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同行」—蛋白質疫苗的優缺點,和關鍵技術
高端疫苗是台灣首支與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開發的疫苗,與另一款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所研發的Covid-19疫苗同樣採取「蛋白質次單位技術」(即「基因重組蛋白技術」)。
■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同樣採用蛋白質次單位技術來研發疫苗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表示,其研發的兩劑式Covid-19疫苗,在美國和墨西哥的第三期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對有症狀感染具有逾9成的保護力,對中度至嚴重感染的保護力更達百分之百,且對全球主要變種病毒株的保護力也達9成。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美國藥廠諾瓦瓦克斯採用「蛋白質次單位技術」,這種疫苗與已在美國獲得緊急授權使用疫苗,其不同之處在於此種疫苗包含棘狀蛋白本身,人體無需再製造,再搭配一種輔劑,以強化免疫系統反應,可讓疫苗更具保護力。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最新研究也指出,藉由以Covid-19復原患者血清的中和抗體濃度做比較,結果顯示七款Covid-19疫苗中,保護力最佳的是莫德納、諾瓦瓦克斯及輝瑞,其次分別為俄國衛星五號疫苗、AZ與嬌生,最後則是中國科興疫苗。
蛋白質重組技術過去曾用在B型肝炎與百日咳疫苗。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曾表示,蛋白疫苗不會像mRNA或腺病毒到處跑,該疫苗透過肌肉注射讓局部產生免疫反應,不會有過敏性休克或血栓等副作用;此外,蛋白質的物性比mRNA穩定許多,因此無須特殊冷鏈要求[1]、[2]。
■蛋白質疫苗的優缺點,和關鍵技術
蛋白質疫苗的目的,是讓「白血球看到『關鍵的』蛋白質」。在三十多年前,用純粹的病毒蛋白質做為抗原的首款疫苗-B 型肝炎疫苗上市。
相較於常聽到的 mRNA(如:莫德納)、腺病毒載體(如:牛津 AZ)、去活性(如:科興)疫苗等,使用純粹的蛋白質做為疫苗,有以下優點:
►使用歷史悠久
▪蛋白質疫苗開發至今,已累積了三十多年以上的接種經驗。
▪如我們熟悉的「B 肝疫苗」、「子宮頸癌疫苗」等。相較於 mRNA、腺病毒載體疫苗,蛋白質疫苗在臨床熟悉或民眾信任度上,更讓人放心。
►友善保存環境
▪蛋白質疫苗僅需 4℃ 保存。
▪相較於需要低溫冷鏈的 mRNA 疫苗,保存與運輸條件更便利。
►沒有血栓副作用風險
▪已知腺病毒載體疫苗(如牛津 AZ)有一罕見但致命的副作用:「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目前推測可能是由疫苗外洩之負電的核酸所引起,而蛋白質疫苗不含類似物質(帶負電之高分子),較無此疑慮。
►沒有整顆病毒的風險
▪歷史上曾發生幾件慘烈的疫苗事故,都與直接使用病毒的去活性有關。1955 年的美國,藥廠用整顆病毒製作小兒麻痺疫苗時,因為未能完全殺死病毒,也就是疫苗內仍有活病毒,結果導致 4 萬人染病、近兩百人癱瘓、10 名孩童死亡。蛋白質疫苗不使用整顆病毒,無此疑慮。
蛋白質疫苗也有天生的缺點:因為「不夠像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而產生的免疫力不足。所以此類疫苗中,有兩個關鍵成分:「抗原」及「佐劑(adjuvant)」。
►「抗原」讓白血球認識敵人
▪Novavax 疫苗抗原的特色,在於使用「修飾後穩定態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
▪從 2002 年的 SARS 後,科學家針對冠狀病毒累積了各類研究。他們發現,想對該病毒家族開發疫苗,「表面棘蛋白」是最好的抗原。
▪科學家可透過基因工程,讓細胞生產大量的目標蛋白質;大量的棘蛋白被生產,並黏著在奈米顆粒上,形成表面佈滿抗原的奈米粒子(30~40 nm)。而這種大小、仿似真實病毒的奈米粒子(virus-like nanoparticles, VLPs)設計,能誘使淋巴系統捕捉、進一步提升抗原被白血球吞噬、辨認的效果。
►「佐劑」模仿微生物入侵的信號,激發更強烈的抗體反應
▪Novavax 的佐劑(Matrix-M™)則使用了樹皮裡的東西。
▪皂樹(Quillaja saponaria)的樹皮萃取物:皂苷(Saponin),它能讓局部組織發炎、受損,模仿病原體入侵人體的反應,呼喚更多的免疫細胞到達現場、吞噬更多抗原[3]。
■次單位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
次單位疫苗是最近幾十年發展出來的技術,「次單位」意為只取病原體一部分結構製成疫苗。
作法有兩種:
▪一種天然的次單位疫苗,直接培養病毒再取出病原體一部分毒素,純化減毒後做疫苗。
