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免疫細胞療法特別專輯系列
我們將連續至少三個禮拜,為所有的觀眾朋友的健康,跟你們應該接受的醫療權益,給予你們真正專業的知識。不要因為自己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或是家屬的健康陷入了危機,成為不良醫院或不良醫師再次敲詐的對象,這樣的病人真的太可憐了。
今年諾貝爾生醫獎正式頒給了免疫療法,但什麼樣的醫院可以進行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在什麼狀況裡頭患者才應該接受,而他是不是一個副作用很大的一個療法?什麼樣的情況裡頭,當你接受免疫療法的時候,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免於你還沒有死於癌症末期,你就因為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而不幸的往生。
這是我們接下來為大家報導的幾個議題,我們先從幾個個案開始,讓大家瞭解其實免疫療法本身充滿了各種的危險,但也充滿了希望,未來其實整個癌症的治療將走向免疫療法 細胞療法 標靶療法,還有質子療法等等,這整個專題裡頭,我們將採訪中國醫藥大學,他在這個領域裡頭和美國最著名的癌症中心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在許多的交流裡頭是唯一台灣和安德森癌症中心合作的最重要的醫院。
另外我們也特別採訪了即將落成試營運的台大癌症醫院,台大癌症醫院是在台大前任的校長楊泮池費盡心血,在永齡基金會的創辦人也就是鴻海的董事長郭台銘慷慨捐贈150億台幣成立的。他的方式就是比照美國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那麼接著我們也會為大家採訪長庚的質子中心。我們希望能夠瞭解各個台灣的幾大醫院,他們的整體免疫療法以及癌症的相關療法,給大家的各種勸告。
我們先來看一些病患,當他們接受免疫療法,或是面臨癌症的末期的時刻,他們的困境,他們所面臨的危險。
{內文}
== 案例A 腦癌患者 ==注射免疫新藥 陷入昏迷
第一個真實案例發生在一位台灣優秀的醫者身上,台大醫學系畢業後,他繼續深造 獲得美國哈佛醫學博士。
然而 他被宣布罹患幾乎是絕症的腦癌時,一位閱覽過無數患者案例的白袍醫者,同樣也得經歷,癌症患者的無奈和茫然。主治醫師告訴他想存活,他只能進行免疫療法。
當他躺在病床上準備要被注射免疫藥物時,他只知道 他要被注射的是"新藥",因此免費,而且此"新藥"是免疫藥物中當紅的PD-1抑制劑。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被注射的免疫藥物,只在臨床試驗第二期,僅有約8位患者測試過這個藥物,他同樣不知道的是,這個紐約州小藥廠 編號2810的藥物,合約書上寫明"已有五人因施打此藥死亡",主治醫師也沒有告知他,抑制PD1的藥物早有穩定的已上市藥物,包括2018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本庶佑和小野藥廠開發的Nivolumab,以及默沙東藥廠生產的Keydruda。
你怪他怎麼不把一切都了解了才進開刀房嗎?那麼我們可能忘了,當你處在罹癌的晴天霹靂時,我們很難會去看治療藥物的合約書,我們只會全然相信醫生,包括一位哈佛醫學院博士。有些人 死於癌症,但有些人是死於醫生的無良。
完成注射後,這位A醫師全身顫抖 劇痛,一天後陷入昏迷,慢慢醒來後又神智不清 ,甚至痛苦到失去求生意志。免疫新藥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而這個讓他差點致命的藥物,外傳也有台灣醫療機構使用過。
== 案例B 肺腺癌患者 == 棄高價免疫細胞療法 改傳統化療 抗癌成功
第二個真實故事 他罹患的是肺腺癌。
醫生告訴他"你罹患的是罕見突變肺腺癌",建議他直接跳過傳統性療法(手術.化療.放療),進行免疫細胞療法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院方開出的免疫細胞療法,價格高到他必須先賣掉房子才有錢進行治療。他只好尋求另一位醫師建議,先進行傳統化療,而且這是健保給付的醫療,結果這個原來的醫生口中"恐怕是無效的治療法",卻讓他的腫瘤 成功由大縮小,也且他不必負債。
== 案例C 肝癌患者 == 注射幹細胞 抗癌失敗死亡
第三位癌症患者C,醫生告訴他 罹患了肝癌。
