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而貶低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必拿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作比較,也不必經常自嘆某某處總不如人,因為沒有誰可以號稱完美。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和高人相比使我們自卑;和俗人相比使我們下流;和庸人相比使我們驕滿。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
二、不要將別人認為重要的東西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生活中有一種人,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完全以別人的評價為行事準則。別人說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別人說不好,他就會後悔、恐慌、自責、情緒低落、偃旗息鼓。他時時為別人的看法擔心、害怕、煩惱、痛苦,經常掩飾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誰。挪威大劇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說:“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要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三、不要對最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
什麼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可能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親人、朋友、愛情、時間、工作、身體、信譽……這一切才會成就現在的你,沒有了這一切,你只是一具孤家寡人,寸步難行。如果你忽略了與你最有緣的事物,那麼就等於將財富從身邊推開。只有利用好你身邊的一切資源,才可能在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順風順水,更上一層樓。
四、不要沈迷於過去或未來而讓生命從指縫溜走
腳踏實地、懂得充分利用現在的人,決不會對將來的未知生活抱太多的幻想,也不會對往日的失敗或輝煌過多地追悔留戀,他們清楚同,只有珍視今天的生活,才不會使生命變得空虛,變得了無生趣。不要因為明日的海市蜃樓而踐踏今日腳下的玫瑰,使得本可以建功立業的時機,悄悄遠去。
五、不要在自己還可以付出的時候選擇放棄
凡事都不會在決定放棄努力之前真正結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慾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只能與成功無緣。拿破侖。希爾說,在放棄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輕言放棄是意志的地牢,它讓意志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並企圖在裡面隱居。只有打破思維的禁區,勇於突破和發展,才能帶來果實纍纍、展顏微笑一刻。
六、不要害怕承認自己不完美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留些遺憾,反倒可使人清醒,催人奮進。有句話叫沒有皺紋的祖母最可怕,沒有遺憾的過去無法繼續鏈接人生。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無須怨天尤人。在羨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或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一技之長發展……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這處之後,能夠坦然地“自我接受”。
七、不要害怕冒險或遭遇危險
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有限度的承擔風險,無非帶來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如果你獲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領域,顯然這是一種成長;就算你失敗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為什麼做錯了,學會以後該避免怎麼做,這也是一種成長。不僅如此,鼓勵嘗試風險的社會環境,還有助於培養個人不滿足於現狀,勇於進取的精神,也有利於提高個人對時機變動的敏銳感。一個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機會贏得得大的成功。
八、不要讓自己失去愛的滋潤
人與人之間是個愛的花園,你若懶惰,它便會荒蕪;你若勤於播種、灌溉,它才會向你散發愛的芬芳。如果缺少了愛,世界的天空會變得灰蒙,空氣的溫度會降到零點,生活的心情缺乏快樂。有情人之愛,是誘人的花朵。人間的博愛,是壯美的花園宮殿。
九、不要輕易扔掉夢想
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沒有了希望就沒有了生命意義。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斷翅膀的鳥兒,再也不能飛翔。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蕪的田野,雪覆冰封,萬物不再求生。夢想誰都有,但有的人的夢想能夠實現,有的人的夢想永遠都只是夢想。這裡有能力和環境條件的因素,但還有一點容易讓人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人的夢想很有力量,有些人的夢想卻很脆弱。夢想的強弱,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強弱。
十、不要讓生活過得太匆忙
人生不是賽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風景。宋朝詩人黃庭堅說過:“人生正自無閒暇,忙裡偷閒得幾回?”這就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學會忙裡偷閒。忙裡假閒即符合張馳之道,也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界都有忙閒的規律,春夏生機勃發,萬物生長,到處燕舞蝶飛;秋冬收斂蕭索,萬物沈寂,處於休眠狀態。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傑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閒,懂得在休閒中尋找生活中的情趣。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四十五歲的我在工作低谷,尋找人生選擇權」介紹 訪問作者:Vito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被老闆宣告只剩下60天的工作期限, 你會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放手一搏?就此放棄?或是活出新的人生? ★臉書粉專「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帶天職意思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疫情緣故,許多人在家時間變得長了許多,許多家庭更因為孩子不用上學,需要多思考由誰來照顧陪伴孩子的學習與遊戲。但每個家庭在面對疫情的挑戰時,是否都有往「性別平等」的方向來規劃呢?還是自然地就認為某些工作就屬於某個性別角色呢?
