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生而為人, 何須抱歉?
看見「#少數族裔」四個字,你會先想起什麼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
白人呢?明明同屬少數族裔,社會卻視之為另一個族羣。
「我比較喜歡『#非華語』(Non Chinese)的稱謂,少數族裔帶有一種歧視意味。」其中一個受訪者說。
#共融,不止是別人融入我們,我們也要融入對方。香港市民以至政府,對於非華語族羣的認識又有幾多?香港的少數族裔真的是少數嗎?根據統計處於二○一六年的統計,扣除外籍家庭傭工後,香港共有二十五萬四千七百人屬於少數族裔,佔人口的3.8%。以百分比而言,他們的確是少數;但是以數字而言,二十五萬多人的命運,總不能當是「小事」。
二○一一至一六年期間,新出生的少數族裔人口之中,有三成是在香港出生。換言之,香港將會有更多「少數族裔」是土生土長的第二代。
「學生每日在學校八小時,為什麼連基礎 #中文 都學不會?」其中一個受訪者質疑。
旁觀非華語生在方塊字海掙扎,難免令人回想小時候學習英文的痛苦。今日回看,唯一慶幸自己屬於大多數。九成學生都遇上的同樣問題,問題就不成問題,因為人人都有問題。香港的非華語學生,不幸地屬於少數,他們的問題就成了大問題—非華語家長不夠重視孩子教育、他們連家長日也會缺席、非華語學生學習態度懶散。
Blame the victim之外,為什麼沒有人質疑,問題之所以出現,不就是因為有問題出了大問題嗎?── 教育政策 #治標不治本,考試指揮教學,教師沒有足夠培訓及認可,以及到喉不到肺的撥款。少數族裔的基層家長,與香港一般基層家長一樣,從事藍領工作,工時相當長,往往因此缺乏時間照顧孩子。然而,所有家長都一樣,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為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
採訪期間,兜兜轉轉,發現問題再次指向 #教育 的根本,以及所有政策的根本──到底我們有沒有視學生為一個「人」?設計政策或教學方法的時候,有沒有「#以人為本」?
非華語學生面對的困境,其實是所有學生面對的困境。
專題組編輯
伍詠欣
---
延伸閱讀《非華語教育:最難的一課》
http://bit.ly/3r1pyO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 iPad 版明周:
http://goo.gl/Ohgkt1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Integrated Brilliant Education
MLang e-learning Platform and Pedagogy
ECF Saint Too Canaan College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非華語學生 #少數族裔 #南亞裔 #第二語言 #非華語 #教育局 #母語教學 #移民 #歧視 #基層 #家庭 #學中文 #教學 #教師 #培訓 #土生土長 #香港人 #支援 #政府 #社會 #discrimination #明周專題 #我就是我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在台灣生活的感受? 街訪外國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英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英文+字幕) - 改變世界的旅程- 為萬國禱告 的評價
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論是文藝或藝文,我都沾不上邊,非常感謝 #明道文藝 前陣子邀稿,讓我想起高中時因為朋友是校刊社社長,我經常振筆胡亂投稿的日子。《明道》這篇文章已經刊登在 11 月號了。寫疫情底下我如何享受倫敦生活,如何觀察這座新舊交融的美麗城市。應該大多數人沒什麼管道可以讀到,在這邊貼出全文吧:(讀不了這麼多字的,看看照片也行ㄅ
標題:疫情下的老時光、新日常、慢靈魂(寫於九月)
早上出門買菜時,看見地鐵站旁出現了一個好久不見的身影,穿著細格紋襯衫的微胖男子將蔬果擺得整整齊齊:一捆捆鮮綠蘆筍躺平、紫得油亮的圓茄朝氣滿滿、盒裝草莓綻放潤紅,另一側還有金髮阿姨叫賣著黃紅橙藍的鮮花,有點髒亂的車站出口卻在一角鋪展春日。
上一次看見這景象,是六個月以前。
隨著這場大流行病肆虐全球也超過半載,本來已經習慣了空蕩蕩的街頭,如今隨著封鎖政策漸漸鬆綁,反而不太習慣人流再次回返。說來也真奇妙,這位蔬果攤大哥在數間超市的夾擊下不知怎麽生存下去的,右側是中產階級愛逛的 Waitrose、左側是小資族和家庭必備的Sainsbury’s,鄰近還有學生省吃儉用的好夥伴 Iceland,再往前走一點有日本小鋪、韓國超商、土耳其人開設的雜貨店。小小的社區裡,天天上演著零售戰爭。
回想時序入春之際,全城封鎖前夕,倫敦人跟緊了世界潮流也開始到超市囤貨。那時我每天下班趕去採買,換來的是架上稀疏零落的景象,麵粉、義大利麵、雞蛋、衛生紙被掃蕩一空,忽然有種以前在台灣,颱風來臨前大家急忙去儲備糧食的既視感。幾天之後,政府推出新政策,限制每個人購買特定商品的數量,各大超市的 CEO 紛紛發出電子信和社群媒體貼文,希望大家為行動不便的老弱婦孺著想,別買走了他們的所需分量份量。儘管如此,疫情初期往往出了超市,依舊雙手空空,該如何是好?