台灣衛福部九月正式公佈「特管辦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但無助和恐慌下,他實在分不清楚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的差別。於是他在朋友介紹下,走入一家診所,聽信了診所"幹細胞加上NK細胞能解癌症"的宣傳,決定以此治療自己的末期肝癌,結果他花了上百萬,體內的癌細胞卻不到三個月就全面擴散,最終很快的離世。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現在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幹細胞的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出來的產品,免疫細胞現在有了,幹細胞現在還沒有,大家全部在做人體實驗當中,所以(幹細胞在醫療上)未知數
中國醫大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亦是台灣研究腦癌免疫細胞療法的先驅,對<文茜世界周報>採訪團隊解釋,幹細胞研究未來可能很重要,但目前仍未完全成熟,在人類還沒學會控制幹細胞的相關功能時,並不適合就大膽的拿幹細胞來治療癌症。周德陽說明,目前幹細胞的功能 主要並非來對付癌症,而是在對付中風 心肌梗塞 帕金森等疾病上。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幹細胞)真正打進去心臟的話,它其實不是真正發展成幹細胞,它只是利用幹細胞一些分泌的誘導因子,讓我們自己旁邊的細胞 發展增加而已,腦部也是一樣,(注射幹細胞後)它沒有發展成神經細胞,它只是誘發旁邊的神經細胞長多一點來修補
人類的癌症新療法,使醫療科技出現革命性的改變,也改變了醫者對於治療癌症的方法和觀念。然而這三個真實案例更反映出,從一般民眾到醫界對於治癌新療法,不是懂得太少而「誤入歧途」,就是在資訊混亂中,葬送了寶貴的健康甚至生命,這個現象震撼的敲響了醫界警鐘,也敲醒了我們媒體工作者,決定以一系列專業報導 幫助癌症病患和家屬。
[癌症有四大治療方式]:
一. 傳統療法:手術 化學藥物治療
二. 放射線治療: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電腦刀/螺旋刀 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
三. 標靶治療
四. 免疫細胞治療
傳統療法包括手術及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則包括傳統X光放療 伽瑪刀 電腦刀 螺旋刀等則屬於新一代的進階X光放射治療技術,其中最先進的 屬質子治療和重粒子治療,能將光束抵達癌組織才放射能量,特性是精準且副作用較低。而約5年前出現第一瓶免疫新藥後,如今"免疫細胞治療",更被認為是解開癌症治療的秘密鑰匙。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我大概在10年前就想到細胞療法,那時候還是在很多在動物實驗當中,我覺得免疫細胞是最自然的,現在所有的化療 放射治療 開刀都還是有傷害的,利用免疫細胞去抑制癌細胞,人類本來就可以到2013年以後,
台灣神經外科權威周德陽教授笑稱自己在學生時代,聽聞老師講免疫療法時就產生極大興趣,並在10多年前就在手術與治療之外,投入大量時間在研究室,鑽研免疫療法。
[免疫細胞治療分四大類]:
1.NK 2.CIK
3.樹突細胞DC
4.CAR-T
*(NK和CIK缺點:難以找到癌細胞目標)
周德陽仔細的告訴採訪團隊,<免疫細胞治療>大致分成四種。包括最低階的NK以及第二種 再從NK培養出來的CIK,但NK及CIK的缺點是欠缺免疫細胞療法中的「導航系統」,亦即病人注射後難以找到癌細胞的目標。第三種是具有「導航系統」的樹突細胞DC,一種從腫瘤抗原淬取出來,間接訓練自體本身的免疫T細胞,去追捕並殺死癌細胞的療法,第四種是更高技術的CAR-T,從患者的體內抽取出血液,在實驗室裡從中挑選出T細胞,再於T細胞上裝上特殊的蛋白,蛋白內鍵能識別腫瘤的編碼,於是T細胞好像裝上"彈頭"一般,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症。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CAR-T是很有效打下去的話 80%癌細胞就殺死了,可是他有一些副作用太強,會造成免疫力的增強太厲害,會攻擊到不應該攻擊的器官,現在CAR-T最大的問題在這裡,可是它很清楚 它是一個希望,未來癌症的希望可能還是在CAR-T
另一個問題是細胞療法中的DC和CAR-T,都必須自病患自體血液中抽出後,在具備一定規格的實驗室GTP或GMP內,才能製作為專殺癌細胞的殺手,再回輸體內對抗癌症,因此若不是醫學中心的實驗室 恐怕難以做到。
而若是委外製作,也要小心委外單位是哪裡,私人生物科技公司是否具有通過認證的實驗室,有的生技公司宣稱送到日本,問題是 患者根本無從查證,也有過程中污染的可能性。
