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附議|
這個附議案,倒數計時6天,下週五截止,字有點多但是為了讓大家清楚知道事情原委及脈絡。
大家的附議能改善疾病污名化的問題。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為旁人付出了什麼。
#讓你的附議 #成為自己與他人的祝福
■大叔邀請大家,為達成下一個「台灣奇蹟」參與附議,因為台灣很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完全控制愛滋病、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只是現階段,有一個「過時的」法律條文,需要被修正。
當法律落後於科學(事實證據),它就無助於台灣(現在與未來)的愛滋防治工作,甚至耽誤「消滅愛滋」的達成進度,也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大叔驚訝發現,應當伸張正義的法律條文,因為時空背景的轉變,居然變成怨侶報復、恐嚇威脅的工具,甚至「不符合比例原則」的侵害人權。
這個法條已經成為「愛滋防治工作的 #豬隊友」,容易造成感染者因畏懼而未就醫,可能成為防治破口。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過,「疾病獵巫」恐導致感染者不願出面篩檢及治療,而且,歧視與標籤化感染者,非常不利於防疫。
■大叔有一個夢,願台灣成為 #疾病平權 的國家。
健康的人、生病的人(眾生平等)都享有人權保障。
#停止疾病汙名化
#與時俱進的修法工作將帶來重大良善的影響
■附議最後階段,倒數計時
只要2分鐘,你對「台灣奇蹟」就有全新貢獻。
👉👉👉附議修正愛滋蓄意傳染條例:
https://reurl.cc/L3V3oX
(此案主文牽涉法律專業,寫得精簡深奧,建議你先看大叔的文章,看完再讀主文,會比較容易看懂。
你如果一如往常的相信大叔判斷,也可以直接進行附議。)
■台灣的公共衛生、農漁畜牧都是世界之光!
26年前,小兒麻痺已經在台灣絕跡。
武漢肺炎、非洲豬瘟已經被台灣成功抵禦。
「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全亞洲只有日本和台灣!
接下來,台灣有很大的可能,領先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成為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愛滋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且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 (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將不會再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U=U 這個醫學證據已獲國際研究證實,也被聯合國採用,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便與一般人無異,盼台灣社會大眾的疾病認知也與時俱進。
■任何性向(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都有可能感染愛滋病。
為了達成在10年內「消滅愛滋病」的目標,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結合數以萬計公衛人士的努力,以及各個族群感染者「勇於面對病情,即刻積極治療」,持續強化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特別訂立了90-90-90的指標,合作對抗愛滋病病毒的威脅:
■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被感染」
■其中90%的知悉感染者「有持續規律服藥」
■而且90%的服藥者「病毒量得到控制」,以求在2030年達成消滅愛滋病的目標。
■台灣在愛滋防治工作上也「超前部署」!
截止2019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88-92-95」,意即:
■88%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
■92%知道自身狀況者能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
■95%接受治療者的病毒量有效受到抑制
台灣的表現位居全球前段班模範生,而且新感染人數已經接連2年下降,這是非常顯著的進步趨勢。
■如果你跟大叔一樣
喜歡鉅細靡遺,瞭解來龍去脈
請參考以下新聞報導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最具爭議的第21條,有六大不良影響。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70718
■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強調,感染者經過穩定治療也能與常人無異,「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呼籲民眾建立愛滋正確認知,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62291
■患有愛滋病的A男被控危險性行為案,一審判1年5月,經上訴,二審今天依國外最新醫學文獻以及台灣門診資料等認定,「無射精的口交實際傳染HIV病毒風險為0 」改判無罪。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006090102.aspx
■紐西蘭開設全球第一間 HIV 感染者的精子銀行,破除世人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因為科學醫學都證實了HIV感染者,也可以有健康的小孩。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2126
