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個時刻,有一間小小的音樂獨立公司,卻是馬不停蹄相繼地生出作品⋯。❤️❤️
阿蒙吳蒙惠老師回到他的故鄉屏東為製作以及唱自己母語的歌為前提而成立的「無虞音樂工作室 Happiness Studio」在這幾年成績斐然!
疫情時間才剛剛電話採訪阿蒙老師介紹由他製作統籌~屏東大學原專班母語概念專輯「我們小時侯的歌」,今年金曲獎他們製作的專輯追風少女 FALI也入圍最佳演唱組合獎獎,馬不停蹄又推出原創原民年輕熱血的屏東在地嘻哈搖滾團~
Focus ~首張迷你專輯「嘻哈、搖滾、原勢力Hip Hop.Rock.Indigenous」
真的是要給他們起立鼓掌一下👏👏👏👏👏👏🥰🥰
Focus 原先只是個一般常見的純饒舌團,後來,隨著演出變多,團員對於編曲大多使用free beat取樣完成的作品,感覺好像少了甚麼,於是乎就開始尋找志同道合的樂手朋友加入一起組成樂團。雖然過程中有不少團員退出、新團員加入,但是,卻不影響樂團持續創作的野心,帶著最初組團的精神、秉持著自己的音樂自己做的態度,希望能更完整的向聽眾表達作品的故事與理念。也終於在不斷地努力下,連續申請兩年的補助案,在2021的春節假期前,接獲了通知,通過原住民族影視音樂文化創意產業補助計畫,有了這次發行迷你專輯的機會。雖然先前有過失敗,但重整再出發的FOCUS樂團,已經調整好心態準備和大家分享首張迷你專輯:~
嘻哈、搖滾、原勢力(英文名稱:Hip Hop.Rock.Indigenous)。
FOCUS的創作大多為簡單生活化的主題,主要是希望能讓忙碌一天的人,能透過音樂放鬆疲勞的心情,詞曲創作也幾乎都是團長宏瑋包辦,雨帆編曲,以饒舌Rap結合搖滾、RnB,加入母語文化中的古謠,讓喜好不同的聽眾能聽到FOCUS!
不侷限於框架做出自己的風格,創造出自己的曲風成為焦點-FOCUS
嘻哈、搖滾、原勢力這個專輯名稱,則是象徵著FOCUS樂團從成立到現在的轉變。從最早開始只喜歡嘻哈音樂的饒舌團體,演變成重視原創性跟獨立性的搖滾樂團,到最後嘗試將原民文化結合流行音樂的原(創)勢力。團員每一個都有不少的心路歷程都伴隨著成長,每一個時期都有不一樣的心態,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挑戰,不變的是這五個熱愛音樂的原住民青年,從不間斷朝著夢想一步步邁進!
團長宏瑋還有貝斯手爾文遠從屏東上來台北電台接受採訪,今天和明天一起在空中搖滾嘻哈一下!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77集 9/25 (六)播出曲目
1、Boxing /Focus樂團
2 、小丑/ Focus樂團
3、孤巴察峨/Focus樂團
https://youtu.be/jM6zVVv7Gsk
4 、萬山岩雕/追風少女
FALI https://youtu.be/0mFS4hKnkYE
78集 9/26(日)播出曲目
1、告別/ Focus樂團
https://youtu.be/fy-4011shHw
2 、Party time /Focus樂團
3、(vuvu的歌2)想起我的舊友(布農族)/江慧馨
4、(vuvu的歌2)長輩的話(泰雅族)/陳蕙心
5 Party Summer Night /Focus樂團
🌿🎸🌿🎸🌿🎸🌿🎸🌿🎸
Focus樂團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CUS-101420705040832/
無虞音樂工作室https://www.facebook.com/happynesstudio/
FOCUS樂團 / 嘻哈搖滾原勢力Hip Hop.Rock.Indigenous
博客來專輯介紹FOCUS樂團 / 嘻哈搖滾原勢力Hip Hop.Rock.Indigenou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23112
FOCUS樂團 / 嘻哈搖滾原勢力新聞報導
1、https://youtu.be/_6BKXY7acz8
2、https://youtu.be/Vmq2pZQZhwU
FOCUS樂團 / 嘻哈搖滾原勢力廣告https://youtu.be/gLQxqTt4ibk
🎸🌿🎸🌿🎸🌿🎸🌿🎸🌿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
屏東音樂廣播電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哥在 講客廣播電臺 主持的「#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星期六晚上23:00pm 在FM 105.9 頻道。今天在我們的「#文化萬花筒#」這個單元,我們邀請到日本文化觀察家 「福澤喬 Joel Fukuzawa 」,要和我們一同探討日本人的文化意象認知,是如何透過「拆解」和「重組」來進行自我文化傳承的凝聚?又是如何巧妙性的在對外進行文化輸出?非常精彩,千萬不要錯過喔!