靈機一動轉而前往不遠處的 Corner Shop(轉角店)
走進店內,孟加拉裔的店主老神在在地望著櫃檯旁的小電視,眼神跟我交會了一秒便移開,我直接走向雞蛋區和衛生用品區,廁紙和盒裝蛋奇蹟似地貨源滿滿,我轉頭問老闆怎麽做到的,他終於露出了微笑:「被你發現這個祕密了。」我隨手抓了幾盒去結帳,回家後趕緊跟朋友們分享這個好消息。過了一陣子後,似乎有許多人跟我一樣也察覺到傳統雜貨鋪的魔力,不少媒體開始推出專題報導,帶領許多大城市裡的千禧一代溫習這個老朋友,BBC 文化版形容這些轉角店是「疫情下的安心慰藉」。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急需重建家園、復甦經濟,各國人民紛紛前來填補勞力缺口,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率先大量登場,接著 70、80 年代又有土耳其、以及當時甫加入歐盟的波蘭加入移民風潮。漸漸地,英國各大城市包括倫敦,小店林立,異國風味遍地開花。然而,對移民族群來說,早期經營轉角店並不容易,當時社會風氣保守、英國人口仍以白人為大宗,種族歧視的現象頻傳,飄洋過海的外來遊子不但在職場上不被接受,就連開個店做小本生意也會遭遇侮辱、打劫。
兩年前,BBC 新聞主持人 Babita Sharma 以出身印度裔轉角店家族的身份,出版了一本關於英國 Corner Shop 的作品。書裡她精準刻寫了南亞家庭在英國社會下所存在的刻板印象,並驕傲地為這些數十年來不眠不休、替社區鄰里服務的轉角店老闆喝彩。Babita 多年來致力於喚起大眾對轉角店的回憶,更曾在 TED 演講上講述這些轉角店如何在多場英國大選中,被兩黨候選人作為選票操作的工具。空間不大的轉角店,被貨品堆得擁擠,不如大型超市的明亮開闊,卻帶領近代英國度過一場場幽暗難關。在移民來臨之前,轉角店便已存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也來自轉角店家庭,因此它在某些老英國人的心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堅毅存在。
全年無休的 Corner Shop 什麼都賣,有些甚至是 24 小時營業,賣民生用品、菸酒、報紙、蔬果、醬醋油鹽,當然也多少進口家鄉特有的食材,就這樣成了餵養世代、矗立數十年的萬應「柑仔店」。我特別喜歡去那裡挖寶,看看不同家賣的印度咖哩角(samosa)、中東香料、奇異的外來水果或是又大又甜的高麗菜。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外地人來說,初踏英國土地的前幾個月,總喜歡往光鮮亮麗的超市跑,就像以前在台北也偶爾跑去松青或 101 樓下採買異國食材,以為這樣就能沾沾和風洋氣。幾年下來,我漸漸體會到傳統小店的魅力,在疫情底下更是如此。每一個 Corner Shop 都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無論對當地居民或是經營者家庭而言,都承載著許多的成長回憶,這是在連鎖超市蓬勃發展的英國社會中,一個令人著迷的元素。
在老時光的對立面上,是新興鮮奇的訂閱消費。
記得兩年前剛搬入東倫敦某一新建大樓的那天,還來不及整理凌亂的家當,推銷員就上前敲門。他來自倫敦這幾年盛行的「蔬菜盒」訂閱新創公司。看起來像大學生的義大利男子熱情介紹,月付一定金額,自由挑選分量份量及食譜,客製化的食材箱就會固定送到家門口,按照隨附菜譜的簡單指示一步一步操作,廚房新手也能端出美味佳餚。對於生活忙碌、不諳烹飪、加上喜好追求新鮮的英國人來說,這樣的服務近幾年十分受歡迎。我最後沒給他捧場,但這幾個月確實也在 IG 上看到不少朋友驕傲地展示自己的廚藝成果。
