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不少人是看《國語日報》長大的,我也是。念小學時,如果自己寫的文章能在報上刊出,是莫大的光榮。小學六年級時我也參加過國語日報的徵文比賽,但沒有入選,只是列為佳作,獎品好像是稿紙一疊,鼓勵再接再厲。而內人美青在小學時的投稿曾被刊登,可見當時她的文筆遠勝於我。
舉這個趣談往事,是要說明國語日報在語文與寫作的學習上,曾經鼓勵了很多學子,而看過《國語日報》的人最常留下的印象是,這份報紙大部分是語文、科學和公民教育有關的題材,沒有腥羶色等的新聞,所以長期以來一直是家長和老師最放心讓孩子閱讀的一份報紙。
昨天我出席了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創刊儀式。這一群關心下一代的媒體工作者,秉持報社的優良傳統,基於為教育奉獻的理念,針對國中、高中中學階段的同學們辦一份《中學生報》,這是非常大膽的決定,也是非常有使命感的任務。中學階段,是人格養成與知識打底的關鍵時段,看到《中學生報》以「掌握時勢新知」、「規劃學習生涯」、「提升語文能力」、「分享心情故事」四大面向來為中學生準備的充實內容,我相信這份刊物將會秉持國語日報形象清新、內容純淨的優良傳統,成為年輕學子在知識上、學習上、生活上的好朋友。
記得念建中的時候,校刊《建中青年》已有高二的學生寫「我論瓊瑤」的文學評論,或談存在主義的文章,還有微積分的短論。記得有同學對微積分論文的作者說:「你可以寫得再深一點,因為我們反正已經看不懂了!」中學6年是人生成長最快的階段,要辦好一本涵蓋六個年級的週刊,挑戰實在不小。
在《中學生報》創刊號上我們也看到日韓之間有關獨島(日本稱竹島)爭議的專文,說明深入淺出,將有助加強年輕學子們對國際關係的認識,所以我致詞時也說,希望後續也能有專文介紹釣魚台列嶼問題,因為這不是空洞的主權爭執,而是眾多南方澳、基隆、深澳一帶漁民的生命線。希望年輕朋友們對我國領土與漁民權益有更深的理解。
民國103年我國將正式實施12國教,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更多元,也會有較多時間多方面閱讀,學習更廣泛的知識,社會上的確需要一份符合他們需求的報刊。在媒體業這麼艱困的時刻,看到國語日報同仁們不畏挑戰,堅持理念,辦一份專為年輕同學們量身打造的《中學生報》,除了肯定他們的使命感,我也要祝福他們成功,因為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資訊,就是協助孩子們成長最好的禮物。
小學議論文佳作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有不少人是看《國語日報》長大的,我也是。念小學時,如果自己寫的文章能在報上刊出,是莫大的光榮。小學六年級時我也參加過國語日報的徵文比賽,但沒有入選,只是列為佳作,獎品好像是稿紙一疊,鼓勵再接再厲。而內人美青在小學時的投稿曾被刊登,可見當時她的文筆遠勝於我。
舉這個趣談往事,是要說明國語日報在語文與寫作的學習上,曾經鼓勵了很多學子,而看過《國語日報》的人最常留下的印象是,這份報紙大部分是語文、科學和公民教育有關的題材,沒有腥羶色等的新聞,所以長期以來一直是家長和老師最放心讓孩子閱讀的一份報紙。
昨天我出席了國語日報社的《中學生報》創刊儀式。這一群關心下一代的媒體工作者,秉持報社的優良傳統,基於為教育奉獻的理念,針對國中、高中中學階段的同學們辦一份《中學生報》,這是非常大膽的決定,也是非常有使命感的任務。中學階段,是人格養成與知識打底的關鍵時段,看到《中學生報》以「掌握時勢新知」、「規劃學習生涯」、「提升語文能力」、「分享心情故事」四大面向來為中學生準備的充實內容,我相信這份刊物將會秉持國語日報形象清新、內容純淨的優良傳統,成為年輕學子在知識上、學習上、生活上的好朋友。
記得念建中的時候,校刊《建中青年》已有高二的學生寫「我論瓊瑤」的文學評論,或談存在主義的文章,還有微積分的短論。記得有同學對微積分論文的作者說:「你可以寫得再深一點,因為我們反正已經看不懂了!」中學6年是人生成長最快的階段,要辦好一本涵蓋六個年級的週刊,挑戰實在不小。
在《中學生報》創刊號上我們也看到日韓之間有關獨島(日本稱竹島)爭議的專文,說明深入淺出,將有助加強年輕學子們對國際關係的認識,所以我致詞時也說,希望後續也能有專文介紹釣魚台列嶼問題,因為這不是空洞的主權爭執,而是眾多南方澳、基隆、深澳一帶漁民的生命線。希望年輕朋友們對我國領土與漁民權益有更深的理解。
民國103年我國將正式實施12國教,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將更多元,也會有較多時間多方面閱讀,學習更廣泛的知識,社會上的確需要一份符合他們需求的報刊。在媒體業這麼艱困的時刻,看到國語日報同仁們不畏挑戰,堅持理念,辦一份專為年輕同學們量身打造的《中學生報》,除了肯定他們的使命感,我也要祝福他們成功,因為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資訊,就是協助孩子們成長最好的禮物。
小學議論文佳作 在 國小國語議論文概說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小國語 議論文 ... 國小國語 議論文 概說. 17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Try YouTube Kids. An app made just for kids. Open app · 臺北酷課雲. 95.5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