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人們-餐點外送員
第三級警戒至今已逾兩個月,相信大家應該都經歷了許多工作、生活,甚至是關係上的變動,而影響最深的群體之一,就是餐飲相關的業者們。 結構咖啡所 的盧老闆在疫情之下,不得已放棄了經營多年的店面,轉而在線上通路另尋出路。然而,這樣的契機,也讓他開始從事餐點外送的副業,並從中獲得了與開店不同的成就感與生活體驗:
今年初長安街上的結構咖啡歇業了,在新竹的咖啡同好們一定都知道這家。老闆豪爽的個性,如果進了店門一定是要品飲三杯以上。所有的咖啡都是由老闆親自烘焙而成,在這裡喝咖啡更多是品嚐烘豆手藝。不過這一年來疫情來襲再加上租約到期,店面也因而歇業,老闆轉往線上販售咖啡豆。他認為疫情可能在往後的日子中成為常態,也許疫情趨緩解封,但也可能有持續今日狀況的可能性,#需要去適應這樣的社會樣態。
因此除了咖啡豆的品牌經營之外,餐點外送員成了他的兼差,多少來貼補家用。對他來說這份工作是「輕鬆」的,並不是不需要付出辛苦的勞動,而是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而且比起經營店面勞動投入的時間與回報是可以預見的。
每天騎車在新竹市區穿梭,四個小時很快地就過去了。時至今日,他也送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許多外送的眉角也在身體力行的工作中逐漸學會並掌握得當。最重要的是騎車不用趕但安全第一,因為系統的機制會讓外送員在時間內可獲得差不多的薪資,來避免因匆忙而導致意外。手機呈現的路線地圖,只是方位的參考,要能準確地送到客人手上還是要仔細參考巷弄指標和門牌。
對他而言作外送最有趣的經驗是,因為外送他也到達了一些平常沒有刻意行經的區域,也發現這座城市雖然不大但區域之間還是有所差異,「這就像是一個社會觀察」他這樣說道。從「給小費」這件事就能看出差異,#最容易提供小費的是住在出租套房的客人,可以想見雖然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是出於對於同樣是辛苦工作的認同,相對的送餐到許多高級建案林立的區域時,往往收到小費的機率比較小。
回到我們所處的當下疫情帶來巨大的影響,但外送員的工作內容沒有太多的差異,雖然需要外送的人變多了但同樣的外送員的數量也在增加中。外送這份工作隨之而來的染病風險增加,並沒有在外送員之間造成太多的恐慌。一年多來居家檢疫的單子多少都會送到,只要防護有做好為前提,能夠滿足這些基本的需求,也算是一種樸實的成就感。
#點進照片還有故事圖說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05-22 公道三沒公道?被拆遷戶抗議市府欺騙不講理。 如果有政府以建設之名要拆你家的房子,結果你自己要多出 70 到 120 萬才夠重建房屋,甚至蓋房子的期間,還要你帶著一家老小到外面租房子。如果是你,可以接受嗎? 新竹市公道三新闢道路案,預計徵收 78 戶民宅。目前已經走到...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22
公道三沒公道?被拆遷戶抗議市府欺騙不講理。
如果有政府以建設之名要拆你家的房子,結果你自己要多出 70 到 120 萬才夠重建房屋,甚至蓋房子的期間,還要你帶著一家老小到外面租房子。如果是你,可以接受嗎?
新竹市公道三新闢道路案,預計徵收 78 戶民宅。目前已經走到徵收前的「地上物查估」階段。查估完房屋和土地的價格,接下來市府在九月就要正式跟居民協商條件,啟動徵收。
在這次臨時會前,我又再度接到許多當地居民的陳情。他們原本都是協助市府通過都市計畫的「同意戶」,但因為市府現在翻臉不認帳,所以他們甚至還激動地表示要集體到市政府拉布條抗爭。
為什麼呢?關鍵的 3 點,集中在我這次議會的質詢:
1.
