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在新書《敘事經濟學》中描繪經濟現象背後敘事的力量。在當下高度由社群媒體定義世界中,人們通過新聞媒體和社群網絡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
*例如比特幣,它本來是一個看似介於遊戲、謊言、交易的「貨幣」,但是比特幣誕生的時間,剛好是2008年金融危機暴發後。網路敍事瀰漫著一種對監管者的不信任,比特幣所標榜的去中心化、不被干涉、保護隱私等多種特點,受到了年輕人青睞。比特幣的創立者中本聰,一直沒有人知道他的真面目,甚至無法肯定他是否真實存在,正本來該是令購買者警惕的事,但網路敍事反而給了比特幣一層不可多得的神秘色彩,有助於故事的傳播。
*比特幣價格的波動走高乃至2017年價格突破1000美元之後的一路飆升,也恰好代表了全球都市年輕人渴望追求的一系列光彩奪目、由他們取代央行總裁及決策者的新成就感。最後,它還勾起年輕人自己FOMA(懼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的心結,積極擁抱全新事物,生怕在大時代中落在後面。
*希勒對敘事研究的切入點是它的感染力,或者套用流行病學的說法,是它的「傳染性」。經濟現象背後的流行敘事,很像流感。流感的變異會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重新暴發,而且造成的影響與之前類似。與經濟相關的敘事也會發生變異,然後重新流行。這也是為什麼研究歷史上流行的敘事對於理解當下複雜經濟有借鑒意義的原因。比如,過去經濟景氣和經濟崩潰背後的敘事和故事的挖掘,就有利於我們對未來經濟週期的理解和預判。
大的敘事常常是一系列敘事的總和,比如經濟增長背後的敘事可能是全球化、高科技的發展、顛覆式創新所帶來的新物種,行業之外的野蠻人等。一些敘事為另一些敘事提供了背景,而且有些相互之間看起來沒有多少關聯的敘事同時流行,就可能推動經濟向某個方向發展。
*不同的敘事也需要有人來代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明星人物——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代表;扎克伯格是互聯網一代校園創業的代表。
* 希勒同時認為,不要小看烏合之眾。這好比不要小看民謠和采風,都在深入大眾的集體敘事,深遠地被流傳,背後的道理,可能是群體盲動,但也可能是一葉知秋。
瞭解敘事就是為了瞭解一般大眾對大事件的認知;而好的敘事也是為了影響這種認知。凱恩斯在巴黎和會之後明確表示對一戰的解決方式很不滿意,並對未來十分悲觀,一個很大原因是他聽到人們在經濟凋敝的大環境中對《凡爾賽和約》的悲觀解讀,雖然大衆的認知可能經不起分析,但大眾的這種解讀才是歷史的決定因素,它不容忽略。
*瞭解敍事經濟的另一個例子:為什麼《生日快樂歌》能家喻戶曉,全球的人用各種語言在慶生的時候歌唱同一首歌?是因為旋律優美嗎?是因為歌詞精妙嗎?都不是。答案只有一個,《生日快樂歌》經由病毒式傳播已經成為大眾敘事的一部分,而且被全球幾十億人每年不斷重復。《生日快樂歌》的感染力源自重復,而不是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歌謠。擁有感染力的經濟敘事也一樣,因為會不斷重復,這樣的敘事才會家喻戶曉。
*敍事經濟不是網路時代才開始。為了推動房地產的發展,政府和商人共謀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敘事,一方面把房屋自購率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另一方面也把購房作為對社區做貢獻的一種表現(在美國尤其如此,因為房地產稅直接供給了社區的學校)。其次,在這一敘事之下,又湧動了許多分支相關聯卻不一定一致的敘事。比如所有者敘事,買房子是一種對未來負責任的表現,因為是很多人人生中最重要的金融決策;房地產的增值帶來的財富效應則是不斷被提起的經濟敘事;買房養老是另一種敘事,強調房地產的儲值功能;推動房地產的發展則需要改變人的金融思維,尤其是改變人的儲蓄習慣,這又是房地產與銀行的共謀。早期借錢消費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妥當的,甚至是危險的,但是房地產的發展就需要改變大眾對按揭的「偏見」,強調加槓桿是所有人能夠「努力」買房並增加個人財富的一種工具。
* 節儉和炫耀式消費的敘事,也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的圖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推崇企業家的節儉精神,強調節儉才能把積累的資本投入到擴大再生產之中。這是資本主義初期的濫殤。
