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師生、同仁及學長姐,大家好:
今年4月8日是本校創校124週年暨在臺建校62週年的校慶日。自1958年於博愛校區成立「電子研究所」,迄今在臺建校已超過一甲子歲月,也已成為多元完整發展之頂尖大學。在此,特別感謝所有師生、同仁與校友的努力與支持,共同創造本校的成長與發展。
近年來,高教環境正面臨少子化及國際競爭等巨大挑戰,本校不斷積極提升既有的工程、科技、半導體等專長領域之教學與研究能量,包含新設校區及學院發展、舊校區改善計畫、爭取相關研究經費,並提供教師獎助計畫等。未來也將結合國立陽明大學在生醫研究方面的長才,共同發展,以期發揮最大效益。
本校與國立陽明大學在逾十多年的交流與努力之下,目前合校已至水到渠成階段。若順利通過教育部及行政院核定,即將正式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兩校在專長領域互補,並以發展新興智慧醫療教學研究為主軸,以期帶動跨域教學,打造前瞻研發成果及培育更多人才。
同時,為使兩校開創醫學與資通訊融合,帶領台灣醫療技術產業化、促進生醫經濟發展,並邁向偉大大學之目標,未來將攜手共創生醫與智慧醫療研發產業,目前已由本校名譽博士梁次震學長及傑出校友黃民奇學長共同捐贈25億元來創辦「憶卿醫院」,地點位於博愛校區,並於興建完成後,將建物所有權捐予本校。醫院設立和營運依醫療法規定辦理,衛福部已於去年6月核准「憶卿醫院」設立,並在11月許可「醫療財團法人竹銘基金會」成立;目前正依相關規定完成法人登記程序,預計於2024年底取得執照並開幕營運。
合校後,也將攜手一同推動桃園青埔全球校區之發展,去年4月,本校與桃園市政府簽署「桃園市教育研發暨國際醫療合作意向書」,歷經一年的努力,已於今年3月獲行政院函覆同意無償撥用桃園機場捷運A19站旁土地,將於該處發展特色國際生醫教研與服務、智慧科技、智慧生醫及智慧管理,打造全球商管學院 (Global Business School, GBS)及醫療發展學院 (Healthcare Development School, HDS),共同支持青埔特區創新、創意及創業能量。
放眼未來,並掌握人工智慧浪潮崛起所帶來的新契機,本校3年前即開始籌設「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去年全國第一所人工智慧學院「智慧科學與綠能學院」經教育部核定於台南分部正式成立,並展開碩博士班招生。新學院下設「智慧計算與科技」、「智慧系統與應用」及「智慧與綠能產學」等研究所,此一跨校區及跨領域之教學研究單位,發展可期。
在此同時,積極配合校務發展規劃,除近期已爭取到超過30億元之各項研究經費外,也感謝學長姐對母校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於台南分部舉行「致遠樓新建工程上樑典禮」,未來將開放企業進駐研發中心,建立大學研究園區原型,樹立台南分部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發展之新里程碑。此外,本校特別設置「青年講座」,提供充足資源,縮減與國外學者薪資的差距,積極延攬傑出優秀青年學者至本校服務。過去三年多來,獲得企業及校友們的認同與傾囊捐助,已有超過四十位優秀青年教授(含五位聯發科公司贊助之青年講座教授)因該獎勵計畫至本校服務。今年,更由林行憲學長等人發起「喜馬拉雅計畫」,將結合交大校友總會、思源基金會、致遠基金會等校友的力量,每年募款1億元,協助本校推動尖端研究,期望五至十年能有三至五個領域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進而成就「偉大大學」之願景。目前選定SEMICONDUCTOR、AI、HEALTHCARE三個主軸,讓校友資助母校的美意能源源流長,生生不息。非常感謝校友對母校無私的奉獻,也希望師生善用此機制平台,開創培養台灣下個科技產業之技術、領導者及新創公司的新紀元。
為提升既有之校園環境品質,本校亦持續推動「美感校園再造運動」,從學生宿舍活化到餐廳翻修設計,賦予老建築更具質感的新面貌,今年初已完成學生活動中心、工程五館整建及景觀步道等建設工程。此外,感謝「詮營股份有限公司」呂學博學長捐贈停車閘門管理系統,今年3月起已正式全面啟用,並提供多元的繳費方式,使用更加便利。
今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衝擊,避免群聚感染風險,日前已宣布取消近期舉辦之大型活動。但為歡度校慶,仍將如期舉辦「2020交大校慶特展」及藝文展覽;此外,「交大校史文物資料典藏查詢系統」3月已正式上線,典藏內容豐富,竭誠歡迎您參加活動與線上查詢。
目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嚴峻,期盼我們能保有勇氣與信心,全力配合防疫措施,未來定能度過難關,共同迎接雨後天晴的寧靜與平安。
敬祝
闔府安康 萬事順心
代理校長 陳信宏 敬啟
中華民國109年4月1日
#交大生日快樂
寧靜致遠教育部 在 薛呈懿 Hsueh ChengY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是民進黨時就萬分尊敬的一位,
國會沒有他、花蓮沒有他,一定是損失。
拜託各位花蓮朋友唯一支持啊!!!