這篇來自【報導者】的文章,帶我們一起反思「家務」分工背後的性別邏輯,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工作與家庭時間變化,家中的家務又該如何進一步有更好的分配?
——————————————
康乃爾大學哲學系的副教授凱特・曼恩(Kate Manne),在她的新作《厭女的資格》(Entitled: How Male Privilege Hurts Women, 2020)有一章名為〈不獲支持的女人:男人享有家務勞動的資格感〉的段落裡,或許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一些線索。
先說明一下,曼恩在書名和標題所使用的「資格」或「資格感」(entitlement)的意思,指的是:某些男性認為他對女性有一些理所當然取用的資格和權利,女性如果沒有做到這些,他便認為她對他有所虧欠。因此,「資格感」在這個章節的意思是說,有些男性認為做家事是女性「應該」要做的工作,如果女性沒做好,便是對男性或家庭的「虧欠」;另一方面,如果男性幫忙做家事,便是對女性的「施惠」。
在這種情況下,曼恩在本章引用不少相關的研究數據,陳述了幾種家事勞動上的性別差異現象。例如,當男女雙方都有全職工作的伴侶,成為新手爸媽後,男人在家中的工作量大約增加10小時,與此同時,女人的工作量則增加了約20小時。因此,母親不但必須承擔比父親加倍的工作量,而且父親們在這些承擔的新工作裡,有許多是與孩子互動這類相對「有趣」的任務──例如陪嬰兒玩。
這個章節還提及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男人似乎會高估自己對共同家務工作的貢獻程度。曼恩根據《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於2017年針對8個西方國家的父母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有46%的父親認為自己是付出等量的家長,但只有32%的母親同意他們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是說,父親可能高估了自己所做的家事量──舉例來說,父親以為自己做了3~4個小時的家事,但實際上總和的家事時間可能只有1.5個小時。
這或許就回答了我前面所提出的疑惑:為什麼當女性的另一半做家事的時間變多了,可是女性做家事的時間反而不減反增。而導致父親可能高估自己家事量的原因,或許就是他們對女性的「資格感」:認為家事是女性的工作,男性做家事不是天職,而是恩惠。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www.twreporter.org/a/saturday-features-philosophy-wormhole-covid-19-housework-gender-equality?fbclid=IwAR0vzLVZCO0wvtx6NoJz4i_UrxwMFmaozUCbmGIW4dRV_xQiojRRZ0jlULw
帶天職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不順或換工作時,要不要去算命?]
(職場易經筆記-4)
前天做直播,看著工作人員忙著調整各種設備,聽到他們說有一場事先都檢查過,萬事OK,哪裡知道直播時出了狀況,後來有人搬出水晶石才逆轉情勢,設備又突然好了。這時候主管跳出來安撫大家:「不用擔心,今天是水逆最後一天,明天就好了。」突然地看到他們跳起來說,吔,水逆要過了!
我在旁邊看著他們一會兒憂心﹑一會兒開心的模樣,覺得有意思極了!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準備萬全的事,總是發生莫非定律,不知哪裡出了錯,搞不定了。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一個說法,這在心裡學稱為「過度理由效應」,凡事都需要一個理由,人才會安心。而且推給水逆,也能讓人不必被咎責而感到輕鬆。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遇到難關時,會去算命的原因,為的是找到一個理由,而且不是自己造成的理由,比如命中注定就會發生,這會讓人覺得罪不在己,也就不必自責,甚至可以有一種天地悠悠,突然頓悟的豁然開朗。
在我的fb私訊,也經常有人會來問我各式各樣職場的困擾,十之八九最後都問我:「老師你認為我要不要換工作?」有時我真覺得大家把我當算命的,不過我的態度是儘量「勸合不勸離」,提幾個問題幫助大家做自我分析,來回幾次也就能梳理出一個理路來,對方慢慢就能夠自己找到答案。
沒錯,我不由自己給答案,而是像心理諮商師一樣,由對方去找到答案。但是有人性子急,不想思考,一股腦兒只想著要答案,這種人我幫不了,也不想幫。因為人生是自己的,有不能控制的部分,也有能控制的部分,一定要盡人事再聽天命。光是要答案的人是懶惰的人,懶於思考,也懶於努力﹑懶於突破。
除了問專家之外,很多人遇到職場不順,會去問算命。我年輕時,也會。可是多半我都覺得沒那麼準啊,或是他們說得模棱兩可,根本無所適從,或是到最後好像在做人格解新,沒得到答案。後來年事漸長就不算,不過我仍有一位好友是從事占星,當有事時,他會幫我「開示」,指點一些該注意的事項,我很信任他。
