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師之路>>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月12跟 3月17號(前後)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身為一個外國醫學系畢業者(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意即非美國醫學系畢業的申請者),多年的努力就看這兩天的結果了。即便對美國醫學生來說,這天也是個重大的日子。在這天,美國的準畢業生們會盛裝打扮出席系方辦的party。系主任會在party上面唱名,一一公布每個人錄取的醫院跟科別。台下的人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跟戴分類帽一樣地刺激。
究竟,對一個外國醫生而言,通往美國醫師的道路是怎麼樣子呢?
首先,想在美國執業一定要先當住院醫師,只有通過執照考試是不行的。問題是住院醫師的名額有限,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錄取,如何搶到住院醫師的位置便成為關鍵。這跟台灣很不一樣。第一、台灣住院醫師容額大於畢業人數。第二、台灣醫師通過執照考試即可執業(只是沒有專科很難看健保項目)。第三、台灣醫師國考雖然跟美國一樣也是分三個階段,但每一個考試都只要通過都好,成績高低並不重要。記得當初班上大多數人都是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考試也以背誦為主,只要考古題有看過就能答對。問題….
USMLE(US Medical License Exam,美國醫師執照考試) 不是這樣子的遊戲啊!! (抱頭):
第一、就算台大醫科畢業的學生也都同意USMLE是他們考過最難的考試,沒有融會貫通去考穩死。第二、這個考試的成績會大大影響錄取機會,且一旦考過即不能再考。所以不管是聰明絕頂的印度人還是對考試在行的中國人,全職準備好幾個月都不見得敢去考,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每個人都不只求過還要求高分。指考托福考差還可以重讀再來,USMLE…well,一旦考差美國路可能就此停止。而USMLE又只是這條路的第一步而已。
拿我參加的2017年來說,有3萬多人角逐2萬多名住院醫師的位置。乍聽之下似乎不難約有77%的錄取率。問題是美國醫學系畢業的醫師(American Medical Graduate, AMG) 幾乎全數錄取,錄取率高達95%。IMG卻只有50%。在IMG裡面又有部分是美國公民但因種種因素(大部分是考不上美國醫學院或是覺得美國醫學院太貴)選擇去加勒比海或是墨西哥讀書的,稱為US-IMG。這些人本來就是美國人,醫學系最後一年又幾乎都在美國醫院臨床學習,比我們這些真正的IMG(non US-IMG)更有優勢。在真正的IMG中,又以印度巴基斯坦的考生佔多數,要跟他們競爭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第一他們分數都高的可怕。很多醫學生都以到美國行醫為志向,很早就開始準備。第二他們英文即使有口音但普遍流利,醫學院上課是全英語教學,與美國接軌問題較小。台灣只有教科書用原文,上課還是用中文解釋,口說很差。第三他們在美國當醫師的人數眾多,關係(connection)強大。每個醫學系每年平均10+個人到美國行醫,菁英的醫學系更是超過90%都過來美國。台灣則是全部醫學系加起來一年不到10個。一路在台灣長大讀書的台灣囝仔如我,自覺素質不會比較差。但比賽跟限量一樣都是殘酷的。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如何在強敵環伺之下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考驗。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成績,也就是之前提到的USMLE分數。成績是客觀的評量,在沒有背景支持下,是最容易了解一位申請者實力的工具。USMLE總共有四個考試,IMG必須要通過step 1, 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 step 2 CS(clinical skill)拿到ECFMG的證書之後才能參加住院醫師的申請。最後一關step3可以留到申請上再考。
Step 1總共有7個block,每個block各一個小時包含40道題目。7個小時內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包括吃中餐。在台大語文中心考的時候可能左邊在考托福,右邊在考GRE,考到下午大家都走了就剩你一個人還在考。科目的話跟台灣的國考一試差不多,有病理生化藥理等基礎醫學科目。Step 1雖然是考基礎醫學,但題目設計幾乎都是用臨床題呈現。看完題目要先判斷在講甚麼疾病,再去想背後的生理藥理生化機制才能選出答案。選項的數目沒有上限,可以從A一直到Z。每個題目作答時間平均1.5分鐘,花看題目可能就要花45秒。不要說是檢查了,連答題時間都快沒有。
第二階段Step 2 CK(clinical knowledge),考臨床知識。比step1多了一個block,考試時間8個小時,一樣只有45分鐘的休息時間。
第三階段step 2 CS(clinical skill)考驗臨床技巧,跟台灣的OSCE一樣,但過程比台灣嚴謹,除了問診之外還加考病例書寫以及診斷。考試有12關,也就是有12個標準病人(standard patient,經過訓練的假病人)呈現12種不同疾病。考生每關停留15分鐘問診,10分鐘寫病歷。評分則看三個項目: 問診技巧 Communi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CIS), 英文口說能力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SEP), 以及綜合能力Integrated Clinical Encounter (ICE),每個項目都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通過。這個階段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上網找練習對象。我的練習對象遍及世界各地,包過泰國、奈及利亞、尼泊爾、瓜地馬拉及中國等。練習的時候一個人當標準病人,一個人當醫師相互練習。
