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發展如何推?組織再造與資源分配
#專法制度保障運動發展
#改造重點仍是組織架構和資源分配
今天有幸受Kevin Lin 林義傑創辦人邀請,出席2021國是體育論壇,面對面與各位體育界先進、產業界代表,及立法院好同事們,一同討論 #運動發展部與體育專法之設立。
🔎組織改造之路要如何鋪?
虹安在論壇中提到,無論運動發展部成立與否,提升對體育的重視和資源投入都是必然目標,而任何能夠朝這個方向前進的方法都值得討論,其中當然也包括將主管機關升格的模式。當初馬政府將體委會降級成體育署,是為了併入學校的體育業務,方便完善的體育的人才培訓、與制度,但顯然的,這樣的制度似乎不是最佳解,也因此才會有了運動發展部的討論,是否再度將體育從教育體系分離出來?就像是文化部一樣,學校仍然需要教導學生文化、藝術、表演等課程,但文化部卻不像體育署一樣隸屬於教育部,而是自成一部。
不過,就如同國科會、科技部、數位發展部,這些部會的設置和轉型,最終還是要看具體的組織架構和整體資源,成立運動發展部只是個開始。現場幾位深耕體壇的選手、教練,包括 #林義傑創辦人 、 #陳詩欣教練 也都表示,重點依然該放在有多少資源可以給選手使用?這些資源該如何分配?專業教練、後勤人員的培養、福利保障等問題,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
現場聽了各位先進們的分享,虹安深表認同,林義傑創辦人提到「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的觀念,並分析了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體育制度。美國做法就是將運動這件事放在日常教育中,並將「運動事業」變成「產業」,打造出產業鏈,形成正向循環。韓國更是規定企業達到某種程度後,就要成立一支球隊,跟我國制度完全不一樣,這也帶出另外一個問題: #我國誘因不夠。
#崇越集團郭智輝董事長 長年支持一支棒球隊伍,他一年花在球隊的經費約3000萬台幣,但政府只補助約300萬,他希望體育振興條例能夠有新的抵稅制度,以10%為例,換算下來一年就有3000萬左右的抵稅,而財政部一年得稅約6、7000億,10%便是6、700億,這些錢如果挹注於運動產業,將會有大大的幫助。
其實虹安在上個會期也曾針對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討論修法 ,爭取「企業於申報所得稅時,得在捐贈金額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額度內,按該金額之百分之二百五十,自其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也獲立法院朝野黨團共識,惟財政部以財政紀律為由,不同意該修法,下個會期虹安也將持續努力爭取。
另外, #勤美集團林廷芳董事長 也特別提到,「Sports」到底要翻成「體育」還是「運動」呢?其實這點也呼應到前面林義傑創辦人所提,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這個觀念。虹安認為,不論運動發展部最後成立與否、專法是否順利三讀通過、協會組織文化是否成功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將「運動日常化」,唯有當全民都將其視為習慣之後,以上種種問題才能逐漸得到重視、一一解決。
#2021國是體育論壇
#運動就是最好的疫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長老公園河Torrens.jpg上 長老公園和濱江分局與托倫斯湖。 起源 登上宜人 , 登上崇高範圍 口 海灣聖文森特 亨利海灘南 (人造) 長度 〜85公里(53英里) 來源抬高 480米 平均放電 ...