所以對於算命,我跟大家一樣,覺得有準有不準,覺得有時候有用﹑有時候沒用。即使如此,職場就是會有些事讓人煩心與躊躇,我們多半還是會去算。那麼對於算命,我們究竟要抱持什麼態度才是正確的,是今天我想跟大家談的主題。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要算命?只有一個目的,是問事情會成功還是會失敗,會成功就去做,會失敗就不去做。比如換工作更好就換,不會更好就不換;或是跟公司爭取加薪,會成功就去談,會失敗就不去談。說起來,我們是看結果成敗來決定行動與否。有一次我聽曾仕強教授談易經,他直白就說:
「這就是小人!」
我不禁噗斥笑了出來!這是我在聽曾教授講課時,經常有的反應。他說,君子只問事情該不該做,不問結果成敗,這是有理想的人;小人才問事情是成是敗才來決定做與不做,這是缺乏理想。很多人以為學易經是為了卜卦,可是唯有懷抱理想才能讓人超越吉凶。這個主張,我非常認同,但是我想平凡人難以做到。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有個朋友很懂命理,經常有人來找朋友算命。這個朋友都會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問對方貴庚,然後年輕的不算,因為人生大有可為,不可去限制他們的未來發展;年紀大的也不算,因為到了這個年紀還在算命,表示活得糊塗,算了也沒用。第二個則問:
「你希望我算得準,還是不準?」
這題,我真想不出來有人會回答「希望不準」。偏偏他只算這種人,因為他們會突破命運的侷限性,創造自己的命運。至於希望算得準的,朋友認為都是沒出息的人,也就全部不算。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件事,每個人的命包含三個特性:
1. 侷限性
2. 創造性
3. 自主性
還有,曾教授也談到,西方科學有「測不準定理」,其實算命也是。為什麼?因為時間一變,命運就變了。否則所有都是命中注定,那麼注定你是有錢人,躺著啥事都不做也會成為有錢人;注定你會婚姻幸福,閉著眼睛挑對象也會找到好伴侶。這麼一說,期待算命師百分之百準確,是過份期待,也是不合理的期待。
開始學易經,主要是學易理,還沒學卜卦。但是引起我的好奇心,這兩天上網抽籤,總共問了五件事。這次,五件事都神準,籤詩的內容跟我內心原來預想的完全相應和,我驚訝到不行!本來這五件事都有些待決的部分,馬上我就有了定見,知道方向怎麼走﹑方法怎麼使,對於下一步的指引起了帶頭作用。
你是不是好奇,在讀籤詩時,我在讀什麼?學了易經之後,我比較不看結果的成敗,因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一陰一陽,禍福相倚,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父呀!所以如果成功才做,它卻同時隱藏著失敗之因,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我讀的是該注意的地方,比如:
有個籤說與某人合作是山中龍虎相會,最終有可能不愉快拆夥,我讀到的不是結果如何,而是在選擇合作者必須慎始。孔子說,慎始而敬終,就是這個道理。
再有個籤說這是極幸運的籤,但是它同時提醒你小心滿招損,因為今天十五月圓,明天十六就開始月缺,因此要把實力做滿,也要待人謙誠。
結論來了,今天「職場易經筆記」給你劃兩個重點:
1. 職場不順時,可以算命,但是不必期待算得準,因為命運是可以創造。
2. 算命時,不是去看結果成功或失敗,而是看過程要注意哪些事項。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受益,再幫我在下面寫+1,我會受到鼓舞,再努力寫下去。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帶天職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四十五歲的我在工作低谷,尋找人生選擇權」介紹
訪問作者:Vito
內容簡介:
如果有一天,你被老闆宣告只剩下60天的工作期限,
你會如何面對接下來的日子?
放手一搏?就此放棄?或是活出新的人生?
★臉書粉專「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真實人生故事首度出書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業績的表現還是沒有起色,就只能請你離開了!」
2020年,全球經濟受到新冠肺炎衝擊,失業人口不斷攀升。
在電商平台擔任業務主管的Vito是個跟你我一樣平凡的上班族,
認真勤奮跑業績,擁有自己的小團隊,卻在某日收到老闆的最後通牒。
他必須在短短兩個月讓業績提升到老闆的目標,否則就必須走人。
在高度壓力下,他面臨的不僅僅是失去穩定工作所帶來的生活動盪,
更必須面對人生裡反覆找上門來的隱憂──
當好不容易在社會上累積了成就,卻突然遭逢變故,一切歸零時,
我們還能怎麼走下去,應該要走去哪裡?找到下一個去向,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
人生過到一半,被迫掉進誰也不想掉進的低谷,
他無法逃避,那他要怎麼面對?
