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明天八點「哈娜麥莎微醺時刻」節目,非常難得邀請到在國內講到中東音樂,絕對會想到的馬儁人老師。
沒錯!今天和明天我們就要來講中東音樂!來自沙漠的故事⋯!
非常有緣的在幾個月前,好友Denise DanChing丹青跟老盧盧欣民和小仙姑Jean LiuJean Liu「12個迴響」音樂會,我擔任主持人,就認識也到現場的中東鼓音樂人馬儁人老師~。大家一起吃飯聊談中~才發現馬老師真的是滿滿故事的一個人!當下就立即邀約來上節目!
前陣子終於排到了馬老師來到現場預錄,沒想到馬老師是這一波疫情最後一個上我現場採訪的特別來賓。🥰🙏(後來的來賓,因為疫情關係,全部電話採訪囉)
所以今天和明天的節目彌足珍貴,因為有現場我和馬老師的即興演出~🥰🥰🌹🌹
馬儁人馬老師在成為中東鼓音樂家,專研中東鼓之前是非常資深的攝影記者,許多戰地新聞、國內外軍事新聞、各個國家救災救難的大型新聞都看得見他的身影~。十幾年的攝影記者生涯,後來也製作了紀錄片並且得到金鐘獎的肯定~!
1996年他為了要報導戰地新聞,踏進伊拉克之後,就跟阿拉伯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
20年間來來去去中東地區,從起初的戰地新聞報導,到後來專研中東鼓中東音樂,專程到阿拉伯地區不同國家去拜師學藝⋯甚至回國之後成立「中東樂舞團」,也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完成了一本中東節奏的專書「中東樂舞節奏聖典」!
這一段從攝影記者、紀錄片導演到中東鼓音樂人的心路歷程的轉換,非常精彩~!
我每次看到老馬在講述中東的風俗民情、中東的音樂、中東的食物、中東的居民⋯,總是看見他的眼光散發著愛的光彩和喜悅⋯,他真的很愛這一塊土地以及其上的人民,他跟我說,過去他用鏡頭傳遞對中東地區的愛,他說現在只是攝影鏡頭轉化成為中東鼓聲,因為他認為音樂是更大的力量和橋樑!他最大的希望是和平與愛!希望中東地區不要再戰爭分裂!
他說他的願望~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回到這一塊沙漠地帶,教孩子們打鼓⋯當他說完這些話,我眼中濕濕心中暖暖,我也希望有一天老馬的願望可以達成!到時我也要跟著去當助手🥰🥰🌹🌹🙏🙏
我對沙漠與海,一直有一種無法言喻的特殊情感防~。海與沙漠,總是給我一種強大的安定的力量!好像造物主的眼睛和寬大的胸膛擁抱著你,深情的看著你一樣⋯。
我的音樂啟蒙是從Kitaro喜多郎的「絲綢之路」,就開始常常幻想沙漠的情節,年輕的時候,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系列散文,也帶領當時所有的華人進入了沙漠地帶⋯,二十幾年前我開始聽以色列國寶Ofra Haza的音樂~對中東音樂有著謎樣的嚮往~~。他們的曲調他們的節奏他們的唱法⋯。
12年前,我終於踏上以色列之旅,總共三次⋯從此沙漠景象,沙漠音樂就常出現在我夢中⋯。
今天和明天千萬不要錯過來自沙漠的音樂和一個台灣男子如何熱愛中東地區的故事~。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47集 6/12播出曲目
1、沙漠/齊豫
2、償還/鄧麗君 Teresa Teng
3、不要在背後呼喚我/Dave Wang 王傑
4、Saied AL Hawa / قهوة فيروز - Qahwat Fairouz
48集 6/13播出曲目
1、I’m Nin Ali 2000/ עפרה חזה - ofra haza - שיר ישראלי
2、Oudak Rannan / Fayrouz | فيروز | Fairouz
3、吉普賽香水/中東樂舞團現場
4、夢田 / 齊豫 潘越雲‧Michelle Pan
🌹🐫🌹🐫🌹🐫🌹🐫🌹🐫🌹🐫🌹🐫
◉馬儁人老師簡介:
1996年首次踏上伊拉克採訪戰事。某天從戰場回程的路上,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傳來陣陣樂音,那帶點哀愁的唱腔在山谷中迴盪,伴隨簡單明快的鼓聲,聲聲鑽進細胞裡。那一刻,音樂魂再也無法安靜。
2007年開始浪跡中東世界,十年內造訪埃及、敘利亞、突尼西亞等阿拉伯文化重鎮,學習各類中東打擊樂器與中東音樂文化。目前於亞洲各地教學與演出,期望大眾欣賞進而學習中東音樂,更希望能透過音樂介紹這地區悠久的歷史與文化,讓世人對中東少一點誤解,多一點關懷。
2019年出版《中東樂舞節奏聖典》,內容涵蓋中東音樂簡史、古今中東節奏、中東打擊樂器、中東打擊樂器教學等;將中東音樂的浩瀚知識整理成冊,造福中文讀者。
🌹🐫🌹🐫🌹🐫🌹🐫🌹🐫🌹🐫🌹🐫
1、馬儁人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majunren
2、馬儁人~文化講座「中東鼓樂印象之旅」
https://youtu.be/1S_EjYWrHl0
3、中東舞樂團現場演出「一千零一夜」
