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拜登基建談判破裂 台積電ADR跌近2% 標普近乎持平
週二 (8 日) 美債殖利率下滑、比特幣暴跌,半導體類股疲軟,Reddit 散戶炒股熱浪再襲,新寵 Clover Health 暴漲逾 85%,市場走向缺乏關鍵催化劑,道瓊、標普收盤近乎持平,費半收黑逾 0.6%,台積電 ADR 跌近 2%。
政經消息方面,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與眾議院議員卡皮托 (Shelley Moore Capito) 連日的基建談判宣告失敗,雙方就資金規模問題存在重大分歧,拜登正尋求新的基建法案聯盟。
拜登今年 2 月 24 日下令對半導體晶片、電動汽車大容量電池、稀土礦產和藥品進行為期 100 天的政府審查,週二拜登政府就供應鏈問題公布一系列解決方案,除了成立供應鏈專案小組外,還將成立一支貿易行動小組 (Trade Strike Force),以打擊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美國參議院預計日內將批准規模約 2500 億美元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USICA),以應對中國的技術挑戰。
地緣政治消息方面,外媒週二報導,美國和歐盟有意在年底前取消飛機與鋼鋁貿易衝突有關的 180 億美元關稅。
拜登週三將開始上任後的首次外訪,前往歐洲參加將 G7 峰會、北約峰會、美歐和美俄峰會。
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發展,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76 億例,死亡數突破 374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38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9.8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899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698 萬例。
週二 (8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30.42 點,或 0.09%,收 34,599.82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74 點,或 0.02%,收 4,227.26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43.19 點,或 0.31%,收 13,924.91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20.44 點,或 0.64%,收 3,171.22 點。
標普 11 大板塊有 4 大板塊收黑,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和醫療保健領跌。非必需消費品、能源和房地產板塊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漲跌互見。蘋果 (AAPL-US) 漲 0.67%;臉書 (FB-US) 跌 0.86%;Alphabet (GOOGL-US) 跌 0.16%;亞馬遜 (AMZN-US) 上漲 2.07%;微軟 (MSFT-US) 跌 0.49%。
道瓊成分股變動不大。開拓重工 (CAT-US) 漲 0.18%;波音 (BA-US) 漲 0.040%;Salesforce (CRM-US) 跌 0.75%;思科 (CSCO-US) 漲 0.39%;陶氏化學 (DOW-US) 漲 0.202%;默克 (MRK-US) 跌 0.54%;旅行家 (TRV-US) 跌 0.14%。
費半成分股多收黑。應用材料 (AMAT-US) 下跌 2.24%;美光 (MU-US) 下跌 4.18%;AMD (AMD-US) 跌 0.57%;英特爾 (INTC-US) 跌 0.16%;NVIDIA (NVDA-US) 跌 0.92%;高通 (QCOM-US) 漲 0.66%。
台股 ADR 齊跌。台積電 ADR (TSM-US) 下跌 1.95%;日月光 ADR (ASX-US) 跌 0.71%;聯電 ADR (UMC-US) 下跌 2.61%;中華電信 ADR (CHT-US) 跌 0.05%。
個股消息
新一波 Reddit 散戶炒股熱浪來襲,美股鄉民新歡是 Clover Health (CLOV-US),週二其股價開盤就暴漲逾 106%,終場收紅 85.82% 至每股 22.15 美元。
