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投稿】 —《#八佰》— 文:Miki Kwok
× × × × × × × × × × × × × ×
#嚴重劇透兼文長,#請慎重選擇觀看與否
.
寫在前面,這部電影並不是一般人以為宣傳共產黨有多厲害的意識片,而是講述一段曾經真實發生過的國民黨抗日歷史,淞滬會戰。
.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From魯迅《墓碣文》
.
影片開頭是一位老奶奶憑著對兒時酒釀丸子的回憶,來為1937年10月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四行倉庫保衛戰)拉開序幕。當時國民革命軍部隊大撤,最後只留下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杜淳飾)和的幾百名將士,死守上海的四行倉庫,想也知道這兵力和日軍根本不能相比,這是一場怎麼打也是必敗的戰役,但就在這裡,發生了很多值得記下的故事。
.
儘管四行倉庫和租界區只有一河之隔,但四行倉庫永遠都是讓人感到沉重的灰色基調,而一河之隔的租界區卻是色彩鮮明的夜上海,這是上海在同一時空下但又明確分為天堂與地獄的兩個世界。四行倉庫面對的是炮火、毒氣、恐懼和死亡;而租界區是代表安全、夜夜笙歌的世界,所以租界區的人民最初是抱著「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心態,看著對面的將士如何在日軍的攻擊下頑抗到底,甚至是用煙火來慶祝將士短暫的抗敵成功。直到人民看到日軍猛烈攻擊四行倉庫主樓,將士陳樹生(鄭愷飾)義無反顧的把炸彈緊緊的捆綁在自己身上,將自己留給親人的最後遺言塞到戰友手中,喊著「給我媽!孩子不孝了!」就縱身一躍,死時那一刻,他才二十一歲,生前甚至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來。
.
其他將士也一樣,他們知道這一跳就是自殺式的結束生命,但他們也一樣視死如歸,對著外面大喊自己的名字和老家,就跳了下去,這一幕自殺式守衛實在難受得無法不讓人動容,內心也是顫慄不已。這些將士留下的僅僅是一個名字,或是僅僅八個字的遺言,「捨生取義,兒所願也」,轉眼便已為國家犧牲,無數的人民站在對岸,有些人已熱淚盈眶,一種難言又複雜的情緒已慢慢在他們內心中漫延起來…。
.
電影中把對岸租界區人民的內心變化拍得非常好,他們受到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感染,每一名民眾不管是富有或貧窮,都前仆後繼的捐款和物資,甚至連富有的大學教授都忍不住把夫人的金鏈扔下,雖然教授沒有上前線攻打敵人,但看得出他也是十分愛國的,當他看見日本人在國民黨部隊轍退時仍猛力攻擊,他生氣得拿起槍械射擊日軍的狙擊手,大喊「日本太過分了!太欺負人!」連一名大學教授都如此,人心肉做,那怕租界區再平和,人民又豈能置若罔聞,無動於衷?
不少青壯少年把自己僅有的錢都捐出來,亦看見一個個手無寸鐵的民眾自告奮勇,嘗試跑過橋執行危險至極的任務,即使中彈也堅持要爬過去對岸,最後成功把電話線送過去。而當對岸民眾知道國民黨部隊缺乏醫療物資時,經營賭場的蓉姐想也不想便拿出家裡剩下最珍貴的嗎啡和僅有的一面國旗送過去,這才有了後來國民黨部隊升旗的一幕,中華民國國旗在空中飄揚的一刻是極其動容的。而作為女權革命領袖的何香凝(姚晨飾)也說了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確實假如國人能一直自強,中國還會有東亞病夫一說,被列強凌辱的時候嗎?
.
全部電影的角色很多,那怕沒有名字,每名將士都是戲裡的主角,都是保衛戰的英雄。雖然當中有不少將士都是被收編而來的散兵,他們不會殺人,拿起槍械都會手抖;他們也不敢殺人,知道要打仗只想躲。雖然他們知道這仗必須要有人來打,也知道打仗必定會死,但他們不想死。就如張譯飾演的老算盤,他是個膽小如鼠、油腔滑調又很懦弱的農民,更是軍隊裡面管賬目的,從來都沒想過自己也要上陣打仗,他想逃跑被端午發現的時候,他抱著槍口崩潰的哭著求端午放他走,因為他家人為他訂了親,他還沒有見過自己未來的媳婦一眼,他就想回到老家結婚生孩子,繼續過日子,可見他對生存有最強烈的渴望,同時亦對死亡有最深的恐懼。
.