▪另外一種是重組的次單位疫苗,又稱重組蛋白疫苗,這次國內3家疫苗廠,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研發的新冠疫苗即是「重組蛋白疫苗」。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研究員暨生物製劑廠」劉士任 執行長解釋,所有的生物體包括病毒及細菌都有基因,也就是DNA,DNA製造RNA、RNA製造蛋白質,病毒或細菌外殼有很多不同表面蛋白,重組蛋白疫苗就是在病毒外殼的蛋白中,篩選出所需的病原蛋白質,以基因工程的技術,將蛋白質的DNA序列植入細胞培養,使細胞長出病毒蛋白質加以純化,再製成疫苗打入人體,讓免疫系統經由偵測到病毒蛋白產生免疫反應。
現在的B型肝炎疫苗跟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都是用重組蛋白的技術來製成疫苗。但蛋白質純化需要時間,而且不同蛋白質純化技術不一樣,開發蛋白質疫苗需較長時間[4]。
■因應未來新興傳染病,長期備戰才是正解
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同屬RNA病毒,流感病毒由8條、冠狀病毒由1條RNA組成,它們的複製過程由於缺乏校對機制,容易累積突變。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分析,這就是RNA病毒如此善變難搞的原因,連研究了百年的流感,到現在都還找不到萬用疫苗預防或萬靈丹治療,更遑論是人類還很陌生的冠狀病毒,不過相關領域的科學家仍持續在努力。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甚至有流感化趨勢,馬徹語重心長地說,這是全世界要一起面對的問題,大家不必過度恐慌!新冠肺炎不會是人類最後一個面對的新興傳染病,說不定10年後又有新疫情爆發,任何國家都要長期投資備戰,對於新興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自由時報)「高端二期解盲成功》技術同門Novavax」: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454103
∎[2] (自由時報)「諾瓦瓦克斯疫苗 保護力逾9成」: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454747
∎[3] (PanSci 科學新聞網)「Novavax 疫苗的優缺點?蛋白質疫苗的關鍵技術!」: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3206
∎[4] (康健雜誌)「台灣新冠疫苗最快3月到貨,5張圖看懂疫苗怎麼做」: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548
∎[5] (科技大觀園)「檢測、治療、疫苗——科學家抗疫總動員」: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8800cc8c-085a-40b3-a127-98437cb071ad
➤➤照片
∎(康健)「台灣新冠疫苗最快3月到貨,5張圖看懂疫苗怎麼做」: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548
∎「Vaccinating health and care staff」:
https://content.govdelivery.com/accounts/UKDEVONCC/bulletins/2b3f58d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蛋白質疫苗 #高端疫苗 #諾瓦瓦克斯 #Novavax #蛋白質次單位技術 #基因重組蛋白技術
衛生福利部 / 疾病管制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Nature Medicine
小兒麻痺病毒大小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物】台灣疫苗之父 李慶雲(1928~2021)
文/陳永興
#李慶雲,1928年生於日治時代的高雄州湖內鄉,父親是農會職員家境小康,台南長榮中學畢業之後,他考上成大工學院機械系,讀了一學期覺得沒有興趣,轉而參加台大醫學院預科學生考試錄取,第二年起就拿到獎學金,省吃儉用完成了學業。1953年他從台大醫學院畢業獲得小兒科陳炯霖教授的賞識,進入台大醫院小兒科當住院醫師,當時日本腦炎、小兒麻痺、流行感冒、輪狀病毒腸炎,每次大流行台大小兒科病房就人滿為患,連走廊也擠滿病人,急診室有如菜市場,他忙得疲於奔命,心裡想唯有好的疫苗問世,才能根絕傳染病,所以立志以研究疫苗的發展為終生的目標!後來他有機會去美國海軍第二研究所當研究員,學習病毒學、組織培養及流行病學,學會病毒培養、鑑別及血清抗體檢驗,他以麻疹病毒和日本腦炎病毒培養純化經滅毒過程做成「#李氏疫苗」成為台灣開發疫苗的第一人,而他竟以自製疫苗拿自己的女兒和兒子接種,讓家人做人體試驗受試者,這種精神和勇氣令人讚佩不已!
