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情報】
『「至中狂人」魏斯安德森的電影世界,整理30部「私房愛片」』
魏斯安德森是當今影壇最有特色的導演之一,從形式上來看,幾近偏執的「置中」的構圖畫面,大膽撞色的色彩運用等皆極具辨識度,視覺上帶著濃烈的風格,而魏斯安德森也擅以幽默、誇張怪誕的表現方式來描寫悲劇,在喜劇表象的內裡,藏的是小人物們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事蹟,所以觀眾看來如此荒謬。
在這些荒謬中,魏斯安德森以幾乎不說教、不批判的姿態,展現對這些「魯蛇」角色們無比的包容性,在嬉鬧中表達對社會上這群人的關懷,魏斯安德森在電影架構的奇想世界中,逼近現實社會中的殘酷百態,並不動聲色的衝擊體制。
‼️去年在『電影神搜』寫了一篇安德森的介紹,有興趣的影迷可以看看👉https://bit.ly/2Jwpl23
然而,仔細觀察他的作品脈絡,會發現他喜歡的電影從美國經典、法國新浪潮、日本動漫等一應俱全,這幾年,安德森不斷談論自己喜歡的電影以及激發他靈感的電影,像是《犬之島》便含有黑澤明的影子,隨著安德森的電影生涯不斷發展,知名電影網站「IndieWire」整理出安德森多年來在各種採訪中提到喜愛的電影,共有30部。
其中包含法國新浪潮作者論代表者之一法蘭索瓦楚浮的經典名作《四百擊》(此作同時也是台灣名導蔡明亮的啟蒙電影之一),美國黑色電影名家比利懷德的《公寓春光》(本片也在今年金馬影展播映),也能看見伍迪艾倫、馬丁史柯西斯等紐約名導的身影,此外,像是英格瑪柏格曼、史丹利庫柏力克等影迷熟知的大導也位列其中。
日本導演則有宮崎駿、黑澤明和兩度金棕櫚得主今村昌平入選,值得一提的是,卡通影集《新世紀福音戰士》也在本次的片單中,最後,像是被廣泛認為是德國電影史上喜劇類型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劉別謙也是安德森的心頭好,劉別謙甚至有著「劉別謙輕觸」(Lubitsch Touch」)的風格美名。
綜覽這些作品,的確像是安德森會選擇的電影榜單,要是更想探尋安德森的電影世界,從這 30 部電影切入或許能找到一些創作軌跡。
如今安德森正在製作他的第10部電影長片《法蘭西快報》(暫譯,The French Dispatch),此作眾星雲集,包含安德森的老班底比爾莫瑞、奧斯卡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 、蒂妲絲雲頓、歐文威爾森、安德林布洛迪,此外也有如堤摩西柴勒梅德、蕾雅瑟杜等人,將在2020年由福斯探照燈發行。
《法蘭西快報》是一部充滿導演風格的喜劇劇情片,劇情圍繞在一間設立於架空法國城市的美國報社,時間背景則是 20 世紀,此作集結一系列出自「法蘭西快報」這個虛構雜誌中的故事,福斯探照燈甚至將這部電影形容為一部「獻給新聞工作者們的情書」。
以下就是這次的 30 部片單(先後順序不分排名):
1.《四百擊》(The 400 Blows) 1959 / 法蘭索瓦楚浮(Francois Truffaut)
2.《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 1960 / 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註:本屆『金馬影展 TGHFF』在『經典影事』單元中選映此片,尚未完售,影迷可以進場窺探大師之影。
3.《驢子巴達薩》(Au Hasard Balthazar) 1966 / 羅伯布烈松(Robert Bresson)
4.《冒險生涯》(Classe Tous Risques) 1960 / 克勞德梭特(Claude Sautet)
5.《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 /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6.《酩酊天使》(Drunken Angel) 1948 / 黑澤明
7.《某夫人》(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1953 / 馬克思歐弗斯(Max Ophüls)
8.《泯滅天使》(The Exterminating Angel) 1962 / 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
9.《線人》(The Friends of Eddie Coyle) 1973 / 彼得葉茲(Peter Yates)
10.《傀儡生活》(From the Life of the Marionettes) 1980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11.《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12.《赤裸童年》(L’enfance nue) 1968 / 莫里斯皮雅拉(Maurice Pialat)
13.《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1959 / 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
