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歌能演人又美!出道26年 #逆齡生長「#周公子」周迅
#周迅,中國知名女演員、歌手,1974年10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省,高中時因拍攝月曆而被謝鐵驪導演發掘進入演藝圈,1991年開始,她陸續出演了《#古墓荒齋》、《#風月》和《#荊軻刺秦王》等電影,不過知名度卻都不高,直到1998年,她主演了電影《#蘇州河》,戲裡她不用替身,親自在零下溫度中在水裡演出美人魚,敬業亮眼的表現讓她一舉獲得2000年《#巴黎國際電影節》#影后...
看更多▶️ https://goo.gl/V3b8Za
#人間四月天 #射雕英雄傳 #如果愛 #李米的猜想 #夜宴 #風聲 #聽風者 #畫皮 #龍門飛甲 #大魔術師
#明月幾時有 #如懿傳 #保持沈默 #天秤座 #古典美女 #YahooVoice #YBirthday Yahoo!奇摩名人娛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居住於法國巴黎的黃邦銓,以《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備受矚目,屢獲大獎,尤其是後者奪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並入圍本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回程列車》係從一秒一格的底片放映開始,黃邦銓佐以法語旁白,講述「他」與「我」的雙線故事,並使底片加速,趨近於一秒24格,最終為一秒24格、望海的...
巴黎國際電影節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迅是中國四大花旦之一,她跟「老公」高聖遠的名氣天差地遠,是演藝圈典型的女生名氣大於男生的組合。回顧周迅的演藝生涯也堪稱傳奇,她17歲在出道作品演一名小狐狸精,後來跟著導演陳凱歌從幕後走到幕前,24歲的周迅演了《蘇州河》成名,在巴黎國際電影節奪下影后。接著她連演了幾部電視劇後,事業運也大開,重心開始轉往電影,星途一路順遂,,大旺20年。
#當年演橘子紅了的秀禾超經典
#還有人間四月天的林徽音
巴黎國際電影節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居住於法國巴黎的黃邦銓,以《回程列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備受矚目,屢獲大獎,尤其是後者奪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並入圍本年度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回程列車》係從一秒一格的底片放映開始,黃邦銓佐以法語旁白,講述「他」與「我」的雙線故事,並使底片加速,趨近於一秒24格,最終為一秒24格、望海的動態錄影。「我」的敘事,是黃邦銓帶250捲底片、總共4公斤,從巴黎搭火車,一路跨越歐洲、西伯利亞、亞洲,直抵中國廈門,途中所見所想。而「他」的支線則是細部放大一張黃邦銓爺爺站在軌道旁的舊照片,並交代了爺爺從中國逃離至臺灣的回憶。
《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則是在充滿速度感的火車上,於臺灣南部,拍攝路邊的住家,總共200多戶,黃邦銓洗出照片,隔年前往其中的35戶人家訪問,而後挑出5戶做成影片。最後影片收尾於蟬叫聲轟然、迷人如星空降臨的3D場景,慢慢由負片轉成正片,而後復原為現實中的山間小屋,一如回憶的定格。有趣的是,《回程列車》也有從黑白靜態影像,轉回彩色動態影像的概念。兩部影片的結構同樣從白天到晚上,又回到日出。喜歡跟著太陽拍攝的黃邦銓經由觀眾的提醒發現,這暗合於西洋美術、藝術史的變動,亦即對光的追尋。
黃邦銓直言,訪談完全沒有進行任何排演,影片也是按著時序剪接。黃邦銓坦蕩蕩地敘述,《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就是田調,而田調的過程本身就是作品,無須造假或偽裝。
自認備受塔可夫斯基《雕刻時光》影響的黃邦銓強調,最真實的,最美,也最有力量。他認為希望觀眾入戲是荒謬的。是以,他的兩部作品都採取畫外音的形式,以自身說明的方法,讓電影行進。他想要竭盡所能地誠實,尊重電影藝術。
在訪談過程到側拍階段,黃邦銓也都溫和的、但堅持住不做作的態度,包含言談,皆有自覺地對抗制式。他亦無意圖放大攝影與電影的神聖使命。對黃邦銓來說,這些都只是他剛好做得來、也覺得有趣的事。
小檔案
黃邦銓,1988年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台中科技大學、法國巴黎索邦第三大學電影系畢業,曾參與里爾「Le Fresnoy國家當代藝術工作室」創作培訓計畫,並受匈牙利電影大師貝拉塔爾(Béla Terr)指導。