【播出時間】
全台收聽頻率如下:
FM105.9 台北 新北 基隆 高雄 屏東
FM105.7 桃園 新竹
FM101.5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FM104.3 雲林 嘉義 台南
FM106.9 花蓮 台東
FM102.9 宜蘭
每星期六晚上23:00pm-24:00pm
【網路收聽】
https://www.hakkaradio.org.tw/program/view/id/77
【節目內容介紹】
東京奧運在不久前光耀閉幕,這原本是運動員最仰望的最高殿堂,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延伸成為各國文化競演的大舞台。上一屆在巴西里約的閉幕典禮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親自打扮成超人氣遊戲「瑪莉兄弟」中的主角瑪莉歐登場推銷東京奧運,讓日本的手遊和動漫文化攀上了高峰。而這一回閉幕時接手的法國,則跳脫傳統,改以新法式世代的風情宣告他們的新文化紀元。當然,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回參加東奧的各國選手只能待在選手村中。但是日本還是在比賽的生活中,善用「文化差異」的優勢,讓各國選手和媒體們,透過各種不同的媒體平台,無所不用其極的為他們的文化輸出被看見、被注意和被欣賞!今天在我們的「文化萬花筒」這個單元,我們邀請到日本文化觀察家 「福澤喬」,要和我們一同探討日本人的文化意象認知,是如何透過「拆解」和「重組」,來進行自我文化傳承的凝聚?還有又如何巧妙性的在對外進行文化輸出?非常精彩,千萬不要錯過喔!
#播放音樂#
1)日本三味線演奏:Cool Spiral/吉田兄弟
2)客家歌曲:日頭客 / 東東
3)客家歌曲:義民爺爺帶我轉屋下/ 劉榮昌和打幫你樂團
#溫士凱玩樂廣播節目#
#廣播#
#客家#
#講客電台#
屏東音樂廣播電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哥在 講客廣播電臺 主持的「#世界異家來作客#」節目,星期六晚上23:00pm 在FM 105.9 頻道。今天在我們「精彩生活客」的單元,我們要今年獲得客委會「青年貢獻類」傑出成就獎的得主 林鈺婷 Rita Lin 有個約會,在空中一同窺探她多元斜槓的精彩故事。
【播出時間】
全台收聽頻率如下:
FM105.9 台北 新北 基隆 高雄 屏東
FM105.7 桃園 新竹
FM101.5 苗栗 台中 彰化 南投
FM104.3 雲林 嘉義 台南
FM106.9 花蓮 台東
FM102.9 宜蘭
每星期六晚上23:00pm-24:00pm
【網路收聽】
http://www.hakkaradio.org.tw/
【節目內容介紹】
客家委員會為了獎勵對客家事務有功人士,於民國96年開辦「 #客家貢獻獎# 」,表彰積極參與客家事務,對推動客家文化發展,豐富台灣文化多樣性,有卓越貢獻,並足為表率的社會人士加以表揚。歷屆的客家貢獻獎最主要分為「終身貢獻獎」、「傑出成就獎」兩大獎項,為了鼓勵青年族群投入客家事務發展,今年還特別為40歲以下的年輕人設置「 #青年貢獻類# 」傑出成就獎,而今年是得主則是知名歌手和主持人,來自新竹竹東的客家子弟「 #林鈺婷# 」。對於客家族群來說,可以經常在客家電視裡以及眾多客家活動中,看見林鈺婷在舞台上主持的亮麗身影和甜美笑容。而對於許多非客籍族群的朋友們,則有不少人是因為「 #山狗大後生樂團# 」的音樂,而認識這位擁有美好歌聲的客家新女力代表。今天在我們「精彩生活客」的單元,我們要林鈺婷有個約會,在空中一同窺探她多元斜槓的精彩故事。
播放歌曲
1)放/山狗大後生樂團
2)初/山狗大後生樂團
3)心愛靚靚/山狗大後生樂團
#溫士凱玩樂廣播節目#
#廣播#
#客家#
#講客電台#
屏東音樂廣播電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惠玉的精采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蔡惠玉
內容簡介: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作者簡介:蔡惠玉 Christina Tsai(口述)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〇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屏東音樂廣播電台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本次展出以〝圓〞的造形為主要元素,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地球的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以圓的形體和原生材質的結合
吳宗彥,屏東人,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運用最簡化的造型來訴說想法,而本次展覽更是以圓的形體作為主要展出元素,圓是個完美的形,如同人想要達到自己認為完美的境界,去除圖像或外形的直接表達,試著讓觀者能夠有更多的思考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再以圓的造形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呈現出材質和造型本身交集變化後的結果,而這也一直都是藝術家吳宗彥所追求的,回歸自身,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來自屏東的兒時記憶