Vito將這殘忍的60天倒數,活成了一場自我覺察之旅。
除了試圖找出破解困境的辦法,重新回顧出社會至今經歷過的成功和失敗,
更細細體會處於低潮時的複雜情緒,釐清人生和工作之間的關係。
全書從倒數60天開始,詳實記錄他收到通牒時的驚慌心情,
面對人生可能再次失敗,隨之而來的迷惘和自我懷疑,
以及倘若真的失去工作,是要創業?找下一份工作?乾脆放一場長假?或是……
明明是被迫開始探索各種可能性,沒想到,
他反而找到了打滾職場幾十年來,未曾想像過的目的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即使失敗,即使看似失去了所有,選擇權永遠都握在自己手裡。」
一邊進行職場生存戰的Vito,一邊在網路上連載日記,和網友分享這段日子的真實經過。
起初是為了紓解自己,卻因字句誠懇溫暖,撫慰了上千同樣在職場中迷航的人們。
在本書,讀者將跟著Vito的腳步,面對失敗、走過失落,最後拾起重新定錨人生的勇氣。
作者簡介:Vito (蔣宗信)
大學讀的是工業工程,研究所選擇了企業管理。因緣際會下歷經了電子製造業、連鎖餐飲業、創業加盟業、新創電商平台等跨部門職務的歷練,不知不覺中成了一位跨領域、擁有多項職場技能、實踐由線下走向線上的O2O品牌工作者。
待過一些不錯的大公司,也窩過一些很有趣的小公司。累積過的失敗經驗遠比成功經驗豐富,曾創業失敗一無所有過、失業幾次砍掉重練過,但每回都幸運地從地獄裡重新爬起,至今依舊是個平凡的大叔。
2020年中開始斜槓寫日記,決定透過自己的故事,幫助在職場上迷航的人們找回自己、找到方向、找出下一步,跟著自己一起重新再出發,向人生的下一站幸福邁進。
作者粉絲頁: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出版社粉絲頁: 采實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帶天職意思 在 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性婚姻的家庭若想要建立親子關係,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第20條立法理由說明:「為保障同性關係之一方親生子女之權益,應許他方得為繼親收養,由社工專業評估及法院之認可」。法院會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委託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法院將參考訪視人員提出的訪視報告及建議決定是否認可收養。因此社工、法官都是影響成敗的因素。
所謂的繼親收養,以女同志為例(男同志以生父類推),它的組成通常是一個生母,及一個伴侶,而這個伴侶要收養生母的小孩。
現代社會,通常有共識,撫養孩子的責任在雙親,而非單由生育的那方獨立負擔。女性主義平權運動以來,一直強調的就是反對所謂的「母職說(Motherhood)」,這個意思是有關照顧家庭、照顧小孩等等這些家務責任,過去被視為生母天職,也就是把照顧小孩的責任,全部推給生小孩的那一方。但事實上,照顧小孩應該不只是生育方的責任,也是其同居人、伴侶的責任。這在一般的異性戀婚姻中,因為婚生推定的關係,所以丈夫在小孩生下來那一刻,就肩負了撫養小孩的法律責任,沒辦法逃走。但同志家庭在法律上只有血緣關係的生育方要負擔撫養責任,另外一個伴侶可以看自己決定要不要收養,一定要走至少三個月的收養流程,且收養流程要經過社工、法官,還不一定會過。
我認為在這之中比起異性婚姻,不管是社工或法官,都應該更需要特別照顧平等權及小孩最佳利益問題。通常我們會認為,對小孩利益來說,一個生母和伴侶都有責任要一起撫養小孩,絕對是比只有生母一個人肩負撫養小孩的責任,前者優於後者。
然而收養訪視的報告格式中,「家人對收養人的態度」以及「親子關係的描述」在收養評估占了非常重要的篇幅,都是需要由訪視人員來觀察和書寫完成。過去在同婚未通過時,曾有社工因認為小孩太小無法面對同儕壓力,所以給出不適合收養的建議,但當時好在法官有考量和體察,所以最後有收養成功。
因此訪視人員在調查時,我認為社會局必須注意第一線人員的訓練,要特別注意同志家庭與異性婚姻的社會結構性問題不同,也就是不能因為原生家庭長輩並不一定認同同志,甚至可能有不友善或歧視問題,而成為阻礙孩童受雙親最大照顧的最佳利益。
亦即訪視人員在面對同志家庭時需注意下面三個原則:
1. 不應讓生育方獨自承擔撫養小孩的責任。