全球院線龍頭 AMC 娛樂 (AMC-US) 漲 0.091%、黑莓 (BB-US) 漲 0.19%、Naked Brand Group(NAKD-US) 下跌 2.01%,Bed Bath & Beyond(BBBY-US) 大漲 8.39%。
美歐關稅戰有望終結的消息帶動下,擁有 Levi’s 牛仔褲品牌的利惠 Levi Strauss (LEVI-US) 上漲 2.95% 至每股 27.21 美元。哈雷 (HOG-US) 上漲 1.65% 至每股 47.99 美元。
蘋果 (AAPL-US) 上漲 0.67% 至每股 126.74 美元。蘋果傳出正和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就 Apple Car 電池進行談判。
特斯拉 (TSLA-US) 開高走低,終場收黑 0.25% 至每股 603.59 美元。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 5 月在中國銷售成績不錯,單月交車成長 29%。
生物科技公司 Biogen (BIIB-US) 週二下跌 0.12% 至每股 395.37 美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 Biogen 旗下的阿茲海默症藥物。投行 Cowen 稱,即使只有少數阿茲海默病患者使用該藥,該股仍有上漲空間,將 Biogen 股價評級升至「跑贏大盤」。
波音 (BA-US) 上漲 0.040% 至每股 252.76 美元。隨著旅行需求復甦,西南航空週二宣布向波音追加訂購 34 架新的 737 MAX 飛機。
華爾街分析
Kingsview Asset Management 的投資組合經理 Paul Nolte 表示,市場在等待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等待聯準會消息,等待財報季,今天沒有太多消息激勵市場。
City Index 高級金融市場分析師 Fiona Cincotta 表示:「本月迄今為止美股波動不大反映市場在通膨數據公布前的謹慎情緒。儘管聯準會重申通膨飆升是暫時的,但他們將需要努力安撫市場。拖延行動、甚至不採取行動都可能引發市場擔心的經濟混亂。」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7882?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6-08(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專案管理cpi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老闆為什麼要這樣做? 遊戲業新人常會有的疑問與解答】
今天看了一早上的文章與新聞,都沒有特別讓我感到觸動的。想說好久都沒有做些經驗分享,就趁此聊聊一些遊戲新鮮人比較常有的疑問(也是我以前的疑問),也許可以給某些朋友帶來一些幫助。
有些想法也不一定是對的,當然也歡迎各路前輩提出不同看法。
●為什麼老闆通常只出一張嘴??
這應該是大部分職場新人會有的抱怨了,我也曾經有疑問。簡單來說「親自動手」和「動口不動手」的思考模式是不同的。只要動手就會造成視野的集中,造成思考層面的狹隘。
所以剛當上主管,專案能力又強的人常會犯個錯誤,就是覺得部屬效率太慢自己跳下去做。不是說不行,在遊戲業針對某些重要關鍵節點是必須的,但要盡量減少這些事情發生的頻率,不然這就反映了主管與下屬分工的失能。
●為什麼老闆都只聽朋友的意見??而不聽員工的??
這件事的好壞比較依實際情況而定,不過我可以簡單的解釋一下。當一個組織運行久了,就有習慣的做法與規律,大家會形成相同的認知與做事模式,但不一定符合目前市場的潮流。
通常認真做事的人(基層)會忽略抬頭看看世界,所以和外界溝通的角色就會落在高階主管身上,適度的引進不同的做事方法對公司是好的。當然,如果老闆"朋友"的想法,沒有清楚的邏輯基礎,那又另當別論了。
●為什麼要一直叫我做報告??
這是我以前曾經被質疑的點,應該蠻多剛入職場朋友會有相同疑問。人們大部分的思考與想法都是發散、沒有組織的,就像當看了排行榜前十名的遊戲,你可能只會心裏蹦出來:「那個糞Game成績怎會這麼好??」 ,然後就去做別的事情了。
但如果今天要做個排行榜前十名遊戲的分析報告,你就必須要調查遊戲的玩法、行銷資訊、玩家評價,未來趨勢預測等等,最終嘗試把這些想法串聯起來,成為一套完整的思考體系。這對做報告者或是看報告者,都會有所收穫。以我來說,也會拿來作為判斷新入職者各方面邏輯思考強弱指標的依據之一。
通常做報告容易產生歧見,最大的問題在於「主管覺得下屬應該知道方向」而「下屬完全不知道方向在哪裡」。如何適度地給予做報告者框架,但又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是一個不好拿捏的難題。
●為什麼要叫我做一個達成不了的KPI ??
