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紀錄 ▌眼底城事聊聊城事NO.4 #我們該給孩子怎麼樣的水岸生活空間
¹
這次演講邀請到了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的陸曉筠老師,演講一開始老師邀請大家靜靜聆聽一段鰲鼓濕地的鳥聲,然後詢問聆聽之後的感受是什麼?是寧靜愉悅,還是有一點點畏懼。
#要設計水岸空間必須先親身接觸
老師一開始就提醒設計者,必須多方親身接觸自然空間。陸老師以自身經驗為例,她在都會中長大,但從大學求學階段就開始居住在海邊,所很多景觀案例她也都會實際走訪。 #真實體驗 是重要的,在體驗中才能獲取對於自然的知識以及敬畏之心。
#閱讀生態
陸老師接著強調必須學習理解生態。當具備理解地方生態的能力,才能看出不同環境的差異性,而在設計時可以做出負責任的選擇,而不是將書本或網路上的案例模式不加思索的安放在基地上。
#案例分享
最後陸老師分享不同水岸空間案例,而且都是她實際走訪過。案例由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分段介紹。最後以鰲鼓濕地案例做為總結,而鰲鼓濕地在一連串詳盡的野生棲地調查,順利說服政府以低度利用、不以觀光為主要目標方式經營;並運用人工濕地處理當地難以解決的豬糞問題。
很多公共工程都需要提出財物自償的做法,陸老師笑笑地說,那時計算了鰲鼓濕地所帶來的環境隱性價值,這份隱性價值才是重要的!
²
老師這次演講帶了一本很厚的書, 還帶了花種子的包裝,風塵僕僕自高雄來回,最後將演講與交通費捐給眼底城事。許多參與者聽完後都表示深受啟發,我們對於海洋的關注真的太少,而台灣又是一座與海洋水岸山林這麼親密的島嶼。自然,是需要更多人一起守護,期待大家一起多多關注水岸、海岸。
為了回報老師,將前次演講者 鳳林慢城 提供市面上買不到的繪本,回贈予老師。老師在演講中也提到一部有趣的動畫,名字為《鷸》(piper, 2016),只有六分鐘,同步推薦給大家。
³
一位參與者當天深夜寫下了心得感想,分享給大家~
「很少參加這類的演講,因為不常對環境有想法,也沒有主動培養對山對水的興趣。參加此課程前,原以為過程中應該會一直出神,但這次不管是因友誼相挺或先生力推,很幸運地參與到這完全不後悔的行程。
印象最深刻的是陸老師問到,當家長要帶孩子畫「夢想的海洋」時,該如何帶領。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打開國家地理頻道,從3C中找資料完成任務。但在陸老師的解說後,開始思考後續影響,未來孩子是否脫離3C產品就畫不出來了?
最有趣的是陸老師分享野花野草種子,原來英文叫Flower Mix,感覺比中文美很多,且還可再歸類for bees或butterflies。對我這種全部的樹名字都叫樹,全部的花名字都叫花的人來說,很新鮮有趣。
而因個人工作是藥廠稽核的關係,感覺最受用的是陸老師介紹的Safety First Checklist: Audit & Inspection Program這本書,雖然是for children’s play areas,但此書明確的分類與細項連結給予我對稽核的作業上有更多的想法。
感謝眼底城事提供這樣的機會,雖然吸收的程度還很薄弱,有些時候對陸老師想表達的用意似乎還不知如何接收。如一開始老師播放很多種鳥叫的聲音時,其實我覺得很吵。不過回想起每次被先生強迫去海邊聽大自然聲音時,從未覺得吵,但也沒有太大的感受。或許有一天,某一隻鳥會突然打開我的對話,我就懂陸老師今日想傳達的意義了。」
#其他人快一起來說說心得吧分享一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閱讀完整影評: 【方格子】https://vocus.cc/@XXY2018/5ddab49bfd89780001f63ccd 【幕迷影評】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63948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一場不斷探索未知的旅程。 看電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隨...