看到這一幕內心非常難受,雖然這些散兵都嘗試逃跑,但他們抱有強烈的求生欲望錯了嗎?不敢說,也沒有資格說。「螻蟻尚且貪生」,他們單純的想生存而不想死,想過上普通人的生活,這難道不是每個人的本能嗎?誰人會沒有父母,沒有自己的家人,他們想活,又有何錯之有?小湖北(張俊一飾)只是個年僅十三歲的小孩子,放在現今的世界,他理應還在接受教育,而在戰爭中他已經要拿起槍械,面對的是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日子,也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在甚麼時候會死,但他仍然逃不了,他只能面對,這就是戰爭的殘酷,即使你是一名孩子,你也沒有逃走或置身度外的權利,最後小湖北也是自願留守進行赴死任務,他說了一句「我甚麼都不怕」,那一刻他的勇敢已經是成為戰士的最好證明,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內心已經長大得超越了一切。
.
而小七月(張宥浩飾)是個比小湖北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他平時照顧小湖北,當他們看見代表著自由和希望的白馬仍然活著在奔馳的時候,他們忍不住流露了最真心的笑容,那一刻驚覺他們還是孩子,但下一秒日軍的子彈便射中了小七月的胸膛,他沒能留下一句遺言就走了,而其他人也無法為你的離去而傷感,因為戰爭就是殘酷得如你能多活一秒,便是奇蹟。
.
黄志忠飾演的的老葫蘆是端午和小湖北的叔叔,也是一名軍人,儘管他在很前期就被日軍抓到被殺,但他仍然讓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同時也是一名農民,後來帶著端午和小湖北參軍,他們遭遇日軍突襲的時候,害怕得只敢抱著頭躲藏,完全沒有表現到一名勇敢將士的模樣,之後他在人民退到租界區時混入當中,祈望能進入租界區保住性命,可惜因為他是軍人而被拒之門外。阿叔激動不已,拿出自己的證件說「我是一名農民啊!」,仍然不得要領,最後被抓到了要死的那一刻,他對著四行倉庫大喊「端午,你要保護小湖北啊!」,這是他在世對親人留下最後的囑咐,而端午和小湖北卻甚麼都做不了,只能遠遠的看著叔叔被殺。戰爭中最讓人感到無力的,就是連自己最親的人都保護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逝去,那種感覺應該是生命中最難以承受的痛。
.
而端午(歐豪飾)也是個開始連殺人都不敢的將士,但他慢慢被齊家銘(李晨飾)和一眾捨生赴死的將士所感染,他在瓜慫和老算盤爭辯到底誰要去執行危險任務時,咬了咬牙一聲不吭的負起這個責任;他在國民黨軍升起國旗被日軍猛烈攻擊時,和很多將士見仆後繼的拼死衝上前都要守護這面旗幟,最後中槍倒下,讓方先生拍下自己死前的最後一張照片,他的勇敢讓人不敢忘記。小湖北眼看著自己的哥哥在眼前身亡,倒在瓜慫的懷裡大哭,這一幕也是非常讓人難受。端午是散兵,儘管他曾經膽小得不敢上陣殺敵,但他最後活得就是個英雄,他用了自己的生命,盡力守護了他最重要的一切。
.
在電影裡面,最後選擇要執行留守任務(也是赴死的任務)的齊家銘對著其他剩下的將士說了一句「兄弟們,來生再見!」,這一幕實在悲壯得無法用文字形容,他們知道自己即將赴死,但用了最簡單的一句話和共同執行任務的兄弟道別,他們同樣有家人有自己的家庭,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國家要自己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肩負了這最重大的責任,這樣的將士難道不值得尊敬嗎?
.
在執行護送將士退守至租界區的赴死任務之前,將士們沖了最後一次的熱水澡,他們一班班的進去,到了七班的時候,卻只有朱勝忠(魏晨飾)進去大喊「七班全員齊!」,因為七班其他的所有將士都早已陣亡,剩下的就只有朱勝忠了,那一刻覺得他根本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他自己所說,「丈夫許國,實為幸事」,他只想成為守護自己最後家國的一名勇士,這亦是他的最後心願。
.