「打高保低」通常是老闆慣有的思維。另一個原因是,所有作KPI的人(包括你老闆),都習慣保守地做自己有把握達到的目標。其他產業我不知道,但在高度競爭且變化快速的遊戲業,除非家裡是騰訊,不然每個人都只設定100%把握的KPI(留存、付費、CPI、LTV),最終結果應該是死路一條。
當然,我還是強調方法論的重要性。先測試知道遊戲狀況,了解目前市場情報,最終找到目標成功所需達到的KPI,也會比胡亂訂一個來的容易取得共識。
●為什麼老闆喜歡半夜傳訊息??
額....我以前也會這樣,但可以解釋(捂臉)。因為事情與壓力太大的狀況下,很多東西第一時間沒發出去,根本記不住。我現在的做法是如果不緊急,半夜想到的事情會先記下來,隔天開例行早會再同步。但很多老闆或主管必須把懸而未決的事情發布出去,他們才能擺脫心理層面的負擔,進而想更多重要的事情。
不過的確容易造成員工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所以後來也"盡量"不做這件事了。
●為什麼有些人能力不足,老闆不換掉??
這是「視角」的問題。每個人對於能力與組織價值的定義都不同,你可能對於合作單位的能力有質疑,卻又不明白其為何久居高位。這就跟你的好朋友,通常也不見得是別人的好朋友一樣,個人的判斷標準,本就不一定是其他人或組織的判斷標準。
另一個是「老臣」問題。為什麼很多老臣績效也不好,老闆還是讓他繼續留任做事? 雖然我自己是念管理的,但我也要吐槽一下,大部分的管理學都是「理想狀況」且沒有考慮到人性。
第一,老臣的重點在於信任,信任有好有壞,但他能減少管理者在思考上的負擔。第二,很多的成敗不一定和人有關,也跟市場、策略、資源有很大的關係。第三,在遊戲業這麼浪漫的產業,很多老闆寧願少賺一點也要依照自己的情感率性而為。(當然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完全理性的組織,在遊戲業很少存在的,不然Google/Amazon早就跳進來做出3A級遊戲了。
--
小結:
以上這些是我自己剛入職場時有疑問,之後立場變動換了腦袋,才有解答的問題。其他如「老闆為什麼喜怒無常?」、「老闆為什麼都中午過後來上班?」、「老闆為什麼捲款潛逃?」這種個人經驗道行較少,還無法理解。我知道很多人對於「老闆」都有些"想法",也不是想要為管理者的任何所作所為來辯解,畢竟位階高的,該負的責任本來就比較大。
只是對很多有潛力的年輕人來說,我認為早點知道一些高階主管的思考模式,在碰到疑問與困境時,可以提早找到溝通或破局的方法,協助自己找到成長的方向。因為你們都會是未來的老闆。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個人經驗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
專案管理cpi 在 懶人經濟學 Lounger Economic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17更新:因應網友推薦,新增兩款記帳類APP:MOZE、MoneyBook介紹。
1/17 更新2: Moneybook於留言串親自回應我對資訊安全的疑問了!
昨天有讀者在後台留言:想學理財,但密密麻麻的文章與觀念總是讓他昏昏欲睡,有沒有速成的妙招?
其實是有的!在這個時代裡,手機裡已經有許多好用的理財類APP,裡面的功能都隱含了「延遲滿足感」、「複利」、「基本面研究」這些在投資中十分重要的觀念,可以幫助我們一步步的實現目標。
我將這些APP分成了:存錢類、記帳類和資訊類, 幫助我們完成不同階段的理財目標。
以下為10款APP評測簡介,詳細評測及下載地址請加入 理財絲路 每天學點理財知識社團查看~
📣存款類
📱52Weeks :
一款存錢的APP,存錢方式有定期定額、每次遞增兩種。
我推薦使用定期定額,可以養成儲蓄習慣,更能將提醒日設在發薪日當天;金額設為薪水的20~40%,一領到薪水就把錢轉存進自己的戶頭,相當於強迫自己儲蓄。而使用每次遞增,到後期其實會給自己不少的壓力。
📱存款規劃(Deposit Plan):
存款規劃APP是一款幫你計算財富自由的工具,只要輸入:
目前資產、退休後每月想提領金額
他就能算出退休前,每個月你該存多少金額才能享有財富自由。
📱中央銀行:
作為唯一上榜的公家機關出品APP,大家請先給他一個鼓勵。中央銀行推出的APP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各家銀行利率查詢。
從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信用卡最低利率、房貸利率都能按最高最低來做排列。
📣記帳類
📱 Fortune City 記帳城市
這是一款遊戲化記帳的APP:
每記一筆帳你的城市就會生成一棟房子,同樣的房子可以改建成更高級的建築物,帶給城市更多的收入。
為了讓城市持續發展下去,每天睡前我都會打開這個APP記帳。簡單說,這是個會讓人想要記帳而記帳的APP...