這三個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一個ECFMG(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證書,承認了你跟美國畢業的醫師同等學歷後便有資格參加住院醫師申請。拿到這個證書本身沒甚麼難的,要合格只要贏過10%的人就行,重點是成績高低成績高低成績高低(很重要所以講三遍!),一般IMG的目標都是要至少考個高於美國醫學生AMG平均的成績,這樣才有說服力要求別人收你。再來影響錄取率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 美國臨床經驗(US clinical experience, USCE)/推薦信,簡單來講就是人脈。
我們常常講「有關係就沒關係」,還以為靠關係是華人社會的專利,殊不知美國更講求人脈,很多工作都必須有推薦才進得去。linkedin會紅不無道理,畢竟大家都怕收到怪人。IMG原生國家醫師的推薦信幾乎起不了作用,美國人只相信美國醫師的推薦(不一定要是美國人,但一定要在美國有位置)。這個要求對有背景的人(譬如爸爸就是醫師)來說相對簡單,但我們這些沒權沒勢的人,要怎樣讓人家願意推薦? 最好的方法就是申請醫院見習,並且在這段時間好好表現拿推薦信。醫學中心教授的推薦信很有份量,一封來自知名醫院的強力推薦信跟一張川普卡(Trump card)一樣,一出手對方完全無法招架。但見習期間壓力很大,跟美國名校醫學生一起run不僅英文要好,臨床知識還要比他們豐富才行,若沒有特殊表現教授怎麼會注意到你?
申請每年九月正式開始。申請者將資料統一上傳到一個叫做ERAS ( Electronic Residency Application Service)的系統,報名喜歡的醫院,接下來就是等待面試了。這個過程也是大有學問,每個醫院喜歡的申請者不盡相同,有的喜歡剛畢業的,有的喜歡成績高的,有的喜歡有經驗的,申請者必須在眾多醫院的項目中找出最有可能錄取的去投,每投一家報名費就多26塊美金。光內科一科就有400多個項目(program),全部報名的話費用超過一萬美金(30萬台幣)所以不可能全投。一般人都是投100至200家,但在這個大紅海時代投200家以上的IMG也大有人在。
為什麼我們需要報名這麼多醫院呢?絕對不是錢太多,而是因為拿到面試(interview,簡稱IV)的數目跟錄取的機率成正比。粗略的統計是每拿到1個IV便增加10%的錄取機會。競爭力高的申請者可能每投5家就拿到1個IV,弱的申請者投了200家也拿不到一家,但平均來講投10中1就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一個醫院是否發你面試是看你的書面資料,但最後決定要把你排在第幾名就是看你的面試技巧。有很多人即使拿到了不少面試最後還是沒上,也有只拿到一個就上的,每一步都不能鬆懈。最後我總共拿到了22個面試,去了17家,在10月到1月份這三個月內去了美國各地十幾個不同城市,相當花錢又花力。
面試季大約在1月底結束,申請者此時會將所有去過的面試排序(rank),每個program也會將面試者排名。有去參加面試不表示最後program會rank你(將你排在名單上)。有些醫院發100個面試,最後排名50位,錄取18位。有的醫院發300個面試,最後排名200位,錄取30位。同樣的,面試者也不見得要將每個面試的醫院都放在志願表上。面試之後發現自己不適合就千萬不要填,一旦放上去就有錄取這家的可能。兩造將排序表/志願表交到NRMP(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後,系統會用一套極為精密的演算決定每位申請者最終去處。這套演算法曾經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詳細的步驟極為機密,沒有人知道步驟確實是如何進行的。
當上美國住院醫師的過程就是這麼耗時又耗力,花一兩年準備是跑不掉的。除了要有實力之外,花的錢更是難以估計: 1. USMLE考試報名費 : 3000+ USD 2. 去醫院見習學費: 1000+ USD 3. 報名醫院費用: 3000+USD 4.文件準備、面試準備: 1000+USD 5. 面試的機票食宿費用: 每去一家粗估300塊USD,10家保守估計3000美金。其他的還不算面試季待在美國的費用以及其他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台幣30萬絕對跑不掉,很多人更不只花了這個費用。Well,如果你問我當美國醫師這麼困難,你覺得值得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台灣的醫療水準其實很高,醫師的薪水在台灣也可以過得不錯。但在美國當住院醫師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們提供了一個跟全世界菁英競爭的舞台。在這裡每天我都會察覺自己的不足,藉由努力讓自己更好更進步。無論最後我是否會一直待在美國執業,這整個過程都幫助了我成為一個更好的醫師以及更強壯的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汗水灌溉的果實總是特別地甘甜,我期許自己能夠不斷努力 :)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萬的網紅台客劇場 TKsto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斷食 #生酮飲食 #糖尿病 本影片內容為與家醫科李思賢醫師討論分享,若想嘗試斷食,請先詢問醫療與營養專業人士。 李醫師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r.neillee/ ------------------------------ 本集贊助:【聯邦銀行 綠卡】 ...
