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冷知識⭐⭐⭐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能源冷知識
是~~
你知道!! 1kW的太陽光電系統有多大嗎?
而一片太陽能板又有多高呢🤔
市面上的太陽能板因廠牌不同
尺寸大小、發電功率也會有所不同
為了讓大家對太陽能板的大小有基本的概念
今天我們就以一片340W的太陽光電板來為大家介紹吧✨
☀ ☀ ☀
一片340W的太陽光電約170公分 x100公分左右
這個高度接近台灣男性的平均身高
所以如果家中需要建置1kW的屋頂型太陽光電系統
大約需要3片340W的太陽光電板喔
所佔據的空間約5.1平方公尺
#能源冷知識
#把最有趣的能源知識告訴你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facebook.com/moeaboe/posts/1122400354835977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的網紅蔡旺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綠能使用與農地魚塭的結合已經討論多時,但在實際的執行層面上還是有許多爭議。一般使用農地設置太陽能板會排擠農業用地的種植功能,導至農作物產值下降。對此旺詮早前提出建議,爭取]大面積屋頂型太陽能板的獎勵補助,在109年從2000萬增加至3千萬,今年則取消補助1000萬!可見經發局根本不注重屋頂型的太陽能...
屋頂型 太陽能 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再 #砍樹種電
綠電要和地方 #共存共榮
今天,我和屏東黨部副主委葉信興、苗栗縣通霄鎮民代表傅郁揚、捍衛石頭營聯盟召集人林炫耀等人一起辦「淺山在種電!政府還惦惦?」記者會。
前些日子,我收到陳情,回到屏東家鄉枋寮石頭營太陽光電案場,在山下玉泉村就看到山頂光禿禿的一片,就擔心如果颱風豪雨一來,這些村民該怎麼辦?
尤其是七月初,日本靜岡縣熱海土石流造成9死21失聯,上方山坡除了森林破壞、住宅開發、棄土堆置,還有太陽能案場,日本政府立刻著手調查,並檢討山坡地種電。
但台灣的政府呢? 除了屏東這個103公頃最大片的山坡地種電,苗栗有二百個小型光電案場申請中,其他縣市也有山坡地砍樹種電的申請案。水保有沒有好好做?有沒有好好跟村民溝通,讓民眾安心?
石頭營有網狀的坑道碉堡,一個個刺竹叢下就藏個碉堡,我也被刺了一下,這些軍事遺跡,都顯現因地制宜的智慧。淺山生態很豐富,坑道裡兩種以上的蝙蝠群聚,也看到稀有的鴨腱藤捲曲的老藤。我有三點看法:
1. #綠電環評太寬鬆:日本去年4月起40MW以上就須進行環評。在台灣,光電板只要不在重要濕地就可以免環評,今天環保署允諾啟動修法,我會用力監督。
2. #應優先開發屋頂型光電:全國已裝設屋頂型4GW、地面型2GW,2025目標各為8GW、12GW,若用電大戶條款加嚴,旁邊的豬舍和工廠都蓋滿光電板,哪裡需要砍樹種電呢。
3. #公正轉型而非財團風光:民進黨綠能政策為了2025年達到20%短期衝量,對財團開綠燈。政府政策應該調整,能源的公正轉型應該和地方發展共存共榮。
本案開發商大股東都是上市公司,應該要做好ESG,儘管取得合法施工許可,也很難說服民眾「砍樹種電」。業者的官網說要做到「文資綠能園區」,我也希望業者可以考慮,在最大範圍內調整,山頂和山坡的光電板就不要蓋了,讓綠電與生態、文資、地方發展共存共榮。
屋頂型 太陽能 板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電還是電網輔助服務?(05/26/2021 陽光部落格Sunnyblog)
2021.5.14興達發電機組匯流排故障,依照台電公佈的備轉容量,應該足以因應這次事故的震盪,然而結果是目前台電現有發電能量其實無法應對波動,導致C、D組用電戶需要輪流限電數小時以等待發電機組重新升載。時間拉到這幾天,根據台電的發電廠即時資訊,在日正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刻,所有的發電廠,包含設置目的為輔助啟動、而非發電的的輕油發電機組,幾乎都是滿載運作中,才能維持6%以上的備轉容量率。
就以上狀況而言,台灣的確缺電。
更多的再生能源併網是趨勢,面對已投入的巨大資源評估、開發、建置的發電項目,及目前國際對於再生能源、減碳的要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持續提升目前的再生能源配比與併網量;新型態能源的加入也有分散風險、降低負載壓力的優點,如近年來太陽能的併網緩解了過去在中午必須大量升載的壓力,讓現在用電尖峰從中午轉為清晨與黃昏,形成鴨子曲線。