最後團長謝晉元下達部隊向租界的撤退命令,除了執行赴死留守任務的敢死隊外,國軍開始在四行倉庫外整裝準備撤離,在等待的時候,印象很深刻是對岸的一名小女孩向將士們致敬,然後身邊的民眾也一樣,倉庫外的將士們也做了最後的敬禮,他們彷彿也知道這是最後一戰,等待團長一聲令下,他們便往橋的對岸死衝,同時要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這一幕是異常悲壯但讓人動容,每名將士都往對岸衝去,一個個中槍倒下,然後下一批再站起往前衝,對岸的人民都動容了,他們衝破圍欄,往橋上的將士伸出他們的手,他們想拯救自己的同胞,也是他們的手足啊。
.
這部電影固然是拍得好的,打仗場面真實浩大,角色多但立體,亦把這段悲壯歷史拍得十分動容,即使是小角色也可以配得上英雄這個稱號。但看這部電影亦感到十分難過,因為熟讀歷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的12月便是八年南京淪陷的開始,生靈塗炭,死了無數平民和將士,也寫下了國人抗戰史上最悲痛的篇章。
.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仇恨確實不應帶到下一代,但發生過的歷史都應該被紀錄下來,因為人類要銘記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才不會重蹈覆轍,再犯同樣的錯。任何戰爭都不應被遺忘,電影拍出這段悲壯的歷史,除了致敬這幾百名的勇士,記錄這場戰鬥,也讓後人更明白和珍惜世界和平的重要。
.
-「生而無畏,死而無懼」-
致敬這群平凡但勇敢無畏、保家衛國的英雄。
.
- 記於二零二零年十月二十六日
.
×☝🏽☝️☝🏼多謝投稿!有嘢想講,都歡迎各位投稿分享你嘅睇法~×
.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傾講電影有你起頭!
.
*追蹤instagram【 madman.movie 】有你著數!
*// https://www.instagram.com/madman.movie/ //
*
*緊貼【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獲得最新電影資訊!***
------------------
░電影資訊 ░獨家影評 ░幕後製作 ░戲院優惠
Fb專頁【 電影狂人-影評情報交流平台 】
少將你媳婦有了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鄉土民情(八十一)
戰後初期,台灣還沒錄唱片的技術,那時叫曲盤,若要聽唱歌,只能去淡水河邊,看露天的戲台,是一個聽人唱歌的年代,較為流行的台灣歌都是老長壽、相思嘆,當時台灣歌有印歌本,靠路邊演唱方式推銷,表演地點除了淡水河邊的戲台,廟口前庭、賣藥團、歌舞團,台灣巡迴推銷,歌本是新台灣歌謠社出版的…。
1954年,台灣由一個日本華僑由日本帶二個技師回來,開一間歌樂唱片公司,台灣於是開始有錄音室、有唱片工廠。當時老牌的作曲家周添旺負責唱片公司文藝部,1956年台灣歌流行一大斬,最大功勞者是日本華僑林來這人當時最紅的一首歌是周添旺黃昏嶺,黃昏嶺原曲是日本歌改過來,周添旺作詞,這首歌由當時紀露霞主唱,是紀露霞的成名曲,歌詞內容我唸一次: 阮是18薄命農村女,離開家鄉出外來求利,想著歹命有時目屎滴,也是不得已,離開阿母的身邊,啊!阿母啊!你現時像阮心內悲 紀露霞唱這首黃昏嶺轟動一夕成名,替唱片公司賺許多錢,奠定紀露霞台語歌后的地位!