■ U=U 就是安全性行為,它和全程使用保險套相比,一樣安全。
(保險套只要沒有破掉、沒有過期,可以阻絕大多數的性病)
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12027…
■關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說明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曾經投書《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譽台灣推行「數位民主」的成就。
唐鳳這篇文章標題是「強韌民主是數位民主 A Strong Democracy Is a Digital Democracy」,她指出,數位科技確實能夠增進公民對話,向政府灌輸社會創新精神。近年創建的兩大數位平台「 vTaiwan」、「 Join」,雙雙打開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渠道,並取得亮眼的成就。
「Join」的全名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join.gov.tw ),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是參考美國白宮網站 “We the People” 而成立的國家媒體提案中心,透過開放民眾運用集體智慧,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言,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也可以透過參與平台徵詢民眾的意見,例如:課徵空屋稅、獸醫使用人藥醫治動物…等等。
已經成案而為政府部門參採的例子有:「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修法法案」、「月亮杯比照衛生棉條合法網購」、「目前臺灣高中生普遍睡眠 不足上學時間應延遲」、「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撞擊測試並比照國外結果分級」等案,均已獲得政府參採並據以推動。
審判之眼保險套 在 Barbie Kiwebab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aturn 土星遙
如果毀滅就是另一種重生
我想我已準備好了來吧人生
審判
當你傷害別人的那一刻開始世界就記錄了下來
而當審判之日到來的同時你會感受到同等甚至更深的錐心之痛直到你幾幾乎無法承受為止。
深愛過的賤貨
當你不愛他的那一刻
卻是他最愛你的時候
他房間裏的雲 - 青春與發春併行著
那天晚上
歌曲又隨機播放到陳嫻靜的輕輕
上次他來我家我也播這首給他聽
他聽到dadada的旋律突然問我
一直聽同一首歌不會膩嗎?
我心想你很喜歡很喜歡的一樣東西怎麼會膩?
你最喜歡喝的摩斯紅茶
你從小吃到大的麵店、火鍋店
你認識了超過十年以上的朋友
你很喜歡很喜歡的人事物
我想一輩子聽一百遍看一千遍
吃一萬遍都不會厭煩吧
原本很想在他耳邊說的
「如果你很喜歡很喜歡的時候就一點也不膩」
但太肉麻了我並沒有說出口
他讓我想起了國中偷偷暗戀的隔壁班男生
你讀光華高工對吧
果不其然他問
「你怎麼知道?」
不愛讀書愛玩但又長得帥的
工科男生都會讀這間
(當然也不少阿宅)
國中那個他成績一點也不怎麼樣
上學一定要穿垮褲露內褲頭、隱形襪
刻意和體制作對左派份子的起源
國中三年來做過最得意的事情是
上課時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用童軍繩自慰
他還有一個好兄弟
也是膚色黝黑平頭的那種混混小流氓
但那時候因為髮禁的關係大家都平頭
連我也難逃一劫總是能多個幾公分都好
但只要頭髮長度超過一點
就會被教官抓去剪的更短
我就是總是過不了關的那一位
他喜歡腳踩著帆布鞋不穿襪子
某天放學
他趁我經過的時候蹲在走廊旁
對我喊道
「放學一個人走路回家小心一點
記得把保險套帶好」
我心裏忽然有三隻小鹿相互亂撞
因為他壞壞的樣子其實很吸引人
尤其對我們這種升學班的乖學生來說
覺得下課直奔籃球場又不用留下來
晚自習都可以出去玩的同學特別帥
那時候住在外公家的工廠離我就讀的國中太遠
於是外婆陪我搬到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公寓
在那陪伴我還聘請了一個家教幫我複習功課
那天是禮拜六吧外婆回工廠了我一個人在家
那個男孩就住在離我家車程大概五分鐘的地方
那天他騎車來我家找我
我們一起在外婆的房間床上
看著電視機播放著康熙來了
他突然說
我們來打手槍好不好
他突然把褲子脫下來
隨即又改口
「還是我們隔著褲子做愛?」
那時候我們才14歲似懂非懂
他從後面隔著內褲摩擦著我
用低沈急促的聲音喊著
「好爽好爽」
「啊啊啊啊瘋狂勃起瘋狂勃起」
那是我演員生涯的起始點
我開始飾演一名被強行性交的弱女子
用受害者的口吻對他說
「你覺得被強姦的人想自殺要燒炭還是跳樓比較好?燒炭吧?聽說會比較漂亮」
他當真的表情讓我差點笑了出來
是我太會演還是金牛座的他太單純
後來他竟然還緊張到哭了出來
「你不要這樣拜託!我真的很內疚對不起」
不是就隔著褲子嗎其實什麼也沒發生
而我也只是想鬧他
覺得他笨得好可愛
後來半夜他把我帶到他家
像小偷躡手躡腳地在一片漆黑溜進了他房間
後來什麼事也沒發生
我們就在一片黑暗之中坐躺
他說他常和九班的男生朋友
(叫我放學帶好保險套那位)
輪流在這房間的廁所打手槍
在他房間裏的雲裏
青春與發春併行著
14年後我28歲了
遇見了一個我喜歡的男孩
他的平頭與全身刺青
和他小狗汪汪的眼睛
像個最乖巧的殺人犯
我想他也有喜歡我吧
只是不知道誰喜歡誰的比例比較多
可能7:3可能4:6可能5:5
我不知道我不是數學家
他有兩支手機整個晚上
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滑它們
半夜12:30
他喝了一瓶啤酒差點睡著
電視還很吵雜
手機裏的訊息不停地嘟嘟嘟
他突然說我出去一下
半夜可以去哪裡呢?