家 醫科 容額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可能中醫藥相關人士才比較體會的辛酸戰場
因為這串下面的回應太經典了,故轉之
民國103年,在環境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全面實施的,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新任主委黃林煌
親。自。在這串下面回應!
大家自己去看
---------------------------
這是個比較艱難小眾的議題,簡單說明一下
各校中醫系(單主修7年,雙主修8年)或學士後中醫系(5年)
中西醫見習(clerk)實習(intern)完畢之後
然後,畢業後
再然後,考取高考執照後
一。定。要。在特定醫療院所訓練滿兩年
才。可。以。自己出去開業
好其實講到這裡ok,主管機關想培養醫師,增進民眾健康,改動政策
還算有道理,是吧?
落實的好,我可以接受這樣的邏輯
但是,當年(民國103年前後)是在整個台灣中醫界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硬推政策全面上路。(現在也準備好了嗎,嗯?)
中醫師受不了,醫院受不了,整個環境都受不了。
---------------------------
(1)訓練的容額不足 (到今天都還不足)
畢業學生不到一半(兩年47.8%)的人有地方可以訓練。
剩下一半?抱歉回家洗洗睡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另外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2)訓練的內容呢?
這個我開放大家補充,我沒有親身經歷的東西我習慣不說。但是應該會很精彩。
不想具名的又信得過學姊的,歡迎大家匿名投稿給我
我PO。
(3)訓練的費用呢?
各訓練單每一個都在該說不夠不夠沒辦法接多
一個醫院該,我會想是不是該醫院問題。
三個醫院+診所該,我在想是不是有區域性的問題
但是所有醫院和能接想接這制度的診所都在這樣該,嗯?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4852
『但衛福部中醫藥司於104年推動的「中醫負責醫師訓練計畫」卻進展緩慢,兩年來只有47.8%的受訓率』
『目前編列106年度醫發基金的經費分配,中醫負責醫師訓練總經費計4,053萬6千元,但牙醫PGY總經費計8,941萬7千元, 兩者訓練總經費差距竟高達4,888萬元,再對照104學年度中醫學系與牙醫學系之招生人數,中醫招生數約365名,牙醫約371名,兩類醫科招生人數相當,二者本應擁有相近之補助總經費,不應出現如此不合理之差別處遇。
(略)
對此醫事司回應,因為資源不夠,所以有些醫院只能收一兩位的中醫師名額,怕做賠本生意』
啊主委你不是在這串裡面說你爭取很多錢?
也許是啦
但是上面新聞數字都算出來的巨大差異如果存在
那。請。問。當。年。幹。嘛。硬。幹?
98年前後就在提大家都知道,也有時間表,是,大家都知道
但是事實擺在眼前,請問這樣的政策是不能暫緩實施?
平常太多這種案例了吧w
『先求有,再求好』這句話賠上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和機會?
