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國寶級作曲家、左翼政治家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Mikis Theodorakis)辭世,享耆壽96歲。他的配樂代表作包括《希臘左巴 Zorba The Greek》(1964)、《焦點新聞 Z》(1969)、《衝突 Serpico》(1973)等作。他以鼓舞希臘人推翻軍事暴政聞名,晚年也以反猶主張備受爭議。
.
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出生於愛琴海上的希俄斯島,他與兄長從小從母親身上學習希臘民間音樂,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在17歲就辦了自己的音樂演奏會。在希臘被軸心國佔領時期,提歐朵拉吉斯加入了共產黨的ELAS部隊,與英國部隊一起對抗希臘右翼。從此之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共產黨便結下不解之緣。
.
戰後,希臘陷入血腥內戰,由英國與美國支持的國民軍與共產黨激戰四年,期間提歐朵拉吉斯遭到逮捕與流放,甚至兩次遭遇活埋酷刑,染上肺結核。戰後,他得以在雅典安身,同時也在巴黎音樂學院進修,進一步學習創作交響樂和室內樂等各種曲風。他也嘗試為許多希臘共產詩人的詩句譜寫成曲。
.
在冷戰期間,提歐朵拉吉斯成為共產主義最堅定的支持者。1957年,他的鋼琴協奏曲曾在莫斯科音樂節獲得金獎。同年,他也為英國電影《Ill Met by Moonlight》(1957)譜曲,很快在歐洲樂壇站穩腳步。不過在1960年,他決定回到故鄉,提出了復興希臘音樂的概念,主張利用西方交響樂與傳統希臘樂器混合,創造出一個獨立的流派。
.
然而,1963年,希臘左翼政治家格里戈里斯.蘭布拉基斯(Grigoris Lambrakis)遭到暗殺,希臘政局陷入動盪,提歐朵拉吉斯開始涉入政治,成為左翼議員。但也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生涯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即提名七項奧斯卡獎的《希臘左巴》,這部電影的旋律甚至從此成為描繪希臘的固定曲目。同一時期,他也創作了以描述納粹大屠殺的經典曲目《毛特豪森三部曲 Mauthausen Trilogy》。
.
美國樂評人約翰.克洛威爾(John Rockwell)曾歸納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元素主要為三項,分別是激動人心的曲調、富有感染力的舞蹈節奏和希臘波左基琴所創造的異國色彩。
.
好景不長,軍事強人喬治斯.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在1967年發動政變,採取鐵腕統治,使得數以千計的反對派遭到監禁,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被下令查禁,沒多久他本人也遭逮捕,被判處五個月監禁。
.
1968年出獄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妻小被流放到伯羅奔尼撒的山中鄉村軟禁。期間,他依然持續工作,為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焦點新聞》作曲,這部作品便是影射戈里斯.蘭布拉基斯遭暗殺案,對希臘軍政府多有批判。他在英國金像獎榮獲最佳電影音樂殊榮。
.
由於提歐朵拉吉斯在當時的希臘是家喻戶曉的音樂人,坊間一直流傳一個都市傳說/趣聞。內容是有個希臘人在路上聽到警察在哼提歐朵拉吉斯普寫的曲子,他走過去問警察:「你也懂提歐朵拉吉斯普?」結果警察依「收聽提歐朵拉吉斯普作品」之名將他逮捕。
.
在提歐朵拉吉斯被軟禁之時,全球作曲名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導演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都曾出聲呼籲希臘政府釋放帕帕佐普洛斯。直到1970年4月13日,他因罹患肺結核而獲准保外就醫,科斯塔-加夫拉斯等人親自迎接身體嬴弱的他。
.
不過三個月後,提歐朵拉吉斯已經能親自上陣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表演盛況空前,長時間的鼓掌與歡呼聲,使得他不由得出場謝幕高達五次。自此,他耗費四年期間在各地舉辦以推翻希臘軍政府為目標的籌資音樂會,在智利甚至受到聶魯達(Pablo Neruda)親自接見。政治領袖如南斯拉夫的狄托(Josip Broz Tito)和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都將之視為座上賓。
.
隨著帕帕佐普洛斯上校倒台,提歐朵拉吉斯得以在1974年凱旋歸國,所有的廣播節目都在播送他的作品。之後他持續從政,曾在1980年代起擔任過兩次議員,亦曾高居部長職。期間他一樣繼續創作,推出歌劇與芭蕾舞劇作品。1990年代從政壇退休後,他被任命為希臘國家廣播電台合唱團與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持續走上國際推廣希臘音樂。
.
