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為了在歲末讓經濟弱勢獨居長輩在春節能享有豐盛年菜、溫馨過好年,今天我們到大寮中庄社區,以致贈年菜的方式表達心意、送上溫暖,也邀請獨居長輩走出家門、走進我們的社福據點一起共食,感受熱情與溫暖。
感謝各社團志工與市府合作站在第一線,再加上各民間慈善團體的熱心贊助,讓獨居長輩不孤單,陪伴他們歡喜迎新春。
我們也結合民間志工人力,關懷獨居長輩,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送餐服務、環境整理及居家修繕等服務;對於失能、行動不便的長者,協助連結居家服務提供家務整理、身體照顧等服務,並安裝在宅緊急救援連線,24小時全天候守護、救援,積極建構長照2.0的服務網絡。
長輩活得長壽又享受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使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成為長輩的生活重心及第二個家更是重要目標。未來我們會持續用心照護,讓長輩能在據點歡喜生活外,更透過多樣的健康促進活動及課程,豐富長輩的日常生活,在晚年人生中持續揮灑絢麗的色彩。
富及第服務據點 在 李紀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猴騰祥迎新春,李董事長本週三率領旗下子公司經營團隊,舉行集團新春記者會向各界賀歲,在會上李董事長發表了臺灣金控104年的經營成果,並提出105年十大經營策略,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強化集團永續健康發展能量,掌握數位化、高齡化等趨勢商機,並帶領核心子公司臺灣銀行、邁向亞洲區域銀行與離岸人民幣指標性銀行,再創卓越經營佳績。
【台灣金控104年十大經營表現成果】
1. 臺銀獲利破百億,創歷史新高;資產品質大幅改善,為歷年最佳104年稅前淨利達105.11億元,為近年首次突破百億,且持續改善資產品質,全年提存備抵呆帳金額為公股銀行之最,資產品質也創史上最佳紀錄。
2. 多元強化資本目標達成,除臺灣金控條例修正納入不動產作價增資外,並獲立法院與主管機關有條件通過國家發展基金增資、提高特別盈餘公積比率,加以轉投資收回等,挹注業務衝刺能量。
3. 修訂臺灣金控條例,首創不動產作價增資,持續進行各項努力爭取開拓長期穩定財源。
4. 核心業務領先業界,近2年更新獲「金安獎」、「金質獎」、遠見雜誌首屆「財金管理獎」最高「五星首獎」等10多項大獎肯定。
5. 跨公司暨跨部門整合發揮極大成效,推動成立橫跨銀行、證券、保險子公司或銀行跨部門平台,結合專業推出創新業務。
6. 海外市場大有斬獲,質量俱增,積極與國外同業洽簽合作備忘錄,強化國際交流與業務合作。
7. 李董事長參與國際金融活動,提升集團國際能見度,並爭取為我國參與WEF正名,成功捍衛我國權益。
8. 發揮集團經營綜效,協助壽險業務轉型,大幅改善準備金缺口,台銀保經手續費收入及獲利仍逐年成長,營運績效表現亮麗。
9. 多元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成立臺銀天使心公益信託基金。
10. 掌握國際重要趨勢,邀請國際級大師如柏南奇、史金納等專家舉辦財經論壇。
【台灣金控105年十大營運展望】
1. 再接再厲修正臺灣金控條例,爭取適度鬆綁有關預算、人事及採購,提升集團競爭力。
2. 保留古蹟總部同時,打造E化智慧第二總部大樓,改善同仁工作環境,因應數位金融時代。
3. 推動金融創新,建構全方位數位金融服務,針對產品、通路、作業流程、資料分析、人力資源等主題,落實專業整合加速業務創新推展。
4. 虛實整合創新雲端銀行,並領先同業第一家推出新客戶使用自然人憑證辦理線上開戶,經營數位新世代。
5. 採「調整新血進用模式」及「提升同仁專業背景」雙軌並進,進用多元領域專業人員,加速培養第二及第三專長,以應國際化趨勢與數位金融時代人力發展需要。
6. 深化財富管理業務,提供客戶家庭成員生涯發展全方位金融諮詢與服務;致力經營高齡化金融服務領導品牌,因應客戶高齡準備、財務需求和財產規劃,規劃將服務由個人客戶延伸至企業客戶,提供財富移轉相關服務。
7. 完備海外布局,採「西進中國大陸」及「南進東南亞」雙軌並進增設海外據點,積極尋求具指標性策略聯盟,建構國際營運網絡。
8. 持續與立法院及主管機關溝通與爭取,以多面向取得長期穩定財源,強化資本健全集團經營。
