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Xiao Pi Hai小屁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illiam很早以前就從事與潮流街頭相關的領域,包括在雜誌上擔任編輯,擁有自己的街頭品牌以及舉辦了馬來西亞的第一個球鞋展覽。在本集中,我們討論了他在這領域多年的資深經歷以及與街頭服飾有關的話題。 每周三,一胖一瘦的馬來西亞華人,用道地的馬來腔華語分享有趣的潮流/生活/文化的故事。 記得鎖定小屁孩...
「小屁孩的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Xiao Pi Hai小屁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屁孩| PTT鄉民百科 - Wiki Index | | Fandom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4種死小孩/小屁孩的台語說法【Lisa的臺語教室07】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台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台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神模仿父母「晚上嘿嘿聲」 尷尬老媽裝傻不認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幾招讓你們分辨屁孩種類- 有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從模仿跟風的小屁孩,到馬來西亞潮流的代表Icon — 專訪小屁孩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日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ptt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ptt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問卦] 幹怎麼小屁孩不戴口罩還敢帶出門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北台灣露營指南- 小屁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北台灣露營指南- 小屁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小屁孩的定義 在 [問卦] 小屁孩跟老屁孩哪個比較討厭?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小屁孩的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對童顏定義大概是看起來像國高中,
頂多自己看起來像25歲w
所以都會否認說我童顏的人🙃🙃🙃🙃🙃
當下豆子手機遞給我…
我一看整個自己內心尷尬一下🤣🤣🤣🤣🤣
媽呀!
看起來好像小屁孩啊!!!!
難怪會被婆婆媽媽當小媽媽(大悟)
#兩歲攝影師
豆子拿手機拍照時…
看起來都超不穩www
因為手機很大
都會想說有拍到嗎?
很想快點看到她拍了什麼🤣
📸 @mio.sato #得力小助手
第一張角度完美🤣還有假大學生感wwww
後面感覺到小矮人的視角(高度)問題🤣
#女兒視角 #ミオカメラ日記 #兩歲攝影師 #是兔子
小屁孩的定義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
除了美股以外,我另一個有在深入研究的資產是加密貨幣。
-
我研究股票和加密貨幣差不多是同一時期,也就是讀碩士的那段時間。第一次聽到比特幣是大二,但當時什麼都不懂,小屁孩一枚,而且加密貨幣的服務也不像現在那麼成熟,沒有一定的技術門檻也是沒辦法進入的,所以基本上大學那幾年都沒碰。
-
直到上研究所,才從比特幣/以太幣的挖礦開始,有用過水龍頭,也有用 CPU (後來進化到 GPU) 連上 nicehash 進行挖礦,當年還發生過 nicehas 被駭客入侵的狀況,服務停擺了一陣子。同時,我也見證了幣託、MaiCoin、Coinbase、幣安交易所的創立。認真算算,其實也不過是五、六年前的事情而已。
-
那時候,我的加密貨幣 100% 都是靠挖礦得來的,而且是挖多少就到幣託/Maicoin 上換多少,因為只是玩票性質,所以沒有賺很多,頂多幾萬元而已。然後 2018 年的幣災,我就索性不玩了,並把心力都放在美股投資、產學合作以及研究所的論文上(我研究所是做 AI 的)。
-
直到畢業以後,2018-2019 才又重拾對加密貨幣的研究。不過這麼說也不太對,因為嚴格說起來,是重拾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要知道,當時那段時間大家很愛把這個圈子分成「幣圈」和「鏈圈」,定義也很簡單:前者就是專門做炒幣的群體(例如發行 ICO、空投、槓桿交易...),後者則是專門做技術應用的群體(例如 Defi、NFT、智能合約...)。
-
我算是比較接近「鏈圈人」,研究過 Solidity 程式語言和以太坊智能合約的撰寫,也曾加入過某知名區塊鏈新創 (但後來離開了,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我很感謝在這段時間所累積的知識、經驗、以及遇到的人,這些經歷對我之後在投資加密貨幣上、分析幣圈鏈圈未來的趨勢上、判斷項目的潛力價值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
2020,我重新開始投資加密貨幣,當時買最多的是 SOL,在 2020/9 就開始買,一路買,一直買,最低曾買過 1.8 美元的價格(這篇發文的時候差不多 35 美金),而過程中我也有數次轉換資產的操作,曾經換過 CAKE、SRM、ADA、SAND、BNB,並且跟到了 2020-2021 年初這一波幣圈大爆發的漲勢,賺了不少,多虧了馬哥、木頭姐、以及美國無限量化寬鬆的原因。(這一年我的美股操作過 AMD、PLTR、GPRO,也翻倍了)
-
然後來到了上個月的 519 的幣災!這大概是近期幣圈最哀鴻遍野的時段,導致不少人紛紛痛斥馬哥,但我卻覺得大家都怪錯人了,其實真正的罪人是星野源才對(?)。總之,在這一波災情中,我在比特幣上認賠了差不多 450 萬,現在仍繼續持有的平台幣 FTT 也縮水了 6 成。
-
看起來很傷對吧,我當下也這麼認為。
-
不過當我把時間區間設定成 2020 年中(詳細日期忘了) ~ 2021/06/20,並發現我在幣圈投入的資產已經翻了 2.5 倍後,就還算平常心看待了。因為 519 這一波幣災,只是把原本賺的吐一部分回去而已。
-
在投資領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從來就不是「過去」,而是「未來」。(註:並非說歷史不重要,我很愛歷史,因為歷史是過去經驗的積累,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訊。這邊所要傳達的觀念是:投資屬於不可回溯的行為,投資報酬/虧損永遠存在於「未來」,非常簡單、但很多人卻時常會忽略的觀念)
-
所以自從 519 幣災後,這一個月來我和團隊每天追蹤幣圈、研究各種指標、觀看其他大神的評論、內部討論現在的幣圈情況究竟為何、未來的走勢可能會有哪些劇本?
-
然後,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心得......
-
(續)👇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842099106119295
-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小屁孩的定義 在 Xiao Pi Hai小屁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William很早以前就從事與潮流街頭相關的領域,包括在雜誌上擔任編輯,擁有自己的街頭品牌以及舉辦了馬來西亞的第一個球鞋展覽。在本集中,我們討論了他在這領域多年的資深經歷以及與街頭服飾有關的話題。
每周三,一胖一瘦的馬來西亞華人,用道地的馬來腔華語分享有趣的潮流/生活/文化的故事。
記得鎖定小屁孩和Shawn(小Punk哥)為妳帶來的“瘦虎肥龍” Podcast
只要在網易雲,Apple Podcast,Spotify 各大平臺搜尋“瘦虎肥龍”就可收聽。
小屁孩的定義 在 4種死小孩/小屁孩的台語說法【Lisa的臺語教室07】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Hello大家好我是Lisa我今天要來為大家介紹4種死小孩/小屁孩的台語說法 ... 仔/猴死囡仔直接翻譯就是猴小孩的意思其實它也是死小孩小屁孩的意思啦! ... <看更多>
小屁孩的定義 在 小屁孩台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小屁孩台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4種死小孩/小屁孩的台語說法【Lisa的台語小教室07】 - YouTube2018年5月4日· Hello大家好我是Lisa 我今天要來 ... ... <看更多>
小屁孩的定義 在 屁孩| PTT鄉民百科 - Wiki Index | | Fandom 的推薦與評價
屁孩 ,意指光著屁股的小孩子,因學齡前兒童常穿開襠褲,方便大小便,屁股露在外面。後來,用以諷對方言論及行為上幼稚,有時候會前面再加一個「小」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