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中選一益生菌 #上次分享熱銷到不要不要的
媽媽想給予孩子的都是精心挑選❤️
拯救寶貝不安分小肚肚→ https://lihi1.cc/wSDha
-
除了老公要萬中選一,謹慎挑選(😂)之外
我給孩子吃的食品、營養品一定也是謹慎小心
我家寶貝因為早產,屬於敏感型的巴豆,那時候都很擔心他的營養吸收不夠
而且她還遺傳了媽媽我的體質,是一隻小敏兒
為了她的健康,我很認真的研究各種方法,不管吃的喝的外用的都有💪🏻
其中也有試過了好幾家不同品牌益生菌
但是畢竟再好的品牌也未必適合她的體質,有些吃了1、2個月以上都沒有明顯起色🤷🏻♀️
直到前幾個月我注意到辣媽嚴立婷親自推薦的GreenGold益生菌有三大原因讓我覺得值得入手一試!
#300億好菌+19種酵素
好好餵益生菌有300億芽孢型益生菌,完全不用擔心好菌被破壞
因為芽孢型本身就是耐受型很高!吃進去都能夠吸收~
額外19種酵素更加分,幾乎解決了所有食物類型的分解消化
加上有益生菌+益生質+後生元的不斷循環,順暢很快就有感
你們知道其實嗯嗯也有漂不漂亮的區別嗎!
寶貝在開始吃之前,雖然每天嗯嗯,但嗯嗯都不漂亮(乾硬羊大便狀態)
結果吃了1個禮拜內馬上有感!嗯嗯變得很漂亮(軟、金黃色)
#獨家仿母乳配方益生菌
好好顧益生菌添加仿母乳配方!母乳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真心覺得添加母乳配方非常貼心~
尤其會讓孩子從母乳到副食品銜接過程更加順暢~
重點是提升寶貝防護力不容易咳嗽被傳染
我女兒真的都不會被傳染,早產寶寶也可以靠後天努力養的頭好壯壯👍🏻
#針對敏兒體質研發六合一益生菌製劑
這六支菌株都有專利和編碼~代表它們有很多的實驗成果
這六支特別調在一起,對敏兒寶寶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我家寶貝吃了2個月左右,打噴嚏的次數變得極少
反而是媽媽我,因為換季的關係症狀比她嚴重
看女兒吃的這麼好,我也偷吃她的來拯救一下自己🤣
-
這三大特點和變化,讓我不得不愛GreenGold家的益生菌
而且口味都是小孩的愛啊!完全不用逼著他們吃
我女兒天天跟我說「妹妹要吃”益真菌”(寶寶奶音)」
最重要的是!!現在🔥GreenGold周年祭🔥
是全年最優惠,囤貨入手的好時機!
🔺結帳輸入我的專屬折扣碼👉🏻gracelove,就享有超狂優惠價
2020-GREENGOLD週年祭:https://lihi1.cc/FObcU
完成下訂還可玩遊戲抽大獎→ https://2020anniversary.twgreengold.com/
#GreenGold救世周年祭
#重生你所愛的樣子
#全館最低3折起買二送一
#滿5000現折250
#加入新會員首次購買送700元
#憑訂單編號玩遊戲抽GOGORO與APPLEWATCH和多項大獎
#眾多藝人明星推薦品牌
#萬中選一益生菌 #不安分的肚好菌守護 #虎媽嚴立婷唯一認定
寶寶吃副食品 大便次數 變 多 在 小鳳梨an浩哥.Weni媽咪療育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鳳梨媽獨家首發新品曝光
#IG半夜12點上線連結一起床被買光
#不誇張四百瓶滴劑被一天秒殺
#回購率直接反應出效果好不好
#這次庫存量很吃緊 #早下單免擔心
#留言處有抽獎
熊貓寶貝鑫耀生技營養品開團啦
專為嬰幼兒設計的 營養補給品牌
#最新商品最優惠都在這一團
團購期間8/24-9/8
🔺搶貨下單連結 https://mypanda.cc/weni09
#滿1500送益暢酵素旅行組
#滿3000送膠原海藻鈣
#滿5000隨機送波利多功能收納椅
滿一萬者建議分兩筆訂單滿額禮領雙份
這次非常特別🔥
首發亮相最新商品
安寶與波利造型包裝
藻精滴劑全新口味
藻精蛋白粉和滴劑全面再升級
添加了「多醣體」!
經由最新獨家的萃取技術
保留多醣體結構!增強免疫細胞
抗發炎效果和修復細胞功能全面升級
幫助病時保養的效果比之前更強大👍🏻👍🏻👍🏻
簡單來說,就是藻精蛋白plus版本!
#此團的藻精蛋白粉狀和滴劑都是最新升級版
🔥已經開到第9團
回購率秒殺速度直接反應效果😎
姐弟都是吃鑫耀長大的,我們家已經長期使用兩年以上
效果都非常的滿意
尤其姊姊在9月份即將上幼兒園
藻精蛋白和黃金牛雙重防護補好補滿啊!
弟弟宇浩跟姊姊小時後比起來
看醫生的次數真的少很多
發燒也是因為打預防針引起
姐姐現今也不再是診所常客
排便順暢 消化好 吸收好
腸道健康了免疫力自然好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弟弟從滿月回來就開始補充
#他們家除了康敏一生益生菌要滿三個月
其他粉狀都是新生兒就能補充
讓家長們願意一直回購的育兒好物
#超多反饋開到七本請看IG限時精選
https://reurl.cc/Qd5ypO
成份與來源都來自美國頂級原料
重點是全都有檢驗合格 #給寶貝必須要最安心
除了加在奶中也能加在鮮奶 果汁 優格 等等
-⚠️溫度必須在45度以下才不會影響效果
不只是吃心安而是真正有感!!!!