但這不代表提歐朵拉吉斯從此便遠離政治,他依然積極向國際政治議題發表意見,包括反對北約介入科索沃、反對伊拉克戰爭等。在2003年,他更語出驚人地指出,這世界上一切災難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造成,稱以色列是邪惡的根源(不過後來在言論掀波之後,他主動致歉)。
.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反美主義者之一,提歐朵拉吉斯在美國的形象也備受爭議,《紐約時報》為他寫的訃聞也刻意調侃他是一名「富有的共產黨人」。文中寫道他在巴黎、雅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擁有房產,在資本主義大都會紐約、倫敦、柏林等地舉辦音樂會等等,更享有議員特權,暗示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作者麥克法登(Robert D. McFadden)指出提歐朵拉吉斯從沒有為自己的表裡不一向世人致歉。
.
基於其樂壇成就,晚年的提歐朵拉吉斯載譽不斷,包括在2007年所榮獲的世界音樂獎終身成就獎殊榮。但他從未停歇創作,直到生前仍有負責配樂的電影作品尚在製作中。
.
2021年9月2日,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在雅典辭世。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即時宣布全國進入三日哀悼期。
.
.
(圖為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
#MikisTheodoraki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760的網紅長笛琴人Annie&Mim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克羅地亞狂想曲》小提琴、長笛&鋼琴版本 《Croatian Rhapsody》Violin,Flute&Piano version 這次要來演奏鋼琴家邁可森Maksim Mrvica的知名代表作「克羅地亞狂想曲」😊Annie和Mimi除了把這首克羅地亞改成了小提琴與長笛版本外,在影片中還加入了我...
「帕格尼尼代表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我是江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長笛琴人Annie&Mim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我是江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帕格尼尼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帕格尼尼的「如歌似的」... - 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帕格尼尼的「如歌似的」... - 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 ... - Facebook 的評價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我是江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非常開心和洪健鈞老師合作,
相信大家已經被他圈粉圈到不行😂
讓我奉上老師的粉專❤️
https://m.facebook.com/chienchunhungflute/
馬上追起來吧!
附上本集洪老師演奏的曲目介紹🎵
(撰文:洪健鈞)
W. A. Mozart: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KV. 314, 3rd Movement.
此首協奏曲為音樂神童莫札特為長笛所譜寫的經典曲目之一。據說莫札特本人並沒有很喜歡長笛這個樂器,為長笛譜寫的曲子為數不多。但迫於生計,當時在一位荷蘭長笛演奏家Ferdinand Dejean的委託之下,才譜寫了幾首,且並未完成受託的所有曲目。其中,莫札特將雙簧管的C大調協奏曲直接移調以及小幅度修改,便誕生了這首D大調長笛協奏曲。即便如此,它仍然是音樂史上最重要、最有藝術價值的曲目之一,其中的第三樂章輪旋曲,輕快且朗朗上口的旋律,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A. Jolivet: Flute Concerto No.1, Allegro risoluto.
Jolivet為20世紀法國作曲家,喜歡使用無調性以及東方曲調為元素創作。其為長笛所寫的獨奏曲、奏鳴曲、協奏曲、還有「里諾之歌」,皆極具挑戰性,都是長笛的必學曲目。此協奏曲為Jolivet寫給長笛大師Jean-Pierre Rampal(朗帕爾)的作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讓此曲變成國際比賽的超熱門曲目。
C. Nielsen: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被推崇為丹麥最重要的音樂家,也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北歐最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而這首長笛協奏曲為尼爾森晚年的代表作。當時尼爾森欣賞了知名的室內樂團「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的演奏後,驚為天人,便承諾要為五重奏中的每個樂器各譜寫一首協奏曲,可惜最後因病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以及單簧管協奏曲。此曲曲風生動幽默、充滿驚奇,如同幻想曲一般。日後以其名舉辦的長笛最大型比賽:「尼爾森長笛大賽」中更形成傳統,參賽者在決賽必須演奏此曲為壓軸。
C.P.E. Bach: Flute Concerto in D minor, Wq. 22, 3rd Movement.