2.不應讓原生家庭對同志的不友善,而影響繼親收養的認定,導致小孩高風險面臨法律只有一位血親有責任照顧他/她,這是本末倒置。
3.應重視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更加同理同志家庭。
我認為,這不只是同志的問題,還是有關母職的性別平權問題,更是兒童權益問題。我身邊就有掌握,至少五對同志伴侶因為這個收養流程而卻步,最直接影響就是孩子的受照顧撫養權利及未來的繼承權利。
因此我在今天的民政部門質詢中要求社會局:
1. 定期舉辦全台北市訪視人員同志收養工作坊,並提供結案報告以供未來施政參考。
2. 促進社工與同志團體交流,建立聯繫窗口,協助輔導同志收養相關議題
3. 建立社會局同婚收養申訴管道
面對社會的進步,行政機關就要有帶頭的作用,把體制完善,成為同志家庭的後盾,讓這些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可以完全獲得最大照顧及友善的社會。
帶天職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打造俄羅斯娃娃「心」團隊:一週練習一件事,一年成為超強領導者」介紹
訪問作者: 邢憲生
內容簡介:
★在團隊當中,你甘願隱身人後?還是要成為最大、最顯眼的英雄?
★縮小自己、放大團隊,成功領導者的52種練習
★企業知名培訓講師 邢憲生將其在國外多年工作經驗,融合台灣本土管理性,
中西合併後結合出最中肯的管理原則!
團隊就像俄羅斯娃娃,領導者可以選擇作最小卻最核心的那一個,也可以選擇作最外面最大最醒目的那一個。你的選擇,決定了自己和團隊的前途!
俄羅斯娃娃中有許多形狀相同、由小至大、相互套疊而成的娃娃,
若以此象徵團隊,領導者可以選擇成為其中最大的,
但也可以選擇成為最小的。
超強領導者總是選擇成為團隊中最小,但也最核心的那一個;
他願意縮小並淬煉自己,放大部屬,培育組織中其他人的能力,
進而使整個團隊如同層層套疊的俄羅斯娃娃般往外擴展,
表現出超越預期的超強能量!
領導者的選擇,決定了團隊的卓越或無能、組織的強大或虛空。
打造雙贏團隊的超強口訣
□ 員工的言行是主管的鏡子
□ 事必躬親是一種自我毀滅
□ 越級領導是主管殺手
□ 做得長不如做得好
□ 發展員工職涯是主管的天職
□ 領導新世代員工要先反省自己
標竿學院資深顧問、企業知名培訓講師邢憲生將其多年跨國管理經驗深刻應用於領導者的養成與磨練上。書中以三大單元:〈關於領導,你應該知道的事〉、〈領導自我〉、〈領導他人〉呈現出由內而外、由小而大、由心而身的相互修煉過程與方法。
全書共有52篇,各篇皆以真實小故事鮮活帶出領導觀念;「領導心原則」則將觀念轉化為實際可行的做法,讓您立馬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上;篇末均附「超強領導者練習題」,幫助您更深入思考,也可以是企業讀書會與企業培訓研習的最佳實用教材。
作者簡介:邢憲生
現任標竿學院資深顧問,為「陀飛輪法則」的創想者、經濟日報「管理陀飛輪」專欄作家、復興廣播電台「我的人生,我決定!」節目與談人,同時擔任國立宜蘭大學客座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核工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工程碩士及電機碩士、美國普度大學電機博士、美國桑德博國際管理研究所管理碩士畢業,並獲得美國普度大學教育訓練中心專業講師認證。
曾任職於哈佛企管顧問、台灣積體電路、南亞科技、美商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 Semiconductor)台灣分公司、美商艾薩(LSI Logic)等各大跨國高科技公司。在行銷業務、生產製造、客服、企業發展、產品應用、研發、品管等領域擔任過各種管理職務。
主要專長在領導、管理、人際關係與溝通、職涯發展、產品銷售、激勵、團隊合作、講師培訓、家庭與親子成長等相關議題。在兩岸三地及新加坡等國超過300家以上的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及各大專院校以中、英文授課及演講。曾連續8年名列《管理雜誌》華人500大講師。
著有《原來人生可以不只這樣》、《我的人生,我決定!》等書。
作者粉絲頁: 邢男說-憲生說法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