換句話說,癌症的治療方法日新月異,但令人痛心與不忍的是,癌末患者成為誇大不實免疫療法下犧牲者的亂象,也正遍地開花的發生在台灣。周德陽建議多管齊下 ,仍是當前治療癌症最好的辦法。
(周德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免疫治療沒有排除傳統治療,所以 免疫治療可以當作是一個附加的,附加的治療就是你是"ADD ON",那這樣的話,病人堆成治療的保障,理論上現在認為說,這兩個加成(傳統治療+免疫治療),反而會更好,就是比兩個單獨用還好,現在目前醫學上的報告 都是這樣講
[案例]:何小姐/乳癌患者 以手術.放療.免疫疫苗療法治療
何小姐就是多管齊下,勇敢又成功的打了一場抗癌仗的戰士。7年前這位才剛40歲出頭,美麗又瀟灑的新銳企業女性,忽然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初期。
(何小姐\曾罹患乳癌患者)
剛開始是因為 覺得會痛,那種痛和平常的痛不一樣,它就是偶爾會痛,好像東西會抓住那種痛
她用一貫的瀟灑 沒有難過太久,2011年3月確診右側乳房罹癌後,立刻手術切除1.3公分的腫瘤,4月 進行抗賀爾蒙的治療。我們不知道,當一位女人得多堅強。當治療才剛告一段落,醫師發現她的身體再度出現了警訊。
(劉良智\中醫大外科主任)
在尾底骨的地方有一些明顯的訊號,今天會再出現變異性,再出現轉移的狀況,一定是她原本的細胞出現了變異,或者是 她原本的細胞,逃脫她原本治療的控制,所以我們覺得在它轉移了之後,應該除了做傳統治療以外,還要再用免疫細胞治療,去加強它癌症控制的那個部分
醫療團隊當機立斷,以CIK(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DC(樹突細胞)的細胞療法,抽取出何小姐的血液,透過細胞激化讓免疫T細胞變成殺手細胞,再打回體內裂解或殺死腫瘤細胞。過去,傳統的手術化療與放療不足以幫助人體抗癌時,人類只能驚駭而絕望的走向死亡深淵,如今,免疫細胞療法似乎成為一群特種精銳部隊,幫忙人體打贏棘手的深淵。
(何小姐\乳癌患者)
我的長輩都這麼跟我講,啊你怎麼去想這個(免疫療法),你就照舊的方法去治療就好了嘛,我有除了傳統 又有這個(免疫療法)治療,我反而覺得這是我自己的東西,然後這個團隊是我信任的,而且它不是坊間開業醫或是什麼隨便的儀器弄的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想要 一個完整的軀殼。何小姐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下,幸運的打贏了很多女性因此倒下的硬仗,而且五年來沒有復發,但許多癌末患者一旦無常臨頭,卻淪為醫療白老鼠。
台灣衛福部今年九月正式發布「特管辦法」期能整治亂象,將細胞治療技術透明化,並且要求醫療機構進行細胞治療時,需名列治療方式 費用及收費方式等等,再上報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防堵過去細胞療法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坑人案例。
<文茜世界周報>團隊關注"癌症突破性療法"的議題,特別走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它與拿下了2018諾貝爾生醫獎 世界最頂尖癌症中心<美國MD Anderson>密切合作多年,亦是MD Anderson唯一在台灣的姊妹醫院。
(蔡長海\中國醫大董事長 亞洲大學創辦人)
以往我們的觀念癌症是絕症,它現在因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發明,它現在已經是把癌症變成絕症變成"慢性病",所以它的細胞免疫療法,它其實是有特異性 而且整體(特異性)就是它可以辨識特異性的抗原,然後來殺癌症細胞(持續性),因為它是有記憶力的,或許在人體裡面 可以活比較長,它可以持續殺其他的癌症細胞,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細胞(整體性)就是因為持續在病人體內,所以癌症比較不會轉移和復發,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治療
(趙坤山\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 MD Anderson教授)
整個醫療教育體系來講,我想在未來幾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革命,因為細胞治療的部分,在過去 在傳統理論中都還沒有這一段,這一部分一定會有很多的涉及,不只是IMRT(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謝謝喔 還有放射計算,接下去還有那麼多的粒子,還有質子 還有氦 還有碳元素,還有現在的中子捕獲治療,還有這些的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未來有可能就是突破的一個新的契機
