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遷村計畫書出爐】
高市府今天公布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以下為重點摘要與好過日的建議。
■ 遷村計畫內容
大林蒲遷村依據行政院 2019年 10 月8日核定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由經濟部委託市府代辦規劃,未來大林蒲民眾將遷到鳳山與前鎮區,原紅毛港遷村剩餘土地,與台糖區段徵收土地,地點座落在鳳山農場、中崙牛寮、崗山仔新社區等,面積約 58 公頃。遷村經費約 589 .8億元,市府爭取再增加到逾 600 億元。至去年6月底,遷村戶1萬 1706 戶、1萬 9861 人。
市府計畫包含原本住商區土地一坪換一坪原則不變,並提出保障財產權、社會權、生活權三大權益:
#財產權部分,包含:3大優惠:農地、公保地以市價加4成補償、房屋無論是否合法都以全新重建價格補償與發給 10 %到 25 %拆遷獎勵金,以及宗教設施優先選地、專案估價補償。6大配套內容:包括發給弱勢戶遷移救濟金、配合搬遷者發給 12 個月房租特別津貼、購地者提供專案優惠貸款及利息補貼、鳳鼻頭漁港漁民交通補助、攤商營業損失補貼與農產物收入損失等,另外,針對住商土地面積較小的畸零地主也提供有增購土地等配套方案等。
#社會權部分:將提供社會安全、就業創業補助、弱勢扶助,並為延續鄰里關係,將遷村安置分為6區,計劃沿用原沿海6里里名(鳳源、鳳林、鳳森、鳳興、龍鳳、鳳鳴)。
#生活權部分:則提出優化居住環境、齊備公共設施、興建社會住宅等方案。
■ 遷村進度與時程
在遷村基準日 2019年 10 月8日前的建築及土地所有權人可享上述3大優惠、6大配套。市府規劃在1個月閱覽期後,預計3月中旬舉辦說明會,由市長陳其邁聽取居民的意見並溝通,做為報中央核定的執行依據。計畫於6月與居民簽訂協議價購意向書,盼獲9成居民支持,屆時配合「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再辦理環評及都市計畫變更審查等流程。
大林蒲遷村將設專案辦公室,將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及林欽榮擔任召集人,代表中央和地方合作推動遷村。
■ 遷村計畫不足之處
新市府上任後已經5個月,由於先前遷村計畫停擺,等於重新生出計畫書,然而,雖然財產權部分有較精細設定,但居民仍抱怨太過複雜,若有完整之試算服務可能有助於理解溝通。
雖然媒體大多將報導集中放大在居民不滿遷村補助部分,但在遷村草案中,我們反倒是認為較不足處是社會、居住、文化等權利之保障,換句話說,就是打造「新大林蒲」聚落之願景,仍未看到足夠之願景與超越現有一般重畫區的理想性。而我們認為,打造一座超越現有都市標準,兼具安全、健康、活力、永續性的社區,乃是政府應給予大林蒲居民的補償。
我們建議,作為高雄極少數的「造鎮」計畫,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d Moreno提出的「#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ies)」或「#20分鐘社區(20-minute neighborhods)」概念,可作為城市機能的基本出發點。這類的計畫,希望讓居民在15-20分鐘步行與自行車可及的範圍內,可以上班通勤、獲取公共服務、購物、娛樂休憩、到公園或運動設施等綜合機能,一方面,減少移動時間與碳足跡,另一方面,也藉由綜合機能的引進和維持恰當密度,讓街道整天都有人跡,充滿活力,也有助維持居民之間的社交網路。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掉紅毛港遷村時社交網路的破壞,也避免高雄大部分重劃區開發時空間零碎化、仰賴私有運具移動、機能形成常常落後於人口移入的過程。我們認為,透過提供21世紀先進國家成功案例作為參照,並透過居民討論參與機制,再交由專業執行團隊輔助,有助於讓「新大林蒲」成為高雄一流之社區。
■ 結合「前瞻」計畫
市府在草案提出「安置住宅」和「社會住宅」等計畫,並提出學校、警消、長照、公托等綜合公共機能的引入,我們認為未來大林蒲遷村區近5萬人的人口,加上若規劃得宜,甚至人口有移入成長可能。
由於本區開發密度仍低,有足夠空間重新規劃 #高品質快捷公車(#準BRT)與完善人行、自行空間,也較不會受刁民抗議。另外,包含結合公托、長照與學校空間之老幼共照空間,較小型的市民運動中心,以及串聯公共建築、學校之適宜步行綠化街廓,伴隨5G基礎建設設置之智慧號誌、在宅長照與醫療等設施、電動車或共享車輛充電座設置,均是開發時就能超前設置的基礎建設。而部分提供居民的搬遷補償、健康追蹤,也能結合數位方式提供,讓居民享有新型態服務!