封城期間外出不便,幸好我原本就趕上了這波訂閱經濟潮,有一陣子都不需要煩惱民生必需品何處買,自從改為居家辦公後,甚至最長達三週都沒踏出家門過。早晨睡醒,微涼五月還需披上薄薄的針織衫,打開門檢查有沒有包裹,可能是咖啡豆、洗衣膠囊、燕麥奶、雜誌、環保衛生紙、或是一大袋白米。初試訂閱消費,是在電商巨人亞馬遜的網站上。剛來唸書的那一年,嚐到了網路購物的便利及美妙,什麼東西都往購物車丟,後來發現結帳時有個「月訂購制享優惠」的選項,便開始估算自己使用特定用品的分量,打開訂閱經濟圈的大門。過了一陣子,覺得這樣實在不環保,便開始上網找了不少主打環保的公司,儘量挑選可回收、可分解的包裝材質,然後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嵌進了這條新型經濟鏈。英國人鮮少像台灣一樣安裝方正的信箱,郵差快遞會將信件放進家門上的扁長投信口。那包裹怎麼辦呢?這些聰明的生意人便儘量把體積小的產品,做成符合信口的包裝。瘦瘦平平的紙盒內,裝的是百分之百可生物降解的洗碗機膠囊,裝的是倫敦自烘直送的咖啡豆,然後流暢地滑入維多利亞百年老屋的投口。人人都說,倫敦是新舊交融的迷人城市,我眼中的新舊交融,指的不是建築,而是上述這段體驗。
這一年倫敦人的一大收穫,應該就是發掘住家附近的各個公園。
封城稍微解除後,某一次與同事視訊會議時,各自分享近期怎麽度過週末,每個人不約而同地說:走遍家裡附近的綠地。公園是英國都市中極其重要的公共空間,大倫敦地區更有超過一千座公園,整座城市有 43% 都是綠地。作家崔維斯‧艾伯洛便提到,城市中的公園可以被視爲是英國鄉村田野的縮影,提供給都市人一個親近英國郊區的好機會。首相強生在封城初期呼籲大家避免不必要的外出,但鼓勵大家可以適當前往公園運動。出不了城,無法度假,公園真的成了倫敦人這段期間享受慢活假期的好去處。我住的區域正好在西北倫敦兩大綠地之間,往東走有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及櫻草花山(Primrose Hill),往北走則有漢普斯德荒野(Hampstead Heath)。因此每到週末,只要去逛個一回,便能感受到有別於囂鬧街廓的閒適風情,這是我認為住在倫敦最英式的生活步調了。
櫻草花山顧名思義有個小山,生長在台灣的你如果見到它本尊一定會撲哧一笑,隆起小丘的海拔高度只有 64 公尺,卻已經是不少倫敦人來這遠眺天際線、欣賞跨年煙火的好位置。為了避免搭大眾交通工具,我第一次嘗試徒步走到那裡,沒想到意外路過了一個從未見過的 ㄇ 字形社區,靜美小屋排排坐好,外觀漆成了色調淡雅的粉藍橙黃,不張揚、不傲嬌。中央有個小公園,穿著飄逸長裙的女孩在椅凳上翻著書頁,對面的老夫婦戴著口罩瞧孫女盪鞦韆,零星幾隻小貓乖乖地讓路人撫摸,我也伸手,忽然一旁的陌生小女孩用英文對我大喊,「你要小心,牠上次抓傷我妹妹!」
又某一日,我去了漢普斯德荒野。漢普斯德是個精緻昂貴的社區,與櫻草山丘區域相同,有不少名人都置產在那。這樣的氛圍,與「荒野」二字確實成了對比。其實它一點也不荒涼,是個佔地 96 萬坪的超大公園,內有露天游泳池及池塘,而且同樣有個不高的小山丘,名為國會山(Parliament Hill),站在制高點上可以將聖保羅大教堂、碎片大廈等地標盡收眼底,整片綠野更是文人墨客汲取靈感的地方。綠蔭結群、老樹聳天,彷彿被一座諾大森林環抱圍繞,偶有薄霧襲上,偶有金光穿透葉縫灑落,瀕臨頹圯的磚橋被綠植喚醒,樹午寐風之下,彷彿能聽到老倫敦鼾息的聲響。噗通一聲,白日夢會被遠處泳客的跳水動作給戳破。
疫情肆虐確實惱人,平時我自認在倫敦的生活適應良好,並無生活在「他方」的彆扭感。然而在這場全球災難底下,島嶼的優異表現自然是讓我特別想家。幸好古老城市是座摩登大都會,有探索不完的街區、有踏尋不完的綠地、有永無止境的人文故事可以窺聽。
吳爾芙曾說:「找不到足以比擬倫敦的另一個地方了。」我是這麼深信著。
_
IG:https://instagram.com/london.nanzh
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朋友說有人把泰國法政大學那篇王室改革宣言發去批踢踢問,我去看了一下發現這個留言,覺得可以談談。
這樣的言論不陌生,網路上常常看到「我是O國人,......」、「我朋友是O國人,他說……」,好像先這樣講,後面關於該國情況的斷言就一定正確,容我複製一下自己之前寫的段落:
「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社會時,很容易就能意識到內在差異,我們會知道看陳綺貞演唱會和玖壹壹演唱會的人有些不同。但面對外國時,因為資訊差異的關係讓我們很容易對外國人之於他母國的敘述買單,而忽略了他的成長背景和階級所賦予他的觀點。
反過來看,如果說今天有個外國節目,找蔡正元跟黃智賢去講台灣的現況,並且說那就是台灣人的觀點,我想很多台灣人都不會同意。相反的,如果今天是有人找Freddy去講台灣,我承認我看了會覺得比較開心,但我也必須說一定有台灣人看了不認同。」
今天如果有個外國人交了一個O粉台灣人當朋友,他聽到的訊息大概會以為台灣快滅亡了;又如果有個外國人今天是跟香港藍絲當朋友,他大概會覺得香港現在終於好和諧好穩定。
如果他只聽一種聲音就做出判斷的話。
在批踢踢上的那則留言也是一樣的概念。但他所轉述的觀點至少有一點一定是錯的:「巴育是民選總理」,如果這點成立,台灣在1996年之前的總統也都是民選的,香港到目前為止的普選也都是真普選。為什麼說這點是錯的?Google「泰國+上議院+250席」就可以看到很多資料,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問題而已。
至於王室是不是還受大眾支持,我會把〈在泰國,看電影前需要立正嗎?〉這篇的連結放在最後面。
我覺得用文化相對論看事情要有個限度,如果用絕對的文化相對論討論事情,難道我們要在馬拉拉站出來爭取女性教育時批評她說:「但是穆斯林女性不應該這樣的,我朋友是巴基斯坦人,他說……」
但我節錄這個留言不只是要講觀點的問題,其實這些保守派泰國人的觀點,也透露了近期泰國民主運動發展將面對的隱憂。如果這些保守派只是坐在家裡看Nation TV或是滑臉書罵罵抗議者就算了,但他們也準備或是已經開始走上街頭,甚至包括了盈拉政府時期封鎖曼谷的那個團體,也說要上街。
到時候光人民跟人民對抗就不用政府出手了。1976年在法政大學發生的慘劇,那些把學生吊起來打的人可不是軍警,他們跟當時的受難者一樣是人民。
保守派的泰國人很愛指責反政府、批評王室的人是受到煽動,但這是個非常廉價的批評,如果他們有能力反思泰國如何運用國家機器塑造牢不可破的意識形態,指別人被煽動之前還得先看看自己。
無論如何,現在抗議活動已經進展到把抗議對象拉到最高的程度,衝突恐怕是不可避免,而抗議者們也面對非常險惡的狀況,首先當然是政府手上有武力,且如附圖所說,已經知情的現任國王非常生氣,甚至還下令要採取強硬行動。
另一個問題是,泰國的主流媒體幾乎不報導相關的新聞,目前大部分的資訊都是透過網友之間互相傳遞,或是透過自媒體和英文媒體報導。如果想幫泰國的民主運動擴大聲量,我在下面會整理一些會進行報導的英文媒體,可以將他們的訊息幫忙傳給國際社會知道。
最後,原本昨晚法政大學集會的團體要在八月十二日舉行集會,跟王太后生日強碰,但是基於安全考量,目前他們專頁已宣布將活動改期。
但另一個團體เยาวชนปลดแอก - Free YOUTH跟คณะประชาชนปลดแอก - Free People在八月十六舉行的示威,目前依然顯示照常舉行。台灣的泰國留學生也發起了在同一天於台北車站響應遠方同胞的活動,支持泰國民主改革的人也可前往參與。
衷心希望泰國政府不要使用暴力,2020年已經太多傷痛了。
【8/16北車活動資訊】
Taiwan Solidarity Rally for Thailand 撐泰國民主的團結集會 แนวร่วมไต้หวันต่อต้านเผด็จการไทย
https://facebook.com/…/taiwan-solidarity-…/739900406865211/…
https://www.facebook.com/106828960695311/posts/334364641275074/?d=n
เปิดใจ! นร.ไทยในไต้หวัน ประกาศยืนข้างบ้านเกิด นัดม็อบใหญ่คู่ขนาน 16 ส.ค.นี้
