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世界 Bel Mondo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些身影,曾在你生命中經歷過 ,蹤使只停留了一小段,卻能教會你很多事情。」
今天下午16:00巴黎第七區榮軍院舉行了一場對法國演員尚保羅·貝爾蒙多 (Jean Paul Belmondo 1933-2021)的國葬典禮,蹤使他連續演了半世紀的戲,但版主對這位與亞蘭德倫齊名的法國國寶級演員認識不多,只知道他曾出演過法國新浪潮電影,以高達的經典巨片「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e」成名,晚年還得過坎城、威尼斯影展、凱撒獎等許多終身成就獎。
貝爾蒙多的姓氏「Belmondo 」用義大利文來翻譯是「美好世界」的意思,他出生於巴黎郊區富豪聚居的Neuilly-sur-Seine區, 父親是名雕塑家 ,雖然轉演大量商業片從未獲得國際性演技大獎肯定,但在法語世界受群眾歡迎了幾十年,去世後這幾天法國各電視台整日整晚重播他的影片、新聞媒體頭條爭相報導,連近三代的法國總統都為之發出悼詞,現任總統馬克宏甚至要出席榮軍院的國葬典禮發表致詞,備極哀榮。
一般來說法國「國葬典禮(Hommage National)」不是在榮軍院就是在先賢祠舉行,多是由文化部長提議,總統允許後在報紙上發正式文告,逝者棺木上最後會蓋上紅白藍三色旗,整個場面嚴肅哀戚,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而法國為演藝人員舉行國葬典禮不是第一次 , 但也非常少見 ,上一次是2018年的亞美尼亞裔法國歌手Charles Aznavour (1924-2018)再上一次就是原籍美國的非裔藝人Joséphine Baker(1906-1975)了, 這位女士因二戰時為法國政府特工擔任納粹間諜今年十一月三十日預計還要再次移靈至先賢祠, 成為史上第六位入祀的法國女性。
除了是努力於舞台戲劇表演、電影廣受法國人幾代歡迎的流行明星外 ,貝爾蒙多為何能受如此榮耀呢? 沒有經過其璀璨時代個人實在無法體會, 究其個人私生活,也不是亞洲婚姻高道德標準者能認同給予如此高規格禮遇 , 比如他在1965年時拍了一部電影 《殺手鬧翻天 Tribumations d’un chinois en Chine 又譯:香港迷蹤 》 因為這部香港出外景的影片他認識第一位007龐德女郎Ursula Andress ,被迷得團團轉,這位瑞士女演員在首部007電影《第七號情報員》中以一身白色性感比基尼泳裝驚艷出場成為影史經典畫面。這段婚外情最後導致他跟生了三個孩子的舞者元配離婚 。
隨後經歷幾段情緣後,2002年貝爾蒙多再次結婚以七十歲之齡生了第四個女兒 ,2008年又再次離婚 ,因為愛上比他小 42 歲拍過花花公子封面的模特兒 Barbara 。2010 年 6 月,Barbara 被媒體指控她利用貝爾蒙多中風殘弱狀態欺騙金錢 ,2017年被比利時布魯日刑事法院判處有罪,判緩刑9個月和罰款5500歐元。
一般來說榮軍院都是法國為國家有功的將領、元首、偉人們舉行國葬禮的地方,而偉人的定義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在某個領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當代人的尊敬與認同肯定,當然,時代不同,人們對偉人的定義也不斷在變化,儀式典禮只是為強化國家、文化價值、甚至黨派認同感,然而自古風雲多變化,生逢其時貴人扶,不以成敗論英雄(版主注意的重點是~整場國葬典禮怎麼都沒什麼人戴口罩😷呀?!)。
巴黎第七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近和宜合交匯處一帶。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村由陳氏人士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