9. 「臺銀天使心公益信託基金」以公益信託結合業務,協助完善社會安養機制,推動長者安養、弱勢照護等高齡社會之重要規劃。
10. 協助子公司依業務特色及經營方向,擴大業務規模或調整業務結構、妥適配置資產、提升資金運用收益,強化集團經營利基,確保獲利穩定成長。
105年金融業將面臨國際化、數位化及高齡化翻轉性趨勢,加以國內外金融不確定性,臺灣金控將把握趨勢穩健經營,且更會堅定推動前瞻性的策略,確保永續優異經營能力,俾得發揮國營金控之價值。
富及第服務據點 在 HOCC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與胡說(四十五) 《心態對了,上山下海都可以是演出場地》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915/19295243
這是個多麼豐富有趣的城市。
是日天朗氣清。早一個禮拜天才悶熱到發瘋,率先試坐了一圈電車後,還擔心乘客們在車上會不會集體中暑。今早起床打開窗戶,竟能感到陣陣涼意,哎呀呀,秋天好像真的來了。在踏入終於能形容為秋高氣爽的第一天,正好踏上我們這個游走城市的旅程,好徵兆也。
抵達屈地街電車總站,工作人員以及第一組團員已到達,各人忙著打點一切,我也趕緊東奔西跑確認出發前事兒。這次故意不選用那種露天派對電車,因想得到最在地的感受,租用最普通的那種電車,俗稱普通電車。但極幸運地,我們被安排的那一部,又一點都不普通,竟是現今還在行駛中的電車中,最老舊的那一部。
這部120號,1949年已開始在市面上行走,據說是電車公司刻意保留的一輛第五代電車,算起來服務了香港人六十多年。走到車前,最令我振奮是車身上八個傳統藥業廣告,前面一個「何濟公」招牌,左邊大大一個「堅持」(正貨),這車還不是注定屬於我們這個團隊?何阿菇帶著一眾有種團友,坐上「何濟菇號」的木藤座椅,出發。
跟我以往做的種種project很不一樣,這次參與的人,明顯不只有歌迷菇徒,而是多了一個類別的觀眾:香港人。報名一千多個,以他們寫下的原因,挑選出六十位;有些是因為從未坐過電車,有些是想尋回舊日在車上留下的回憶,有中年男士,也有十八少年,來自各區各地,聚首於這小小車廂內。
電車啟動,車長奇哥載著我們從屈地街往北角方向行駛,同場在行人路上加映的有梁柏堅和李拾壹的人肉實驗「行路快唔快得過電車」,結論是講這番謬論的人,早該先自我淘汰。電車輕鬆拋離兩位跑手後,我們正式開始我們的電車歷程。準備了一些歌曲,歌詞跟我們坐著的這個香港特色交通工具緊緊相扣,從電車緊急煞車系統,說到我們的導遊哥哥電車迷Eric與他媽媽的電車故事。
這是一般演唱會不可能有的景象。歌手團隊與觀眾,因各種志同道合混成一團人,沿著電車軌道,分享著自己的經歷與點滴。我們不時向街上途人揮手問好,有些冷淡漠視,有些熱烈回應,有些微笑點頭。經過上環海味街,我們聞到各種鹹鮮味;走到禮頓道一號,我描述了我當年從加國回來參加新秀那熱血之軀;回程走到維園時,黃昏的日落照到車廂前座的樂隊成員身上,正好唱著「是有種人」,真是各種奢侈的浪漫啊。
最近重複說著,「十八種香港」是一個社區實驗,我和團員們既是實驗者也是白老鼠。這實驗,存在著太多層面的意義。當中,嘗試去打破我們既有的表演模式和規格,是主打的。
一般去想像歌手或各種藝術能用於表演的空間,離不開那幾個據點。尤其有了一定知名度的歌手,礙於面子(又或成本效益),做過大場,唱過紅館,便回不去了。以致,訂了大場,要得到票房保障,都傾向較「安全」的表達方式,太奇怪的不敢試,宣傳伎倆到內容組合,漸漸流入同一個模式。剩下新人們,非主流的那邊廂,沒有足夠影響力的同伴去開拓市場,收入不夠,亦很難維持下去。
行內人都慣說香港地方小,市場小,空間小,條例多,沒有空間去發展,說什麼創意和破格?這我是不認同的,一切都看你的心態。心態對了,上山下海都可以是你的演出場地。香港沒有觀眾嗎?沒有市場嗎?是有的,只是我們習慣只計算成本效益,什麼做了有什麼用。這種小空間演出無疑是要多花腦筋,也賺不了多少錢,收支能平衡已算厲害,但反過來,卻為觀眾與自己賺到了更多體會,更多創作動力,難道這不是跟乾計算進帳一樣重要嗎?
這本就是個如此豐富有趣的城市,若肯去想想試試,必能打破單一沉悶,滋養種植出本應就存在的各種生命力。一個地方一個行業,必須先能自給自足,養好自己和觀眾的彈性,方是長遠的策略啊。
富及第服務據點 在 富涵失智社區服務據點107.09.28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富涵失智社區服務據點107.09.28 *預防延緩失能~樂活桌遊輔療*桌遊回顧與分享、票選心中最喜歡的桌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