台灣的癌末病人正承受著錯誤或昂貴不合理的醫療嗎?建立一個正確的免疫療法知識,這是我們深切的期望。
家 佑 診所 帕 金森 在 林思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陳菁徽醫師是我見過最勇敢的媽媽
了解前胎剖腹自然產的各種風險後
願意嘗試, 順利成功
而且我的頭也沒有被剪刀腳斬斷
三喜臨門
恭喜囉~~~
“#謝謝您我的接生醫師”
一位婦產科醫師挑戰前胎剖腹產後嘗試自然產全記錄
懷了老二之後
照例是找我的御醫(人稱醫界金城武) #林思宏院長
因為我是個標準的「換了位子換腦袋」的人
所以一定要搭配比較大而化之、從容不迫的醫生
當我是醫生身分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好多準媽媽很愛杞人憂天
明明機率就很低
但身分一旦變成自己是孕婦產婦
就會像神經病,盧小的程度讓我都想甩自己兩巴掌
從最初的產檢,我就選定要做”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NIPS)
因為當時我必須出國進修,無法一直待在國內
比起羊膜穿刺 NIPS可以在更早的週數檢查
在國外等報告的時候,我幾乎每天用網路訊息轟炸林醫師
不斷地不斷地提醒他,如果有異常要馬上通知我,我就會手刀飛奔回台
他每次看完我的發盧就只有笑一笑說”呵呵呵呵呵~~~不會啦~~”
雖說我自己是這方面的專業,也知道等待期醫師也不可能做什麼
但是他溫暖帥氣(?)的笑容和安撫倒是舒緩了不少我這名愚婦的焦慮
20週之後寶寶大致上無異常,我們就開始討論要怎麼生產
林: 你上一胎是因為胎位不正剖腹產,這一胎你想要再剖嘛?
我: 不要,好痛。(搖頭)
林: 那我們就嘗試自然產囉?
(TOLAC 前胎剖腹產後嘗試自然產,雖然在歐美很鼓吹孕婦這麼做,但是台灣醫生很少執行。台灣目前的醫療狀態,TOLAC一方面有略小的機率會子宮破裂,二方面台灣醫療糾紛多,醫生盡可能做最少糾紛的選擇。會提供這樣選項的御醫真的心臟很大顆~)
我: 不要,看起來也好痛。(搖頭)
林: 可是你就懷孕了ㄟ,隔空取嬰我不會,你總要選一個讓寶寶出來的方法。
我: 嗯我慢慢想。(一片沉默)
之後幾次產檢一直無法決定到底怎麼生
倒是林醫師提了這個選項之後,引發我的興趣
就開始找最新的期刊統計資料來做風險評估
上一次剖腹的經驗讓我實在很不想再被劃上一刀,傷口好痛
再加上看身邊不少自然產的朋友和醫院產婦
生完就可以下床趴趴走好像很威讓我心嚮往之
但是我又很擔心子宮破裂風險
所以我又開始學媽祖發盧,盧小林醫師
我: 我覺得我一定是那百分之一,我的子宮會破掉
林: 你ok的 (淡定)
我: 我先把所有的手術同意書簽好,你都先給我簽名,必要的時候把我子宮拿掉沒關係
林: 呵呵呵呵呵呵 (摸他自己大大的肚子)
除了幻想自己是那百分之一的子宮破裂案例之外
我還是進行了一些努力來降低風險:
一、 嚴格控制體重 不讓胎兒過大
我每天都要量一到兩次體重
讓體重上升速度穩定
只吃有營養 又可以養胎的食物 高蛋白 高纖 粗糙的澱粉類
最後總共胖八公斤多 但寶寶體重都在正常範圍內
連御醫都胖的比我還快 忍不住問我 你都吃什麼??
我說把該攝取的熱量營養都攝取完畢之後 真的嘴饞
就會吃 蘋果 麥片 香蕉 牛奶 等等低GI的食物
(御醫聽完一邊嘴巴上說佩服一邊問我說ㄟㄟ待會下診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去吃麻辣鍋)
第二 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既然要靠自己的力氣把寶寶擠出來 就要鍛鍊體力
每天撥空快走跑步機 騎飛輪 游泳 或是固定式腳踏車
配合墊上運動 孕婦瑜伽
如果真的很忙
晚上睡前看電視拿瑜伽球坐著滾,訓練骨盆底肌 腿 腹 臀肌
後期的產檢我已經不是在看婦產科醫師,而是在看心理醫師
我: 我覺得我一定生不出來了
林: 你可以 呵呵呵呵呵
我: 我一定生不出來 我會緊急被剖腹 還會被拿掉子宮
林: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摸他自己大大的肚子)
(一般心理素質正常的醫生,應該都已經受不了我,可能直接改剖腹產,御醫不知道是哪裡來對我的信心,我們就一路無限輪迴同樣的Q and A到懷孕中末期)
到後面我更走火入魔
開始約老公固定每週去拜拜求順產
民俗療法也要用上
所以我們會在週末早起
跟神明報告我目前懷孕的狀況,希望神明保佑順產
我講國語版,我老公口譯講台語版
我總是會站在福田箱前面問老公
你覺得順產應該要投多少錢?