*炫耀式消費則不同,它強調一個人必須刻意將成功外在表現出來,例如炫耀名車,炫耀豪宅、珠寶點綴一身。川普上台為炫耀式消費帶來全新注腳。整個大選,他都在自己紐約的金光閃閃的川普大樓的頂層炫耀財富,這卻讓本來高談貧富差距的美國人覺得很受用,這其實是從側面顯示,美國民意對炫富一點不反感。他們並不仇富,而是羨慕。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巴 斯 特 的歌謠」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豆瓣8.4分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第一集- 神枪手小白 的評價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美國牛仔的一百種死法,浪過頭果然要遭報應 - PTT新聞 的評價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有回應說,怎麼都到了 2019 年還會有人寫這部電影,當下會心一笑,我想,可能即使漫不經心活到午夜的年紀,也不會對如此雋永的三部曲感到一絲厭倦吧。幾日前才於 Netflix 上重溫過,是的,就是 2020年,《愛在黎明破曉時》問世至今正式邁入第 25 個年頭,走過無數對戀人的花開無聲,經過無數段戀情的煙花易冷,持續在電影時空之外延展成漫漫歲月的一首長長的歌謠。
李察林克雷特、茱莉蝶兒、伊森霍克三人因而再度聚首接受紐約時報訪談,以十年為單位,談當年拍攝的過程,談影迷心中不曾褪色的三部電影,談眾所期待第四部曲的一線曙光,依然沒人有把話說死,伊森霍克表示:
「當我拍完《愛在午夜希臘時》時身體內部浮現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彷彿告訴我,這就是終點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與《愛在午夜希臘時》每部皆以相當奇異的方式獨立運作,這並不代表不會再出現另一項計畫,像最終章。假使愛在系列還有續集,我也將會引頸期待,期待我們如何真正面對自己人生的下半場。」
導演隨後接續補充:
「也許我們會等到他們八十歲的時候,重啟一個搞笑版的《愛.慕》,在遲暮之年由一個人親手為另一個進行安樂死,我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光想像就要哭了)
「當在進行《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拍攝工作時,我從未預期到有一天將回歸這些熟悉的角色,相隔一段時間後,我們三個人萌生了拍攝第二部電影的念頭,回想起來依舊非常有趣,我們都很喜歡三個人一起發布這個消息的感覺。在我心裡,《愛在黎明破曉時》是相對失敗的作品,有些影評很喜歡然而票房表現卻是非常慘淡,所以我們當初動念決定拍攝《愛在日落巴黎時》其實稍嫌過度自負,可以說是這個世代票房最差還能拍攝三部曲的電影,那時候還有一位交情很好的朋友跟我說:『哇,你們這群人還真有自信。』」
伊森霍克對於愛在三部曲能拍完三部曲,並被推崇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系列電影之一,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他過去曾說,這三段故事總是牽動著他的靈魂,因為他的現實生活裡沒有這麼夢幻的旅程,《愛在午夜希臘時》所講述的內容已經像是達成圓滿的感覺,第一部曲是從火車上一對 40 歲上下的夫妻正在爭吵展開,而 Jesse 和 Celine 因此被吸引了注意力,在第三部曲裡,他們之間的相處則變得像是當初那對夫妻的模樣,這對自己而言是真正的句點,對導演或茱莉蝶兒則不一定,但如果要他們重回到 Jesse 和 Celine 兩個角色,則必須以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式呈現。
「那時候並不清楚會是歐洲男性與美國女性,還是歐洲女性與美國男性,所以最一開始我們將兩個角色人名為 Chris 和 Terry,兩個人名都是中性的,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定見。」
導演如此回憶,時間重回二十五年前,當初爭取 Celine 一角的還有最近的話題人物珍妮佛安妮斯頓與小辣椒葛妮絲派特洛,珍妮佛安妮斯頓當時初來乍到,也尚未拍攝《六人行》,李察林克雷特希望以開放的態度盡可能尋找一位新面孔,所以未曾事先鎖定美國人或歐洲人。最後他選擇了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三位真正的藝術家惺惺相惜,也為彼此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就。
「許多導演很喜歡掌控一切事物的感覺,但與李察林克雷特合作就好像這些都是我們的電影,當他喊出殺青時,讓人覺得是自己的作品,他最厲害之處在於善用自身的信心和知識鼓舞他人、展現應有的尊重,並適時助人一臂之力。1995 年他選擇網羅兩位 23、24 歲的年輕演員拍攝《愛在黎明破曉時》,當時我們兩沒有一個人有過撰寫或執導任何作品的經驗,但現在我們兩不約而同的撰寫和執導了屬於自己的電影,難不成最初時導演就已經看出我們的潛力?還是這些共同經歷讓我們變成現在的我們?我依然無從得知是因為導演一雙慧眼透視了這兩位初出茅廬的電影工作者,希望我們成為這些過程的一部分,還是這些過程造就了今天的我們。」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到有回應說,怎麼都到了 2019 年還會有人寫這部電影,當下會心一笑,我想,可能即使漫不經心活到午夜的年紀,也不會對如此雋永的三部曲感到一絲厭倦吧。幾日前才於 Netflix 上重溫過,是的,就是 2020年,《愛在黎明破曉時》問世至今正式邁入第 25 個年頭,走過無數對戀人的花開無聲,經過無數段戀情的煙花易冷,持續在電影時空之外延展成漫漫歲月的一首長長的歌謠。