紀露霞本姓邱,名秋英,邱秋英,台北人,1936年出生的她在七個兄弟姐妹中排第六,當時生活困苦,帶七個孩子並不簡單,鄰居勸她母親將紀露霞給別人,讓人做媳婦仔﹝心匏仔→台;不是媳婦;心匏仔意思是養女﹞她母親不捨,那時剛好有一對夫妻姓紀,無子,人家介紹她去跟紀露霞母親說是將紀露霞帶回去幫忙照顧,不是做養女,姓紀的這對夫妻,帶了有感情,就這樣收紀露霞做養女,但是紀露霞一直姓生父的姓,姓邱,一直到嫁丈夫、結婚才正式改姓紀,邱秋英變紀秋英,進入歌壇取養父的姓,取一個藝名,露霞變紀露霞。
講著紀露霞身世,當然要說她是如何進入歌壇?紀露霞被紀先生夫妻做養女之後,隔壁有一個賣冰的為了做生意,每天收音機開很大聲,聽電台節目聽曲盤,那時還沒電視,電台是黃金年代,電台當時流行白光、周旋、姚麗、張露的中國歌,紀露霞小時候喜歡唱歌,每天聽每天跟著唱,很有唱歌的天份,有一天,遇到一個常常去吃冰的樂師,這個樂師慧眼識英雄,將紀露霞帶去民聲電台試音、試唱,彼當時電台主持人叫洪德成,洪一峰的兄哥,他在民聲電台有買一個時段主持節目,紀露露就是在洪德成的節目中唱高山青,洪德成聽完感覺不錯,自此她開始上電台節目,剛開始沒車馬費,足足二個月了之後,才一個月給她100元,當時紀露霞19歲,讀台北市立商業學校。
沒多久,紀露霞因為深具實力,愛聽她唱歌的人很多,轟動到中廣亦來找她,當時中廣有一個節目,好農村中廣是全國連播,紀露霞歌聲經過中廣的全國轉播,變成全國轟動的人物,引起亞洲唱片的注目,亞洲唱片就跟她合作錄了二首日本曲改台灣歌詞的歌,一首離別傷心曲,一首荒城之月,當時她20歲,第一次錄唱片就是亞洲曲盤,她還錄過廣告歌,如撤隆巴斯、鮮大王醬油、恩斯達面霜等等廣告歌,大家還有沒有印象,撤隆巴斯廣告歌詞: 人講體力有限界,身苦病痛不應該,嘴巴痛貼下孩,腹肚痛貼肚才,目睭痛貼目眉!(台語廣告辭)
紀露霞小姐20歲時,錄過的唱片很多,除了亞洲唱片,還有台聲唱片、中華唱片、鳳鳴唱片、電塔唱片、寶島唱片,人出名自然名利雙收,她真正出名的歌是周添旺作詞那首黃昏嶺,黃昏嶺才是紀露霞的招牌歌,那時的唱片是33轉的,一面4首歌,二面8首,最高紀錄她曾一天錄21首歌,可見說當時她有多紅就有外紅!
50年代對台灣人來講是一個不幸的年代,怎麼說不幸呢?當時台灣剛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統治,台灣人可以用台灣的母語唱台灣歌,那知道國民黨讓台灣人非常失望,洩尿的換洩屎的(台),台灣人開始懷念日本人統治的時代,所以當時的台灣歌,八成以上都是日本曲改編的,台灣歌詞成為歌壇主流,之後,因為國民黨政府推動國語運動,禁止台灣歌,禁止說台灣話,台灣歌有一段時間差一點消失,國語歌成為台灣歌壇主流,50年代錄唱片的設備很簡單,不像現在專業,還可以做剪接,過去錄唱片都一次完成,錄不好就重來,以前的錄音室有名的就是台北南海路的美國新聞處、台北的師範學校、中廣、國際學會,當時唱歌沒迴音的設備,迴音就是ACHO,要有迴音就要去電影院錄!
紀露霞1955年由電台出道,1961年結婚退出歌壇,前後6年 短短的六年,已錄的歌超過2000首,她為什麼急流勇退,放棄人人欣羨的演藝生活?她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她隨緣以待,一個女人要像她這麼聰明的很少,她說找到一個好丈夫,有一個終生的歸宿才是最終的目標,所以她找到一個真心愛她的人便決定放棄歌壇,安份守己做一個好家妻子,結婚之後,她跟著她的先生搬到嘉義,在正聲電台主持“紀露霞時間”一直到先生調職回台北,她才又搬回台北。
紀露霞先生是空軍飛行員,做到少將,退休於1991年,台語歌壇人士為了紀念楊三郎先生,辦一個音樂會讓紀露霞重現歌壇,有再錄幾首台語老歌,她以為歌錄好就沒事,不知道必須上電視打歌、電台訪問宣傳、夜市推銷,她認為實在是累得吃不消,很不習慣,現在歌星真是不好做,還是當初退出正確,她現在每逢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都在教人唱歌,學生全老一輩的多,她的學生有比她年輕的,也有84歲的阿媽級,她一生追求淡泊名利,逍遙自在,最是人間幸福!