女人的第六感很準吧
我想這方面我也有女人的天賦
反正我也不可能把他手機搶來
我也不想打破砂鍋
如果誤會就糗大了
我想沈默是金吧
就算吵又能怎樣
貓都離家出走了
希望牠有天回來
他在一樓去牽車的路上
我把一盒保險套從四樓
往陽台外丟到地上
砰的一聲他回頭看
他並沒有去撿起來
後來他傳訊息
來問我是不是在生氣
「你以為我要去找喔?」
後來他也沒有告訴我他要去哪
也許他也和我一樣不擅長說謊
或是覺得捏造編劇是件苦差事
「玩得開心點!你快樂最重要!你想去哪是你的自由我沒有生氣啦哈哈哈哈」
他們比較像貓與小鳥愛自由
我是一條偶爾溜達就心滿意足居家感十足的狗
然後心徹底像害怕的刺蝟綣成一團
如果他沒有回來我會不會徹底沒睡
我也不可能像我媽一樣在巷口等爸
哎,算了!
只希望他會回來他會喜歡我多一點
(X!我也他X的太卑微了吧)
心臟隱隱作痛彷彿就要噴出血來了
*後記
後來過沒多久他又回來了他帶著一個白色大後背包原來他好像只是回家去拿隔天要用的東西過來陪我過夜但可能我是巨蟹座的關係很沒安全感又有蠻嚴重的被害妄想症他買了我最喜歡的午後紅茶和炒米粉我們一起吃的同時我還故意播放胡楊林的香水有毒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其實根本沒有巨蟹座的內心小劇場真的可以公演好幾季以上。早上七點他又要去上班了不小心轉到蕭薔新開的youtube頻道她好像還是沒有結婚前一天晚上還在看梅艷芳穿著婚紗在演唱會上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和男人結婚共度一生。
#kiwebabydiary
審判之眼保險套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奇會讓你很麻煩](類似兩性)
最近我的小姪女說出了一段乍聽之下的至理名言,讓我們大家都很驚訝。或許她自己根本就不懂那是什麼意思、或許她默默地洞悉了什麼;或許這會成為她往後人生的座右銘、或許這句話會擠壓變形在她成長的層積岩之中。不論如何,她總是提醒了周遭的這些大人,看事情的角度或許可以更單純一點、直接一點,屬於自己的答案就能呼之欲出。
一天,我姐姐下班回家以後看見小姪女在玩娃娃。她基於一個想與孩子互動的心理走過去,問道:「妳這麼喜歡玩娃娃,妳長大以後要生北鼻嗎?」
身為母親,姐姐直覺自己的女兒一定會回答「要」。因為這幾乎是兩個姪女看的多數卡通在傳達的理念:所有女孩長大後都會找到自己的白馬王子,結婚生子,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直到永遠。
其實不只是她們,這也是相差了十二歲之多的我姐與我,曾經共有的理念。即便現在的我們已然長大成人,所謂「白馬王子」一個換過一個,徹底有了「敗給現實」的感想。卻還是會在一次次的無奈、嘆息、妥協當中,喘息般問著那面虛幻魔鏡:自己是不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我們知道事實與卡通相差甚遠,卻還是讓她們看。但或許也純粹只是因為我們懶惰、無力去抵抗主流價值,只想渺小地活下去,衍伸出的順水推舟。
小姪女沒有猶豫,肯定地回答了:「不要。」她長大以後不想生北鼻。
姐姐驚詫於這個不在她預想之中的答案,追問:「為什麼呢?」
「因為妳覺得我們很煩。」小姪女答道,手上還在玩著那不會哭也不會鬧的娃娃。
姐姐的心思迴路突然有點當機。她自詡自己是個很愛女兒的母親。她周遭的人(包括我),亦都盡自己一份心力在給她們營造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我們明白我們對待她們的方式,會反映在她們的言行舉止上。小姪女的話有點打擊到姐姐,她害怕是不是自己讓小姪女對未來結婚生子的生活感到失望了,才會說出這種話,而且還是在六歲這種年紀。