家祠 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銀牌很優質了,真的要給予本國選手非常大的鼓勵。雖然剛剛輸球的那一刻在我在我的Line群裡至少跟15位忠烈祠的下球球友崩潰在幹譙支什麼賤什麼的。不過要知道小戴已經創了本國歷史最佳紀錄,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了。我們不要跟對岸一樣,拿了銀牌還在那邊靠北自家人,連頒獎都被卡掉。
我以為我只贏5萬多,忘了我還有下其他的東西,今天全過,總共14萬鎂,小弟我就是大賽型選手,不是我在吹捧自己。5系列是跟各位開玩笑的,其實是要買新款的GTR。我只是找個名目來秀一下我的單子的,各位下小戴的,歡迎來洛杉磯住我蓋的忠烈祠。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藏不住的喜悅阿。
家祠 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爸的記憶
最近疫情常吃牛肉麵冷凍包,明天美國父親節,又想起,跟我爸那碗,不能說的牛肉麵⋯
阿爸年輕時愛穿皮衣,小時候的我,總是超興奮的坐上老爸偉士牌前加裝的兒童座椅,用盡力氣把它扳起來坐上去,妹妹則坐在爸媽中間,一家四口,塞滿一台小摩托車出門,小手抓著擋風玻璃,前座的風景,在為了擋風眯眼卻又捨不得錯過之下,一切都是那麼新奇又美妙
那幾年阿爸常帶我們去西門町,當年最熱鬧的地方,中華路新蓋的遠東百貨、士林忠烈祠交班的憲兵、市立兒童遊樂園的摩天輪、騎上新生大橋後睹見月圓的超大月亮,都成為我爸帶我們見識,這個城市最初也最深刻的影像
一晚遊樂園玩完,老爸說要帶我們去吃西門町開的孫東寶牛排,一客才90元,在那個年代,吃牛排是很不得了的一件事,我跟妹妹興奮的把餐巾塞在領口裡,手拿刀叉,聽著醬汁淋在鐵板上滋滋作響的聲音,這聲音好像就代表了美味、團圓、幸福(所以我家現在有鐵牛的鐵板來放我的牛排)
後來台灣經濟起飛,老爸出差的日子也多了,每週能見個一天就算多的,一天週六他帶我去國父紀念館玩飛盤,那一下午,只記得玩到累趴了躺在草地上,望著天上五彩繽紛的風箏映在午後的藍天下,只有我跟我爸,我開心的合不攏嘴,這大概就是美國電影裡,play catch一起玩丟棒球一樣的父子交心時刻吧
等老爸去了美國開公司,我當完兵赴美就讀時,再見到老爸已經過了八年,許久不見兩個大男人需要一些重新適應,於是大罵小吵不斷,還好過了磨合期後,彷彿是為了彌補這失去的八年,我們特地開了一小時的車去朋友家抱回了一隻剛出生的秋田狗,開始了十年我跟老爸被狗蹓的日子,洛杉磯的夕陽特別晚,趁著還沒天黑他剛下班我剛下課,我們蹓著狗上山,走到山上公園牛肉麵店兩人偷吃一碗麵,還跟我說
「不要跟小媽説啊,免得被念家裡煮的飯都不吃」
這大概是我們父子間第一個秘密吧,一碗不能説的牛肉麵
回台灣工作後十年了,跟他見面也很少了,最後一次見面是奶奶病危,一早接他機時他的身影明顯變矮了,背也駝了一點,因為難過奶奶的關係,黑眼圈跟縐紋白髮多了不少,車上我們話不多,到了台大醫院,他跟奶奶說了一聲:
"ㄎㄚˋ獎(日語裡母親的意思)我回來了"
奶奶似乎有笑了一下,他一直陪在奶奶旁邊,到了中午他跟我下去醫院地下街吃午餐,離開不到十分鐘,菜還沒點電話就打來說奶奶過世了,當天晚上他打給我媽,說奶奶過世,他就真的沒人可以依靠了
"還有我們啊"我媽說著
他沒說什麼,默默的回美國了,我知道,老爸的心裡,永遠的缺了一塊,就像現在的我,任何的喜悅、哀愁、難過、緊張,要開口說,卻少了個人聽的感覺
還記得當天晚上,正在跟朋友在酒吧小酌,喝到酒酣耳熱時,妹妹打了越洋電話過來,一開始以為開玩笑,還特別跑到外面安靜點的地方接
「爸快不行了,你趕快回來」
馬上酒醒了,訂到明天第一班的機票,飛到美國,見到妹妹跟姑丈來接我,我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在醫院,以前那瀟灑,走到哪都有人說你是某某某的兒子吧?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爸爸,正躺在病床上,插著管,用生命維持器維持著,心跳檢測儀的逼逼聲,增加了病房裡的不真實感,彷彿一切只是個電影片段,忽然一個拍肩,是主治醫師,把我拉回了現實
跟醫生談完,確定是沒有希望,如果拔掉插頭,人就走了,她告訴我,你必須決定,要給父親什麼樣最後的尊嚴,我說給我一天時間,告訴他朋友們,讓他們有機會可以來跟他說最後一次再見
當時Ellie已經一歲,爸爸卻沒看過唯一的親孫女,本來機票都訂好了,卻因為公司的雜事取消,他跟我說「明年過年再回去就好了,好想看孫女,但是要處理事情,反正明年回去就看得到啦!」一個但是,就沒了第一次跟任何一次,這就是人生的無常