或許部分設施要在更後期的細部計畫中規範,但希望市府能以居民需要和未來發展性為本,將更多良好規劃模式引入此區!
山鼻重劃區樂居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桃園中路三號社會住宅動土!追求社宅居住品質,讓社宅成為「好宅」代名詞
中路三號社宅總戶數約417戶,外觀以多元、如山澗般的層次設計,同時,也是一棟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地上20層,地下3層,1、2樓將帶入20間辦公室,讓青創及共享空間進駐,並擁有社區空間,營造完整的生活品質,預定110年完工。
桃園社宅興辦計畫,以重劃區、新開發區域、公辦都更方式進行,選址上也強調交通、生活機能與未來發展,並分別納入幼兒、福利、新創等公共設施,提升社會住宅的居住品質。
第一階段總計12處、約5,000戶的社宅基地,其中10個基地會在今年發包完成,加上後續社宅儲備基地,將達到31處、1萬2,000戶社宅,多元租金補貼措施也將達1萬2,000戶,滿足年輕及弱勢家庭的需要。
下階段將利用內政部營建署、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及軍備局等機關用地持續興建,並規劃每一個整體開發地區預留一處社宅基地,例如於機場捷運A10山鼻站、A20興南站及A21環北站等辦理區段徵收時,預留社宅興建空間,擴大社宅普及。
社會住宅,不應僅是一棟房子,而是一個能提供多元服務的樂活社區,以「七成一般戶、三成弱勢戶」為原則,降低家庭負擔,也實現居住正義,我們在社宅納入多元服務及社福設施,讓社宅成為「好宅」的代名詞。
山鼻重劃區樂居 在 桃園市政府顧問 張肇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桃園區中路二號社會住宅開工 鄭市長:桃園社宅第一階段10處基地、4,000戶陸續動工,實現居住正義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9)日上午前往中路重劃區,出席「桃園區中路二號社會住宅開工典禮」,鄭市長表示,桃園區中路二號社會住宅正式開工,規劃有212戶,也包括親子館、公托中心、長照中心等設施,是桃園推動社會住宅計畫、打造幸福社會的重要里程碑。鄭市長強調,市府社會住宅計畫第一階段有10處基地、共4,000戶,預計明(106)年全數動工、108年陸續交屋,實現居住正義,讓年輕人看到台灣的未來,安心追求夢想。
鄭市長指出,社會住宅不是二等住宅或傳統國宅,不會被標籤化。桃園的社會住宅是一個設施完善、品質良好的幸福社區,設置托嬰中心、親子館、青創辦公室等公益設施,並串聯周邊公園及綠帶,與社區環境融合。每棟社宅都是節能綠建築,均建置智慧化維護管理系統,不會發生轉租、黑戶等問題;社宅將有1、2、3房型,室內也將採「通用設計」,讓身障者、高齡者都能方便使用。
鄭市長說,桃園社會住宅配合《住宅法》規定,將總戶數3成出租給經濟及社會弱勢,申請對象以「7成青年、3成弱勢」為原則,租金約為市價8折,承租期限將以3年為一期,朝「3+3+3」方向規劃,最高可續約至9年。此外,桃園區中路二號基地位於中路重劃區,是目前桃園區的重要區段之一,生活機能將逐漸強化,地段也相當便利。
鄭市長強調,市府已在桃園升格的第一年,成立住宅發展處及住宅基金,住宅基金目前到位資金為45億,是全台各縣市之最。總統蔡英文非常支持社會住宅政策,桃園社會住宅第一階段4,000戶約需200億元融資,感謝內政部出面協調行庫,以長期低利率融資方式支持社宅興建,讓資金能循環利用,不會斷鏈。
鄭市長也表示,推動社會住宅應採取多元取得方案,包括:國有地或軍方土地合作開發、包租包管、都市計畫與都市更新回饋、租金補貼等。對於國有土地及軍方營區,市府會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及國防部協商共同開發、互利共享方案,興建第二階段社宅。此外,也感謝中央政府積極推動《住宅法》修訂,研擬法規鬆綁及配套措施,能讓市府在包租包管、餘屋轉社宅、都更、容積獎勵等方面得到更大支持。
