剉咧等😱 2021 燈會總參觀人次市府預估僅 183 萬人,嚴重被低估❗台鐵、高鐵、國道、市區交通恐全面癱瘓❗市民回得了家嗎❓
新竹市政府將在明天上午在議會進行「2021 台灣燈會籌備情形」專案報告,其中我最關注的就是交通疏運及維持計畫。
然而,當我看到市府提供的簡報上(見留言處)寫燈會預估總疏運人次約 183.2 萬人次,單日最高參觀人次約 23.5 萬人次,我差點沒有昏頭。前陣子的設計展都有 280 萬人次,#怎麼可能台灣燈會花好幾倍的錢結果參觀的人還更少。
於是我搜尋鄰近桃竹苗過去辦台灣燈會的參觀人次,2011 年在竹南總人次有 802 萬,單日最高也有 154 萬;2013年在竹北總人次 1,200 萬,單日最高約 180 萬;2016 年在桃園,總人次 2,050 萬,單日最高 369 萬。
也就是說,明年台灣燈會實際參觀的人數將市府目前預估的 183 萬人次,後面加個 0 變 1,830萬人次還差不多,#除非市府自認為辦得不夠吸引人。
假使連燈會總參觀人次都被嚴重低估,那相對應的交通疏運計畫當然是慘不忍賭,我都不知道明天市府是要報告什麼。
1⃣ 台鐵、高鐵運量恐嚴重不足,#人潮很可能擠爆各大車站
目前市府預估台鐵新竹站疏運賞燈人次上看 9 萬人次/日,高鐵新竹站上看 3.5 萬人次。對比 2011 年台鐵竹南站單日擠進 16 萬人次,2013 年高鐵新竹站 6 萬人次/日,2016 年高鐵桃園站 16萬人次/日,市府預估的數字明顯過低,衍伸的問題是台鐵、高鐵的運量恐嚴重不足。
市府雖然將在台鐵新竹站增設臨時月台,也透過接駁車將散場民眾載往香山站和高鐵新竹站,但是重要的是台鐵、高鐵加開的班次足不足夠,不然把人載到車站,結果根本沒有車可坐,只會各大車站被擠爆,進出動彈不得。
2⃣ 車輛管制範圍超過 8 平方公里,#外圍停車位數量明顯不夠
為了防止大量車輛進入燈區,市府規劃從公道五順時針沿東光路、學府路、東南街、食品路、中華路、經國路、和平路、竹光路、武陵路連成一個範圍約 8.4 平方公里的外車禁入區,於燈會管制期間(平日16-24、假日14-24),禁止私人車輛進入。
然而,市府目前規劃的外圍轉乘接駁停車場,雖然在西濱沿線、景觀大道沿線及頭前溪河濱公園都有設置,但總停車格數僅 10,450 格。
對比2013年竹北停車格總數有 18,000 格,2016年桃園也有 18, 725 格,新竹停車位數量明顯不夠,且對應規劃的接駁車數量也很可能不足,到時不但 #外圍市區道路恐成為停車場,#來參觀的人也很可能卡在接駁車等候區。
另外,假使市府最終決定不發放通行證,原先在管制範圍內居住、工作的朋友,也將被限制在管制期間不能開車通勤、接送小孩,甚至連假出遊、返鄉都成問題。
3⃣ 車流恐回堵至國道1號,#導致國道車潮完全動彈不得
國道1號在新竹市區內的三個交流道(新安路、光復路和公道五路),距離車管制區僅 2 至 3 公里。光是平常沒有辦燈會的時候,尖峰時段車輛就已經很壅塞,如果再加上來參觀燈會的車潮,塞車的狀況一定會更加嚴重,甚至回堵至國道1號上。
根據市府提供的資料,國道1號新竹系統至湖口交流道在之前中秋連假的時候,南下車潮在最尖峰的時段,車速就僅有 23 至 35 公里,嚴重回堵。如果到時候車流卡在新竹市的交流道下不去,此國道路段真的就會 #變成超大停車場,大家都動彈不得。
📣 距離燈會不到四個月,市府應盡速完善交通疏運計畫
基於以上的幾個大問題,我認為市府重新審慎準確估計 2021 台灣燈會總參觀人次,並提出相應的交通疏運計畫,包括爭取台鐵及高鐵加開班次提升運量、增設轉乘汽車停車位並提高接駁車數量,以及研擬車流回堵至國道1號的因應措施。
另外,針對燈會期間交通管制區域內受影響之居民、店家、公司、學校等,市府應盡速研擬明確的配套方案,並廣為宣傳讓民眾能提早規劃,降低燈會對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
導致國道車潮完全動彈不得 在 高速公路沒紅綠燈為何會塞車?背後原理曝光- 日常- 網推 的相關結果
2020年6月26日 — 圖為端午連假第一天,25日上午國道5號南下宜蘭塞滿車潮。 ... 但出口也不斷有車出去,就算有烏龜車,也不致變國道停車場,好幾個小時動彈不得吧? ... <看更多>
導致國道車潮完全動彈不得 在 觀點投書:國道五號高速公路塞車與改善方案 - 風傳媒 的相關結果
國道 五號北起自台北市南港區國道三號之南港系統,迄於宜蘭縣蘇澳鎮, ... 使通過雪山隧道平均車速只有20 km/h ~30 km/h ,甚至於高尖峰時段,車輛會完全怠速動彈不得。 ... <看更多>
導致國道車潮完全動彈不得 在 英公路塞爆駕駛索性下車放音樂跳舞狂歡- 蒐奇 - 自由時報 的相關結果
英國鐵路工人本週末發起罷工,適逢英格蘭足球聯賽開賽,大批球迷改自駕前往觀賽,卻塞爆高速公路M6,更因車禍雪上加霜,車潮數小時完全動彈不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