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太陽城屏東,從小話不多但喜歡親近大自然,吳宗彥因為住在郊區的三合院裡,所以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土、木頭等地球的原生材料,其溫潤的手感深藏在吳宗彥的兒時記憶中,而在學習過程前期都是以學業為主,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的事情,但是當大學須選擇科系時,便開始回想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有日文、音樂、美術這三者,最後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長榮大學美術學系,倘若不去算童年自己亂塗鴉或做立體勞作等,大學才是吳宗彥初次踏入藝術的學習之源。
從美術學系到藝術工作室
自長榮大學美術學系開始才算是初步踏入藝術學習旅程,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對以前都沒接觸過的吳宗彥來說,是一件不太熟悉的事,由於大學階段學習的多樣性,不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電腦繪圖或者是設計,常在晚上宿舍門禁之前,才從教室忡忡離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待到早上,而模仿大自然是他最常創作的方式之一,抑或是將同學不要的廢料揀拾起來,並視為重要的材料,學習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便會喜愛自己所選擇的」這句話常提醒著他,大學畢業前,因為想要繼續研究這充滿未知的藝術領域,所以進入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攻讀研究所,在這段期間更是深入探討自我創作,對於立體藝術更是義無反顧地愛上,這也更確定了吳宗彥想走的創作之路,並在畢業及退伍後,與木雕藝術家陳佩吟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發現生活中的可能,屬於吳宗彥的探索藝術
對吳宗彥而言,藝術是美感的衍伸,也是充滿樂趣的源頭,他喜歡到處旅遊,去經歷不同的感動,或者發現生活中的可能,那些常看到但卻很有趣的事物,回到創作中,吳宗彥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作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不論是陶土、木頭、金屬還是石頭,以近似貧窮藝術的概念,去引發出那未知的可能,創作是一直存在,但有著許多已知與未知的形式,像是我們身處在地球,看似不變的大自然,卻始終有著無窮的變化,於是乎,以圓作為創作形式的想法漸漸誕生了。
從〝圓〞開始,不斷與陶土、木頭、石材對話
圓球在吳宗彥的創作中,起初是模仿自己所關注的地球,但持續創作後,發現圓球或許有自我的存在,從屏東出生,到了台南與台北念書,後來在澎湖當兵,目前位於苗栗三義開設工作室,在這不斷轉換環境的過程,像是球體般會持續前進與轉變方向,這樣的狀態也像在自己創作時的心態,會總是不斷地做不同的嘗試。而在創作時所使用的材質也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碰到遇到的土、木、石,除了喜歡它們的色澤與溫潤外,在創作中總是能藉由對話而產生新的火花,這些屬於自然界的源頭,或許也代表著那最純粹的創作初衷。
暗房,獨特的展覽觀看形式
這次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展覽,主要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土木石的原本樣貌,觀眾除了會看到打著燈並將作品放置於檯座上的展出方式外,一處無光的暗空間,搭配上黑色檯座,有別於前者展場的狀態,使觀者將平常所依賴的視覺趨近為零,藉由暗房形式改變展覽整體的調性,並顯示它們平常隱藏的另外一種能量,期望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重新體悟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就像是地球的兩面,當一面是明亮的白晝,另一面則會是漆黑的晝夜,這兩種差異促使觀者去思考藝術不只來自生活,同樣也來自於新的感受,指的是不同觀看方式或角度的改變,會帶起另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想法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吳宗彥認為藝術是屬於任何人,與觀者應該是非常緊密的存在,創作者只是藉著作品與展覽述說,讓觀者對自己認為熟習的事物有著新的感知與體認,而我們還是會不斷地探索,持續地認識這顆生命之星。
回歸到自然和地球本身
吳宗彥的創作源頭以非具象的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而自然又回歸於地球本身,他認為的藝術始終出自於生活之中,但或許過於平凡,人們常會因科技資訊的繁多,而無法細細感受這些源自於自然之中的感動,所以藝術家希望藉由來自生活中能夠獲得的材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再去思考如何呈現並凸顯材料的最佳展呈形式,然後經由展覽,讓藝術家與觀者再來一次新的冒險。(文:金車文藝中心)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