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是語言中的鑽石
═════════════════════════
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
而學會真誠的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
現在台灣的交通真方便,從宜蘭到台北幾十分鐘就到了。有一次去宜蘭演講,記得那一天外面下著大雨。
我在市政府站下車後,趕快把雨傘撐開,後面跟著我下車的是位年輕人。他問我是不是黑幼龍先生?我說是啊!他說中學時受過卡內基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他表示自己個性太內向,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互動,特別是表達讚美和感謝。受訓後覺得好多了。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然後我們就在大雨中互相道別。
記得我走了幾步以後,不知哪裡來的靈感,我又轉過身去,看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的背影。我不由得想像,這位年輕人要是一直不好意思讚美和感謝他人,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學會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說過:「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好性格會為我們帶來好的未來,為我們帶來好事業,好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而這種好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自信、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幾年前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持續了七十五年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證明了幸福、健康的人之於他們的學問、能力,甚至與有多努力工作,都關聯不大。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這項報告證明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甚至身體有多健康。
學會真誠的表達我們的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此刻我要與你分享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體驗,即使給我一百萬元,我也不願意交換,我好想與普天下的父母分享這個體驗。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 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驅動力
父母也常對孩子有這樣的期望有多好!他們也會活出父母的期望,人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孩子?
知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人性心理學始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將重要感列為高層次的需求。
尼采更倡言,人一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重要感,有的人會藉著罵人、打人、惹禍來獲得重要感。真的很可悲。
能在家中藉著積極正向的方法,滿足周邊人的重要感,特別是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你們家會是三贏的狀況:孩子「好」,爸媽不操勞,親子關係更好。
■ 間接讚美讓人心服口服
一九七六年我們住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的鄰居和他十五歲的男孩從我們家前面院子經過。當時我正好在草地上跟小孩玩,他們經過我身邊時,鄰居對我說:「我真的為這個小子覺得驕傲。」
因為他的小孩剛剛通過童子軍羅浮第七級的測驗。我聽得出來,他是要講給走在前面的兒子聽的。但他這個讚美激發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誠的讚美我的小孩?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二兒子黑立國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一位好同學家住在阿拉斯加。放暑假的時候,他邀黑立國去玩,在他家裡住了一個月,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也跟著一起去了。
他們在阿拉斯加玩得很開心,常常一起去釣魚,到山谷健走去看大禿鷹飛翔。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醫師,跟我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家以後,請幫我跟你的爸媽說,他們真的很會教養好孩子。」
我知道,這位醫師是要讚美黑立國和黑立行,可是他用了這麼好的方法來表達對我孩子的讚美,真的令我羨慕。
我問黑立國,你們在他家有什麼特別好的表現嗎?立國說,他不記得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只記得每天早上一定會問候同學爸爸早安,會清潔自己的衣服、自己做早餐。
這些事讓我想到,他們在自己家裡也這樣做,我怎麼從來沒有讚美過他們呢?讚美有很多種方法和方式,有時用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還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來讚美,其可信度更高。
■ 問題式讚美可信度更高
三、四年前我女兒帶著小孩回台灣玩,住在我們家,有一天只有我跟十七歲的Andy 在家。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很自在的問Andy,請告訴我你的三個優點。
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是多麼愛耍酷,他立刻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放棄,我跟他說,一定有,於是我就先講了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等他回答。
一會兒後他說:「我覺得我很Positive(正向)。」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很愛打排球,雖然他們班上的排球隊屢戰屢敗,他還是很愛玩排球。
我就跟他說:「你還有一樣事情,證明你真的很正向。記不記得你跟上一個女朋友分手的事?你難過了一下子,立刻就恢復正常了,你們依然是同學朋友,你真的很正向,沒有因此陷入低潮。」這時他的兩個眼睛瞪著我,表情滿正經的。
接著我就問他第二個優點呢?他很快就回答我說:「我覺得我很關心(Caring)。」我也問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很關心別人,他舉出的是一件小事情,好像是牽一位老太太過馬路的經過。
我就告訴他小時候他就有這個特質,幼兒園老師跟我和他媽媽說過,園裡有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每天都不知道排隊領點心牛奶。
老師留意到,常常都是Andy 去牽他的手,帶他去排隊領食物,也常常會看到
Andy 牽著這個小孩的手散步。「哇!你真的很關心別人!」Andy 的兩個眼睛更有神了。
還有第三個優點呢?他說他很能自律(Self-discipline)。他很愛打電腦線上遊戲,又了解不該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電腦遊戲上。於是他就自己規定,只有在星期五、六晚上才可以玩,結果真的做到了。
我聽完後就跟他說:「你真的很自律,記不記得你曾經要求自己,在復活節前一個月不吃冰淇淋。小時候,特別是一家人去遊樂場玩時,幾乎人手一支冰淇淋。你一個人躲得遠遠的,眼睛閉起來,強烈自我要求做到自己的承諾。」
■ 你可以講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嗎?