既然轉型趨勢明確,也必然發生,在應對上,我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1. 發電量與用電量成長不同步
依照經濟成長率預測未來用電需求,每年用電量都會上升1~2%,增加發電量是必然的。然而,政府在能源開發上重點放在再生能源的風能與太陽能,皆有因為爭議導致開發卡關,因此發電量並無達到預期水準;除此之外,再生能源大量併網會增加台電調度的壓力,彈性調度能力不可或缺,但不僅燃氣電廠因溝通不良卡關、缺水導致抽蓄發電更為短缺、電網輔助服務措施尚未成長完備,目前彈性調度能力尚待成長。
要解決電源開發的問題,隨著經濟部的再生能源躉購政策逐漸降低收購價格準備退場,需要有更自由的電力交易市場,才能由市場交易機制支撐起價格,保持再生能源的開發誘因。目前太陽能建置上,沒有環境爭議的屋頂型電廠有90%,為無法自由交易的第三型發電設備,雖然能源局有對此做出解決方案,但對於廠商來說摩擦依舊太大、無法有立即性的幫助;在風能建置上,要將數百千瓦裝置容量的風場導入自由交易機制,也不是簡單的事,許多開發商持觀望態度,讓風機建置進度緩慢。
2. 彈性調度多元電力來源的方法
在彈性調度的能力提升上,燃氣機組牽涉到環境保育、地方政商及溝通不良等議題;氣候變遷影響之下,不只是近期水情嚴峻、未來也更容易因為極端氣候而缺水:
過去一直作為重要調配資源的抽蓄水力發電,也已經被逼到了臨界點。
就即時的電力調度而言,水力為目前最快反應的電力來源,在幾分鐘內便能達到滿發
第二常用的燃氣發電則需要2小時才能達到滿發
電網輔助服務措施是一條新的方向
電網輔助服務可以細分四種:
快速反應備轉
調頻備轉
即時備轉
補充被轉
依照電網不同情境,用各種措施反應用電調配需求。
2020年,台電已開始快速反應備轉、調頻備轉的招標,在今年七月,也即將試行電網「輔助服務與需量反應措施平台」,讓更多的容量型儲能機組、需量反應措施可以參與電網需量反應。作為輔助服務,這幾項調整的速度都要比傳統機組來得快:
反應最快-快速反應備轉服務:必須在一秒之內即時反應
反應最慢-補充備轉:至少需在30分鐘內動作。
輔助服務是一個急需發展的未來重要資源,但是目前僅有15MW的儲能調頻備轉(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AFC)初登板輔助服務市場,建置量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如果成功如期建置,513、517發生的事故,都可以用採用這種方式因應策略。
除此之外,這種非傳統、不以發電方式來增加電網彈性的措施,台電業務處也有推出「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目標是降低用電戶在尖峰時刻的用電,來達成轉移尖峰時刻發電壓力目的。台電業務處會先跟用電戶簽訂特殊的電價契約,用以價制量的方式,將用電負載轉化為可調度的電網資源,成為整體電網規劃的一部分,突破傳統上供電必須滿足用電需求的單向運作,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而這些參與的用電戶,透過將尖峰時間的用電需求量轉移到離峰時段,也可以得到較為優惠的電價,達成雙贏的局面。
而輔助服務內容也可以再進一步擴大。目前需量反應措施只有契約容量100kW以上的大戶會跟台電合作在尖峰時降載,然而大戶們的電力多作為工業生產所用,降低用電等於停止生產,因此參與者不多。若能開放低壓商辦、住宅用戶參與,由於低壓用戶本身彈性較大,總體來說可以讓電網運作更有彈性。舉例來說,歐洲有能源新創公司提出的輔助服務內容為調配住宅的暖氣,在備轉緊繃的時候,關閉部分用不到的暖房設施,以達到降載的目標。雖然在國外已有諸多案例,以台灣目前的狀況而言,要聚合大量低壓用戶,還需要更彈性的電網規則與商業模式參與,才有可能發揮效用。
長遠來說,未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傳統機組因高溫而故障或必需顯著降低電力輸出的機率也會提升,很可能使得電網在調配上需要面對更嚴峻的問題。同時,太陽能剛好在夏季白天最高溫的時候,有較多的發電量,其實也是在減少這些無預警突發狀況發生的機率。
越彈性、多元、分散的電網供需,可以讓風險降到最低,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問題有助於產業跟大眾之間的理解。期待台灣電往未來的發展,希望能讓所有人都能更簡單地參與能源電力產業,並在其中找到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blog.sunnyfounder.com/2021/05/26/我們需要的是更多電還是電網輔助服務?