其作品以回憶、旅行和傳統底片三種元素構成。《回程列車》與《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兩部作品連續兩年獲得法國克萊蒙費實驗競賽首獎,並於盧卡諾、IDFA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及MoMA紀錄片雙洲等國際影展放映。
2017年《回程列車》入選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新作《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入選2019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紀錄片雙週影展,榮獲第21屆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以及最佳短片,並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巴黎國際電影節 在 Keo Chow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又譯《樂士浮生錄》
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
主演:Ry Cooder,Ibrahim Ferrer,Ruben Gonzalez
類型:記錄/音樂
#以下是電影簡介
獲獎記錄: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紐約影評人獎;洛杉嘰影評獎;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觀眾獎;國家評議大獎;西雅圖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這是一部令人感動的音樂記錄片,片中一群快樂的老樂手向世界展示了古巴音樂偉大的根源,令世界掀起古巴音樂熱潮。
這部記錄片是“德州巴黎”,“柏林蒼穹下”的著名導演文德斯拍攝的,源於他的音樂夥伴萊德庫的一次古巴旅行。萊德庫在旅行中發現了當地一支樂隊背後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勸下,文溫德斯在1988年率領攝影組來到古巴,開始了這次著名的拍攝。
他用記實的手法拍下了這部電影,於是,早被人遺忘及冷落的這群古巴藝人,隨著電影的熱賣及專輯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彿自睡眠中甦醒,再次看見,聽見古巴,了解了古巴音樂動人的魅力。
這群古巴老樂士用音樂跨越了政治的藩籬,破例獲邀進入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演奏完畢,與會者一致起立鼓掌,讓這些老樂士們感動流淚。事後當他們在美國想打電話回古巴報喜,卻怎樣都打不通,原來兩國無邦交......
他們的純真,可愛,都被文德斯生動捕捉。影片一經問世,受到絕大多數人的肯定,尤其在國際大小影展上共獲得13座最佳記錄片獎,包括歐洲影展,金球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紐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西雅圖,入圍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等,是近年來國際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樂片。
Keo Chow
Hong Kong Artist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keocho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eoChow
巴黎國際電影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大同、周浩導演專訪
本集將專訪周浩導演,談他7/8將將上映的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他本周也特地來台灣宣傳這部影片,7/4晚上在誠品電影院還舉辦了上映記者會,主持人當天也在現場,為大家收錄了完整的致詞,還有去年一同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灣生回家」製作人田中實加,也現身力挺這部影片,記者會現場他也說明了推薦的理由。
致詞: #CNEX董事長 #蔣顯斌先生