崇右董事長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法國人眼中的媽祖』
讀資料時發現這位在台灣的法國記者ALICE HÉRAIT 文章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而且她也在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寫文...同道中人 :D
以下是她寫的有關媽祖進香,很適合介紹給家裡的法國人, 以後帶去媽祖廟安太歲就不用多解釋了🤭
----隨手翻譯如下---
Le festival de Mazu à Taïwan : un culte populaire au cœur de la vie politique
臺灣的媽祖慶典: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俗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是臺灣最古老和最大型的宗教遊行活動。每年農曆三月,航海人的女神媽祖都會離開位於台中鎮瀾宮的家,前往嘉義的奉天宮。海神信仰帶來了節日氣氛,也帶來了政治爭議。在此回顧一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慶典歷史。
4月9日晚,臺灣台中市郊區大甲的鞭炮聲響起,天空中彌漫著煙霧。晚上11點05分,鑼鼓和煙火響徹雲霄,朝拜媽祖雕像的儀式正式開始。人群漸漸圍攏,越來越緊密。時間越接近,越難以靠近鎮瀾宮周邊,這個著名旅程的起點。媽祖就像我們的母親,她的精神是純粹的慈悲,她是我們的信仰。50多歲的邱俊宏,一位志願者說:「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我們向媽祖祈求,她會保佑我們,保護我們。」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一起來到這裡,為媽祖的朝聖活動維持安全。根據主事機關的說法,今年有30萬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比往常多了三倍。
在寺廟前,不同的陣頭接踵而至,舞獅、舞龍、著戲服的女子表演......都是來向聖潔的女神致敬的。巨大的人偶代表著道教和佛教的神靈,由不同的劇團操作。晚上,蔡英文總統和各方政治人物也在媽祖聖像離開前趕來參拜。前國家元首馬英九--一個因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出現時,仍然令人驚訝。現在是晚上11點05分,關鍵時刻,眼前這一幕極為虛幻:前總統被人群粗暴地推搡著,假裝抬著剛走出鎮瀾宮的媽祖神轎。
「媽祖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她保護著臺灣」,一位女信徒在媽祖離開鎮瀾宮幾分鐘後感歎道。這位50多歲的女士慷慨地將印有神像的小禮物分發給想要的人。「我的生意很好,這要歸功於媽祖的保佑」,在人群散去後,另一位在寺廟前集合的朝聖者坦言。
「今年有很多朝聖者,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慶典活動,他們往往很有創意」,邱俊宏說。這位保安也是一位忠實的信徒,他對這個慶典的歷史充滿熱情,對於與一位外國記者分享他的回憶和照片感到興奮。2021年對大甲媽祖慶典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由於Covid-19疫情在5月前出乎意料地控制良好,當時無法出國旅遊的臺灣人轉而進行在地旅遊。雖然沒有來自國外的朝聖者,但據說參加人數翻了三倍。數位外交協會的成員說:「這個節日是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祈禱的機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在媽祖進香的第一天組織了一次國際巡遊。不過命運的諷刺來到,臺灣本身將經歷一波確診疫情。即使就目前而言,狀況是有限的。
在臺灣流行的宗教中,媽祖信仰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據說此信仰在10世紀左右起源於福建省的一個島嶼--湄洲,一開始只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在宋朝時得到正式許可。許多故事都圍繞著媽祖的身影展開,不過大家都同意媽祖在世時姓林,是一個年輕通靈者(chamane),能幫助窮困者預測天氣。漁民在上船之前,媽祖會告知天氣是否惡劣。在焦慮的時候,她會出現並拯救漁民。根據一些故事,她救了溺水的父親和兄弟,或者沒能拯救其中一個。還有人說她為了救他們而淹死了自己。「很多故事參雜在一起」,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中國文學教授Vincent Durand-Dastès 戴文琛說。「該宗教的傳播速度相當快,沿著中國海岸線傳開,然後傳到臺灣,並傳至所有海外華人。[…]正如宗教在中國傳播時經常發生的那樣,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受到地方和國家當局許可。」
在蒙古時代,忽必烈授予媽祖《天妃》(la concubine céleste)的稱號。 清朝康熙皇帝將她提升為《天后》(la concubine impériale céleste)的稱號。戴文琛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一旦一個宗教被註冊並開始發展時,一個神靈就會得到晉升」。戴文琛教授提到了官方寺廟的設置,如建於1732年雍正皇帝治下的鎮瀾宮,以及臺灣的非官方寺廟:「有官方的信仰,也有自發性的崇拜。[......]當清國到達臺灣時,他們來到了仍然有很多原住民的宜蘭,並在那裏建立了關帝廟和媽祖廟。同時也有許多來自福建沿海想避開國家控制的移民,帶著他們的媽祖前來。」
與歐洲人的想法相反,經濟發展和思想自由化並沒有讓臺灣人離開他們的宗教。相反地,在1970與1980年代國家經濟繁榮時期,以及隨後的民主化進程中,宗教慶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臺北中央研究院現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康豹(Paul Katz)說:「大型朝聖活動在1980年代初才開始。它們的發展有多種原因:臺灣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特別是婦女,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研究員康豹繼續說:「為了獲得選票,一個政治人物必須對他的選民表明同理心。在農村地區,去寺廟是一種方法」。1987年戒嚴令解除,臺灣的宗教民俗學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0年代末期開始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全國選舉,讓政治人物受邀參與寺廟活動。寺廟成為政治集會和爭論的場所。
女神挑戰兩岸現狀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鎮瀾宮趁機確立其成為第一座供奉媽祖寺廟的合法性,表明恢復湄州和臺灣之間的宗教交流。進香路線經過香港,因為當時還不允許兩岸直航。
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媽祖成為政治爭端的核心。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然後,政治爭論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在進香的前幾天,媽祖出現在國會議員曾蔡美佐的夢裡,她也是臺灣一個重要寺廟的董事長。據她說,媽祖建議採用間接進香路線以打破鎮瀾宮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勢。寺廟委員會成員隨後決定以平常方式進行進香活動。
(圖片是網路上找的,原文連結裡的圖片比較有趣)
https://asialyst.com/fr/2021/06/02/festival-mazu-taiwan-culte-populaire-coeur-vie-politique/
崇右董事長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頒獎給蔡英文的Halifax,被天朝威脅不給錢,結果跟天朝勾勾纏的加拿大總理土豆君,直接被加拿大國會叫來拉正。
他們這次乾脆整場搬來台灣開了!