https://www.khaosod.co.th/politics/news_4691425
Taiwan Alliance for Thai Democracy - 台灣推動泰國民主聯盟
【延伸閱讀】
泰國學生罕見公開要求改革王室(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10334.aspx
〈法政大學呼籲王室改革宣言─英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106828960695311/posts/334287974616074/?d=n
〈法政大學呼籲王室改革宣言─中文版〉
https://www.facebook.com/106828960695311/posts/333848881326650/?d=n
〈在泰國,看電影前需要立正嗎?〉
https://www.facebook.com/106828960695311/posts/327111532000385/?d=n
〈1976年法政大學悲劇〉
https://www.facebook.com/106828960695311/posts/134676321243908/?d=n
【泰國英文媒體整理】
雖然大部分的人會看Bangkok Post和The Nation,但這兩間其實不太報民主運動的消息。以下依推薦度排列:
Prachatai English
https://prachatai.com/english/
Thai Enquirer
https://www.facebook.com/ThaiEnquirer/
https://www.thaienquirer.com/
Thisrupt
https://thisrupt.co/
The Thaiger
https://thethaiger.com/
Khaosod English
https://www.khaosodenglish.com/
另外是一些可追蹤的推特帳號:
Andrew MacGregor Marshall(《泰王的新衣》的作者)
https://twitter.com/zenjournalist
Patpicha Best(路透社的泰國記者)
https://twitter.com/patpichatan
#จบที่รุ่นเรา
#ถ้าไม่สู้ก็อยู่อย่างทาส
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巴基斯坦人的英文翻译- 英语人也說明:巴基斯坦人的英文翻译,例句(translate 巴基斯坦人to english) ... 阿拉法特的父亲要他从商,可他却决心为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 ... ... <看更多>
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英文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網站巴基斯坦人的英文翻译- 英语人也說明:巴基斯坦人的英文翻译,例句(translate 巴基斯坦人to english) ... 阿拉法特的父亲要他从商,可他却决心为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 ... ... <看更多>
巴基斯坦人英文 在 巴基斯坦人在台灣生活的感受? 街訪外國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What's it like being Pakistani in Taiwan ?| 巴基斯坦人 在台灣生活的感受? 街訪外國人. 13K views · 9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