平常就要調整好體質才是最重要
針對寶貝各種情形挑選營養品
並非全部綜合在一罐通吃
挑選業界含量最高營養品牌
你們知道 #買錯比買貴更慘 嗎
來,以下是商品介紹
如果有其他問題也能私訊我
來,以下是商品介紹
如果有其他問題也能私訊我
_ 💁🏻♀️ 藻精蛋白滴劑 (莓果/草本)
新版滴劑去掉薄荷香料只有草本微涼感
新口味莓果 孩子接受度更高!
#新生兒就能使用
高濃度的藻精蛋白 吸收更快速
提升免疫力,增加自體對抗病毒能力,可以幫助縮短病程預防感冒
成人也激推 喉嚨痛點一下超舒服
滴劑添加多醣體全面防護再升級
_
💁🏻♀️ 藻精蛋白(顆粒粉/嚼錠)
!!! 增加防護力首選 !!!
專利藻精蛋白添加
美國APS BioGroup初乳胜肽
天然維他命藍藻胜肽
添加多醣體全面防護再升級
抵抗力 防護力 預防感冒
築起一道隱形防護牆
#業界含量最高
新手入門推薦它是經典
_
-
_ 💁🏻♀️ 黃金牛初乳蛋白 (粉狀)
長肉肉+防護力的首選
延續媽媽的第一道初乳呵護
多種成長因子+免疫因子
豐富含有多種必須胺基酸
雙優質蛋白長得更加結實有力
裡面的PRPS可以修復保健氣管
添加酵素幫助消化 同時長得好
#我超喜歡黃金牛啊
_ 💁🏻♀️膠原海藻鈣 (錠片/顆粒粉)
浩哥是在3個月時開始補充
每次健兒門診 身高成長比都很前面
浩10個月時身高76 已長6顆牙
當時姊姊快一歲都還沒長ㄟ!
幫助生長曲線/補充鈣/骨骼牙齒發育
酪蛋白磷酸胜肽,幫助提升鈣的吸收利用率
本身是香草牛奶味 #補鈣首選
怕鈣質補充不夠這瓶必帶
#成長曲線
-
-
- 💁🏻♀️ 乳糖寶 (粉狀)
媽媽救星/液奶吐奶/脹氣胃嘖嘖/夜哭番比巴
餐前30分鐘幫助增加食慾
餐後吃幫助消化分解 吸收
乳酸菌發酵綜合酵素+專利複方益生菌
乳糖不耐加強配方
#浩哥剛出生是噴泉+脹氣寶寶
#吃了很有感 #有消化才會有空間進食
-
💁🏻♀️ 比菲益生菌 (粉狀)
增加腸道好菌/消化道機能/改變菌叢
大便稀稀糊糊甚至烙賽
補充比菲維持腸道機能
純菌!不含雜菌、香料、色素、甜味劑、糖分
膳食纖維可以解決水嗯嗯的困擾
✔特殊微溫感劑型,保留乳酸菌完整活性,能通過胃酸直達腸道作用
✔保持腸道菌叢平衡,維持腸道健康
#腸道保健
-
_ 💁🏻♀️ 益暢酵素多益菌 (粉狀)
以前我都很唱秋姐弟排便順暢
沒想到浩哥6個月後突然便秘到會哭的程度
緊急補充益暢酵素!阿娘喂
現在一天兩次超順暢
重點!不含任何瀉藥成份 (這很重要)
排便不順/好多天才大便/羊咩咩大便硬梆梆
進入副食品後排便容易有問題
含天然水溶性纖維,多種營養一起吸收
促進腸胃蠕動/改變菌叢生態
讓大便從此是小事!
#單獨食用 #這個不要混搭其它都可以
建議早上空腹食用 吃完多喝水 也可以搭配奶
_
💁🏻♀️ 綜合營養酵素 (錠片/粉狀)
挑食不愛菜不愛肉/點心比正餐吃更多
擔心營養攝取不夠一瓶搞定
全方位補充內含23種寶貝成長最重要的維生素礦物質人員
輕鬆幫寶貝補充營養素
這瓶我很推!
#鳳梨就是標準雞歪的菜肉都不愛
挑食寶寶或厭奶期補給營養
_
_ 💁🏻♀️植物性DHA (粉/藍莓口味/含大豆卵磷脂)
幫助成長學/視 兼具,孕媽咪/哺乳 必備
添加游離性葉黃素保健視力
DHA研究證實幫助大腦開發智力發展
這瓶是培育海洋微藻而萃取藻油
沒有海重金屬及腥味問題
孕媽咪可以安心食用 一人吃兩人都吸收
#孕哺推薦 #大腦發育
_
_
💁🏻♀️山桑子葉黃素錠片 (藍莓味口感偏酸但還能接受)
家有3C成癮兒童,動不動就要看手機
美國專利FloraGLO葉黃素游離型葉黃素保健視力和多種明目配方成份
#愛看3C寶寶請選它
_
💁🏻♀️康敏一生 (粉狀/隨身包/三個月以上食用)
適合 哈啾哈不停/換季癢癢/孕媽咪
起床哈啾好頻繁 過敏兒的益生菌
由內根本來做調理,不再因為季節與環境的變化困擾
_ 📌 早上起來空腹吃,與其他間隔30分鐘
就是綜合一罐營養品
什麼都有什麼都一點點
而是針對寶貝某項問題
來為嬰幼設計和調整
有任何問題
也歡迎詢問線上營養師喔
線上營養師連結🔗 https://mypanda.cc/adline
團購期間8/24-9/8
🔺搶貨下單連結 https://mypanda.cc/weni09
寶寶吃副食品 大便次數 變 多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