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課外教學】早安,下個蘭州牛肉麵,二細,辣子多些
在蘭州吃牛肉麵,就像在台南吃鹹粥或肉粿的感覺,粗飽的早餐。
而且只能是早餐,午餐勉勉強強,過午的蘭州牛肉麵是不能吃的,從光緒年間的回人馬保子訂立了標準後,「一清」就是蘭州牛肉麵最重要的事,也就是牛肉湯要每天煮每天澄清,煮得剛剛好。
標準的麵店早上五六點即開,午後就休息,畢竟湯過午就漸漸濁了,麵團也不新鮮。總之,開到晚上的麵館是給外地人的邪門歪道。
拿了麵,就別翻翻找找牛肉在哪了,就說了是早餐,一碗人民幣七元,早年只要二塊五,當年漲價時還讓政府明文規定不能漲,那牛肉牛肝的精華都在湯裡,小小的肥牛肉只是意思意思,重點是湯和那「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二白是蘿蔔白,透而不爛。三紅是辣椒紅,那一匙油辣子又紅又香,飄在湯上,隨著麵條夾起吸附,可下頭湯還是清的。四綠是香菜和蒜苗,就著湯吃下,身體就暖了。五黃是麵條,又黃又韌又長。
但第一口那麵還真有些吃不慣,有一點鹼水味,原來這麵條裡傳統是加「蓬灰」的,是一種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製成的鹼性物質,不過現在也用研發的拉麵劑改良了。多吃幾口就接受了這味道,這幾天回臺灣還真有點想吃,最可惜的就是沒把所有麵條都吃過一輪。
蛤,你說去蘭州玩兒時都只吃到一種麵條,瓜慫,因為你沒跟師父點呀,二柱子、二細、三細、細、毛細、大寬、薄寬、韭葉、三棱子、四棱子、一窩絲⋯⋯取麵時不跟師傅說,那他就知道你是沒做好功課的外地人啦,一碗最多人點的細麵送上。
啊,還要記得加醋,蘭州人吃牛肉麵必定加醋,據說曾有兩個小學生比誰吃麵時油辣子加的多,結果⋯⋯總之,桌上從此沒有油辣子不打緊,一定要加醋,第一次吃的人抓不準份量,一次加一點兒試試。再不然,讓旁邊的老蘭州人幫你配吧,總是能加得剛剛好,酸辣適中不刺鼻,莫名的一大碗麵和著湯就下肚了。
#小助教粥粥
#終於在離開蘭州前掌握到一點加醋的技巧
#差點吃到忘記拍照
客人:老闆,下個小碗二細,辣子多些肉多些,蒜苗子多些麵多些。
老闆:兄弟,你不會要個大碗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