坐在他旁邊,握著他的手,幫他梳頭髮,唱著以前他逼我們聽不想聽的西洋老歌,好像看到了在國父紀念館丟飛盤的那個藍色天空,又好像聞到了那個坐偉士牌前座的汽油味
我開始懂了,阿爸想陪孩子的心意,想給孩子吃平價牛排,那個你當時覺得最好吃的美食味道的心情
但坐在病床旁,我想跟爸你說的是,阿爸,你不知道你已經當了第二個孫女的阿公了!當時咪咪已經懷了Effie不到三個月,還沒來得及跟你說,你就病危昏迷了
想想這些年他那麼瀟灑,什麼都不要麻煩別人,我覺得,這應該是他會想要的方式
說完再見,拔掉插頭,心跳檢測器的逼聲聽不到了,也不過是一分鐘的事,妹妹哭的心碎,我卻沒什麼眼淚,彷彿這是一場跟我無關的畫面,幾天後,坐船出海,回歸大海的懷抱,應該也很合他年輕時當過遠洋船員的瀟灑帥氣吧
回到台灣,也過了半年後,把他請回宜蘭梅花湖故鄉的廟裡,讓他可以跟親戚碰碰,吃他最愛的小吃
有天,帶著女兒們在梅花湖騎車時,跟她們說「爺爺也在這裡喔」
Ellie跟我說「那他看到我,有看到我很乖嗎?」
原來,堅強只是一陣子,潰堤卻是瞬間的事
「有,他有看到妳們都很乖,是最棒的孫女」
那,我也想問「那阿爸,你有看到我嗎?有看到我現在把一個家,顧得很好嗎?有看到我是個好爸爸?你有為我感到驕傲嗎?」
當了爸爸的,原來都是這樣,現在我才能體會,想像山一樣保護妳們,想帶妳們體驗爸爸能知道最好的一切
希望妳們能正面陽光、能開朗健康、能勇敢堅強
如果可以,不要忘記,阿爸當年,那帥氣的模樣
家祠 意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近和宜合交匯處一帶。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村由陳氏人士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芳。到了第十三代,當中的村民陳任盛搬到荃灣鹹田附近居住,曾於大窩口填海開地種田,並興建一座草屋。其長子陳健常其後看中牛牯墩西部一地,發現風水極佳,便在該處立村,稱為三棟屋村。三棟屋村於1786年建立,本來只有一座三進口的房舍,棟是主樑的意思,三棟屋因此而得名,可解作「三條棟樑的房子」。陳氏後人先後在三棟屋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遂漸成為今貌,佈局左右對稱如棋盤,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在正門石楣上刻有「陳氏家祠」四字,而兩旁分別築有四間居室,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將整個三棟屋圍攏成圍村。1979年首季,由於香港地鐵荃灣綫的工程,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他遷。1987年,三棟屋村遺址經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修葺後,改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讓公眾人士參觀,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展覽:展示三棟屋村的建築及居室特色,陳列各種農具、家具及客家日用品;並設有「話當年」展覽,讓參觀者觸摸展品,感受農村生活。此外,館內展覽廳亦展出名為「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展覽,介紹本地十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表演藝術、宗教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各個領域,各自代表了不同社群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作的貢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SEs0AX_qy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