對大自然的敬畏英文 在 環島走部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走部落・〔南投-地利(達瑪巒)部落〕
落大雨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地利(達瑪巒)部落啦!地名由來有兩個(1)是「舂米的地方。」(2)傳說在古代族人剛遷徙至地利村時,曾遭瘧疾流行病肆虐,死了不少族人,當時部落有一隻野生的巨大公雞,專吃瘧疾流行病源惡疫的瘧蚊,部落之惡疫才逐漸脫離險境,因此稱此地為「公雞」布農語稱為Tamazuan,表感恩紀念之意。然而“地利”是漢人幫部落取的名稱,位於臺灣南投信義鄉濁水溪河岸,部落由來可追溯到日本人佔領台灣的時代(1895-1945),原本居住在高山的布農族被迫搬離到海拔很低的地方,因此部落裡很多壁畫處處可見日本人的身影,紀錄著當時的情況。
.
{地利吉祥物・大公雞}
清晨從台中出發一路直達南投地利村,沿途環山,看著像棉花糖一樣的山嵐,飄飄然自由地在山腰穿梭,光是盯著雲朵,生活中的壓力隨風輕輕釋放。抵達地利村入口處,有隻大大的公雞迎接我們,正是地利村Tamazuan的吉祥物!入部落後看得見村裡的形象規劃以公雞為主,以目前走部落來說,是規劃完善的一個部落,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小可惜的是前幾天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1大地震,加上這幾天連續下大雨,因此入山要注意自身安全,相對的部分店家也因此暫停營業,這讓住在市區的我,更能體會住在山裡必須與大自然相扶相承的重要性,謹惕著尊重山、尊重大地,以前只是嘴巴說說的尊重,但當親身經歷時,更明白不單是尊重,更要「敬畏」大自然,松鼠說:『先人的智慧,總是用傳說、用祭典儀式來告知後代重要性』。
.
{大自然的胸襟}
接著來到了地利著名景點之一「黑黑谷吊橋」為什麼叫黑黑谷也頗有趣!相傳為古早發現該地的水質偏黑,因布料染黑不易褪色稱之,其中有黑黑谷、黑黑谷吊橋、黑黑谷瀑布...,一開始我們還以為因為有瀑布,可能位於較高處,孰不知是在山腰下“一樓”而不是“二樓”的山腰,抵達目的地黑黑谷吊橋後,四周環繞著山,腳下溪水聲流過,望著遠方瀑布,只想發呆放空,背景好拍都能變成網美照的概念,這裡真的是個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地方呀!
.
{南投布農部落・達瑪巒文化藝術團}
然而,在台東有布農部落、到了南投有達瑪巒文化藝術團,是個很棒的文化傳承保留方法,透過族人演出讓旅人了解以前傳統文化,固定每星期六、日表演,一邊演出一邊搭配族人解說,更能清楚、快速地知道歷史背景,也可以聽到布農八部合音、傳統打擊樂器演奏、報打獵的戰績...每個節奏、每個合聲都讓人陶醉不已,感動的是族人們願意利用自己的時間參與演出,讚嘆的是集合老、中、青三代族人在部落表演,讓傳統文化及歌謠可傳承至後代,覺得村裡的人一起將自己部落文化發揚光大,那真的是一件很美、值得歡慶的一件事,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不單面對族人們的疑慮還得挑戰自己內心的恐懼,有這樣的成果絕對得來不易。
・
{旅行的意義}
這趟旅程一開始的傾盆大雨,到最後的雨過天晴,我想這就是部落發展的過程吧!然而在地利部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都能看見新的創意、有趣的傳說故事、傳承的歷史背景...等每個轉角的用心,看著牆上的故事,不單是中文的解說,還有英文翻譯的完善,如果結合所有特色,擬定規劃整合成有系統的運作模式,一定能夠活絡每個息息相關的環節。謝謝地利部落每一位與我們打招呼、停下車按喇叭比讚、鼓勵支持“環島走部落”的親朋好友們,謝謝大家的指教,那都是讓我們更成長的關鍵,更要謝謝你們陪著我們一起創造部落的點點滴滴,有你們的提攜一定會越來越好的!謝謝大家提醒著「走部落」的意義,跟著松鼠邊走邊玩,邊拍邊看台灣部落,繼續走部落Let's go!