後來小姪女反問了她的母親:「媽媽,妳為什麼生我們?」
「因為媽媽好奇妳們有多煩啊。」姐姐答道。試圖用玩笑的方式盡可能地維護小姪女話語的主權;也保護自己在一個距離之外,不要輕易隨孩子的童言童語起舞。
「好奇會讓妳很麻煩。」小姪女突然拋出了這智者般的一言。
在一旁的小姪女的雙胞胎姐姐,也適時湊上前來,玩鬧地喊道:「媽媽就像是手跟腳被綁在一起一樣,動也動不了了。」
姐姐告訴我這個故事的當晚,我去住了姐姐家。我看著雙胞胎姪女們還是十分幼稚地與我玩著鼻涕鬼的遊戲(我是鼻孔,她們是鼻涕黏在我身上,我要把她們摳下來)、要我講哈利波特的故事,沒有偷遞什麼救命的小紙條給我、身上沒有奇怪的傷口,我可以確定她們應該是生活在一個沒有受虐的環境(開玩笑),也純然有著這個年紀應有的快樂。雖然我想為人父母的,沒有一個人不覺得小孩麻煩。但這種「麻煩」,是對於「養育」小孩這件事來說,並不是指小孩本身。
難道現代大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已經大到我們的身軀遮擋不住,能令孩子感到「麻煩」了嗎?
我這個年紀的女人(三十歲),身邊有人結婚生子已是司空見慣。但若是聽見誰是為了「小孩」而結婚,除非男女雙方在我眼裡都是相當成熟的人(成不成熟與年紀大小無關),不然第一個反應還是只能帶著一種勉為其難的祝福,盡力裝作理解般地回:「恭喜呀!」
我曾在我的粉絲頁裡寫過一篇短篇連載小說,叫做《關於炮友能不能變男友》。故事內容寫一個不小心懷了炮友孩子的瘋女人,想要母憑子貴嫁給對方。充分展現出我個人心中對於戀愛癡迷的幻想與執著,潛意識當中或許是渴望及願意用小孩來綁住男人的。
但我在現實生活中卻不知為何警醒地可以。
不論是和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男人合意性交,只要發覺自己有懷孕的風險(無套中出、沒有按時吃事前避孕藥、突如其來的一夜情),我都會寧願到藥房去遭藥劑師白眼,謊稱是要替朋友買的,購入一顆要價五百元的事後避孕藥(事前避孕藥一盒吃一個月約一百五十元到三百五十元不等)。
這種警醒令我至今沒有小孩、沒有結婚、更沒有離婚,孑然一身。
後來我開始在朋友間聽到一些連續劇般「奉子成婚」的例子,血淋淋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這些情侶在得知受精成功的消息後,第一個反應都是討論要不要拿小孩。由上述資訊可以看出,這些情侶相愛的體質已經不好了,才會從拿小孩開始討論。
通常,女生會是在這種事件中較先容易心軟,及開始揣測另一種可能的人。
首先,孩子長在女體上,女生本來就比較容易產生割除一塊肉的不捨感;再者,普世的社會價值,尤其在現代醫學發達的推動之下,我們將生命意義擴大,會去探討究竟未成型的胚胎算不算是一個生命、腦死但其他臟器功能正常的人算不算活著這類問題。「墮胎」二字自然就有偏向政治不正確的主流意識壓力。而孩子長在女體上,就算是被人逼著去墮胎,總還是會落入「腳長在妳身上」的口實。
或許是這種內外夾擊的心理壓力;或是猥瑣點,這些女子就如同我小說中的女主角一般,就是想用一個小孩綁住一個男人,像是週刊記者善用聳動的標題,如:「殺嬰!」去嚇唬男人。總之,我聽到的這些故事的女主,都在各種艱難間,放任孩子一夜長大,大到能聽見了孩子的心跳,看見他們長出小小的手、小小的腳,被生命的力量撼動,進而和捐精者提出:「不如我們結婚吧!」的意見,就這麼跑到戶政事務所換發身分證,開展新人生。
新生命或許令人感動。然而,新的人生真的能在感動的加持下一帆風順嗎?