(神明應該也很受不了我 又不是媒婆還要包生子)
老公說心誠則靈,我們就再捐錢給慈善機構祈求平安
老公不是醫療人士
他對於我要嘗試的前胎剖腹產後自然產一知半解
但是御醫的笑容笑聲讓他很安心
我沒事會發瘋跟他說: 萬一我生產有發生什麼事情,你絕對不可以去告御醫,知道嘛? 我應該要先寫下來….絕對不可以告他
老公: 你看心理醫師….喔不….產檢的日子又到了
醫院的同事知道這件事之後
全部都看衰我
尤其是我老闆
他說我是標準的”俗辣”,到時一定會在產檯上大叫我不要生了然後被推進去剖腹
其他的同事則力勸我別冒險 (然後轉頭就開始開賭盤這樣)
這反倒激發我的反骨,我偏要證明我辦的到!! 我不是俗辣!! (ㄟ其實我是啦)
除了盡量降低風險之外
我也把可能的情況都在心中設想一次
御醫整個醫療團隊合作無間,處理的流程應該會跟我想像中的一樣
我就靜靜的等待寶寶的到來
終於到了這天
陣痛排山倒海而來
不瞞各位
我根本忍不了太久就要求打上減痛分娩
(我待產時跟朋友line抱怨好痛我要打無痛,她問我說開幾指了? 我說ㄟ…一指… 她就懶得再理我靠北了)
古代沒有麻醉的時代
先人們到底是怎麼忍耐的? 也太神奇 (趁亂告白:阿嬤你真的好強我好愛你~~~)
內診開一指,大家評估距離生產還有好久
老公乾脆開始滑手機GOOGLE附近有什麼美食,想去買些零食便當配電視來熬過漫長時間(是當度假逆)
過了大約半小時
我覺得肛門附近整個好痛好酸
然後又想吐
拜託美麗的麻醫幫我加點藥
加完再一小時
我總覺得肛門附近的痛持續加強,有呼之欲出的感覺
自己知道應該要內診,不過沒有勇氣自己伸手進去摸
只好又按”護士鈴”
結果護理師一內診大驚失色
把外面的人都叫進來
短短一個多小時 已經從一指到要生了
聽到這麼快,隔壁房間痛兩天兩夜媽媽挺羨慕我的
我想懷孕期間持續的運動,是絕對派上用場了
只不過”如果””如果”還有下一胎的話
可能不是御醫,而是救護車小鮮肉幫我接生了
我毫無心理準備
御醫幫我安排的是樂得兒病房
從待產 生產 產後 都在同一個房間
可以直接從病床像變形金剛,變成產台的
我的下半身一邊被一群人準備成生產姿勢
我的上半身趕快打給老公,還好他已經在上樓的電梯裡
他說他剛還在想要不要回家搬DVD來接電視看
結果瞬間變成看Live的Discovery生產實錄
可是他只敢緊張的站在離我好遠好遠的牆角
每隔幾秒虛弱地喊一下 “加油~ 加油~”
雖然聽到這麼沒誠意的加油聲
讓我很想像宅女小紅一樣飛身過去賞老公一記剪刀腳
但是在產檯上的我已經呈現瘋婦狀
御醫很努力地指導我如何配合子宮收縮用力,說用力三次寶寶就出來了
我婦產科醫師的知識在理性上知道他的意思
但是感性上….狂賞他剪刀腳 (林思宏對不起嘿 你脖子的醫藥費請直接加在我的帳單上)
不但大哭 大叫 亂扭 屁股亂動
腳還夾得緊緊的比處女還緊(我在說什麼!!)