昨天民進黨中執會正式徵召美琴繼續參選花蓮縣區域立委,我決定接受,原因有幾個。
第一,自2010年接受徵召參與立委補選至今,我在花蓮積極爭取建設已近十年,有些爭取到的政策有延續性,例如公路方面,蘇花改全段瓶頸路段將進行可行性評估,現在已發包。其他還有台九線拓寬、花東雙軌化、近期跟交通部長林佳龍研商的東部快鐵計畫等等,很多後續工作要協調處理。
第二,這段期間很多鄉親表達強烈要求,我聽到鄉親的聲音,希望美琴以立委身分繼續協助花蓮建設、發聲,參選的決定也是回應鄉親期待。
第三,雖然有人嗆聲要在花蓮殲滅民進黨,但我相信台灣民主的價值就是要有多元聲音,而且多元聲音代表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多元的聲音也能呈現花蓮未來的價值。
我這幾年服務鄉親都秉持不分黨派的態度,例如近日與河川局一起會勘化仁海堤的成果,就是幾年前協助吉安鄉爭取的,雖然我和當時的鄉長分屬不同黨籍,但仍全力以赴,讓大家能看到美麗的結果。這周邀教育部主秘到花蓮關心縣立圖書館的興建,這是文化局籌備的重大建設,過去縣府爭取的部分只涉及到增建,但因為地震,需要全新改建,我同樣不分黨派全力協助縣府文化局爭取,並獲得教育部正面回應。
這些年來我都秉持只要是對的事,只要地方政府需要蕭美琴發聲,我就全力以赴。
很多人詢問為什麼現在才接受決定徵召?確實這是困難的抉擇。我對台灣現在以民粹口號至上、甚至刻意操弄對立的政治環境極度厭惡,這對於實在做事的人十分不公,一直思考是否要在這樣的環境持續做政治工作;加上我已累積多年經驗,很願意讓新血投入,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登記,尋求連任。我向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強烈表達,民進黨有責任長期培養新人,不應該在地方依賴特定個人來延續基層的服務,因為政治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團隊的工作。
1996年台海危機時,我放棄美國學業回到台灣,甚至放棄出身就有的美國籍,就是希望能為台灣做一些事情。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對台灣很不公平,希望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從政這麼多年,隨時都在反省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辛苦不是問題,我對台灣有強烈的使命感,現在台灣面對的內外挑戰很多,包含美中貿易衝突以及世界局勢的改變、香港問題、全球環境變遷等等,我不斷思考自己的角色應放在何處才是最有意義的。
服務花蓮這些年,持續走在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上。參選決定對我而言沒有利益得失的問題,沒有任何算計,不管對手是誰,只在乎投入政治工作是在為台灣做有意義的事。我的從政態度一直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有人認為我自我宣傳不夠,很多人也擔憂大家不知道我們過去做事的成果,但我一直秉持對得起良心且踏實的態度從政。現在決定要參選了,要繼續努力,完成爭取許多地方建設的工作,同時要花更多精神,讓鄉親知道我過去幾年做了些什麼,以及未來還要努力完成什麼樣的工作。
在花蓮參選,是人生道路諸多選擇中,最艱困的一條路。但是這些年來走在人跡稀少的道路上,有許多花蓮鄉親陪伴,美琴都非常珍惜,至於花蓮鄉親會不會珍惜我的付出,就交給花蓮人決定,謝謝大家。