♡
屋頂型 太陽能 板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綠能使用與農地魚塭的結合已經討論多時,但在實際的執行層面上還是有許多爭議。一般使用農地設置太陽能板會排擠農業用地的種植功能,導至農作物產值下降。對此旺詮早前提出建議,爭取]大面積屋頂型太陽能板的獎勵補助,在109年從2000萬增加至3千萬,今年則取消補助1000萬!可見經發局根本不注重屋頂型的太陽能光電,而屋頂型的高成本也讓業者望之卻步。
針對種種問題,旺詮整理專案報告的內容,提出幾項建議。他認為巿府推動再生能源時,應著重屋頂型太陽能光電設置,強化政策導引誘因與措施。如違章建築的屋頂申請光電的相關程序也該設置與宣導。此外,漁、農電共生應成立跨局處審核小組嚴格把關審慎評估,就環境衝擊、社會影響、公民參與與資訊公開三面向進行全面檢核,並加強與地方的溝通,說明會必須在開會前一個月通知,並附上相關說明文件。不只考量地方民眾與民意代表,也應與環保團體、自救會等關心議題的民間團體取得全面共識,才能進場施工。而在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的補助方面也提高至3千萬元。當然,考量到現在水情吃緊的情況下,各項規劃也該酌情調整,盡早完善能源政策。
除了政策面向,環境問題也該被重視,旺詮指出,如何降低熱島效應,人人有責,須更增加緑化面積,所以不可再侵用農地魚塭水湖等,降低水泥建築溫室效應,這也是推動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的主因之一。
最後呼籲,無論是農地或魚塭,太陽能板長年曝曬在風沙之中,清潔不易,所以未來也應編制稽查小組,地毯式主動稽查位於漁塭及農地上的光電區,是否有偷用清潔劑清洗面版的行為。經發局長陳凱凌允諾,將與環保局合作,執行相關的聯合稽查。旺詮強調,唯有杜絕環境汙染,才不會辜負綠電的美意。
屋頂型 太陽能 板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你知道什麼是漁電共生嗎 #不知道的話現在讓你看看
✔︎ 成為志祺七七會員:http://bit.ly/join_shasha77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30 什麼是漁電共生?
02:53 抗議的聲音
04:38 政府與業者如何回應質疑
07:02 我們的觀察:為什麼會僵持不下?
08:29 我們的觀察:風起雲湧的綠電經濟
10:19 提問
10:4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歡歡
|腳本:歡歡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范范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特別感謝臺鹽綠能提供諮詢
→ 經濟日報|Google終於買到綠電 政府幫大忙:https://bit.ly/2HvCXtq
→ 科技新報|炎陽高照太陽能發威,台灣再生能源發電量再度超越核能:https://bit.ly/2zpVx1J
→ Google 盼達漁電共生,台南水面太陽能系統估 2020 年上線:https://bit.ly/2HsAxvE
→ 懶人包/一次搞懂漁電共生:https://bit.ly/2Y2eN3Y
→ 上下游|七股漁民怒吼,漁電共生掠奪農地,地主解約,養殖戶陷存亡危機:https://bit.ly/2Zqf7pa
→ 我們的島|綠能的結與解-漁電如何共生?:https://bit.ly/2MV9Dy1
→ 農傳媒|水試所模擬漁電共生產量可達原來7成,現場管理問題仍待解:https://bit.ly/2MJHKvt
→ 環境資訊中心|農委會規範漁電共生專區 地主與經營者七成同意才放行:https://bit.ly/2Ub3SQg
→ 漁電共生市府將嚴格把關 維護生態及漁民、地主權益:https://bit.ly/2ZAZ0ZU
→ 漁電共生 南市:「三個優先」原則共創三贏:https://bit.ly/2U78dUS
→ 芋傳媒|《綠能補給專欄》全球搶綠電 台灣出口就靠它(上):https://bit.ly/2YtObUS
→ 芋傳媒|《綠能補給專欄》全球搶綠電 台灣出口就靠它(下):https://bit.ly/2J2QcSf
【 延伸閱讀 】
→ 地面型卡卡… 屋頂型太陽光電擬上修目標:https://bit.ly/343vifv
→ 七股養殖戶力挺「漁電共生」 盼南市府加速審核:https://bit.ly/3211s9Q
→ 科學人|台灣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https://bit.ly/329wpc4
→ 台電|再生能源發電概況:https://bit.ly/2DJMCfG
→ 關鍵評論網|不要核電、又不要燃煤的台灣,電力從「屋頂」來夠嗎?:https://bit.ly/2lCXMZ3
→ 環境資訊中心|【綠電憑證 翻譯米糕】100% 綠電如何達成?:https://bit.ly/2NxoxNr"
【 影像畫面引用來源 】
00:45:TechNews 科技新報 / 螢幕截圖(首圖來源:Flickr/Steven Pisano CC BY 2.0)
01:23:我們的島 / 葉鎮中攝
02:06:維基百科 / Guanting Chen攝
02:59: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 葉鎮中攝
04:27:農傳媒 / 謝佩穎攝
06:23:freepik / 照片源於 seniepetro
06:44:上下游 / 林珮君攝
09:09:經濟日報 / 本報系資料庫
如有侵權請來信通知🙏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simpleinf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