-----------------
『西醫與牙醫的培訓,容額比夠才開放制度上路,但中醫培訓制度,容額多少都還不知道就已經開放,也是導致現在面臨此困境的一大主因。』
『只要我黃林煌在!負責醫103一定上路!!!』
學弟妹如此轉述當年的公聽會
喝酒去
------ 延伸閱讀 -----------
由在校學弟妹做的 人蔘只比當歸長一點
敲碗下一集啦!!!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中)】
https://ppt.cc/f9IhBx
【蔘蔘養蔘日記-中醫蔘的負責醫師訓練制度(上)】
https://ppt.cc/fD7wrx
[回答競爭力與不爭氣]
中醫有許多不言說的知識(tacit knowledge),確實需要師徒相承。事實上西醫也是一樣。或者說,任何學問都有這種需要前者提攜後者,從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方式。
但明師難尋,高徒難求。學院提供的是書本知識,多數學生都明白這些紙上學問遠遠不夠,因此無不上山下海,自行束脩,其實都非常努力。我認為目前的學生素質大大優於過去整體平均。現在既然特考已走入歷史,如何制度性培養新一代中醫師是很重要的問題。
後中競爭激烈,大家進入學校後無不是積極學習、四處跟診 。可是面對這些積極向學,且是中醫師主力的群體,他們遇到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首先,因PGY而無法取得開業資格。即便受僱,薪水也不斷下降,又面臨中醫系一家一家開、人數年年爆長,對醫療要求日多的消費者與政府,所有開業成本都高於過去。優於平均值的群體,得到更惡劣的環境,這完全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造成的。事實上,現在需要的努力比以前還要多。
如何從制度面來改善環境,從群體的角度來改變,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也許我的醫術普通,但中醫環境的問題方方面面都要有人下去做,才能造福群體。 西醫過去也是比誰藝高膽大,快刀斬足快手拔牙,但因公共衛生的群體概念引入與合作,改變西醫的整體結構。中醫與公衛並不互斥,我們可以借用公衛概念,開始從整體角度來看如何改革,讓有興趣與天份的學生可以尋得明師,讓專業可學習可累積可精進,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家 醫科 容額 在 台客劇場 TKsto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斷食 #生酮飲食 #糖尿病
本影片內容為與家醫科李思賢醫師討論分享,若想嘗試斷食,請先詢問醫療與營養專業人士。
李醫師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r.neillee/
------------------------------
本集贊助:【聯邦銀行 綠卡】
*電動汽機車充換電10%回饋
*共享汽機車10%回饋
*蔬食餐廳/生機超市10%回饋
*生活代扣繳0.5%回饋無上限
活動詳情:https://card.ubot.com.tw/ECARD/ACTIVITY/2021GreenCard/
立即申辦:https://card.ubot.com.tw/eCard/dspCardOnLineApply.aspx?GID=64&IDE=A&strID=2008060014&PJN=HLF&UTC=TKstory
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 循環信用利率5%~15%;循環利率之基準日為104年9月1日
• 預借現金手續費為預借金額x3.5%+100元
• 詳細活動內容及相關費率請洽聯邦銀行信用卡網站https://card.ubot.com.tw
------------------------------
➡請「加入」台客劇場會員,支持我們創作並記錄更多值得被看見的人事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hPiQIi_uyjF1YHKj-FhGw/join
台客帶你一起體驗! Carpe the hell out of this Diem!!!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實驗,不管成功失敗,對或錯,總是想帶來美好的改變...
Enlightening points of view about culture, consumerism, social issues and well-being. We are proud to be Taiwanese.
➡看更多
📷#這位台客 https://reurl.cc/NXkMWx
📷#台客環保 https://reurl.cc/5o6xjG
📷#台客社會觀察系列 https://reurl.cc/nn93a8
📷#台客生活實驗 https://reurl.cc/MA84MW
Director:Al K Lin 林冠廷導演
Producer: Azuma Chang 東風 製作
-----------------------------------------------------------------------------------
商業合作請洽 taikestory@gmail.com
-----------------------------------------------------------------------------------
台客劇場 IG & FB:
▶ https://www.instagram.com/taike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taikestory/
台客劇場也正在尋找更多有故事的台客🔎
歡迎加入「這位台客」FB社團跟我們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kestor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MntEsb28ZM/hqdefault.jpg)
家 醫科 容額 在 ezManag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無論你是不是管理職,每個人都會有累的時候,偶爾對工作感到疲乏是相當正常的事, 但因倦怠若造成績效/評價變差,後果卻要自己承擔,該怎麼改善呢?從心理學層面來看又是如何發生的?
:: 管理職或HR需要注意職業倦怠帶來的團隊破壞力
:: 台灣網友最廣泛討論的十大職業倦怠現象
::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唐老師的三點精闢心法消除職場倦怠
#國外商管類 讀書會,Great Managers are made, not born. 管理職人、熱愛學習的夥伴們,用一杯茶的時間,減少眼力腦力轉換成本,內化成你的獨門攻略。
★ 本集私語:
減少出門,勤洗手,常酒精清潔,防疫加油! 台灣加油!
