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年施政願景之三
#旗艦觀光_守護健康
#觀光 #健康 #金獎
放眼未來,我們期望以文化為經,以觀光為緯,將宜蘭的過去與未來連結成網,用融舊鑄新的方式,讓曾經風華的森林鐵路,再展新容,並在既有的基礎上,打造宜蘭成為處處可看,刻刻可停,時時可留的旅遊首選。
同時,縣民的健康,是我們最最優先需要維護的,除了在疫情期間,加強投資各項醫療資源,防患未然,我們更透過健康磐石大聯盟計畫,整合衛政與社政,希望從頭到腳,守護不同族群、性別、年齡、區域的縣民健康。
--------------------------------------------------
●觀光融舊鑄新,森鐵風華再現
宜蘭觀光立縣的稱號歷久彌新,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太平山森林鐵路復駛」規劃方案,期待以此計畫助總體觀光能量一臂之力。12月初,行政院另核定太平山森林鐵路「山地線」可行性評估經費,縣府預估111年底完成規劃;另外,我們刻正進行的「平地線」可行性評估,則預計在明(110)年中送請中央核定。
太平山森林鐵路的興建復駛,除了重新為宜蘭帶來一條東西向的鐵路運輸外,也將是未來縣內觀光旗艦的旅遊行程之一。當遊客從外地坐火車到羅東,可以先在羅東享受觀光小鎮風華、品嘗美味小吃,之後轉搭森林鐵路,即可至中興文創園區體驗宜蘭豐富的藝術展演活動,沿途經過天送埤、長埤湖、九芎湖到清水地熱園區,鐵路串連羅東和三星知名景點,為交通、觀光與經濟等多元面向帶來提振效果。未來,倘若山地線也能興建,屆時宜蘭縣將具備一條媲美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國家級觀光路線。
除了森林鐵路,我們也積極開展冬山河綠色河道航運及親水公園溫泉探勘計畫,利用冬山河域的水上航運,串接親水公園、傳藝中心及生態綠舟等3大園區,讓親水公園夏天有童玩、冬天有溫泉,3大園區預計每年帶來約百萬人次以上的遊客數,活化再造宜蘭觀光旅遊旗艦景點。
而節慶活動方面,我們以「2020蘭陽越夜越美麗」系列活動發展宜蘭夜經濟。在過去良好的活動基礎上,縣府團隊努力精進,除了童玩節蛻變升級,情人節浪漫燈景、冬戀蘭陽溫泉季豐富展演、歡樂宜蘭年傳統年味、春季旗艦環境教育活動宜蘭綠色博覽會,讓宜蘭的春夏秋冬都很精彩。
●用心防疫,用愛照顧
因應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為了讓縣民朋友安居生活,我們特別與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成立全臺灣第一個地方政府與在地醫院聯手打造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責實驗室」,將原本需要送至臺北檢驗的3天時間,縮短為4個小時。這也說明,宜蘭確實急需一座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我們會努力朝這個方向邁進。
在社福及長照政策的推動上,我們看見長者生活的需求與課題,致力於用行動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縣府團隊以「健康磐石大聯盟」為核心,整合資源、強化長照C級據點的醫療能量,使之成為結合健康促進、醫療及長照服務的多功能據點;同時,也在蘇澳鎮、冬山鄉與頭城鎮衛生所設立公辦公營的日照中心,這三家日照中心可服務失能及失智長輩,讓其能就近在熟悉的鄉鎮內使用到最完整的長照2.0服務。另外,為了促進長者「行」的方便,我們也協助五結鄉爭取幸福巴士,購置2臺新車,其中1臺是無障礙升降設備車輛,為長者打造就地安養的宜居城市。
為了守護長者的視力健康,我們在108年起啟動「免費敬老眼鏡」活動,獲得長者的熱烈迴響,109年將服務對象擴大至55歲至64歲原住民長者,邁向第3萬付免費敬老眼鏡之際,為縣內長者拓展美麗新世界。除了敬老眼鏡施政舉措,縣府團隊也努力推進高齡志工與高齡生活大學,促進老人身心健康,兒女安心、放心的醫療友善照顧服務。
另一方面, 針對原住民族及偏鄉地區服務方面,我們與西北扶輪社積極籌資規劃,獲得1臺「口腔保健醫療車」,設有牙醫治療台、X光室及全套消毒儀器等設備,能夠即時為鄉親提供洗牙、牙齒塗氟處理及補牙等服務,並加強社區民眾口腔保健觀念及疾病的預防。
除了建置原住民族地區微型日照服務中心、推動原住民族地區長照接送巴士,讓醫療照顧服務深入原鄉以外;為了照顧縣民的身心健康,我們也成立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開設全國首座家庭暴力防治館,力求全方位守護大家。
●全國金獎,榮耀共享
宜蘭,是個多雨的城市。在下雨的日子裡,在那些容易忽略的微小之中,你或許會發現,行車經過的路面依舊平坦、明明雨勢磅礡卻不見水淹行路,也不曾因為潮濕的回收處理物而受到孳生的蟲害侵擾。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有縣府團隊的用心與努力,保持路面的安全平整、妥善規劃及建置抽水系統、化污泥為動能,並且有效管理及維持環境衛生安全。
這讓宜蘭的施政成果屢獲金獎與競賽第一名肯定,諸如:交通處獲108年及109年交通部公路養護評鑑「金路獎」全國第1名、109年交通部「金安獎」交通工程類第1名、109年度以「宜蘭橋改建工程」獲得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工程金安獎;水利資源處以「茅仔寮抽水站及引水渠道新建工程」及「下水污泥處理碳化示範驗證廠統包工程」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兩金殊榮;環保局榮獲全國資源回收績效考核金質獎等。是以在縣府團隊積極行動,以及各方協力下,這份榮耀乃宜蘭縣民朋友所有,期待身為宜蘭人的我們,都能感到幸福與希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