鄭市長又說,過去幾年來,土地、房屋價格飆漲,造成許多年輕人、勞工、弱勢家庭買不起房子,無法實現居住正義。「住得起房子」原本只是人生的基本條件,年輕人奮鬥的目標不應被貶值為「一生買一棟房子」,而是擁有房子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目標。中路二號社會住宅正式開工,可以為台灣新的居住正義價值打下基礎,也需要民間、專業部門,以及中央、地方共同努力,達成桃園「4年2萬戶」多元化社會住宅的目標。
鄭市長提到,他曾參訪荷蘭、法國的社會住宅,深深認同社宅不只是住宅,而是實現政策的起點。去(104)年3月市府邀請曾獲普立茲克獎的法國建築師Christian de Portzamparc,舉辦「千塘之介」系列活動,探討桃園市未來都市景觀及建築發展,Portzamparc建築師特別提出,社宅不只是建造一間房子,而是要讓居住在裡面的人產生價值、互動及人生的意義,社宅是一個嶄新社區及生活社區的概念。
鄭市長說,市府已在機場捷運沿線都市計畫、場站開發計畫中,預留社宅基地,例如A10山鼻站就預留570戶社會住宅,將於108年動工。鐵路地下化的7個車站、捷運綠線場站開發,也都預留基地興建社會住宅。按照人口成長速度,桃園市的人口將在12年內超過台北市,未來機場捷運、捷運綠線、鐵路地下化等3條便捷路線周邊都會有社會住宅,歡迎其他縣市的年輕人移居桃園,在桃園追求夢想。
總統蔡英文首先指出,桃園一口氣規劃興建10處社會住宅,對於這種積極態度及推動社會住宅的用心與努力,給予鄭市長及桃園市府團隊最大的肯定。桃園從選擇區位到編列基金,並融入多功能社會住宅興辦模式,相信可成為台灣推動社會住宅的典範。
蔡總統說,桃園是新生的直轄市,也是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更是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地方,政府必須是年輕人築夢最重要的後盾。安居樂業是社會進步的基礎,若要讓年輕人勇敢築夢,首先就要讓他們在居住上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新政府執政最重要的工作也是透過推動社會住宅,減輕年輕家庭的居住負擔。
蔡總統也說,新政府對於推動社會住宅的目標不變,將在8年內透過透過興建、包租代管等多元方案辦理20萬戶社會住宅,協助年輕人和經濟弱勢者找到安居樂業的家。在讓大家住得起之外,更要住得好。就像桃園所選定的社會住宅基地,皆為區域條件好、交通方便的精華地段,在興建過程也納入智慧化管理元素,並結合親子館、公托中心,打造多功能社群。
蔡總統表示,改變台灣要從具體行動開始,行政院已提出《住宅法》修正草案,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待修正草案通過,就能透過降低土地取得成本、租稅政策等政策,作為住屋合理且長期安心居住的社會住宅。
蔡總統提到,擁有社會住宅,是城市的驕傲,今日動工將成為政府上下總動員、展開社會住宅運動的重要里程碑。未來行政院和所有地方政府將共同努力,無論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間,要攜手同心、全力以赴,解決社會住宅推動過程中要面對的過程與挑戰,實踐完成此項國家進步的重要願景。
蔡總統也談到,如同鄭市長所說,「升格不是變魔術,但每天都要有進步。」改革也像蓋房子,剛開始打地基時,必定煙塵瀰漫、噪音極大,但這也是最重要的階段。只有地基打好,地面房子才會堅固。施工按照步驟,最後一定會看到一棟漂亮堅固的房子,等待是值得的,改革最終也將成功。
今日包括立法委員陳賴素美、鄭寶清、內政部長葉俊榮、營建署長許文龍、市議員李家興、呂林小鳳、張運炳、徐其萬、林政賢、王浩宇、李光達、林俐玲、黃景熙、邱素芬、蘇家明、張肇良、陳美梅、游吾和、范綱祥、陳治文、市府秘書長李憲明、都發局長盧維屏、新聞處長張惇涵、青年局長陳家濬、法務局長周春櫻、主計處長陳慧娟、觀旅局長楊勝評、地政局長陳錫禎、民政局長湯蕙禎、工務局長黃治峯、政風處長沈鳳樑、地稅局長林延文、財政局長歐美鐶、桃園區長張世威、新屋區長徐同治、八德區長陳玉明、龜山區長劉仁撓、龍潭區長鄧昱綵、平鎮區長何明光、中壢區長林香美均出席開工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