我抱持著八卦的心態,後續追蹤這些以「拿小孩」為出發點,緊急煞車迴轉停車入庫進入婚姻的情侶故事。
A情侶趕在生母的肚子大起來之前火速辦了婚禮。但男女雙方年紀皆小,男方家庭亦無後盾,且女方在知道懷孕後以少奶奶姿態馬上辭去工作。老話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母成天回娘家,並沒有和孩子一同一夜長大,不過是個「生小孩的小孩」;生父在各種鬱悶下,和相處時間較老婆還多的同事搞起曖昧。目前狀態據說是分居中但為了面子離不了婚的假面夫妻。
B情侶先登記,打算生完小孩待愛美的生母恢復身材後舉辦婚禮。但男女雙方雖然已屆適婚年齡,亦都有穩定工作,卻因為交往不及一年沒有深厚感情基底,且兩人在懷孕期間發覺各種觀念不同爭吵不斷。目前小孩在女體內已大到墮胎會有不小風險的程度,所以兩人考慮孩子出生後依舊共同負擔教養責任,但是以離婚夫妻的姿態。
那些以「生孩子」當作人生完滿宗旨的人們,我時常想要反問他們:「那麼你自己呢?撇除小孩,你自己人生完滿的定義是什麼?」是做一份自己真心熱愛的工作、是存到五億、是環遊世界、是追求唯一的真理、還是日行一善⋯⋯?若此人沒有別的,就是想要小孩,那麼我還想再問:「你是否已經具備了將孩子養育成不錯的大人的能力?」
曾有一次和一位非常重視小孩教育的同事聊天,對方年紀較長,小孩已經唸小學五年級。對方對我說道:「我只要有空都會自己幫小孩看功課。以前我都有辦法自己教,但現在他小五的功課我居然已經有點看不懂了,小孩問我都會滿挫折。」
我們挾著較小孩至少長十五至四十年的人生閱歷,居然只能應付他們的難題至十歲左右,是否有失父母之格?不談學科部分,這畢竟人人術業有專攻,學校教育也時常在出社會後發現不過是夢一場,所有學歷必須打掉重練。那我們來談養育孩子心靈健全的價值觀念。最近在台灣社會吵得沸沸揚揚的「同婚」、「多元成家」議題,同事也頗有所感向我說道:「我其實不排斥同性戀,也覺得他們應該有結婚的權利。但是我以一個媽媽的心態,真的很難想像以後學校要教小朋友男生可以愛男生、女生可以愛女生。我不曉得如果小孩問我,我要怎麼跟他們解釋這件事。」
如果想要生養出一位不錯的大人,那麼你自己是一個不錯的大人了嗎?
