你對專業幫助人的注重!
包含:
a.安全注意
b.溝通語氣
c.動作引導
d.上課儀態
-
-
★不斷詢問:在執行課程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就是,一直帶著學員一直做,而不去詢問!
詢問像是:
a.有感覺哪裡有出力
b.有哪裡覺得不舒服
c.兩邊是否覺得對稱
d.關節是否壓力很大
e.身體狀況是否可以
f.有哪裡覺得怪怪的
.
又或者在指導女生時候,詢問要觸碰之前,是否可以接受,會有什麼不舒服,如果覺得不舒服要說!
-
像是這些基本的問題,或者是更深入的,因為學員沒有上課【表達課程】,所以對於許多東西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反應,而教練在上課的過程中應予不斷的主動詢問,這樣更能夠掌控學員的想法及進度,知道了他的問題在哪,就更能夠對症解除!
-
-
★調整方法:如果發現學員一個動作一直做不好,會不會找出其他的方法來調整,還是只是單純叫他在這個動作上一直去做!
例:壓肩壓不下來
a.是否哪些肌群太緊
b.沒有單獨控制訓練
c.細節訓練是否扎實
d.讓他了解動作實況
e.有無練習徒手運作
-
如果沒有調整方法,也沒有教細節,只是單純一直喊壓肩,可以考慮去上胡瓜的節目,喊【歸零、歸零、歸零】,就算拿大聲公來喊,他還是學不會如何好好壓肩!
-
-
★細節注意:這裡我們就不提到一些專業上的細節了,因為要學的有太多了,但我們提出的是對於在注意事項的細節!
像是:
a.器材坐姿是否正中
b.握把兩邊距離一樣
c.身體有無歪斜狀況
d.身體有無旋轉狀況
e.角度是否一樣(像是腿推 Leg Press,在踩的高度、寬度、腳尖角度,是否一致)
f.身體雙邊感受問題
-
這些至少能夠讓我們在訓練的過程中,較能確保兩邊的角度,達到訓練的肌群,盡量一致性!
-
==========
-
5.給予回饋反應 【回饋意見、主動溝通、調整修正、課後交待】
-
★回饋意見:許多會員在買完課程之後,所提的問題,都有反應多數都是敷衍帶過,而並非真的重視他的問題!
也因為這樣,我在教育訓練特別都會跟教練說【不要還沒成交前,他的問題都是你的問題,成交之後,他的問題都是他的問題】,這個意思就是不要人前人後,如果我們不重視會員的問題,每次都是用逃避的心理在解決,久了下來只會覺得很煩。
所以,該怎麼做呢:
a.覺得問題是成長的動力
b.用挑戰的心態面對問題
c.當你成功解決能力提昇
d.會員進步越多層次更高
e.解決問題收入相對提高(現實面)
-
會員就是不會才來找你,當他認為你有辦法處理他的問題,他當然就想要跟你學習,如果你一直逃避問題,相對的你的層次也會一直落在那邊,久了慢慢被逃汰了!
-
-
★主動溝通:也就是當會員有問題的時候,一名專業的教練,會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因為大部份的會員沒有經過特別訓練,所以表情及出現的反應都能比較明顯的看出問題),所以當教練發現學員的表情不對的時候,應該是主動去探討及溝通,而不是單單等了好幾週會員來去詢問!
(但是多數的教練不想找麻煩,因為覺得一直有問題解決不完,所以不太會主動去提問或者關心學員的狀況,這也會導致學員在上課及運動的意願大幅度的降低,因此漸漸的遠離)
-
所以教練會主動的去關心你的訓練,關心你的進度,因為從你的進步,我們更能感受到學員改變的成就,以及證明自已的專業不是白學的!
-
-
★調整修正:當你發現會員在做的訓練模式都一樣的時候,你就要幫他修正,因為這樣會使的他不會進步!
要調整的有:
a.訓練的順序
b.訓練的動作
c.訓練的速度
d.訓練的強度
e.訓練的專注
f.訓練的感覺
-
像是這些都攸關於,你在訓練的時候是否會變的更好,而要使身體進步,不能單純只用同一種模式一直進行下去,也就是身體已經記憶住這樣的模式,就要用另一套訓練系統去衝擊,讓身體在逆境中成長!
-
-
★課後交待:對於課程的交待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盡量給出一個明確的數據來了解。達成(該提高多少)、未達成(差距落差多少,如何調整),而不是單純的說再去練一下!
a.做什麼動作
b.訓練的順序
c.時間約多久
d.強度該如何
e.為何這樣做
-
盡可能的交待越清楚,學員越有方向去知道你幫他安排的用意性,在知道 與 不知道方向的情況下,哪一個進步比較多呢?我相信答案應該很明顯,對吧!
-
==========
以上,希望對於許多人找教練能夠更有方向!
-
附上【教練體驗課】與【教練課】的文章給予參考
https://ppt.cc/fFTF5x
-
更多文章都在這裡
★2019年文章總整理
https://www.soulsfitness.com/2021/02/02/1814/
★2020年文章總整理
https://ppt.cc/fHRmR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