--------------------------
🥰如果有很想暸解的部落
🥰或期待我們去拜訪的部落歡迎私訊介紹唷!
-
-
主持:張茹茹(一個輕熟女的零元徒步環島)
導遊:Wei Yi Bunun
攝影:Wei Yi Bunun
#taiwan #travel #台灣部落 #原住民的故事 #跟著布農松鼠走部落 #紀錄台灣部落文化 #南投部落 #走部落 #地利部落 #黑黑谷瀑布 #黑黑谷吊橋 #請多多支持分享 #感謝主安排所有的一切 #達瑪巒部落 #達瑪巒文化藝術團 #布農部落 #土虱灣
對大自然的敬畏英文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8-07-04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套書(三版)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台灣,Formosa!在這個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婆娑美麗之島上,孕育出卑南、泰雅、阿美、邵族、魯凱、賽夏、鄒族、排灣、達悟、布農等等原住民族群,形成豐富多樣的台灣原生文化。
台灣原住民儘管各族的生活文化不盡相同,但卻一致的敬畏、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尊重、愛惜天生萬物。他們以祭儀節慶謝天、祭祖,敬天且感恩;以禁地、禁忌告誡後代子孫,默默維護水源地及山林資源。
由孫大川教授策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達悟族:飛魚之神】、【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鄒族:復仇的山豬】、【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的圖畫書,透過各族作者,到部落裡採集遠古神話傳說及長老的教誨,配以原住民純樸鮮艷的畫風,是青少年了解原鄉文化的最佳圖畫書。
你知道在卑南族的神話傳說中,「神秘的月形石柱」的由來與所代表的意義嗎?以前卑南族的人真的有巫術靈力嗎?在阿美族「女人國歷險記」中,馬糾糾誤闖女人國,歷盡驚嚇之後,脫險返回故里;雖有如南柯一夢,但卻充分地反映了阿美族婦女在阿美族社會裡,不可搖撼的地位和威力。還有,得到新聞局金鼎獎推薦的「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書中,告訴讀者賽夏族矮靈祭的傳說與由來。
你想知道布農族與月亮作了什麼約定?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為何要與邵族人打戰?鄒族的少女為何與山豬談起戀愛?雄鷹羽毛、雲豹牙齒、百步蛇紋飾的刀、琉璃珠在排灣族族人心中代表的意義?
還有達悟族人著名的拼板舟技術原來是地底的老鼠人傳授的!在泰雅族「巨石傳說」、「神奇的呼喚術」到「彩虹橋的審判」神話傳說的情節中,泰雅人神聖的祖訓gaga深深地影響每一個泰雅人的行為規範以及生活禁忌的軌儀。而人見人愛魯凱族姑娘巴嫩居然要嫁給蛇郎君,最後結果如何呢?
此套書邀集了許多優秀的原住民共同參與圖文製作及編輯,嘗試透過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圖畫,勾勒出原住民信仰、儀式、禁忌、圖騰、生活智慧與技能,並透過中、英文對照,希望讓國人以及海外讀者能認識台灣原住民寶貴的生活文化遺產,也讓台灣這段遠古歷史變得清晰、鮮活、可親;讓我們在經濟起飛帶來了對自然與生態的重大衝擊與危機之際,從原住民與大地共生的生活文化中得到智慧。
達悟族:飛魚之神
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
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
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
鄒族:復仇的山豬
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對大自然的敬畏英文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閱讀完整影評:
【方格子】https://vocus.cc/@XXY2018/5ddab49bfd89780001f63ccd
【幕迷影評】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63948
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一場不斷探索未知的旅程。
看電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隨著累積欣賞的作品越多,我們在看電影的過程也能夠漸漸體會出創作者的心態轉變,或是這部作品想要傳達的內涵與核心價值。迪士尼《冰雪奇緣》的創作或許以安徒生《冰雪女王》為藍本,藉由追求「真愛」的故事,傳達「愛」無所不在的多元樣貌。而隨著續集的創作,《冰雪奇緣2》的主題仍然圍繞在人們探詢「愛」的旅程,只是「愛」的型式又更加昇華至另一種內化的層次,特別是在尋根的過程,漸漸體會到我們的渺小,對大自然的敬畏;我想這些都是需要一些人生歷練、經歷過成長的痛苦才能夠有所體悟。
