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堂】
什麼是天堂?也許波斯人會告訴你,天堂是花園。因為,「Paradise」這個詞是從古波斯語的字根「Pardis」傳入歐洲的,它的原意是「圍牆內的美麗園林」,所指的是「波斯花園」。
波斯花園除了花木繁茂,設計上往往突顯出波斯瑣羅亞斯德教 4 大元素——天空、水、大地、植物的象徵意象,今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 9 座波斯花園,最早建於公元前 6 世紀,包含了樓台、亭榭、牆垣以及水流灌溉系統等重要特徵。
波斯花園通常分為 4 個部分,用 4 條河流和 4 個意象代表世界,被稱為四花園(Chahar Bagh)波斯人造園技術使人驚豔,西班牙、印度等地園林風格都深受影響。
波斯人將他們的花園稱為「paradaida」,希臘人借用並將之翻譯作「paradisos」,當《創世記》翻譯成希臘文,猶太學者選擇了「paradisos」,將伊甸園翻譯成「parádeisos en Edem」,「paradisos」因此也帶上了「天堂」的意涵。
建造這些花園的古波斯帝國已不復存在,但其理念和設計卻對後世留下極深遠的影響。
📸 dynamosquito / Flickr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建築 #名句 #名言 #智慧 #天堂 #華波斯 #花園 #hkig #writer #quotes #quote #wisdom #hkiger #852 #philosophy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淵流 第四集 2018年04月12日 主持: 加燦生 , Alexei 第一節: 希臘黑暗時代的特徵/ 神殿改建造教堂 ,到底係唔係傳承/ 睇克里特島,見到黑暗時代有幾慘/ 唔夠糧食,希臘人靠乜走出生天 第二節: 詩歌敎路:錢多人傻速來/誠哥都學古希臘分身家法/海外殖民三件事,要問D...
希臘人 特徵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紛紛擾擾的2020年,除了病毒、暴雨洪水、香港局勢之外,美國的種族歧視也是另一個看似屬於今年的獨特問題,但實際上都可以從過去的歷史中看到一些端倪。我們已經知道的是,歧視除了帶有看不起他人,以及試圖將他人貶低的文化特徵之外,另一個隱藏的面向則是藉由抬高自己的文化價值與地位來達到貶低別人的目的。所謂的「白人」在試圖歧視有色人種的同時,也必須「創造」屬於自己的特殊文化價值與文明地位。粗暴的白人文化中心主義已經在文化相對論還有族群平等的論述下,成為常識性的一種歧視代表,也就是說,一般人已經比較容易注意到這樣的論述是歧視性的。不過,如果這類的文化歧視是採用比較隱晦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傳說故事以及其當代的化身—漫畫、電影等,我們還會輕鬆的警覺這類論述的危險性嗎?實際上,在各類超級英雄電影被批評選角太過「白人」之前,他們在歷史中早就嘗試過類似的辦法,那就是把希臘、羅馬時期的神話與歷史嫁接成為西方文明的來源,同時也是西方白人優於其他人群的強勢論述。
———
很少有問題像「古希臘人的膚色」那樣不斷引發爭議:愛荷華大學古典學教授莎拉‧邦德(Sarah Bond)發表的論文引起了軒然大波,她表明許多現在看起來雪白的古希臘雕像,最初都是上色的藝術作品。這點毫無爭議,研究證據也已經證明了這個事實,但邦德在網路上仍然飽受種族主義者的抨擊;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迷你影集《特洛伊木馬:傾城》(Troy: Fall of a City)選擇黑人演員飾演阿基里斯、派特羅克洛斯、宙斯和艾尼亞斯等角色,同樣也引起了爭議。
「古希臘人是白人典範」的觀念在西方社會根深柢固,一些極右派人士熱衷於推崇這個觀點,他們假想自己是歐洲戰士的繼承者,但種族主義是情緒化的,而不是理性的。劍橋大學希臘文化教授提姆‧惠特瑪許(Tim Whitmarsh)撰文探討了古希臘人自己如何看待膚色差異,這些差異具有啟發性,因為它清楚表明了現代西方社會以膚色劃分種族的詭異之處。
