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該驗不驗」「有法不管」,如何抵抗變異病毒衝擊?】
今天臺北市新增一個確診案例,是一名即將臨盆的孕婦。
根據市府在記者會的說明:
這位孕婦的丈夫在六月確診。她是密切接觸者,應該立即隔離,並採檢PCR。
但臺北市竟然接受「懷孕對PCR有抗拒」的理由,就不採檢,只執行居家隔離。
直到現在,因要進醫院生產,必須採檢PCR,才發現確診。
這個案例,完全證明我對臺北市「沒做好匡列、隔離、篩檢」的批判,絕對有憑有據。
1⃣️ 這個案例不是單一個案。「該驗未驗」是臺北市一直存在的現象:
在這幾個月前,我陸續接到許多陳情,都是類似的「匡列、隔離、採檢」沒有完全落實。
有些案例是同住家人確診,卻只有收到隔離通知,全程沒有安排採檢。
最誇張的案例,甚至確診者都已經康復出院,家人還沒收到隔離通知。
不斷發生「該驗未驗」的事件,北市府應該好好反省,檢討流程的問題。
但一直以來,北市府都不承認自己的問題,認為在野的監督都是政治陰謀,用網路義勇軍謾罵議員,來掩蓋外界的質疑。
今天有漏網案例出現,北市府記者會的態度,還是未見任何反省之意,只發明個新名詞「殘陽」,說已經沒有傳染力,草草帶過。
這種打馬虎眼的態度,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變異病毒?
2⃣️ 採檢的目的有三:
一是保護其他人,避免被傳染
二是瞭解病毒擴散情形,驗出陽性就要再疫調匡列,圍堵病毒。
三是保護當事人,早期治療,避免惡化重症死亡。
這位六月份被匡列的個案,是孕婦,還必須定期到醫療院所產檢。
為了母嬰健康權利,以及其他產檢孕婦醫護的權益,更應該積極採檢。
結果北市府竟然直接接受以懷孕當成不採檢PCR的理由?
離譜至極!
只隔離,不採檢,就等於斷鏈,沒辦法再追蹤找出更多潛在的高風險確診者。
有沒有再傳播給其他人?
北市府沒有追蹤。
孕婦六月染疫後,到今天確診前,去了幾次產檢?接觸過多少醫護?
北市府沒有說明。
「該驗未驗」是否就是臺北市持續有「不明感染源」的根本原因?
北市府沒有反省。
什麼都沒有,只發明一個「殘陽」新名詞來唬弄市民,草率至極!
3⃣️ 嚴正執法,才能對抗變異病毒的衝擊
為了保障大眾健康,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被匡列隔離的密切接觸者,有接受採檢的義務
遇到「該驗拒驗」,就應該依法行政。
臺北市是執行機關,卻總是潦潦草草、該驗不驗、有法不管,這樣的態度令人憂心。
臺灣好不容易撐過Alpha病毒的考驗,Delta又來叩關。
「該驗不驗」「有法不管」要怎麼對抗變異病毒?
就算柯粉軍和各種人頭帳號把我罵倒、罵垮、罵死,問題還是不會解決。
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解決問題,問題會解決你。
臺北市政府高層,還要再讓市民擔心嗎?
密切接觸者的家人要隔離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已經好了,但別人看我的眼神全變了」——群聚事件後,農村「指標病例」變色的人生】
「是不是當初不應該北上打拼?」從確診、出院到返家,這個問題一直盤桓在彰化葡萄盤商勝男(化名)的心頭,她想這一切都是她的錯、都是她害的。
將新鮮的葡萄載往北部市場販賣,是她與丈夫撐起家計的重要營生,也是彰化葡萄產業中的一環。萬華是他們的販售點之一,沒想到因此帶回病毒,在人情往來密切的家鄉引起群聚與恐慌,隔壁里長的廣播放送、家庭照在社交媒體轉傳,讓她與家人成為眾矢之的,被丟垃圾、被退群組、被恐嚇。
「因為我讓這個地方變成這樣,還害到別人的小孩,我不知道能做什麼來彌補,做義工之類的人家也不敢靠近我。」原本社交廣泛的她,如今日日在家誦經持念,希望能藉此贖罪、迴向社會⋯⋯
COVID-19發生以來類似的汙名與歧視在台灣各處都有發生,去年《報導者》訪問鑽石公主號染疫台灣乘客、被匡列為接觸者的NSO樂團樂手,都提到「異樣」的眼光。
今年大規模社區感染期間,我們發現這個問題在人情往來緊密的農村地區更加嚴重,當事人不只要對抗病毒、還要承受病情外的後遺症——鄰里親友的指指點點,6月屏東枋山Delta病毒群聚事件的指標個案、白牌司機阿發(化名)提到他與老友30年交情因此出現裂痕,「我當然對他們過意不去,但我那時沒有症狀,否則哪可能和他們接觸!」
「疫情給我很深的感受是,傳染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改變人的心理,以及人與人的相處模式。」枋山鄉衛生所護理長兼主任戴鳳琴觀察到,痊癒者返家後,鄰居家人都怕他,他自己也怕得不得了,強大的社會壓力正不斷擠壓他們的身心,國內至今已超過萬名確診者解除隔離,在積極防疫圍堵之外,如何化解歧視、讓公民社會更加成熟;訂立痊癒者照顧指引、長期追蹤治療也是對抗疫情重要的事。https://bit.ly/3jskyBf
#專題報導【COVID-19下的農業現形記──失溫的人情、產銷和運輸冷鏈】https://bit.ly/2V3bPw4
★深入田野、看見幽微卻重要的角落,#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村八分 #農村 #防疫 #群聚 #報導者 #Covid19 #Delta #歧視 #汙名
密切接觸者的家人要隔離嗎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9例本土、9死,桃園0確診後新增11例;華航倉儲員工確診,未直接接觸疫苗 ;12日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自購62.6萬劑AZ疫苗抵台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