人類若純粹是為繁衍後代而生的動物,那麼像是避孕藥、保險套、墮胎這類事物就根本不會被發明出來,因為沒有需求。雖然在經濟學上有所謂商人為了謀財而「創造需求」一事,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就是創造需求的高手。但基本上於吃飽穿暖、避雨遮風以外的事,像是流行時尚、IG美照和你現在掉了以後比掉小孩還慌張的手機,都不是生而為人的必要。
在各種避孕手段如此豐富的現代,若將小孩當作結婚的唯一理由,未免太不尊重人。不論是對於小孩而言,甚至是生父、生母本身來說。
人類是一種極其特別的生物。是自然界中極少數雌性的「交配可接受性」非常長的動物。所謂「交配可接受性」,簡單來說就是雌性願意與雄性媾合的期間長短。自然界中絕大多數動物的雌性交配可接受性都相當短,只有在雌性的發情期間。而人類則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上一發。且人類也是自然界中極少數擁有性高潮的生物。
綜合上述兩點,可以看出人類的性愛不僅僅是為了繁衍而存在,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僅僅就是為了爽而已。
現在絕大多數文明社會核心家庭的組成,除了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的說法之外,實際上,亦是一種資源重新分配的手段。由父母雙方養育自己共同的孩子,社會分工會像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工廠一樣,更有效率。
當我們無可避免地無法獨立於世,進入社會的一環以後,儘管不情願、儘管在體驗過性的美好且產生此生定要幾人斬的想法後,若是就此產生人類胚胎,接著就被綁死在道德的火刑柱上,審判須將孩子生下以符合社會期待,那麼心裡只會感覺很冤,很難真心為生命感到喜悅。因此,在生命二字如此高大上、受人景仰的理想之下,避孕甚至墮胎的需求依舊橫空出世,也似是必然之路。
當我們願意真正以成人的心態開始承認,性行為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提高參與者彼此間的歡愉與親密感的手段,而繁衍後代不過是附加價值,不然人類的演化就該和大多數的動物一樣,只在可繁殖的排卵期性交、也不需擁有性高潮、更不會有無法生育的同性戀。我們才能一夜長大,不為生養小孩一事(不論是未生、已生)而煩惱,也才有機會擺脫束縛千古的價值枷鎖,找出屬於自己的路。
我們總是自豪自己有靈魂,能以思想控制自身行為,所以地位高於其他物種。但偶爾就生物本能的角度來理解自己,也能發現許多簡單而直接的不可思議。重新回想小姪女那句「好奇會讓你很麻煩」,也許她的話並不是基於某種壓力及迫害,而純粹是因為她發覺自己生活的單純客觀建構在大人的奔忙之下。這不過是尚未被主流價值觀洗腦的她,直覺發出的感想罷了。
小孩的天真,也往往能令被諸多思想框架套牢的大人,產生一條簡易破關的路徑。我想,和小孩一起重新長大,才是生養最美好的意義,代表生父生母之間「愛的結晶」的意義可能要退居其次。畢竟爸媽不需要上刀山下油鍋才能製造一個孩子,而實際是歡愉的副產品。
我詢問過許多身邊的媽媽朋友,包括我的姐姐,妳希望妳的小孩能夠如何呢?絕大多數的答案都是:「我只希望他快樂就好。」如果人類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最本能、最純粹的情感,我們浪漫得能夠由此從利己主義變成利他主義,那麼據此可以推斷,真心能祝褔、守護一個人的快樂,應該才是真愛的表現;佔有和妒嫉可能是我們迷茫的妖異化,而我們卻通常稱之為愛。
史前時代的人類社會,由於沒有DNA鑑定技術,無法確認父子關係,更沒有似乎只能合法承認與一人性交的婚姻觀念,所以部落中生出的孩子皆由部落所有人共同養育。這又是一個我十分著迷的「世界大同觀」,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亦是所有人的孩子。
有一天,我筋疲力竭陪雙胞胎姪女們玩了一下午的兒童室內攀岩後,幼年老成的小姪女突然問我:「阿姨,妳會生北鼻嗎?」或許在她眼裡我是一位游刃有餘的大人,所以她才會這麼問。
我微笑攬住眼前的小姪女連同坐在一旁的大姪女一起,道:「阿姨有妳們就夠啦。」
我或許是認為自己還沒成為不錯的大人才積極使用避孕藥、保險套;或許純粹就是還沒遇見讓我想要留下他的種的男人。但孔子就算生不出兒子也照樣能影響我們千百年。人類的偉大,又在我們願意敞開胸懷接納他人的協作中,跳脫基因傳遞的層次。
希望我若是能影響他人什麼,是因為對某種事物真摯的愛情、是能甘心守護某人的快樂。
姪女們也能因為我參與的一份愛心而長成不錯的大人吧?
在更為嚴苛的鋼鐵叢林中,好奇只會讓你很麻煩。人生苦短,往往我們還沒長大就已然結束;人生太長,所以我們無聊到可以將時間都花在後悔上。
但願所有潛在的生父、生母們,都能先行理解並滿足自身的需求,接著再來談你與我之間,甚至是你與我與你我共同的他之間的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也能以小孩的視角思考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