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 (FB私密社團加入需填email,若被拒絕請再寫一次即可)
★ 優惠活動:
本集使用 [佳樂CAROL-920s] 外銷品動圈式超心型麥克風 (先樂音響贊助)。有興趣可參考-不專業三款mic實測與 團購優惠85折 youtu.be/rUovXlLWftQ (RODE podmic / CAROL 920s / 鐵三角 ATR 2100x-USB )
★ 本集重點摘錄:
你知道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9年正式將「職業倦怠」列為一種疾病,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上的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
美國研究認為,職業倦怠包括三個面向,分別是:
1.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2.去人性化(指對他人消極、冷淡、過分隔離、憤世嫉俗等態度和情緒;)
3.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
簡單說來就是:「心好累、不高興、我不行。」
台灣網友最廣泛討論的十大職業倦怠現象 ,你中了幾項呢?
NO.10 借酒澆愁
NO.9 容易生氣不耐煩
NO.8 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NO.7 上班昏昏欲睡
NO.6 工作效率變差
NO.5 常常發呆放空
NO.4 睡眠品質變差
NO.3 早上起不來狂遲到
NO.2 健康出問題
NO.1 裝病請假翹班
超過五項並且影響到工作生活,建議到家醫科或身心科 看看喔!
如果你是管理職或HR,更要注意了,
因為職業倦怠感是很容易在辦公室發酵蔓延,進而讓團隊產生雪崩式的士氣崩解。
所以 如何避免團隊出現職場倦怠,如何帶領團隊同仁 渡過職業倦怠感難關,
如果我們管理職能早一點、包括去改善一些工作環境、工作流程,適時給予他們一些建議、鼓勵,
來避免人才最終採用「離職」作為解決的方式, 帶來團隊損失。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唐老師的三大建議:
1.自我覺察
2.硬實力
3.軟實力
★ 本集提到的過往重點:,
Ep03.(00:17:00) 馬斯洛需求法則
★ 本集分點章節:
(00:00:14) 本集導覽
(00:01:03) 職業倦怠的三個定義
(00:02:07) 管理職或HR需要注意職業倦怠帶來的團隊破壞力
(00:03:00) 台灣網友最廣泛討論的十大職業倦怠現象
(00:07:09) 從心理學層面看職業倦怠為何發生? 外部與內部因素
(00:09:40) 上市櫃公司副發言人的三大建議
★ 本集補充資料
早上醒來只想裝病請假!網友熱議「職業倦怠十大症狀」by網路溫度計 https://reurl.cc/9rZ5Ga
=====================
Music C.C. by Chester Bea Arthur -Folk Physics / Free Sound Effects https://lihi1.cc/QIOep
@同步更新至
Spotify|Google podcast|Firstory|KKbox|SoundOn|Pressplay| Youtube |TuneIn|MixerBox|Himalaya|CastBox ....等28平台
@節目鼓勵與反饋請到Apple Podcast 給五顆星留言& 記得訂閱
:: 如果您喜歡,請贊助鼓勵我們繼續製作節目💰 https://lihi1.cc/s1mES (50秒影片教學, lihi1.cc/N8vYt )
@活動: 一日之星|報名當來賓|Podcaster聯盟接案推廣計畫 https://lihi1.cc/C3EEF
@如果你也想開始做自己的podcast ,歡迎使用 Firstory 的邀請碼W-B23W9K可得小額啟動基金
★ 本集快問快答:
如果你已有你個人的優勢識別答案,歡迎加入我們讀書會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砥礪喔
以上都來這網址分享 https://lihi1.cc/tZCUD 或 FB社團
@ 歡迎分享
1. 你為何會當上主管?
2. 你是幾歲當上主管?