台灣今(7)日新增39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1例境外移入,以及9例死亡個案。染疫縣市仍以台北市與新北市最多,各有14例,三級警戒後昨天首度0確診的桃園市,今天一口氣出現11例。今天新增的案例中,1人為華航倉儲員工,另有3名同住家人也確診,華儲公司正在展開大規模篩檢,預計篩檢897人,2天內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名華儲員工不是專門負責疫苗載運業務,不至於直接接觸到疫苗。
外界關心7月12日是否會解除三級警戒,陳時中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之前三級警戒降級的標準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華儲1人染疫,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897人篩檢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39例本土病例,其中2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總計有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6日至7月6日。個案集中在3個縣市,分別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各14例,以及桃園市11例;其中23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1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桃園在5月28日全國三級警戒以後,昨天首度0確診,今天卻一口氣新增11例,不過今天確診的華儲員工居住地是新北市,未納進桃園確診案例。桃園市政府表示,新增的11人中有8人是匡列解隔離前PCR核酸採檢,陰性轉陽性確診,包括國軍桃園總醫院染疫的匡列者、北農確診家屬及中壢確診接觸者,另有1人是在居家隔離期間發病採檢,2例是在台北就醫或同病房接觸確診。
陳時中表示,目前華儲公司只有1位確診,一家6人同住,共4人確診,確診者不是專門負責對外業務,所以沒有打疫苗,也沒有直接接觸到運送來台的疫苗;目前還不知道傳染源,公司同一組工作者都已經匡列,華儲也針對同樓層所有工作者採檢,相關疫調、匡列已經完成,下午起會做大規模採檢,預計規模900人左右,2天內完成。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從0確診到增加11例,「連我自己都嚇一跳。」他表示,華儲員工工作地點在桃園,居住地在新北,昨(6)日晚間6點,他就和新北市長侯友宜通過電話,由兩邊衛生局合作疫調,建好社區安全網,目前判斷是家庭群聚感染。這名華儲員工的爸爸、媽媽、老婆都染疫,老婆在7月2日有症狀去診所就醫,7月5日4人都去採檢呈陽性,下午起針對華儲4樓層各單位的員工,共897人全面採檢。
今天另新增9例死亡個案,分別為4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27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9日,死亡日介於7月3日至7月5日,皆有慢性病史。其中1名女性死者僅40多歲,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她有洗腎、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史,在6月6日開始有發燒、嘔吐相關症狀,6月11日採檢,13日住院,肺部右側的X光片就顯示肺炎跡象,住到加護病房就使用呼吸器,15日確診,住院期間病況沒有恢復,住院約3週後,在7月5日過世。
另1名同樣較年輕的死者為50多歲女性,有慢性精神疾病史,5月底因為骨折住院,後續因為該醫院有確診案例,列為相關接觸者,有乾咳3天,篩檢後確診;後續住院時因為肺炎併發呼吸衰竭,7月3日過世。
■台北三市場明天起再度篩檢
台北市第一果菜市場、第二果菜市場、環南市場,明(8)日起再度進行大規模PCR篩檢,7月10日後必須持7月8日的陰性報告證明才能進入市場。陳時中表示,目前這三個市場看起來比較穩定,但還是要經過明天大規模篩檢,才能知道前幾天環南市場驗出的41名確診者,是否有沒被匡列到的對象或其他染疫者。
陳時中表示,預計環南市場須篩檢3,000人,7月6日起也已在環南市場周遭的雙園國中設置篩檢站,已篩檢附近里民380人,皆為陰性。目前仍會持續篩檢,希望透過大範圍篩檢、匡列,把傳播鏈阻絕住。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希望PCR結果能在1天內出來,最慢到9日全出來,目前環南市場雖然造冊3,300人,不過可能還是會有別人跑進來做篩檢,所以準備4,000人份篩檢。
許多非法移工會到菜市場工作,昨天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提到,要思考對5萬名非法移工打疫苗,今天柯文哲前往萬大指揮所和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環南市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討論。王必勝受訪時表示,希望這些移工出來篩檢,甚至接種疫苗,但有難度,要系統性思考如何處理,會和指揮中心再研究,「這是實務上要面對的問題。」