荷馬的《伊利亞德》(Iliad)是現存最早的希臘文學作品,我們或多或少瞭解其他希臘文學作品的作者是誰,但「荷馬」對人們來說仍然是個謎,因為他是最久遠的古希臘人物:他的詩歌究竟是某個作者的作品?還是某種文化傳統的作品?至今仍沒有共識。
我們只知道這些詩歌大多為口耳相傳的古老故事,在西元前八世紀至七世紀時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形式。特洛伊戰爭是荷馬史詩中的重大事件,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發生在青銅時代初期(西元前十三或十二世紀)的真實事件。從歷史角度來看,這些詩作是不同時代的綜合體:有些元素源自西元前八世紀的當代世界,有些是後人對青銅時代的真實記憶,還有一些來自古代印歐的詩學。就像所有古希臘人都知道的,裡面包含著一些無害的幻想:例如,沒有人會真的相信阿基里斯的馬能說話。
阿基里斯並不是歷史人物;或者更確切地說,荷馬史詩裡的人物是或不是真實人物雖然有關係,但都不是重點。在我們和希臘人的眼裡,阿基里斯只是一個神話人物,一種詩意的創造物而已。所以問題不是:「阿基里斯長什麼樣子?」而是:「荷馬會如何描寫阿基里斯?」《伊利亞特》裡的阿基里斯留著黃褐色(xanthos)的頭髮。「xanthos」通常被翻譯為「blond」,這個英語翻譯賦予現代人很多的想像空間,但也可能誤導了我們。事實上,古希臘的色彩詞彙並不能直接表示現代英語的色彩詞彙,因為「xanthos」可以用來表示褐色、紅色、黃色或金色。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如何把一個希臘詞翻譯成英語)還存在一個巨大的爭論,而且已經困擾學者許久:不同文化對顏色的理解和表達方式是否不同?這不是能在這篇文章解決的問題,但必須強調的是,古希臘的色彩詞彙與現代人認知並不相同,而且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此外,「黑」(melas)和「白」(leukos)也是性別用語:女性會被稱讚擁有「雪白手臂」,而男性則不會被這樣說。這種差異體現在希臘(還有埃及)藝術傳統中,女性皮膚通常被描繪得比男性白很多。因為如果稱一個希臘男子是「白人」,等同在羞辱他很陰柔毫無男子氣概。相反地,稱奧德修斯是「黑皮膚」則讓人聯想到他是風雨無阻的硬漢,反而是一種讚賞。
所以會問「阿基里斯和奧德修斯是黑人還是白人?」其實是誤讀了荷馬的詩。荷馬所使用的色彩詞彙並不是為了把人物區分成某個種族,而是為了用微妙的詩意聯想來塑造個人特色,如果單純用真實顏色表達,這些聯想也就消失了。希臘人根本不認為世界完全按照種族膚色劃分為黑白兩種:這是現代西方世界反常的想法,是許多不同歷史力量導致的產物,特別是受大西洋的奴隸貿易與十九世紀的種族理論影響。在希臘或羅馬,沒有人會用白人或黑人來區分種族。當然,希臘人看得出膚色的差異,他們把自己與非洲和印度的黑人區分開來,有時還會用帶有種族歧視的輕蔑措辭來形容;但是,他們也把自己與北方膚色較白的民族區分開來。整體來說,希臘人根本不覺得自己是「白人」。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285?fbclid=IwAR0GlmrVg5j3Q4xIVM7ENZM7UZvVLHr9_QkGMMm3lLvxPPe_-6TVbn3XTAw
希臘人 特徵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媽祖與海洋文化| 知史百家
安煥然
媽祖信仰的廣泛傳播,是中國古代航海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媽祖之普渡慈航,海不揚波,增添討海人的信心。《天妃顯聖錄》記載媽祖機上求親、化草救商、鐵馬渡江、龍王來朝、收伏晏公、收伏嘉應嘉佑、禱佑起椗等濟救民間海商漁民的聖跡,朱衣著靈、護佑鄭和下西洋、護佑遣使琉球等中國朝使船隊之遠航,庇佑海運漕糧等事功,均展現了媽祖信仰是重商、進取的海洋文化。相對於大陸型的農業文化,媽祖信仰與中國海洋事業的相互映照,展現了中國人冒險求利,勇敢涉洋的開放氣魄。
千年媽祖,意示中國也是偉大的航海民族,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閩粵地區,閩商的豪邁進取,海南人更應以大海為量。