14.《失蹤》(Missing) 1982 / 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
15.《龍貓》(My Neighbor Totoro) 1988 / 宮崎駿
16.《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 1995
17.《大都會傳奇》(New York Stories) 1989 / 伍迪艾倫(Woody Allen)、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
18.《下一站》(Next Stop, Greenwich Village) 1976 / 保羅莫索斯基(Paul Mazursky)
19.《哈里的遭遇》(The Plot Against Harry) 1989 / 麥可洛馬(Michael Roemer)
20.《發暈》(Moonstruck) 1987 / 諾曼傑維遜(Norman Jewison)
21.《失嬰記》(Rosemary's Baby) 1968 / 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22.《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1965 / 馬汀里德 (Martin Ritt)
23.《野良犬》(Stray Dog) 1949 / 黑澤明
24.《成功的滋味》(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 亞歷山大麥肯里克 (Alexander Mackendrick)
25.《路易十四的崛起》(The Taking of Power by Louis XIV) 1966 / 羅貝托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26.《恐怖代言人》(Terror’s Advocate) 2007 / 巴貝特舒瑞德 (Barbet Schroeder)
27.《Toni》1935 / 尚雷諾瓦(Jean Renoir)
28.《Trouble in Paradise》1932 / 劉別謙(Ernst Lubitsch)
29.《我要復仇》(日) (Vengeance Is Mine) 1979 / 今村昌平
30.《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 麥克尼可斯 (Mike Nichols)
尼可可史丹利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情報】
『「至中狂人」魏斯安德森的電影世界,整理30部「私房愛片」』
魏斯安德森是當今影壇最有特色的導演之一,從形式上來看,幾近偏執的「置中」的構圖畫面,大膽撞色的色彩運用等皆極具辨識度,視覺上帶著濃烈的風格,而魏斯安德森也擅以幽默、誇張怪誕的表現方式來描寫悲劇,在喜劇表象的內裡,藏的是小人物們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事蹟,所以觀眾看來如此荒謬。
在這些荒謬中,魏斯安德森以幾乎不說教、不批判的姿態,展現對這些「魯蛇」角色們無比的包容性,在嬉鬧中表達對社會上這群人的關懷,魏斯安德森在電影架構的奇想世界中,逼近現實社會中的殘酷百態,並不動聲色的衝擊體制。
‼️去年在『電影神搜』寫了一篇安德森的介紹,有興趣的影迷可以看看👉https://bit.ly/2Jwpl23
然而,仔細觀察他的作品脈絡,會發現他喜歡的電影從美國經典、法國新浪潮、日本動漫等一應俱全,這幾年,安德森不斷談論自己喜歡的電影以及激發他靈感的電影,像是《犬之島》便含有黑澤明的影子,隨著安德森的電影生涯不斷發展,知名電影網站「IndieWire」整理出安德森多年來在各種採訪中提到喜愛的電影,共有30部。
其中包含法國新浪潮作者論代表者之一法蘭索瓦楚浮的經典名作《四百擊》(此作同時也是台灣名導蔡明亮的啟蒙電影之一),美國黑色電影名家比利懷德的《公寓春光》(本片也在今年金馬影展播映),也能看見伍迪艾倫、馬丁史柯西斯等紐約名導的身影,此外,像是英格瑪柏格曼、史丹利庫柏力克等影迷熟知的大導也位列其中。
日本導演則有宮崎駿、黑澤明和兩度金棕櫚得主今村昌平入選,值得一提的是,卡通影集《新世紀福音戰士》也在本次的片單中,最後,像是被廣泛認為是德國電影史上喜劇類型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劉別謙也是安德森的心頭好,劉別謙甚至有著「劉別謙輕觸」(Lubitsch Touch」)的風格美名。
綜覽這些作品,的確像是安德森會選擇的電影榜單,要是更想探尋安德森的電影世界,從這 30 部電影切入或許能找到一些創作軌跡。
如今安德森正在製作他的第10部電影長片《法蘭西快報》(暫譯,The French Dispatch),此作眾星雲集,包含安德森的老班底比爾莫瑞、奧斯卡影后法蘭西絲麥朵曼 、蒂妲絲雲頓、歐文威爾森、安德林布洛迪,此外也有如堤摩西柴勒梅德、蕾雅瑟杜等人,將在2020年由福斯探照燈發行。
《法蘭西快報》是一部充滿導演風格的喜劇劇情片,劇情圍繞在一間設立於架空法國城市的美國報社,時間背景則是 20 世紀,此作集結一系列出自「法蘭西快報」這個虛構雜誌中的故事,福斯探照燈甚至將這部電影形容為一部「獻給新聞工作者們的情書」。