https://youtu.be/Rv_aTyVqP5Q
🕊🕊🕊🕊🕊🕊🕊🕊🕊🕊🕊🕊
每週六每週日晚上
20:00-21:00
Alian96.3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 哈娜麥莎微醺時刻」
每週六日晚八點
歡迎跟我蘇婭一起聽聽音樂
談談心 小小微醺一下 🥂🍷🥃🌹
App下載「Hinet Hichannel」
~「Alian FM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index.do
(手機電腦都可以聽)
http://alian963.ipcf.org.tw/programs_view.php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隨選節目網址~可以點選你喜歡的節目收聽)
🧡💛💚💙💜🖤🤍❤️🧡💛💚💙
希利亞的迴響 在 叛逆中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你大聲喊唱,山谷雷鳴,音傳千里,一疊一疊,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因它在傳遞你心間的聲音,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
- 李叔同 《晚晴集》
前晚睇完 @k_p0k1 最後一個自肥環節,與其話係自肥,不如話係一個個人修煉嘅小旅程。唔似其他隊友,保錡有好多嘢可以肥自己嘅保錡,揀咗將自己交咗畀無制限OT編集団,可能出於對團隊嘅信任,可能出於快吞轟嘅衝勁,又或者係出於失去咗嘅信心。
其實《自肥》並唔係一個一夜之間爆出嚟嘅驚世鉅作,無論係ERROR定無制限,都一直做緊自己嘅最好,只係193言論做咗催化劑,一時間所有目光都去咗呢班「不知天高地厚」嘅「死𡃁仔」身上,有人想睇你點死,有人想睇你點樣對抗巨人歌利亞。無論係出位言論定桃色醜聞都只係導火線,呢一刻嘅火花令到世人睇到你哋,但係要團火燒著埋其他人嘅心,就靠你一直以嚟儲落、做落幾多嘢。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即使要經歷等待,你用心做過嘅事,一定會被人看見,而到時嘅光,會比起死亡行星撞地球更光更亮。
P.S. 呢句說話適用於整個團隊以至所有一直還在堅持嘅人,不過我特別引用兩張保錡自肥挑戰嘅相,希望佢可以重拾信心同初心,成為更好嘅吳保錡。
#ERROR自肥企画
#致一直還在堅持的人
#叛逆中女 #叛逆語錄 #手寫 #手寫字 #文字 #寫字 #書法 #繁體字 #廣東話 #手繪 #插畫 #插圖 #水彩 #語錄 #手寫語錄 #calligraphy #handwriting #brushcalligraphy #inkdrawing #watercolor #brushlettering #brushpen
希利亞的迴響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香港電影業已死?本土電影零希望?這個永恆課題,最近又成網上熱話,有說沒了 80 年代天時地利人和,香港不可能重建「東方荷里活」盛世,但世界本來就無所謂成功秘笈。尼日利亞就是按照截然不同的途徑,成功問鼎世界第二大電影產業。
早於 1950 年代起,尼日利亞電影就經歷過黃金時代,但軍事獨裁,加上匯率下挫,令電影業一落千丈,到 90 年代又再次復甦,但不是靠複製前人的公式。當地約魯巴族人(Yoruba)有流動劇場傳統,不時穿梭各村落演出,後來更把表演錄製成電影,以卡式錄影帶出售。雖然作品粗製濫造,題材乏善可陳,婚姻、婆媳糾紛的劇情無限輪迴,但電影業卻成功透過卡式錄影帶再現生機。
隨著市場逐步膨脹,作品外銷到非洲其他角落,尼日利亞影星的名字也變得家傳戶曉。低成本電影縱然不曾絕跡,但商業投資和政府補助提升下,部分製作費高達 1.2 億奈拉(約 580 萬港元),影片也搬到大銀幕放映,題材更多元化,甚至能夠在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
2009 年起,尼日利亞電影年產量已超越荷里活,為印度 Bollywood 之後第二大電影產業,被外媒冠名 Nollywood,年產量達 2,500 部,養活超過 100 萬人,也帶旺相關產業鏈。去年全球電影業低潮,當地卻迎來史上最賣座電影 Omo Ghetto: The Saga,累計票房 5.7 億奈拉(約 1,200 萬港元)。
假如有尼日利亞電影人大放厥詞:「沒有卡式錄影帶,港產片不可能復興。」你大可不必理會,香港電影沒必要複製尼日利亞公式、也不可能緊隨 80 年代前人腳步。
新一代電影人面對條件局限,自會想辦法絕境求存,正如當初沒人看好錄影帶電影,亦沒有人看好 Netflix,尼日利亞更看似跟電影拉不上關係,誰又說得準香港電影再沒可能?
==========================
📸 茶杯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