超、汝、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9028465030698&id=100067706340838
一「美前眾院議長:全世界都在看北京如何對待台灣」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20181941455215&id=584986081641475
【今日最重磅新聞】
今年Halifax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 HFX)不顧中國反對,將馬侃獎(John McCain Prize)頒給蔡英文總統之後,我曾經表示,「得獎之後,真正的外交挑戰才開始」,「關鍵在於蔡總統是否能夠於今年十一月於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舉行的年會中,親自領取獎章?還是會派怎樣等級的代表赴加國領獎?或是HFX會長來台頒獎給蔡英文總統?」
如今加拿大媒體揭露,HFX有我當時意想不到更美好的安排。
Halifax國際安全論壇表示,他們將於明年1月21-23日,與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合作,在台北舉行會議,這是HFX成立以來,首次在Halifax以外的地方舉行重要會議。
要知道,Halifax大會通常有來自全球80多個民主國家的300多名政軍商與媒體重要人士參加論壇,例如美國國務卿龐皮歐與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等政要,都曾是HFX年會的座上賓。去年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政委唐鳳、國安會徐斯儉、漢翔董事長胡開宏等人也曾與會。
HFX會長Peter Van Praagh表示,他預計明年同樣會有300名左右成員飛來台灣參加會議,例如美加等國國會議員、國家前總統與前總理等都可能會出席,將會是一場國際間重要的安全會議,能夠在台灣舉行更是意義非凡。
他並且說,本次會議將不會由台灣政府與加拿大政府支出任何款項,所有費用由HFX負責。
加國媒體《The Globe and Mail》更指出,這場HFX的台北盛會,正好在北京冬奧之前不久舉辦,將吸引全球眾多媒體的注意,共同見證蔡總統得獎,無疑會令習近平非常不開心。
這是台灣外交的一次重要勝利,希望台灣能夠從現在起好好準備,屆時對每一位國會議員、前總統、前總理、北約代表與各國情報、軍事與媒體人士,都事先調查並且詳加準備,能談事情的就談事情,能交朋友的就交朋友,這將是一場台灣近年來最重要的國際會議之一,希望台灣外交部、國防部與各部會好好把握這次始自加政府失敗的干預,最後卻帶來意想不到的良機。也希望台灣各政黨能夠捐棄黨派成見,共同為台灣的外交努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118749030690&id=1640627496
Vincent Chao:近期有朋友問我:回台灣後在忙什麼?其中一個計劃就是推動在台北舉辦 #世界級 #安全論壇。
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 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首要安全平台,每年多位世界領袖,包括多國總統、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都會參加。美國更是派遣國務卿、國安顧問、印太司令部司令等重要官員出席。
現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HFX 公布即將在台北舉辦首場亞洲論壇,時間選在明年1月21日至23日。這會是台灣近年來最盛大的國際安全會議,不但會引起更多國際關注,更會使世界更能 #看見台北、#瞭解台灣。
我在離開駐美國代表處後,以志工身分擔任HFX: Taipei的顧問,與 國防安全研究院 共同投入台北論壇的協調及籌辦工作。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加深台灣與民主國家的連結,提升世界對台海安全與穩定的支持。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邀請 #世界領袖 參加,相信過一陣子大家就會看到亮眼的名單。HFX: Taipei也希望以跨黨派、跨政治方式邀請國內貴賓參加,讓相關討論足以反映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
自從2009年成立後,HFX已成為北美規模最大的安全論壇,也是世界民主國家討論安全、經貿、氣候變遷等議題的關鍵平台。現在在台北舉行,更能聚焦在亞洲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區域民主國家盼保護的價值與生活模式。
#HFXTaipei
#更期待看見世界領袖逛夜市
#接下來最大挑戰是說服大家品嘗臭豆腐
相關新聞報導:
HFX明年移師台灣 屆時頒獎予蔡總統 |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462149
首度移師亞洲辦大型研討會 哈利法克斯明年台北辦論壇 |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618816
曾頒獎蔡總統 HFX論壇將在台北辦首場亞洲會議 |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20020.aspx
外交部:曾頒獎推崇蔡總統 HFX將舉辦台北論壇 |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107220034.aspx
明年1月台北登場!與我國防院合辦論壇 HFX:台灣是對抗威權最前線 |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30049
【用繁體中文宣布】搶北京冬奧前開嗆! HFX明年1月在台辦論壇 |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9388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06478404597540&id=48923056
崇右董事長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長老公園河Torrens.jpg上