#台灣疫苗之父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ba55729c-0440-4b0c-9d84-1ebd792d516e
小兒麻痺病毒大小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在門診還是零星會看到腸病毒
腸病毒已經被很多醫師跟衛生單位衛教又衛教了~
我想 我這邊先講幾個簡單的重點
⚠️ #急性腸胃炎的病毒不是腸病毒‼️
⚠️ #腸病毒的症狀不是急性腸胃炎‼️
腸病毒有幾十種分型,其中比較容易產生重症的有幾隻:
1️⃣#腸病毒71型:#腦幹腦炎、肺水腫、心臟衰竭或肺出血。
2️⃣#克沙奇病毒B型:#心肌炎、心包膜炎、心衰竭、休克或新生兒感染。
3️⃣#伊科病毒:#新生兒感染 、新生兒敗血症或新生兒肝炎。(常常喉嚨沒水泡易忽略)
4️⃣#腸病毒D68型:腦炎、#急性無力脊髓炎(acute flaccidmyelitis, AFM)甚至呼吸衰竭等。
(呼吸道症狀,飛沫傳染為主)
5️⃣#小兒麻痺病毒:#延腦型腦炎、脊柱前角神經炎 。(疫苗施打後已根除)
除了以上幾型,大多是比較常見的是以下:
✔️ #疱疹性咽峽炎:多為克沙奇🅰️型病毒,症狀多為發燒、嘔吐及 #懸雍垂兩側軟顎處有小水泡或潰瘍。
✔️ #手足口症:多為克沙奇🅰️型、🅱️型病毒和腸病毒7️⃣1️⃣型(71型疹子多像針頭大小),症狀多為除了發燒、軟顎處有小水泡或潰瘍及 #身體手部、足部、屁股出現紅疹或小水泡(不會痛或癢)。
‼️腸病毒是因為傳染方式為”#糞口傳染”才叫腸病毒!不是因為造成腸胃炎。也可飛沫、接觸傳染。
👉🏻診斷:病毒培養、RT-PCR、ELISA。
👉🏻治療:無抗病毒藥,支持性療法。
‼️預防方式:
1️⃣飯前一定要 #濕洗手❗️此病毒無套膜,對酒精、乾洗手無效!
2️⃣高溫(50度C以上)或紫外線也可消毒。
3️⃣可用 #稀釋漂白水(500 ppm)做環境清潔,嘔吐物需要1000ppm。含次氯酸的次氯酸水(不耐久放)和米爾頓錠也可使用。
❗️腸病毒並非都需要住院,一般輕症可採症狀治療在家休養觀察精神食慾。
‼️一般重症多見於五歲以下幼童,如若觀察到 #異常嗜睡、#肌躍型抽搐頻繁、#持續嘔吐、#心跳或呼吸加快,應盡快送至大醫院就醫。
⚠️所以小孩生病要請假多久?
👩🏻⚕️腸病毒傳染力 #一週內最強,最好可以在家休養一週減少傳播。
🔽此圖是門診二歲多小病童,對焦沒對到軟顎😅(要邊哭邊抓小孩邊拍難度太高🥲)此小孩軟顎到嘴巴外側都有多個水泡(要小心跟皰疹性齦口炎辨別)
🔽圖二為如何稀釋漂白水。
以上資料參考疾管署
#佳鴻診所
小兒麻痺病毒大小 在 手牽手at Taipei,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Kumusta mga kababayan 因應菲律賓爆發小兒麻痺症疫情,建議即將“赴臺 ... 工境外移入小兒麻痺病毒,為了保障移工及雇主全家大小的健康,別忘了接種疫苗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