市建局微型藝術展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4-29影音檔
攝影者粉絲頁: 黃名毅 影像工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圖解台灣、 晨星出版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市建局微型藝術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新書介紹
專訪攝影者: 黃名毅
內容簡介:
台灣最親近庶民,也最具傳承精神典範的老行業與職人,不僅涵蓋日常用品、民俗藝品,更包容食品、器物與傳統技能文化,讓人看見的,是台灣最具大眾生活特色與職人精神面面觀。
老行業是展現職人與匠師一生懸命的場域,所有傳統百藝與技能絕活都在此無所保留,本書不僅遇見20種台灣在地傳統老行業,以及世代傳承的老職人生命史,篇篇呈現職人過人的韌性與毅力,尤其職人展現絕活,澆灌了幾世代的使命,才能養成今日的風采,但時代巨輪無情的不停向前,老行業隨又面臨消逝或失傳的窘境。也因此,本書踏上追尋老行業與職人之途,雖無光鮮亮麗,卻處處能見幽微的光明與後輩傳承的希望,是不可錯過的傳世作品。
20.30.40世代看見的職人精神──
光餅+鹹味=鹹光餅,光餅,台式貝果?就得看老順香
★從順香到老順香──老順香糕餅店
素食者的夢幻食物,手工撈豆皮,堅持不加工
★土角屋內的豆皮──永順豆皮工廠
完全親手打造的手工汽車,只能用讚嘆形容
★老技術鎔鑄新靈魂──板金師傅和他的兒子們
吹霓虹燈管,是什麼東東,讓職人親口說
★老派的浪漫──霓虹燈微型工廠
聲音要好聽要傳遠,先需拉皮
★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
機器能做的事,為何還要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黏?
★源自乞食的靈感──陳忠露雞毛撢子
吃冰不只是冰涼透心,還能承載幾代人的幸福感
★不只是賣冰── 幸發亭,蜜豆冰的回憶
傳統漢餅也能光彩奪人,看年輕氣息的翻轉
★目光如炷,第五代的年輕氣息──陳允寶泉
三把刀雕塑的時代,隨時代創新的木雕
★不允許退休的傳奇手藝──陳彫刻處
地方美食的訣竅,就在站穩腳步,堅持美味
★方與圓──正莊麻糬
從抗拒到展現手藝,成為最搶手的廟會燈藝品
★廟宇燈籠高高掛──森興燈籠店
還有更多老行業職人〜
★從澎湖二崁到台灣的中藥師──金元和蔘藥行
★跨世代的米奶粉──黃清松米奶粉
★撿風水──拾骨師李國雄
★家將教頭和他的神像雕刻兒子──道林軒
★戲夢人生──明山臺灣民俗佈景彩繪工作室
★老派紳士的新浪人風貌──華谷理容院
★神的孩子在神農街上──府城永川工藝社
★三人成行──三合成棺木行
★南方澳‧北方澳‧船仔旗──集豐海產行
作者簡介:莊文松
筆名柯帕。嘉義縣六腳鄉人。
熱愛書寫有關台灣地方史的旅行散文。從地方誌到社區發展以及人情故事,都是個人書寫的材料。隨筆散見《中華日報》「副刊」。
著有《在二樓窗口讀雨》(麥田,2001);《台灣的老港口與老碼頭》(遠足,2004);《寶貝觀音》(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我與世界失去了聯繫》(晨星,2014);《圖解台灣老地名》(晨星,2017)等書。
作者簡介:林珊
後現代軟骨頭,喜歡躺著不排斥坐著。視沙發為生活不可或缺之傢俱。搜集明信片及電影台詞。
最喜歡的歌詞是:「喜歡養狗,不愛洗頭」及下三句。未來想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攝影者簡介:黃名毅
1981年生嘉義人,2011年左右與全家人搬回嘉義縣朴子從農,作物主要為溫室小番茄,並開啟攝影興趣並自學,觀察在地人物生活,題材多以傳統行業、傳藝、農村產業、風景、小人物等人文為主,時常分享各式各樣產業勞動小人物影像。2016年夏天成立黃名毅生活工作室,從興趣兼職轉型以全職攝影為主要的收入及工作,同年底獲得國家地理頻道攝影比賽人物組銀牌;2017年初受邀參與紐約國際藝術展展出,同年獨立出版《大樹下的節氣生活攝影集》;2018年持續接受公部門委託工作,如台南觀光旅遊局、台中建設局、嘉義縣政府、各地農會單位、市公所等計畫案,並從事攝影課程教學,及農產電商平台之農友農產開發及採訪等。
市建局微型藝術展 在 《細塑今昔· 智建未來》微型藝術展, “An Art Journey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慶祝香港特區回歸25周年, 市區重建局 及華懋集團聯合呈獻《細塑今昔· 智建未來》 微型藝術展 ,於中環街市展出。這是全港首個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 ... ... <看更多>
市建局微型藝術展 在 快樂微型藝術會Joyful Miniature Association -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哋要再次感謝華懋集團和市區重建局的邀請,讓快樂微型藝術會有一個好好的機會,係中環核心地方—中環街市進行展覽,讓更多人認識香港的微型藝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