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醫師結束兩週出差,回台灣了~
同樣是收穫滿滿,迫不急待想要跟大家分享
做家醫科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了,
最常被問及的問題就是:家醫科看什麼?
我一貫的答案就是:#家庭醫師就是整合您健康的守門員!
一件任務要圓滿完成,必須靠各部門的整合。若把「健康」比擬為您人生的任務,那同樣需要各面向的整合!
------------------------------------------------------------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羸弱,而是生理、心理、與社會之完全美好狀態。(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WHO, 1948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會生病,來自很多因素:營養不均、缺乏運動、生活習慣差、心理壓力大等等。所以,一個人想要健康,疾病的治療固然重要,但整體身體功能的恢復,就需要很多面向的整合,來達到自癒。
-------------------------------------------------------------
那這跟出差的收穫有什麼關聯呢?
是這樣的...
一直以來我都希望在門診裡,能夠做到以人為本的全人醫療,你來看一個簡單的高血壓,我大可以簡單地開個藥給你,就讓你回家。但我明明看到了你看診時某些焦慮的行為,我就無法不多說幾句關於心理壓力和高血壓的關聯;我問你什麼是低鈉飲食、什麼是得舒飲食?你給我疑惑的眼神,我就無法不多跟你說幾句營養上需要注意的原則。所以我看診速度永遠快不起來(感恩讚嘆主管沒有給我業績壓力),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遠遠不夠。
可是,在健保制度下,我們被論量計酬緊緊綑綁侷限住。要走向「論人」,那還有得等。於是我們的看診模式,也很難有所改變。
而我這次出差的地方,是一個強調身心靈整合的健康場域。他們希望引進台灣成熟的家醫系統與慢性病管理模式,我便是去對這項專業項目進行輔導授課,醫療一向是台灣的強項。除了醫療面向,他們同時也與加拿大的心理學專家、德國的運動醫學專家、以及營養專家合作,給予全方位的健康管理。與這些專家的交流,讓我對整合醫學與全人醫療,又激盪出了許多新的想法。2018年,我有更多事情要做!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擁有圓滿的健康狀態!
回到一開始說的,
一件任務要圓滿完成,必須靠各部門的整合。若把「健康」比擬為您人生的任務,那同樣需要各面向的整合!
我很喜歡「整合」這個概念。
這也是我選擇家醫科最主要的原因。
你們認為呢?
(據說臉書今年開始改了演算法,觸及率極低,還請大家持續鎖定此頻道!)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