拆遷補償費不足重建經費,居民無力負擔額外成本。
過去這一個月,市府陸續向居民報告他們房屋查估的補償價格,許多居民看了查估結果嚇了一跳,因為補償費實在太低。
我在質詢中詢問工務處長,他才坦承,未來居民要重建新的房子,一坪造價至少要 7 萬。
但目前補償居民的費用,一坪才 5.6 萬。
居民房舍的坪數不一,但根據我們的估算,每戶居民大概要自己再補 70-120 萬,才足夠重建房屋的經費。但其實許多居民年紀都已經很大,退休許久,要如何湊足這筆錢,是非常大的問題。
針對這點,工務處長在昨天的質詢中提到市長可以批准專案的「救助金」來協助這些居民。但市府過去這幾年來,從來沒提過這筆「市長救助金」。過去這一個多月也從未向居民說明。
到底這筆「救助金」要如何發放?額度多少?還有待證實。
2.
居民提出的「先建後拆」訴求,市府有承諾過居民嗎?現在是不是反悔了?
未來這些拆遷戶將面臨重建,但房子拆了以後,到居民重建完成,還需要約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一年當中,居民將流離失所,必須另外租屋度過。
居民於是提出「先建後拆」的訴求,也就是請市府等他們在安置基地蓋好房子,再拆掉原本的家園。在二月的公聽會上,就有居民說,「居民已經被這個案子折騰了三十年,現在要走到最後一步,市府為什麼連這一年都不願意等?」
但市府目前的立場,卻還是堅持拒絕「先建後拆」。理由是這個做法的不確定性過高,也不願與居民協商。
許多居民忿忿不平的是,當初他們簽下市府的「同意書」,支持市府的開路方案,就是因為當時市府默認「先建後拆」的可能。現在翻臉不認帳,是在欺騙民眾。
但如今,當時主導相關事務的都發處、工務處長都已經換人,給居民的承諾也沒有白紙黑字寫下來,沒人可以證實當初是如何與居民協商。
3.
上個月議會才做出決議,要求市府在一個月內針對居民的訴求召開協調會。但市府卻拒不召開,改用「家戶拜訪」的方式,一個一個去拜訪住戶。
市府在質詢中說,這樣的拜訪可以更有效地與市民溝通。但諷刺的是,這樣的「拜訪」之後,卻反倒引起居民更大的反彈,準備發動抗爭。
一個坦然的市府不應該只想著「個個擊破」,而應該坦率地面對居民集體的質疑。
===
質詢完還是覺得相當無奈。
這些「同意戶」居民,其實已經從年輕時代一路抗爭了30年。因為信任市府會照顧他們,所以才幫市府背書,同意協助通過都市計畫。如今還要被市府這樣不講理的對待,實在不公。
我嚴正要求市府在五月的定期會,將相關的補償條例修正案送來市議會審議,確保公道三被拆遷戶的權益。
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的處理方式,也請各位共同關注!
#居住正義不容退讓
#人民財產應受保障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彩墨展 #吳孟珊專訪
▲探討存在與轉化 - 吳孟珊筆下的變奏山水
▲從小與山為伍的吳孟珊,意識到近年來環境變遷對生態造成的迫害,大自然已非往昔美好,她企圖以創作者的角度呈現作品,呼籲大眾重新省視環境議題。
吳孟珊從小受熱愛藝術的母親影響,記憶中,母親總是會帶著她恣情地在牆壁上塗鴉,小學時,孟珊與母親靠著繪畫入門的書籍自學繪畫,而到孟珊國中後,開始上畫室學習鉛筆素描的基礎課程,因此升學時,也如她所願地進入復興商工繪畫組。這段期間,一直都是學習油畫與版畫的西方媒材為主,直到進入華梵大學後,孟珊進而接觸了水墨書法課程,從大學一路持續臨帖練字的習慣,至今未變。
大學畢業後的孟珊,轉而從事全然不同於水墨的設計工作–布料開發,她經常忙碌地出差和參展。2014年時,吳孟珊於某次因緣巧合下,突然有種想繼續念書的想法,因為對她來說,“設計”就是一種畫畫,從珠寶設計到包款設計、以及布料開發設計,都是為不同屬性的產品,進行一場美的視覺改造,她一直認為:設計,其實就是用電腦繪出自己想像中的草圖,在繪出前的過程需要資料收集:包含流行趨勢、色彩計畫、線條筆觸、材質搭配、價格考量、地區文化的接受度,這些就像是她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本質,所富含的一切。於是,吳孟珊在忙碌工作的同時,也於台師大碩士水墨創作組開始進修,在重返校園的生活中,她在學習過程裡受到很大的影響、漸而建構起自我的反思,也由此衍生出山水系列創作的脈絡。
▲山的記憶
山為這次的主軸創作,吳孟珊幼時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與家人出遊時的景像,她最喜歡坐著車裡,享受著從窗內看著近景、望著遠方綿延不絕的山峰,當時假日遊玩最常經過的地方也都是山區,甚至後來考取上的華梵大學,也位於石碇區的大崙山上,幾乎都是以山為主的視覺記憶,對孟珊來說,也是一種安定以及沉穩的符號,反觀這幾年的氣候變遷,大環境的改變,讓她對於山這樣安定、沉穩的符號,有了一種不確定性的反詰。