以下就是這次的 30 部片單(先後順序不分排名):
1.《四百擊》(The 400 Blows) 1959 / 法蘭索瓦楚浮(Francois Truffaut)
2.《公寓春光》(The Apartment) 1960 / 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註:本屆『金馬影展 TGHFF』在『經典影事』單元中選映此片,尚未完售,影迷可以進場窺探大師之影。
3.《驢子巴達薩》(Au Hasard Balthazar) 1966 / 羅伯布烈松(Robert Bresson)
4.《冒險生涯》(Classe Tous Risques) 1960 / 克勞德梭特(Claude Sautet)
5.《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 /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
6.《酩酊天使》(Drunken Angel) 1948 / 黑澤明
7.《某夫人》(he Earrings of Madame de…) 1953 / 馬克思歐弗斯(Max Ophüls)
8.《泯滅天使》(The Exterminating Angel) 1962 / 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
9.《線人》(The Friends of Eddie Coyle) 1973 / 彼得葉茲(Peter Yates)
10.《傀儡生活》(From the Life of the Marionettes) 1980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11.《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12.《赤裸童年》(L’enfance nue) 1968 / 莫里斯皮雅拉(Maurice Pialat)
13.《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Mishima: A Life in Four Chapters) 1959 / 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
14.《失蹤》(Missing) 1982 / 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
15.《龍貓》(My Neighbor Totoro) 1988 / 宮崎駿
16.《新世紀福音戰士》(Neon Genesis Evangelion) 1995
17.《大都會傳奇》(New York Stories) 1989 / 伍迪艾倫(Woody Allen)、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
18.《下一站》(Next Stop, Greenwich Village) 1976 / 保羅莫索斯基(Paul Mazursky)
19.《哈里的遭遇》(The Plot Against Harry) 1989 / 麥可洛馬(Michael Roemer)
20.《發暈》(Moonstruck) 1987 / 諾曼傑維遜(Norman Jewison)
21.《失嬰記》(Rosemary's Baby) 1968 / 羅曼波蘭斯基 (Roman Polanski)
22.《冷戰諜魂》(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1965 / 馬汀里德 (Martin Ritt)
23.《野良犬》(Stray Dog) 1949 / 黑澤明
24.《成功的滋味》(Sweet Smell of Success) 1957 / 亞歷山大麥肯里克 (Alexander Mackendrick)
25.《路易十四的崛起》(The Taking of Power by Louis XIV) 1966 / 羅貝托羅塞里尼(Roberto Rossellini)
26.《恐怖代言人》(Terror’s Advocate) 2007 / 巴貝特舒瑞德 (Barbet Schroeder)
27.《Toni》1935 / 尚雷諾瓦(Jean Renoir)
28.《Trouble in Paradise》1932 / 劉別謙(Ernst Lubitsch)
29.《我要復仇》(日) (Vengeance Is Mine) 1979 / 今村昌平
30.《靈慾春宵》(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1966 / 麥克尼可斯 (Mike Nichols)
尼可可史丹利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英國名導林賽.安德森(Lindsay Anderson)執導的金棕櫚名作《假如....》(If.... ,1968)在50年前的今日在倫敦首映。這部作品呈現了一群桀驁不馴的年輕人為何又如何起身反叛寄宿學校的階級制度。恰好,在拍攝期間,法國正值六八學運,與本片講述的精神可說遙相呼應。
.