■張上淳對用詞不精確致歉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7月5日在記者會上分析了5月11日以來675名確診死亡的案例。在解釋台灣死亡率偏高的說法時,張上淳指出,統計中有簽署DNR(註:Do Not Resuscitate縮寫,指的是病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在病人臨終前不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拒絕急救的死亡個案將近20%,這之中有「相當比例可以救得回來」。此說法遭到醫護人員反彈,張上淳在今天記者會上,對前幾天用詞不夠精確造成傷害二度表示歉意。
他表示,在整理病例過程中,注意到簽署DNR的人很多,感到有點驚訝,因此想把狀況整理出來給大家知道。去年國內病例不多時,許多醫護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努力將病情嚴重的個案救治康復,對比之下,想到或許其中一部分人在適當情況下可以避免死亡,因此提到相關用語。
張上淳表示,醫療有很多不確定性,即使插管也可能無法救治,且對病人和家屬都是長時間身心煎熬。簽署DNR是很嚴謹的過程,都是醫療團隊與家人充分討論後的決定,要予以尊重,「前天用詞不恰當,抱歉,絕對沒有要指責或傷害任何人的意思。」他強調所有醫護團隊過去都非常辛勞,自己在SARS期間也在第一線,深知第一線煎熬,也知道家屬身心壓力,醫護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大家都該給予最大的感謝和肯定。」
■下週是否解封仍在討論中,中職復賽有望
全台確診人數七天平均值,近兩週穩定下降,今天七天平均值為44,創下三級警戒以來新低。陳時中這兩天都被問到7月12日後能否解封,不過他今天再度重申,各行各業的指引仍在討論,「先準備起來,還是要看疫情做最後決定。」他也表示,三級警戒標準降級是每天少於10例不明感染源病例,每週小於3起社區感染,但若只有單一這樣的標準,很容易因為突發事件升降級,對社會安定不好,指揮中心正在研究相關判別標準。
中華職棒5月18日起就停賽,先前指揮中心曾和中華職棒討論不開放球迷進場的相關措施,原訂6月29日復賽,後因屏東Delta變異株群聚事件而延宕,至今仍停賽。媒體詢問7月12日後能否解封,陳時中透露,「慎重考慮中」,正和中職密切聯繫,檢視最後防疫計畫。
健身房在三級警戒也被列為第一波停業對象,許多業者爭取解封,陳時中今天表示,現在分兩大面向,第一是防疫準備,第二個是有疫情時候的應變,目前各行各業還是有難以控制的情況,盡量都以這樣的方向來做規劃,大家如果可以執行好,相對會開放得比較早,但還要以疫情控制為前提。
■陳時中澄清,疫苗平台登記後不會刪除資料
昨天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宣布,第九類、第十類民眾可以先輸入「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意願登記,指揮中心會按照疫苗的存量,依據簡訊通知符合預約資格的民眾,接獲通知者就能去接種疫苗,目前登記人數已超過百萬,但網路上也出現許多訊息指出,這些登記會取消,將來才正式開放。對此,陳時中澄清,系統已經上線了,「登記成功就有紀錄,不會刪除」,民眾可以上網修改施打的疫苗、地點、時間。
今天下午3點40分,台灣自行購買的62.6萬劑AZ疫苗抵台,陳時中表示,這批有效日期到10月30日,一樣會先進行封緘檢驗。媒體詢問台積電和永齡採購BNT疫苗的進度,陳時中仍舊沒有鬆口,只回應要大家稍微等一等,「讓大家有餘裕空間好好談判,有好消息跟大家報告。」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疫苗接種96,720人次,其中莫德納89,273人次,AZ有7,447人次,累計接種274萬540人,全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11.45%。昨天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新增12例死亡個案,1例危及生命死亡個案,都是接種AZ疫苗,死亡年齡為46歲至90歲間,75歲以上9人,3人住機構,4人洗腎,7人有慢性病史。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林彥廷、楊子磊、中央社)
#延伸閱讀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whU7S0
【投書:「善終」定義在疫情下的新挑戰】https://bit.ly/3AzpPNT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AZ #BNT #Delta變異株 #DNR #中職 #環南市場 #華儲 #群聚感染
密切接觸者的家人要隔離嗎 在 獨家》「同住家人未必需隔離」 確診者母傻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政府不是不斷宣導,同住 家人要 居家 隔離嗎 ?對此衛生單位表示,因為疫調時,她的兒子說,跟母親「作息錯開」,因此沒被列在「 密切接觸者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