▲生態轉變引起創作動機
面對近年來自然生態系統的變化,對人類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這是從工業革命後所帶來的諸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冰山融化,熱帶雨林的減少,火山爆發..等等自然災害的不確定性,吳孟珊深受環境變遷的影響,也對這樣現況有著許多感觸,她嘗試著以山的不同面貌,建構個人對於山的圖像語彙,表達對生態環境的反思,試著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自身的生態審美關係中,取得其中的平衡點。
▲大自然的循環為創作脈絡
此次展出的冷調冰山水系列,探討的是冰山與冰河的狀態演變,這是了解長期氣候變遷的重要指標,孟珊試著呈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她透過作品,希望喚起人類與自然生態環境物種的體認,與自然共生的價值、以線條筆畫方式進行創作,冰山與水的色彩意象,帶入北極熊物種與環境的關聯,企圖營造出不同的視覺觀感,並且表達自然生態的循環是相依的。
而較濃重感的火山水系列,也是此次展出中吳孟珊最滿意的創作。由於火山噴發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火山作用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不僅造成人類與財產的損失,更會危及人類與大自然動植物的生命,反觀火山的益處從火山地質,火山地形以及後火山作用的地熱和溫泉,以及肥沃火山土壤都讓地表從新賦予新的開始,從反方向來表現,火山爆發下所展現的力量與生命契機。以重彩方式呈現火山爆發所帶來新造陸地的多彩多姿,並藉由繽紛多色的煙霧,而期待著未來的迷幻和生命力的不可限量。
長期從事設計產品流行趨勢工作的吳孟珊表示:其實在這個產業中,不難發現很多來自於不同國家文化的風俗,紡織貿易產業的趨勢、以及每一年的顏色、材質、新技術,對她來說,都是一種靈感的發想和來源,從紡織段來說,布料由經緯交織而成,產品根據顏色、季節、功能,不同種材質的搭配,就像藝術創作那樣的不可預期,是一種偶發性,但也可以是一種可預測性的結果。
▲環境變遷的反思
吳孟珊認為:創作代表一種精神上的生產活動,藉由藝術創作本質深入理解並且認識自我與人,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實踐的活動表現。從自然界中獲取的靈感–山,在個人水墨書寫性上,她試著譜出屬於自我調性的創作,也是一種對環境變遷的反思,期許大家在面對現代工業社會在人與生態環境上出現倫理的失衡,進而影響觀者,一同以行動來保護以及重視這個地球的生態。
▲吳孟珊–呈現變了奏的山水全貌,試著喚醒大眾的生態反思。
吳孟珊(MOSEN WU)簡歷: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水墨創作組 在職碩士班 ( 2014/9~在學中)
華梵大學 美術系 水墨組 學士畢業 (2004/9 – 2008/6)
復興商工 美工科 繪畫組 畢業 (2000/9- 2003/6)
經歷:
協虹實業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09/8-2010/8)
瑞遠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0/8-2013/4)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3/6-2014/9)
IROO 依洛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印花開發設計師 (2015/6-2016/7)
汎果創作國際有限公司 產品設計師 (2016/10~
經歷:
中華民國(第30屆)全國青年盃水彩寫生高中組比賽第2名
台北市光華獅子會(2002)水彩寫生優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 在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少了許多不確定性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