媽祖信仰是東方母性海洋文化的象徵。媽祖的東方海洋女神形象,不同於西方那種代表雄心、攻擊、競爭、佔有之海神形象。在西方,古希臘有海神波寒冬,祂是一個手持三叉戟的壯年男子,經常騎著駿馬在海上飛馳,所到之處,掀起巨浪,波濤汹湧,大地顫抖。人們都說祂是大海的主人,若不順從、供奉,必遭滅頂之災。在古希臘人看來,海神波塞冬沒有善惡之分,有的只是力量。強者,即擁有權力,擁有一切。而在東方,千年海洋女神,媽祖形象一開始就被賦予祂控制海濤風向的靈性,深具庇佑海者安全、順航的神庥職能。媽祖是以人格化的神祇恣態出現,展現人類母愛之無私利他的精神。
徐曉望《媽祖的子民》指說,在中國的民間傳說,媽祖是一個高雅的年輕母親的形象,祂身披象徵著吉祥的紅衣,在茫茫大海上飄行,哪裡有海難,便趕去營救落難者,給人們帶來平安、好運、吉祥。在祂的身上,寄托的是人類母親的愛──慈祥、親切、無私、利人,祂將愛付於人,而從不索取、不求回報。在媽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東方海洋文化的特徵。
漢民族以慈悲無私的女性(母性)為海神,實是帶有中華文化之內蘊。不是因為恐懼於媽祖這海神會否發怒,才誠惶誠恐地去供奉。宋元以來,人們崇祀媽祖的態度是非常密切的。誠如元代柳貫《敕賜天妃廟新祭器記》所寫的:「命蔫於天妃,得吉卜而後行,精神蠁如父母之顧復其子。」
元代黃四如《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厘殿記》則說得更為貼切:「所謂神者,以死生禍福驚動人,唯妃,生人福人,未嘗以死與禍恐之。故人人事妃,愛敬如母。」
媽祖信仰是超越地域、階級、族籍的海洋和平文化。處在21世紀的今天,媽祖信仰這種「未嘗以死與禍恐之」,使人備感親切,「愛敬如母」的媽祖精神,不就更是我們應當發揚的海洋文化嗎?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希臘人 特徵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淵流 第四集 2018年04月12日 主持: 加燦生 , Alexei
第一節: 希臘黑暗時代的特徵/ 神殿改建造教堂 ,到底係唔係傳承/ 睇克里特島,見到黑暗時代有幾慘/ 唔夠糧食,希臘人靠乜走出生天
第二節: 詩歌敎路:錢多人傻速來/誠哥都學古希臘分身家法/海外殖民三件事,要問Delphi 神婆先 / 神婆靈唔靈,全靠解簽佬!
第三節: 聖地Delphi,神殿同盟的責任/殖民地碰上腓尼基人,結果會點?/吸納文化,文字再生/木馬屠城vs三國演義,重塑希臘精神:永不團結,永遠競爭!
巴打台網址
https://badatoy.com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希臘人 特徵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史淵流 第四集 2018年04月12日 主持: 加燦生 , Alexei
第一節: 希臘黑暗時代的特徵/ 神殿改建造教堂 ,到底係唔係傳承/ 睇克里特島,見到黑暗時代有幾慘/ 唔夠糧食,希臘人靠乜走出生天
第二節: 詩歌敎路:錢多人傻速來/誠哥都學古希臘分身家法/海外殖民三件事,要問Delphi 神婆先 / 神婆靈唔靈,全靠解簽佬!
第三節: 聖地Delphi,神殿同盟的責任/殖民地碰上腓尼基人,結果會點?/吸納文化,文字再生/木馬屠城vs三國演義,重塑希臘精神:永不團結,永遠競爭!
巴打台網址
https://badatoy.com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希臘人 特徵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歷史淵流 第四集 2018年04月12日 主持: 加燦生 , Alexei
第一節: 希臘黑暗時代的特徵/ 神殿改建造教堂 ,到底係唔係傳承/ 睇克里特島,見到黑暗時代有幾慘/ 唔夠糧食,希臘人靠乜走出生天
第二節: 詩歌敎路:錢多人傻速來/誠哥都學古希臘分身家法/海外殖民三件事,要問Delphi 神婆先 / 神婆靈唔靈,全靠解簽佬!
第三節: 聖地Delphi,神殿同盟的責任/殖民地碰上腓尼基人,結果會點?/吸納文化,文字再生/木馬屠城vs三國演義,重塑希臘精神:永不團結,永遠競爭!
巴打台網址
https://badatoy.com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