哇!那一天我真的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我用問問題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優點,找到證據並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優點。相信他會因而更喜歡自己,再接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以後會更上進,變得更好。
既然讚美這麼有用,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強烈的重要感,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克服挫折感,為什麼我們還是做不到呢?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常常留意的、跟小孩說的,都是他的缺點、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做得很好的事情或者優點,都視為理所當然。
記得我在慢養父母班,上課的第一天早上,我請每位同學想想出孩子的三個優點。有位媽媽說她一個都想不出來。結果到畢業的時候,這位媽媽想到了孩子的四個具體的優點,她寫信告訴我,她是多麼的興奮,而且想再回來複習。
其次是我們由於不習慣,或者小時候也沒有受到父母的讚美,所以現在要說出口,會覺得很肉麻、很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海教父母班,有一對從河南鄭州來的父母,他們帶孩子一起來。當時這個訓練課程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舉辦,他們就住在旅館裡。所以在練習讚美的時候,我請他們回房間當面讚美小孩。十五分鐘後再回來上課。
回來後我問他們,練習讚美的效果如何?
這對夫妻彼此看看說,小孩在看電視,所以沒有讚美。可見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真的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到了,那種感覺真好!
其實表達讚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舒適圈,好比寫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話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是寫信的時候就能表達得很感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的四個小孩都會收到我給他們的信,信中常常是我對他們的真心讚美。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念書,也可以定期寫信,向他表達你的讚賞,效果也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好好保留你的信。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遇到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工研院的課程中,在練習寫信的那堂課上,有位女士寫信給婆婆。信中告訴婆婆,她多麼的感謝婆婆,生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給她當老公。結果婆婆感動得不得了,送了她一顆大鑽戒,她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這故事,全班同學都很開心。
■ 學員給父親的一封信,讓他永生保存
還有一位人力資源高階主管說,她上卡內基訓練的時候,寫信的對象是她爸爸。幾年後爸爸去世了,兄弟姊妹都回到家中,在整理爸爸的遺物時,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了這封信。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此信永久保留。」她當場把這封信內容念出來,家人都淚流滿面。
另一位高雄的電子公司董事長,他給我的賀年卡上寫了一段話。他說在培訓期間,我要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封信給最敬愛、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於是他寫信給父親,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過一段時間就去世了。但令他覺得安慰的是,爸爸是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走的。
這也證明了連我們成年人得到肯定後,也會覺得這麼的貼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會因重要感得到了滿足,而踏上一條康莊大道。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您可以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
我超級喜歡心理學,也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心理學,我很認真去面對我喜歡的事物,我也不太去講人的閒言閒語……
我有時講我的優點,會被說自戀。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場合,我通常不會講。但我喜歡跟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然後雙方都愉快。
肯定他人,然後自己愉快,這筆生意多划算。就不要講其他還附帶超多好處的,對人對己都有益。
祝願您,能覺察文化對我們的制約,多享受能看見美好的喜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連四天復活節長假期,大家去哪裏玩呢?有否想過帶小朋友去院舍探望長者? 「好開心見到小朋友,好得意!」74歲的好姐笑盈盈地說。 「佢哋係醫生,醫治我哋嘅心靈。」社工李冠翹(阿翹)拿著咪高峰,介紹一眾「BB醫生」出場。 阿翹約每星期會舉辦一次老人院舍探訪活動,招募六個月至六歲的小朋友成為「醫生」...
小朋友 說 復活節 故事 在 Fun星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時節在台灣過清明與兒童節,
在歐美過的是復活節~
復活節在歐美那邊有超多好玩的遊戲,
還有傳說中會送彩蛋的兔子🐰
而且是要乖乖的小朋友才拿的到喔😆😆
故事講完還會讓小朋友做一顆
#不會破 #可以玩 很實用的彩蛋!
本週招牌大故事除了介紹復活節,
還搭配了可愛的「小水滴」
最近台灣大缺水,
這個故事可以讓小朋友知道水的重要性,
也有分享與助人的觀念在裡面,
兩個故事都是淺顯易懂又好玩好笑,
大小朋友都適合,
敬請把握難得的這一週呦!
#趕不上的話可以也考慮揪團👋
小朋友 說 復活節 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復活節快樂
~Happy Easter ~
~Joyeuses fêtes de pâques~
今天是入春以來第一個節日~復活節, 也是孩子們期待已久的節日。
小E 3週前就一直在問還有幾天才是復活節, 被問煩的媽媽, 索性要他拿出耶誕節時學校帶孩子做的年曆出來標記,然後讓他每天自己畫掉過完的日子。
今天一早, 就聽到小E從他房間大喊並連說好幾次 ”今天就是復活節了”。
還在睡夢中的我們裝作不在意的回:對啊今天是復活節, 有什麼特別的嗎?