李察林克雷特、茱莉蝶兒、伊森霍克三人因而再度聚首接受紐約時報訪談,以十年為單位,談當年拍攝的過程,談影迷心中不曾褪色的三部電影,談眾所期待第四部曲的一線曙光,依然沒人有把話說死,伊森霍克表示:
「當我拍完《愛在午夜希臘時》時身體內部浮現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彷彿告訴我,這就是終點了。《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與《愛在午夜希臘時》每部皆以相當奇異的方式獨立運作,這並不代表不會再出現另一項計畫,像最終章。假使愛在系列還有續集,我也將會引頸期待,期待我們如何真正面對自己人生的下半場。」
導演隨後接續補充:
「也許我們會等到他們八十歲的時候,重啟一個搞笑版的《愛.慕》,在遲暮之年由一個人親手為另一個進行安樂死,我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光想像就要哭了)
「當在進行《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拍攝工作時,我從未預期到有一天將回歸這些熟悉的角色,相隔一段時間後,我們三個人萌生了拍攝第二部電影的念頭,回想起來依舊非常有趣,我們都很喜歡三個人一起發布這個消息的感覺。在我心裡,《愛在黎明破曉時》是相對失敗的作品,有些影評很喜歡然而票房表現卻是非常慘淡,所以我們當初動念決定拍攝《愛在日落巴黎時》其實稍嫌過度自負,可以說是這個世代票房最差還能拍攝三部曲的電影,那時候還有一位交情很好的朋友跟我說:『哇,你們這群人還真有自信。』」
伊森霍克對於愛在三部曲能拍完三部曲,並被推崇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系列電影之一,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他過去曾說,這三段故事總是牽動著他的靈魂,因為他的現實生活裡沒有這麼夢幻的旅程,《愛在午夜希臘時》所講述的內容已經像是達成圓滿的感覺,第一部曲是從火車上一對 40 歲上下的夫妻正在爭吵展開,而 Jesse 和 Celine 因此被吸引了注意力,在第三部曲裡,他們之間的相處則變得像是當初那對夫妻的模樣,這對自己而言是真正的句點,對導演或茱莉蝶兒則不一定,但如果要他們重回到 Jesse 和 Celine 兩個角色,則必須以一個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式呈現。
「那時候並不清楚會是歐洲男性與美國女性,還是歐洲女性與美國男性,所以最一開始我們將兩個角色人名為 Chris 和 Terry,兩個人名都是中性的,就是因為沒有任何定見。」
導演如此回憶,時間重回二十五年前,當初爭取 Celine 一角的還有最近的話題人物珍妮佛安妮斯頓與小辣椒葛妮絲派特洛,珍妮佛安妮斯頓當時初來乍到,也尚未拍攝《六人行》,李察林克雷特希望以開放的態度盡可能尋找一位新面孔,所以未曾事先鎖定美國人或歐洲人。最後他選擇了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三位真正的藝術家惺惺相惜,也為彼此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就。
「許多導演很喜歡掌控一切事物的感覺,但與李察林克雷特合作就好像這些都是我們的電影,當他喊出殺青時,讓人覺得是自己的作品,他最厲害之處在於善用自身的信心和知識鼓舞他人、展現應有的尊重,並適時助人一臂之力。1995 年他選擇網羅兩位 23、24 歲的年輕演員拍攝《愛在黎明破曉時》,當時我們兩沒有一個人有過撰寫或執導任何作品的經驗,但現在我們兩不約而同的撰寫和執導了屬於自己的電影,難不成最初時導演就已經看出我們的潛力?還是這些共同經歷讓我們變成現在的我們?我依然無從得知是因為導演一雙慧眼透視了這兩位初出茅廬的電影工作者,希望我們成為這些過程的一部分,還是這些過程造就了今天的我們。」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講述一個喜歡唱歌跳舞的神槍手以一種無敵的姿態一路殺一路唱一路跳,但最終遇上了 ... ... <看更多>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美國牛仔的一百種死法,浪過頭果然要遭報應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但是這部科恩兄弟的西部片:《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不一樣。 它用六個並無關聯的故事,荒誕又充滿隱喻地通過牛仔的嘴,給觀眾述說了人生的不確定 ... ... <看更多>
巴 斯 特 的歌謠 在 豆瓣8.4分丨《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第一集- 神枪手小白 的推薦與評價
6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命运荒诞弄人,死亡必是终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