C.P.E. Bach 為音樂之父巴哈的次子,也是他眾多子女之中最有名的一個,立足於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轉捩點,他的作品風格大膽創新、旋律線條優美典雅,無論是內容以及形式上,都為之後的古典樂派開創了先驅。此首D小調長笛協奏曲為C.P.E. Bach最著名的曲目之一,除了艱深的技巧外,其豐富的色彩以及聲響效果,讓這首曲子到現在還是炙手可熱的比賽、音樂會曲目。
J. Ibert: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Ibert為法國知名作曲家,在其相當多元的作品中,為管樂所做的作品更是其巔峰之作,音樂風格簡潔生動,線條清晰。此長笛協奏曲當時是獻給法國長笛名家Marcel Moyce的作品,並由他進行首演。精彩萬分且極具效果與張力的特點更讓它成為最重要、最熱門的長笛曲目之一。
Bonus:
C. Reinecke: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83, 2nd Movement.
http://bit.ly/訂閱江老師
我是江老師IG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IG
我是江老師FB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FB
我是江老師YT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YT
合作訊息聯絡,或是寫信給我:iamteacherchiang@gmail.com
#協奏曲 #長笛 #流浪動物 #罰錢 #我是江老師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長笛琴人Annie&Mim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克羅地亞狂想曲》小提琴、長笛&鋼琴版本
《Croatian Rhapsody》Violin,Flute&Piano version
這次要來演奏鋼琴家邁可森Maksim Mrvica的知名代表作「克羅地亞狂想曲」😊Annie和Mimi除了把這首克羅地亞改成了小提琴與長笛版本外,在影片中還加入了我們彈鋼琴的片段,是不是讓整首克羅地亞狂想曲聽起來更加豐富了呢?😆希望大家會喜歡我們的Croatian Rhapsody!
歡迎幫我們多多分享、按讚留言和訂閱唷,你們的支持是最大的鼓勵:)
FACEBOOK:長笛琴人Annie & Mimi
https://www.facebook.com/annieflutist/
各式活動演出/婚禮演出/商演等都歡迎至Facebook來信
姐妹均畢業於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碩士,分別師承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首席及帕格尼尼大賽得主,在國內外均有豐富演出經驗
歡迎支持贊助長笛琴人
歐付寶 ▶ https://p.opay.tw/ZvhLj
Paypal ▶ https://www.paypal.com/paypalme/anniemimimusic
樂譜網站
MUSIC SHEET ▶ https://www.mymusicsheet.com/anniemimimusic
蝦皮 ▶ https://shopee.tw/anniemimimusic
If you like the video, Please SUBSCRIBE :)
記得開啟小鈴鐺接收通知哦!
有喜歡的歌希望長笛琴人演奏嗎?歡迎留言在下方讓我們知道,有機會將會為你演奏哦:)
#克羅地亞狂想曲 #CroatianRhapsody #邁可森 #MaksimMrvica #馬克西姆 #長笛cover #小提琴cover #長笛演奏 #小提琴演奏 #婚禮演出 #活動演出 #商業演出 #長笛樂手 #小提琴樂手 #長笛 #小提琴 #長笛老師 #小提琴老師 #flute #violin #flutecover #violincover #長笛琴人 #長笛annie #小提琴mimi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我是江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非常開心和洪健鈞老師合作,
相信大家已經被他圈粉圈到不行😂
馬上讓我熱騰騰奉上老師的粉專❤️
https://m.facebook.com/chienchunhungflute/
大家請笑納😂
這邊也在附上洪健鈞老師本集演奏的曲目介紹🎵
(撰文:洪健鈞)
W. A. Mozart: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KV. 314, 3rd Movement.
此首協奏曲為音樂神童莫札特為長笛所譜寫的經典曲目之一。據說莫札特本人並沒有很喜歡長笛這個樂器,為長笛譜寫的曲子為數不多。但迫於生計,當時在一位荷蘭長笛演奏家Ferdinand Dejean的委託之下,才譜寫了幾首,且並未完成受託的所有曲目。其中,莫札特將雙簧管的C大調協奏曲直接移調以及小幅度修改,便誕生了這首D大調長笛協奏曲。即便如此,它仍然是音樂史上最重要、最有藝術價值的曲目之一,其中的第三樂章輪旋曲,輕快且朗朗上口的旋律,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A. Jolivet: Flute Concerto No.1, Allegro risoluto.
Jolivet為20世紀法國作曲家,喜歡使用無調性以及東方曲調為元素創作。其為長笛所寫的獨奏曲、奏鳴曲、協奏曲、還有「里諾之歌」,皆極具挑戰性,都是長笛的必學曲目。此協奏曲為Jolivet寫給長笛大師Jean-Pierre Rampal(朗帕爾)的作品,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讓此曲變成國際比賽的超熱門曲目。
C. Nielsen: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被推崇為丹麥最重要的音樂家,也是十九至二十世紀北歐最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而這首長笛協奏曲為尼爾森晚年的代表作。當時尼爾森欣賞了知名的室內樂團「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的演奏後,驚為天人,便承諾要為五重奏中的每個樂器各譜寫一首協奏曲,可惜最後因病只完成了長笛協奏曲以及單簧管協奏曲。此曲曲風生動幽默、充滿驚奇,如同幻想曲一般。日後以其名舉辦的長笛最大型比賽:「尼爾森長笛大賽」中更形成傳統,參賽者在決賽必須演奏此曲為壓軸。
C.P.E. Bach: Flute Concerto in D minor, Wq. 22, 3rd Movement.