故事講述一間英國老牌寄宿學校裡,成天無所事事的米克只知道結伴與死黨打發時間,他們佯裝服從學校根深蒂固的學長學弟制,其實心中卻對此不屑一顧,知道那些於最上層的學長階級(貴族階級)不過也只是校方維持校園秩序的一批鷹犬。直到米克一夥人成為學長眼中釘的那一天,便是革命被掀動之始。
.
本片的編劇大衛.薛文(David Sherwin)很早慧,年僅18歲就寫出了連尼古拉斯.雷(Nicholas Ray)都趨之若鶩的劇本《Crusaders》。後來因為大導身體微恙,由另一位導演塞特.霍爾特(Seth Holt)輾轉交給了英國自由電影旗手林賽.安德森,這個案子才有了眉目。他倆修改了劇本18個月,定片名為《假如....》。英國知名的製片人約翰.普朗波尼(John Brabourne)看了早期的劇本,他當時說:「這是我讀過最邪惡、最變態的劇本。」
.
劇本成形,演員卻還沒搞定。男主角米克在導演的構想,必須具有相當顯著的叛逆氣質。但麥爾坎.麥道威爾(Malcolm McDowell)並不是一開始就獲得青睞,在某次試鏡之中,他不慎被女演員克莉斯汀.努南(Christine Noonan)擊倒在地,劇本灑落一地。當時大衛.薛文自顧自地大喊:「林賽!你找到了米克!」
.
老經驗的林賽.安德森見狀,卻吐槽他:「選角可沒那麼簡單!給我滾!」不過說完最後還是選了時年25歲的麥爾坎.麥道威爾主演米克一角。
.
但在1968年的英國推出這樣的作品還是讓主創團隊傷透腦筋,例如原本薛文設定的場景是他就讀的學校湯布里奇中學,但母校卻擔心這部電影會給學校帶來負面名聲而拒絕外借。在之後跟其他學校的交涉上,他們甚至必須在劇本中刪除學生持機關槍掃射師長和老師的劇情。
.
此外,為了在英國得以上映,導演也做了一些妥協,將部分女演員與男學生在澡堂中三點全露的畫面進行修剪。上映的歷程也很傳奇,原先派拉蒙非常厭惡《假如....》,拒絕讓它上片,但無奈因為《上空英雌》(Barbarella ,1968)的商業失利,讓他們被迫只能拿《假如....》墊檔,沒想到反而迎來了華麗的票房成績。
.
作品角逐了隔年的坎城影展,成功拿下最大獎金棕櫚獎殊榮,即便後來傳出其實本片原先在評審心目中只是第三名。據說當時評審分兩派,一派力挺《阿達倫事件》(Adalen 31 ,1969),一派則堅持要頒給《焦點新聞》(Z ,1969),最終頒給《假如....》其實是屬於妥協後的結果。
.
林賽.安德森也在同年度提名了英國金像獎最佳導演,而大衛.薛文則以27歲之齡提名最佳編劇,可惜他們雙雙敗給了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的《畢業生》(The Graduate ,1967)。
.
但好運卻降臨在麥爾坎.麥道威爾身上,同年推出《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的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也看了《假如....》。麥道威爾在片中的邪氣形象太凌厲,讓庫柏力克一下就敲定由他來主演《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當麥道威爾對於如何詮釋《發條橘子》中亞歷克斯感到困惑時,庫柏力克便以《假如....》中健身房的戲來說明他屆時要的效果。
.
直到90年代,大衛.薛文仍與林賽.安德森著力在《假如....》的續集前期製作,可惜隨著安德森在1994年辭世,計畫也就此告吹。
.
在1999年,英國電影協會(BFI)將《假如....》選為20世紀英國偉大電影第12名。在2017年《Time Out》雜誌的一個針對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影評人的英國電影票選,本片名列史上第九位。
.
最後,借以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對本片的評論作結:「《假如....》片中的那間公立男校,其實是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的縮影:假如政府(或少數高官要員)採取高壓手段,藉民主之名而行獨裁之實,還自詡為是承襲優良傳統,那麼,縱然大多數的人民敢怒不敢言,可是遲早總會有不怕死的民主烈士起而革命的。」
.
.
.
圖文版全文
《假如....》(1968):五十週年紀念文
http://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6713509
.
.
(圖為本片劇照,皆可見到麥爾坎.麥道威爾的身影。)
桃園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