#CNEX執行長 #陳玲珍女士(同時也是本片的監製)
#灣生回家製作人 #田中實加女士
由華人影史第一位蟬聯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中國導演-周浩-執導的紀錄片《大同》,自去年金馬影展放映後即獲得廣大迴響,電影預告上線三天內就突破30萬點擊率,許多人看完後直呼不可思議,竟然有人能夠這樣近距離貼身拍攝中國地方行政系統運作,就連金馬影展執行長聞天祥老師都說:「看完《大同》,好想知道導演會怎麼拍柯P。」
這部片費時三年跟拍山西大同市長耿彥波推動都市更新的過程,改革的手法與規模之浩大,讓其他身在民主國家的觀眾們難以想像,在去年日舞影展便得到評審們讚譽《大同》是能夠近身拍攝中國官場現形記的紀錄電影,更給予「評審團特別獎」的肯定。
周浩是一位多產型的紀錄片導演,13年內完成了9部紀錄片,手上經常同時好幾部片子在進行著,其中有超過半數在國際上大小型影展都得過獎。《大同》是他第二部金馬獎得獎作品,前一部則是2014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棉花》,紀錄中國成衣產業底層工人的故事,挾著金馬獎的高人氣,《大同》將於今年七月八日正式上映。
【故事大綱】
大同,這座1600年前輝煌的古城如今正在一片新的廢墟中期待著不確定的未來。耿彥波,這位以拆建城市,發展文化著稱的市長,正準備用著非凡的手段,去實現他心目中城市發展和變革的巨大藍圖。他不僅要消除大同令人瞠目的污染,更要用古代的文明和輝煌重塑這座城市的未來。
耿彥波市長的方案大膽而冒險,他希望恢復大同在北魏年代的城牆,修建博物館,將這座榮譽和恥辱都立於煤炭開採上的城市重新變成中國人探尋古代繪畫,書法,雕刻,建築和佛教的目的地。他總是將巴黎和羅馬掛在嘴上,證明GDP和文化傳承相比,顯然後者能留給人們更高尚的品味和深刻的印象。但是,若希望實現這個宏大的藍圖,耿彥波市長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他需要拆掉10萬戶住宅,搬遷整個城市近50萬人口,並成功籌集到數倍於大同政府年收入的資金。他還需要得到政府和共產黨內其他高級官員的支持才有可能實現這一方案,而共產黨的權利平衡規則確定市委書記才是真正的權力中心,這成為耿彥波市長城市改造方案中最不可探測的因素。
耿彥波市長每天早上六點出門,十點回家,整日都在城市的各個工地視察。他面臨著工程的延期,質量的偷工減料,他直接呵斥那些工頭,如同呵斥自己手下的各位局長處長,但一人拖拽的馬車無論如何也無法飛速而平衡地前進。每天清晨,總有上訪的人圍在耿彥波市長的住所外,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得到耿市長的簽字解決,而無法解決問題的人們會在城市充滿塵灰的各個角落聚集一團,彼此將怨氣和詛咒和著唾沫一吐而出。
兩年過去了,當耿彥波市長的藍圖初具規模的時候,上級省委突然宣布耿市長調到太原擔任代市長。消息不脛而走,第二天,本來以為會因為住所被拆遷而對政府部門恨之入骨的百姓們,沒想到居然發動大規模遊行要離職的市長別走,,他們沒說出口的是,房子都拆了,市長卻走了,後續重建誰來管?
耿彥波市長曾說,大同就這一次機會,沖不上去就上不去了。他還說,他所有的問題都來自這個體制。他說,他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記者,當他沉浸在古代詩賦的海洋中時是最快樂的。
【影片特色】
●華人影史第一位連續獲得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導演周浩執導。
●片中主角耿彥波市長行事風格雷厲風行,可與台灣政壇現狀作對比。
●「都更議題」與台灣民眾貼近,可做中國與台灣兩地都更方式對照。
●大同市「古城翻新」呼應近期台北市北門重建及各地老屋再生。
●近距離拍攝大同市政運作,一窺簾幕後的中國官場文化。
【導演簡介】
周浩,職業紀錄片導演,曾擔任新華社、《南方周末》等媒體記者多年,2001年開始紀錄片製作,作品百餘次入選各類國際電影節並多次獲獎,並出任芝加哥國際紀錄片節、台灣國際紀錄片節、廣州紀錄片節評審,同時創建了紀錄片中文資訊網站鏡像中國。媒體評價,他的鏡頭如同深入中國社會生活的解剖刀。
2014年10月,周浩以《棉花》獲台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2015年以《大同》再度奪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及美國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作品年表】
2003《厚街》、2006《高三》、2008《龍哥》、2009《書記》、2010《差館》、2011《差館II》、2013《急診》、2014《棉花》、2015《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