3. 留下一句主管真心話
@你也想要有一個公司以外的交流成長小組、經驗轉換&彼此支持嗎? 免費加入 讀書會群組
:: IG:www.instagram.com/ezmanagergo
:: FB社團: https://lihi1.cc/NOlrM
@合作接洽 ezmanagerGo@gmail.com (不分大小寫)
:: 上Youtube搜尋「怎麼給星評分」一分鐘教學影片,或點這 https://lihi1.cc/N8vYt (分享給你沒在聽podcast的親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Pc2w3-95AU/hqdefault.jpg)
家 醫科 容額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1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Y9vqxKK2rx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15歲少女陳彥霖死因研訊,陪審團在排除「非法被殺」及「自殺」這兩個選項下,一致裁定死因「存疑」。去年9月陳彥霖浮屍海面,正值反修例風暴,八三一太子站「打死人」等流言傳個不停,陳彥霖之死惹來很多猜測。由於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足以確定死因,陪審團只能得出存疑裁決,不過研訊過程還原的一些事實,還是有助澄清部分荒謬謠言,諸如有人假冒陳彥霖母親等。死因研訊顯示,陳彥霖自殺或溺斃存在疑點,然而這不等於相關疑點可以作為他殺的證據,兩者不能混為一談。陳彥霖去年9月19日失蹤,3天後有人在海面發現其浮屍。當時不少人仍在談論八三一太子站「打死人」的流言,又有人聲稱新屋嶺拘留所發生「輪姦案」,海上出現裸屍,即時惹來一些人的想像,有網民言之鑿鑿,懷疑是「先姦後殺」,甚至將矛頭指向警方。
蘋果頭條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明,美國已撤銷逾千名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原因是相信他們與解放軍有聯繫。四川成都一名95後、已獲美國大學取錄修讀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s)碩士課程的Winnie(化名),準備今年負笈海外留學,但碰到武漢肺炎疫情、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關閉,以至美國收緊F1學生簽證。困難重重下,她向《蘋果》慨嘆自己成為中美外交風波的犧牲品:「尤其是作為2020年第一批不能拿到Visa(簽證)的想到美國留學的學生。聯想一下民主黨黨政甚至中美蜜月期的中國人,出國留學、綠卡排期、留在國外的過程都比今天順利。給我一種『晚生三五年,人生大不同』的感覺。不過,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能另尋人生方向。」
東方正論
保就業計劃成為大小企業予取予求的提款機,第二期申請即將截止,絕大部分在第一期獲批補貼的企業都繼續申請,唯獨獲批補貼金額全港最多的國泰航空,居然率先跳出來表明不會申請第二期補貼。原因當然不是嫌錢腥,更不是良心發現,而是急欲擺脫保就業計劃不能裁員的緊箍咒,密謀大規模裁員。意味既獲港府補貼又獲港府注資的國泰,兩邊通吃後拒絕履行社會責任,打完齋不要員工,毫無道義可言。眾所周知,國泰因為管理不善而令國際排名拾級而下,乘客投訴不絕如縷,高層數年前炒燶期油,更令國泰出現嚴重虧損;去年又因為反修例黑暴縱容員工反中亂港,旗下機師及空服員紛紛淪為暴徒,遭國家民航局發出重大航空安全警示;今年則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徹底打殘航空業,國泰載客量暴跌九成九,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星島社論
十五歲少女陳彥霖死因研訊昨落幕,裁判官高偉雄排除自殺及非法被殺的可能性後,要求陪審團只能選擇彥霖「因意外致死」,抑或是「死因存疑」的裁決。陪審團退庭商議約四小時後,裁定彥霖於去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日期間受傷並死亡,惟死前情況、地點及時間不詳,更因屍體腐化而不能確定其死因,終一致裁定彥霖死因存疑,分別建議醫管局及衛生署法醫科檢討現行機制,以免重蹈覆轍。高官作結時慨歎,希望裁決「至少還你(陳母)少少公道」,讓公眾知悉真相解除疑慮,陳母聞言後數度拭淚。高官甫開庭即感歎,彥霖死亡時年僅十五歲,加上被發現時全身赤裸,令人相當難過。高官重申,死因庭只負責找出死亡原因、事實真相,繼而作出結論,惟無權過問民事或刑事過失,相關責任只能交由其他法庭處理。
經濟社評
國泰航空 (00293) 公布不會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變相預告裁員。疫情重創航空業,情況比能想像的更差,國泰節流固然是商業考慮,但在年中獲政府大幅注資後現在卻考慮裁員,就要面對未履行社會責任的質疑了。疫下航空業復甦路漫長,尤其歐美持續爆疫,港府更應盡快控制疫情,加快與周邊地區恢復通關旅遊,既助航空業度寒冬,亦助經濟復甦。國泰昨證實與港龍航空不申請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但附屬公司香港快運、香港地勤服務及國泰航空飲食服務等則會繼續申請,並強調這是為第四季向董事局提交營運規模建議時保持靈活性。由於保就業計劃涉及不裁員協定,國泰這項決定意味最快下月啟動裁員行動。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9vqxKK2rx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