📱CMoney 投資誌(理財筆記)
發票記帳、自動生成每月開支圖表,老司機的作品總不會讓人失望~
CWMoney理財筆記有三大功能,可以分為發票記帳、自動生成收支表、以及理財資訊。
📱aifian
拿發票來投資,年化收益還有8%?
aifian有三大功能:發票換錢、投資以及預借薪資三大功能。創立目的是希望人工智慧可以給每一個人使用,改善每一個人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aifian的官網有一條風險提示:人工智慧生成資產,損失超過 2% 自動停機`,
也就是說,將來這筆資金也可能是"負的"。另外,對於aifian是如何運用我們轉進去的資金進行投資,官網上能找到的資訊也不太多。
對於投資者來說,我們熱於擁抱帶來改變的Fintech科技,但也必須建立在充足的資訊以及官方監管之下,希望aifian能在官網放上更多這方面的資訊。很期待你們能為台灣金融業投下震撼彈阿!
📱MOZE APP
MOZE是一款稍微複雜的APP,適合對理財有基本概念,懂得多帳戶管理的朋友使用。除了基本的記帳功能外,還加入了建立不同帳戶、專案、預算等三項功能。
📱Moneybook
MoneyBook最大亮點在於可以綁定銀行帳戶與悠遊卡,並自動匯入交易明細,生成圖表。
試著綁了一張悠遊卡,3分鐘內就讀到了近半年的交易資料,包含:金額、交易地點、日期等,幾乎匹敵支付寶帳單的詳細程度 (支付寶還能讀到買的商品),對於想記帳,又懶了一筆筆輸入的朋友非常適合。
跟網路銀行採用同等級的TWCA 256技術,在資料保存上是相對安全的,但換個角度想,我們的交易資料會被掌握,那麼MoneyBook往後是否會利用這些資料呢?
如將使用者的交易資料作分析,賣給投資公司,讓他們依此推薦消費者適合的理財商品,這時身我使用者的我們,有拒絕的權利嗎?(我會聯絡他們,取得回應在告訴大家!)
📣資訊類
📱金十數據:財經快訊24小時不打烊
這是一款經濟數據推播APP,24小時都會更新全球市場的最新訊息。
包含美國非農數據、歐洲央行利率會議、澳洲CPI指數...等等。
重大事件發生的3分鐘內就會收到推播,讓你和世界同步。
有投資專題的分析文章,但和華爾街見聞相比,金十數據較著重於數據提供。
📱華爾街見聞
和金十數據類似,但在內容上的分類較廣:
涵蓋:股市、債市、商品、外匯、公司、數據,也有比較豐富的專題文章。
比起金十數據,在內容上我更喜歡使用華爾街見聞來看。
📱艾蜜莉-自由之路(艾蜜莉定存股):免費股票健診器
理財作者小資女艾蜜莉團隊製作的APP,主要有股票健診和股價紅綠燈兩個好用的功能:
股票健診:依照股票的營運狀況、公開資料等列舉了十項股票的診斷項目,就像是一間公司的健診報告一樣。
股價紅綠燈:依照燈號,判定股價是否到達合理的價位。
📱TradingView台灣
一站式的投資商品查詢網站,在上面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的商品資訊,包括:中國A股、國債、美國股票、ETF、原油、黃金等等。
大家有推薦的理財App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使用心得 😀
小賈 #2019理財APP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