長老公園和濱江分局與托倫斯湖。
起源
登上宜人 , 登上崇高範圍
口
海灣聖文森特 亨利海灘南 (人造)
長度
〜85公里(53英里)
來源抬高
480米
平均放電
0.71立方米/秒[1]
流域面積
〜508平方公里[2]
(文:WIKIPEDIA)
托倫斯河 / 阿德萊德平原 ,是最重要的河流,是的選址, 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的城市的原因之一。 它流經85公里(53英里),從源頭Mount Pleasant的 阿得萊德山(Adelaide Hills)附近,橫跨阿德萊德平原,過去的市中心 ,並清空到聖文森特灣 亨利海灘南與西海灘之間。 上綿延的河流和水庫在其分水嶺提供一個顯著的一部分,城市的供水 。 這條河的長的線性公園和湖下伸展構造標誌性的城市。
在1836年發現的一個內陸彎曲被選擇作為網站的阿德萊德市中心和北阿德萊德 。 這條河是後殖民委員和在全市成立一個顯著的數字,董事長羅伯特·托倫斯上校的名字命名。 這條河也被稱為其的本地卡烏納名Karra其意帕里 。 河流及其支流是高度可變的流量,並一起排出面積508萬平方公里(196平方哩)。 它們的範圍從有時洶湧的洪流,破壞橋樑和洪水的城市區,淌下和夏天完全乾燥的。 冬季和春季洪水促使洪水減少工程建設。 構造出海口,園景線性公園和包含三個控股水庫洪峰流量。
這條河的植物群和動物群一直故意和意外撞擊,因為結算 。 在19世紀,原生森林被清除,碎石取出建設等諸多外來物種介紹。 的線性公園建設,許多本地物種到河邊已補植,雜草和引進的物種已被警方控制。 由於歐洲結算河一直是經常吹捧的旅遊勝地 。 河在早年結算,作為城市的主要水源和主要下水道 ,導致斑疹傷寒和霍亂暴發。
The River Torrens /ˈtɒrənz/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river of the Adelaide Plains and wa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siting of the city of Adelaide, capital of South Australia. It flows 85 kilometres (53 mi) from its source in the Adelaide Hills near Mount Pleasant, across the Adelaide Plains, past the city centre and empties into Gulf St Vincent between Henley Beach South and West Beach. The upper stretches of the river and the reservoirs in its watershed supply a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city's water supply. The river's long linear parks and a constructed lake in the lower stretch are iconic of the city.
At its 1836 discovery an inland bend was chosen as the site of the Adelaide city centre and North Adelaide. The river is named after Colonel Robert Torrens, chairman of the colonial commissioners and a significant figure in the city's founding. The river is also known by its native Kaurna name Karra wirra-parri. The river and its tributaries are highly variable in flow, and together drain an area of 508 square kilometres (196 sq mi). They range from sometimes raging torrents, damaging bridges and flooding city areas, to trickles and completely dry in summer. Winter and spring flooding has prompted the construction of flood reduction works. A constructed sea outlet, landscaped linear parks and three holding reservoirs contain peak flow.
The river's flora and fauna have been both deliberately and accidentally impacted since settlement. In the 19th century, native forests were cleared, gravel removed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y foreign species introduced. With construction of the linear parks, many species native to the river have been replanted, and introduced species have been controlled as weeds. Since European settlement the river has been a frequently touted tourist attraction.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settlement, the river acted as both the city's primary water source and main sewer, leading to outbreaks of typhus and chol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