少將你媳婦有了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長輩為什麼這麼喜歡帶孫?台日差異探討
「台灣婆婆為什麼堅持要和我的孩子睡覺?我該怎麼辦?」
這是最近一位嫁去台灣的日本朋友問我的問題
先說明一下日本的觀念:
日本的爺爺奶奶是「玩孫而不帶孫」
養育與教育是父母的責任(但父親通常工作忙,所以實際上是母親在帶居多)
即使媽媽是職業婦女,日本媽媽也是要自己帶小孩,上班時將小孩送托保育園,下班馬上接回家
總之把小孩交給爸媽或公婆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台灣不同,三代同堂或是爺爺奶奶為主力照顧者並不少見
(這和低薪環境也有關,父母都需要去賺錢才能支撐一個家)
我的朋友和老公也是雙薪家庭,在公婆強烈要求帶孫之下,每天都將孩子送去公婆家
(她嫁去台灣多年,結婚前公婆要求同住,但她堅持即使在日本也不可能與婆家同住,成立家庭就該獨立生活,因此他們一結婚,老公就從婆家搬出來,兩人另外住)
一開始朋友跟我說「很不習慣,畢竟自己的小孩應該自己帶,但是公婆這麼熱情又強硬,好像不聽他們的話反而是我不對了。日本的爸媽更是不諒解為何要將小孩丟給公婆…怪我沒有做好媽媽的角色」
後來朋友轉換心情「我開始知道為什麼台灣人要給公婆帶孫了,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年紀一大把了,還要這麼辛苦帶我的小孩。現在想想,如果要我照日本的模式,我會累死吧,有公婆的支援,我輕鬆很多」
就這樣相安無事了一陣子,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
婆婆以「我來幫忙你們,不讓你們那麼辛苦」為由住進了他們家
愛孫疼孫表露無遺,但是婆婆開始要求晚上也要和孫子一起睡
「妳上班辛苦,回來半夜還要顧小孩太累了,我是為了妳好」
朋友因此向我求救
她「孩子沒睡在身邊我根本整夜都睡不著,但無論如何反應,婆婆都說是為了我好…我是媽媽,為什麼不能和孩子睡?」
這一點,我認為不只是單純的婆媳問題,還有夫妻的溝通問題,所以我請她和老公好好商量一起解決
只是就這個現象,阿娜答很好奇
他「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台灣會有這種現象?台灣的長輩不嫌累嗎?他們沒有想做的事嗎?」
我想了一下,跟他說我的想法:
我覺得,台灣傳統的長輩很容易將生活重心放在孩子、孫子上
日本長輩普遍會規劃自己的生活,像日本爸媽七十幾歲了,每天都有很多活動要做,生活是不那麼需要兒孫的
但是台灣長輩在退休後,如果失去重心,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價值,很多人會轉而依賴自己的兒孫
這裡指的依賴,不是單純長輩依賴兒孫,同時也是長輩藉由「讓兒孫依賴自己」來獲得成就感
「被需要」的感覺是很重要的,長輩提供自己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親力親為帶孫
不只被需要、被感謝,也是他們肯定自己的方式「我雖然老了,但很有用,我還是很有價值的」
還有一點我認為佔很大因素,就是「經濟問題」
台灣傳統的金錢觀念,就是「省」「不要浪費」「與其給別人賺,不如自己來」
長期追求CP值的台灣社會,很少將「人力」列為成本
「如果請保姆帶小孩要2萬元,那我直接幫兒子帶寶寶,就可以現省2萬元了」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種思考方式沒有考慮到自己帶寶寶的「產值」,說不定自己帶的成本遠遠超過2萬
(當然,另一方面可以用「看孩子成長」「享受天倫之樂」「彌補自己年輕時無法好好陪伴小孩的遺憾」等正向分數來平衡)
長輩與我們這一代,都要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