你也有看過《冰雪奇緣2》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冰雪奇緣2》Frozen II
片 長 | 103分鐘
分 級 | 普遍級 0+
上映日期 | 2019.11.21
導 演 | 克里斯巴克
演 員 | 克莉絲汀貝爾、喬許蓋德、伊迪娜曼佐
產 地 | 美國
發 行 | 博偉
語 言 | 英文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以行動贊助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影評 #電影 #點評

對大自然的敬畏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 套書(三版)介紹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文魯彬(英文譯者)
本書特色:
台灣,Formosa!在這個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婆娑美麗之島上,孕育出卑南、泰雅、阿美、邵族、魯凱、賽夏、鄒族、排灣、達悟、布農等等原住民族群,形成豐富多樣的台灣原生文化。
台灣原住民儘管各族的生活文化不盡相同,但卻一致的敬畏、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力量,尊重、愛惜天生萬物。他們以祭儀節慶謝天、祭祖,敬天且感恩;以禁地、禁忌告誡後代子孫,默默維護水源地及山林資源。
由孫大川教授策劃出版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達悟族:飛魚之神】、【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鄒族:復仇的山豬】、【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的圖畫書,透過各族作者,到部落裡採集遠古神話傳說及長老的教誨,配以原住民純樸鮮艷的畫風,是青少年了解原鄉文化的最佳圖畫書。
你知道在卑南族的神話傳說中,「神秘的月形石柱」的由來與所代表的意義嗎?以前卑南族的人真的有巫術靈力嗎?在阿美族「女人國歷險記」中,馬糾糾誤闖女人國,歷盡驚嚇之後,脫險返回故里;雖有如南柯一夢,但卻充分地反映了阿美族婦女在阿美族社會裡,不可搖撼的地位和威力。還有,得到新聞局金鼎獎推薦的「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書中,告訴讀者賽夏族矮靈祭的傳說與由來。
你想知道布農族與月亮作了什麼約定?日月潭的長髮精怪為何要與邵族人打戰?鄒族的少女為何與山豬談起戀愛?雄鷹羽毛、雲豹牙齒、百步蛇紋飾的刀、琉璃珠在排灣族族人心中代表的意義?
還有達悟族人著名的拼板舟技術原來是地底的老鼠人傳授的!在泰雅族「巨石傳說」、「神奇的呼喚術」到「彩虹橋的審判」神話傳說的情節中,泰雅人神聖的祖訓gaga深深地影響每一個泰雅人的行為規範以及生活禁忌的軌儀。而人見人愛魯凱族姑娘巴嫩居然要嫁給蛇郎君,最後結果如何呢?
此套書邀集了許多優秀的原住民共同參與圖文製作及編輯,嘗試透過生動的故事,搭配精緻彩繪圖畫,勾勒出原住民信仰、儀式、禁忌、圖騰、生活智慧與技能,並透過中、英文對照,希望讓國人以及海外讀者能認識台灣原住民寶貴的生活文化遺產,也讓台灣這段遠古歷史變得清晰、鮮活、可親;讓我們在經濟起飛帶來了對自然與生態的重大衝擊與危機之際,從原住民與大地共生的生活文化中得到智慧。
達悟族:飛魚之神
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
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
布農族:與月亮的盟約
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
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
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
鄒族:復仇的山豬
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譯者簡介:文魯彬(Robin J. Winkler)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原為美籍人士,2003年10月歸化為台灣公民(中華民國國籍)。長期以來關注環境生態保護、台灣原住民土地權益及文化保存,大量心力投入台灣環境生態之政策、法律研究及環保訴訟業務;同時引進美國許多減量消費、環保書籍翻成中文出版以推展理念,如《商業生態學》、《森林大滅絕》、《富足人生》、《探索文明的出路》、《富足人生原動力》、《還我綠色地球系列》等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