通常這種時候,古早時代的教授級醫生都已經對產婦開罵了但是御醫還是很有耐心的努力扳開我的腿接生
(但我懷疑他沒罵出聲是因為脖子被我剪刀腳鎖喉發不出聲音,努力的扳我的腳也可能只是求生意志的表現,因為快被我掐死了)
回憶我人生中看過的產婦,我自己應該是數一數二配合度極差的
寶寶出來前我哭的不能自己
先生很無奈的站在附近,比我還害怕(不知道是怕我的剪刀腳還是怕什麼)
他覺得我看起來很像電影裡那個要生出異形的女主角
寶寶出來的那一刻 ,我感到輕鬆多了
可是我還在大哭 哭的比寶寶還大聲
因為寶寶整個卡住的時候
進退維谷覺得很無助
御醫問我要不要剪臍帶,把剪刀遞給我
我已經哭到眼前什麼都看不清了,就說叫老公剪
可憐的老公,他沒有任何醫學背景,看實境秀已經是他的極限
但現場所有人都盯著他看,只好硬著頭皮上場
他一邊手抖一邊剪,一邊被我警告不可以剪到baby不然他就”災細啊”
我因為用力過度,在縫合會陰傷口的同時
雙腿也不由自主的一直抖動
御醫只好辛苦的在抖動中縫合,縫完他說”我現在能體會帕金森氏症的手抖的感覺了”
順利生完之後
所有 #禾馨醫療集團 的醫生
#蘇怡寧執行長 #陳保仁院長 等等都輪番來探望我
而且公布他們其實有在群組裡偷偷”岔賭”
賭我最後一定會剖腹
喵的早知道我就派人頭去下注,這樣尿布錢就有下落惹
每個女性朋友知道我挑戰前胎剖腹產後自然產成功
爭相詢問到底是哪個比較痛
老實說我覺得都很痛…
然後她們就會再問第三胎你會想選擇怎麼生?
“第三胎計畫無限期停工”
“第三胎計畫無限期停工”
“第三胎計畫無限期停工” (很重要所以講三遍)
這就是我的回答~
也因為自然產恢復的比剖腹產快很多
我才得以追逐擒拿
探望我時嫉妒二寶而失控的大寶
上次剖腹產之後
傷口的疼痛
讓我至少六七天後才能緩步前進
剖腹產是比較優雅沒錯
但傷口的疼痛
比自然產漫長
預計在家坐月子
家裡兩歲多的大寶正值叛逆期
回想第一次宛如貴婦般的月子
這次要不是我不習慣被關在密閉的空間
我可能一出院馬上搬到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真是華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整題而言
有了無痛分娩之後
自然產大部分疼痛都被解決
只有最後那火山爆發的時候 還是痛不愈生
這次自然生產觀察兩小時回到病房後
我不但可以下床活動
也可以用筆電記錄下心得
身上已經沒有點滴管路
也開始跟老公共享他幾小時前買回來的便當
缺點是下半身好像快散了一樣
會陰的傷口混合用力不當造成肛門的摧殘
讓我走路都腳開開
大寶來看我的時候把我屁屁下面的氣圈抽出來問我
“媽咪,我們有要去哪裡游泳嘛?”
問的我眼角默默的流下一滴淚
我自然生產之後
覺得英國王妃生完隔天化妝打扮穿高跟鞋出來跟大家揮手這種假象
應該是有先打過一支嗎啡 才走出來
走回去就馬上倒在輪椅上了吧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最近發起一個「#謝謝我的接生醫生」活動
希望喚起每位父母迎接寶寶的那一刻記憶
再次向台灣僅存的800多位接生醫師說聲謝謝
這個活動還沒有婦產科醫師向另外一位婦產科醫師致敬
我想藉由這個機會跟 #林思宏院長 說”謝謝您”
謝謝他在產檢的過程中扮演心靈導師的角色
謝謝他在生產的時候體諒我的情緒
幫助一位任性的產婦順利生產
如果沒有他持續給我信心
我想我最終無法完成這個人生的挑戰
“ #謝謝您我的接生醫師”
==============================
TOLAC
(前胎剖腹產後嘗試自然產)小知識
1. 子宮破裂機率大約1/100。
2. 適合嘗試人選: 前胎胎位不正,前胎前置胎盤,前胎胎兒過大這胎大小適中,前胎胎兒窘迫。
3. 不建議的人選: 前胎胎頭骨盆不對稱, 前胎產程遲滯, 前胎胎頭下降停滯。
4. 此次懷孕應注意事項: 配合有經驗產科醫師的監控,需要在有能力可以採取緊急剖腹生產的醫院或診所進行,最好有中央連線的胎兒檢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