當真的沒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托嬰、送保姆時,拜託長輩幫忙帶也是一個選項
「幫忙帶孫子可以省錢」就是一個很大的誘因
只是同一句話「幫忙帶孫子可以省錢」,在日本就不通用了
日本會考慮付出的成本,以及日本很重視責任歸屬
「孩子是你生的,你就要有為人父母的自覺,如果我們幫你帶孩子,你永遠不會成長」
這句話我聽很多日本的長輩說過
在為肚子裡寶寶想名字時,我問了日本爸爸要不要幫這個孩子取名
爸爸是個學識淵博的文人,我想他取的名字一定很棒
但爸爸說「這是大事,一定要孩子的父母自己取,這是你們送給他的第一個禮物,要好好決定。身為父親,自己幫孩子取名是很感動的,當初生○○時,給他取這個名字就是代表對他的期許,希望他懂事並開朗。現在你們也要有自己的孩子了,希望我兒子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更成熟更有擔當」
我也因為這件事,更了解日本的家庭型態
感覺是我和阿娜答是一個圓,日本爸媽是另一個圓,我們的圓有交集但是是各自獨立的
而台灣的家庭大家全部放在裡面,是一個大圓,每個人都融入在裡面,關係很緊密(無論有無同住)
回到經濟問題,我感到台灣和日本在金錢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
日本爸媽說過,錢該花的就要花,不要一味省錢沒有意義,當然也要做好規劃與存錢
有幾次他們也和阿娜答討論保險、貯蓄、年金等事項,關心阿娜答有沒有替我們兩人退休的生活做打算
而日本爸媽曾經為了我責備過阿娜答,因為我很省,對於花錢總是捨不得,他們怪自己兒子委屈了我
我當下有點驚訝,因為我還以為自己省錢是會被稱讚的XD結果在這裡好像是個不被鼓勵的行為
後來我在日本爸媽面前會盡量幫阿娜答說話「他有買衣服給我」「他帶我去哪裡玩」「他買了什麼給我」
以前的我,是絕對不敢這樣說的,怕被當成「只會花兒子錢的媳婦」
沒想到現在卻得說這些話來讓日本公婆放心
只是我還是有罪惡感,我察覺我心中的罪惡感來自台灣傳統的觀念
在台灣,省錢會被阿嬤稱讚、而花錢(無論是必要與不必要)卻是不被鼓勵的事,很容易被指責奢侈、不懂事
以這個想法來看,就可以理解台灣婆婆為什麼這麼渴望帶孫了
退休後
參加社團→要花錢
培養興趣→要花錢
學習新知→要花錢
旅行玩樂→要花錢
做做義工→與其為陌生人奉獻,不如為自家人奉獻
帶孫子→很好,可以省錢,又可以為自家人奉獻,可以含貽弄孫享受天倫又可以被需要,在鄰居街坊間又有面子,別人兒孫不回家看他們,我天天都玩得到孫,怎麼想都是最佳選擇
圖片出處:https://twitter.com/yuba__ba
以上是我對為什麼台灣長輩愛帶孫的看法,純屬個人意見報導
http://watanabe1108.pixnet.net/…/97879495-%E5%8F%B0%E7%81%A…
少將你媳婦有了 在 《少將!你媳婦有了!》作者:艷鬼七娘_線上閱讀介紹 - 思兔阅读 的相關結果
《少将!你媳妇有了!》艳鬼七娘. 分类:耽美大小:1025k 点评:12条 的清洁维护 上載於:2016/10/13. Sponsored Links. 1049382 银牌高收藏推荐2015-08-28完结 ... <看更多>
少將你媳婦有了 在 少將!你媳婦有了! - 半夏小說 的相關結果
少將 !你媳婦有了!最新章節由艷鬼七娘創作,《少將!你媳婦有了!》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耽美同人小說, ... ... <看更多>
少將你媳婦有了 在 【免費小說】《少將!你媳婦有了!》2021最新連載、線上看 的相關結果
書名:少將!你媳婦有了! 作者:艷鬼七娘作品簡介: 文案他出生於末世二十年後,四十五年的時間他從第三街道的難民營成為了華夏第一高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