C.P.E. Bach 為音樂之父巴哈的次子,也是他眾多子女之中最有名的一個,立足於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轉捩點,他的作品風格大膽創新、旋律線條優美典雅,無論是內容以及形式上,都為之後的古典樂派開創了先驅。此首D小調長笛協奏曲為C.P.E. Bach最著名的曲目之一,除了艱深的技巧外,其豐富的色彩以及聲響效果,讓這首曲子到現在還是炙手可熱的比賽、音樂會曲目。
J. Ibert: Flute Concerto, 1st Movement.
Ibert為法國知名作曲家,在其相當多元的作品中,為管樂所做的作品更是其巔峰之作,音樂風格簡潔生動,線條清晰。此長笛協奏曲當時是獻給法國長笛名家Marcel Moyce的作品,並由他進行首演。精彩萬分且極具效果與張力的特點更讓它成為最重要、最熱門的長笛曲目之一。
Bonus:
C. Reinecke: Flute Concerto in D major, Op. 283, 2nd Movement.
http://bit.ly/訂閱江老師
我是江老師IG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IG
我是江老師FB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FB
我是江老師YT https://bit.ly/iamteacherchiangYT
合作訊息聯絡,或是寫信給我:iamteacherchiang@gmail.com
#協奏曲 #長笛 #流浪動物 #罰錢 #我是江老師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7年,呂思清榮獲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是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亞裔。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樂曲段落
A.呈示部
1. 引子與主題
2. 同窗共讀
3. 十八里長亭相送
B. 發展部
1. 抗婚
2. 樓台相會
3.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C. 再現部
1. 化蝶 尾聲
《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The Butterfly Lovers」),常簡稱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或《梁祝》,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和陳鋼以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基礎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陳鋼編曲配器、俞麗拿修訂並首演。
1958年,為迎接國慶十周年,上海音樂學院在時任黨委書記孟波的倡議下組建了「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希望將西洋樂器與中國傳統地方戲曲文藝結合。紹興土戲與越劇世家出身的何占豪2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到《梁祝》的誕生只有一年。實際上,在《梁祝》之前,何占豪已經自己根據越劇曲調寫了一個弦樂四重奏《梁祝》,但只在上音校內引起了一定反響。直到來自西洋音樂世家的作曲系學長陳鋼參與何占豪組織的「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接觸到《梁祝》旋律後,陳鋼意識到這是一座源於民間藝術的「超級富礦」,全身心地投入編曲創作。到了1959年5月4日,從確定主題開始不到半年,《梁祝》的創作即告結束。1959年5月27日在蘭心大戲院進行首演,小提琴獨奏為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俞麗拿。首演一舉征服所有觀眾,不得不全曲返場,當日就成為重大新聞。同年巫漪麗改編成鋼琴曲並成為首演者。1960年,中國在莫斯科舉行國慶11周年音樂會,也是中國首次海外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專場,《梁祝》是重頭曲目。誕生僅一年,《梁祝》就確立了中國文化代表作的地位。時至今日,《梁祝》已經全方位覆蓋了中國社會,上至國家級音樂會、下到小學生音樂課,乃至音樂賀卡和街頭宣傳車的背景伴奏,《梁祝》的旋律幾乎無所不在,覆蓋了所有階層和地區。《梁祝》是一部傳統與現代交織、高雅藝術和民間戲曲共生、中西文化結合的作品。 「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的何占豪和丁芷諾還是《二泉映月》從單純地民族二胡器樂轉為現代音樂的最早的改編者和演奏者。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帕格尼尼的「如歌似的」... - 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尼就聯想到炫技,但其實帕格尼尼也有很多技巧沒那艱澀、有著單純旋律美的小品,這首原來譜寫給小提琴和吉他合奏的「如歌似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看更多>
帕格尼尼代表作 在 帕格尼尼的「如歌似的」... - 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尼就聯想到炫技,但其實帕格尼尼也有很多技巧沒那艱澀、有著單純旋律美的小品,這首原來譜寫給小提琴和吉他合奏的「如歌似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