寧靜致遠教育部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全力支持
昨天民進黨中執會正式徵召美琴繼續參選花蓮縣區域立委,我決定接受,原因有幾個。
第一,自2010年接受徵召參與立委補選至今,我在花蓮積極爭取建設已近十年,有些爭取到的政策有延續性,例如公路方面,蘇花改全段瓶頸路段將進行可行性評估,現在已發包。其他還有台九線拓寬、花東雙軌化、近期跟交通部長林佳龍研商的東部快鐵計畫等等,很多後續工作要協調處理。
第二,這段期間很多鄉親表達強烈要求,我聽到鄉親的聲音,希望美琴以立委身分繼續協助花蓮建設、發聲,參選的決定也是回應鄉親期待。
第三,雖然有人嗆聲要在花蓮殲滅民進黨,但我相信台灣民主的價值就是要有多元聲音,而且多元聲音代表有競爭,才會有進步,多元的聲音也能呈現花蓮未來的價值。
我這幾年服務鄉親都秉持不分黨派的態度,例如近日與河川局一起會勘化仁海堤的成果,就是幾年前協助吉安鄉爭取的,雖然我和當時的鄉長分屬不同黨籍,但仍全力以赴,讓大家能看到美麗的結果。這周邀教育部主秘到花蓮關心縣立圖書館的興建,這是文化局籌備的重大建設,過去縣府爭取的部分只涉及到增建,但因為地震,需要全新改建,我同樣不分黨派全力協助縣府文化局爭取,並獲得教育部正面回應。
這些年來我都秉持只要是對的事,只要地方政府需要蕭美琴發聲,我就全力以赴。
很多人詢問為什麼現在才接受決定徵召?確實這是困難的抉擇。我對台灣現在以民粹口號至上、甚至刻意操弄對立的政治環境極度厭惡,這對於實在做事的人十分不公,一直思考是否要在這樣的環境持續做政治工作;加上我已累積多年經驗,很願意讓新血投入,所以沒有在第一時間內登記,尋求連任。我向民進黨黨主席卓榮泰強烈表達,民進黨有責任長期培養新人,不應該在地方依賴特定個人來延續基層的服務,因為政治工作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團隊的工作。
1996年台海危機時,我放棄美國學業回到台灣,甚至放棄出身就有的美國籍,就是希望能為台灣做一些事情。我一直認為這個世界對台灣很不公平,希望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從政這麼多年,隨時都在反省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意義。辛苦不是問題,我對台灣有強烈的使命感,現在台灣面對的內外挑戰很多,包含美中貿易衝突以及世界局勢的改變、香港問題、全球環境變遷等等,我不斷思考自己的角色應放在何處才是最有意義的。
服務花蓮這些年,持續走在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上。參選決定對我而言沒有利益得失的問題,沒有任何算計,不管對手是誰,只在乎投入政治工作是在為台灣做有意義的事。我的從政態度一直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有人認為我自我宣傳不夠,很多人也擔憂大家不知道我們過去做事的成果,但我一直秉持對得起良心且踏實的態度從政。現在決定要參選了,要繼續努力,完成爭取許多地方建設的工作,同時要花更多精神,讓鄉親知道我過去幾年做了些什麼,以及未來還要努力完成什麼樣的工作。
在花蓮參選,是人生道路諸多選擇中,最艱困的一條路。但是這些年來走在人跡稀少的道路上,有許多花蓮鄉親陪伴,美琴都非常珍惜,至於花蓮鄉親會不會珍惜我的付出,就交給花蓮人決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