他興奮的說, 復活兔會來送巧克力彩蛋, 快點起床, 我們去花園看看(幾週前才看了一個復活節的兒童電影, 加上去年美好的找蛋回憶, 他深深相信復活兔會在草地上留下巧克力蛋讓小朋友們找)。
還沒準備好的我們只好先打太極, 跟他說等換好衣服、吃完早餐我們再一起去找。 單純的孩子也沒懷疑就跟我們下樓吃早餐。
早餐完後, 我帶小E上樓換洗、 順便拖延一點時間陪他在房間玩了一會。
爸爸藉故說他去花園整理植栽( 每個週末早上爸爸都花時間在花園忙活, 所以小E也不疑有它),趁機藏蛋。
之後陸先生叫我並故作驚訝的說,剛剛好像有東西在草叢間動、 不知是什麼?
小E一聽馬上說 一定是復活兔來過了( 小孩真是好傻好天真啊), 馬上衝上樓拿他的小籃子下來, 然後直衝花園開始找蛋。( 就這麼巧,隔壁鄰居家這時候也在花園找彩蛋, 這一下小E更加堅信復活兔有來過我們家花園)
剛開始找不到彩蛋的小E有點失望, 我們只好給了他一點暗示, 要他在草地間看仔細。 (陸先生這次買的巧克力蛋很小,包裝又是綠色的, 要花點眼力才會找到。)
被點通的小E把爸爸藏的巧克力蛋都找到後, 還意猶未盡, 一直問說這樣就沒了嗎?並拉著我們一起幫他再確認是否有漏網之魚。 繞了好幾圈都沒再找到巧克力才善罷甘休、 心滿意足的數著自己的收穫。
午餐依照傳統,烤了羊腿。吃完了象徵性的羔羊餐, 我們的復活節圓滿結束!
大家復活節吃了什麼呢?
也想知道大家都如何料理你們桌上的羊肉?
⋯⋯⋯⋯⋯⋯⋯⋯⋯⋯⋯⋯⋯⋯⋯⋯⋯⋯⋯⋯⋯⋯⋯⋯⋯⋯⋯⋯⋯⋯⋯⋯⋯⋯⋯⋯⋯⋯⋯⋯⋯⋯⋯⋯
至於復活節為什麼要吃羊肉呢?故事很長, 在此就簡單說明。
在歐洲信仰基督的國家,復活節這天,以羔羊肉爲主食,紀念耶穌就像羔羊般為人們除免世罪。
另一個則是跟猶太人的逾越節有關,猶太人藉由羊血、吃羊肉來紀念他們逃出埃及重獲得自由的可貴。(詳細的故事細節請大家google )。
小朋友 說 復活節 故事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連四天復活節長假期,大家去哪裏玩呢?有否想過帶小朋友去院舍探望長者?
「好開心見到小朋友,好得意!」74歲的好姐笑盈盈地說。
「佢哋係醫生,醫治我哋嘅心靈。」社工李冠翹(阿翹)拿著咪高峰,介紹一眾「BB醫生」出場。
阿翹約每星期會舉辦一次老人院舍探訪活動,招募六個月至六歲的小朋友成為「醫生」,與公公婆婆握握手、一起唱歌、聊天及互相擁抱等,為長者帶來歡樂。
「老人家見到小朋友會雙眼發光,從心底裏面笑出嚟。」阿翹相信小孩子的童真無可替代,他們擁有無窮的感染力,是一股強大的「BB力量」。
受女兒啟發 創辦「BB醫生」
阿翹第一次發現「BB力量」,是初為人父的時候,他回憶起:「喜而(大女兒)一歲嘅時候,我帶佢去院舍探佢太公,令太公好開心,亦令太公身邊嘅院友好開心。」
阿翹憶述,太公為人嚴肅,那時因糖尿病已截除半條腿,很少面露笑容;但當他看到外曾孫女,竟然主動親吻她。
親身見證過小朋友的力量,阿翹毅然辭去穩定的社工正職,創辦慈善機構「BB醫生」,希望湊合更多小朋友,去服務更多老人家。
人口老化 靠小朋友改變世界
隨著出生率減少,很多地方都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作為社工的阿翹,關注到社會服務逐漸趨向不平衡的狀態:「以往五個人推一架輪椅,然後慢慢改變,一個人推一架輪椅;將來可能一個人要推五架輪椅。」
阿翹希望,透過「BB醫生」從小培養小朋友的價值觀,包括關心社會及懷有服務社會的心:「佢哋將來即使係咪做社工,或者他日會成為慈善家,或者做一啲NGO(非政府機構),希望會有更多人為社福出力,服務老人家。」
今集《港。故》講天真爛漫的小朋友「醫治」大人的故事,請花6分鐘看看BB如何拯救世界!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