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18)
歸處何方
在我父輩的親屬中,交往較多的就是五叔李剛了。名叫李剛的人很多,五叔不是那個2010年以「我爸是李剛」的特權,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所指的李剛,也不是曾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其後因被指「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免職的李剛。五叔原名李存溢,1925年出生,15歲那年從香港奔赴延安參加中共革命。在延安進入魯迅文學藝術院主修大提琴,後來成為作曲家和指揮家,49年後在北京參加建立國家級的歌劇舞劇院,擔任行政領導工作,經歷所有的政治運動,包括受到殘酷鬥爭、虐待的文革。文革後擔任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多次帶藝術團體到香港和外國,在文化部12年後退休。
1972年文革期間,他被打為「黑幫」在幹校勞動,我獲邀到北京參加國慶,我提出想見五叔的要求,於是當局把他從邊遠調回北京見面。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五叔多次來港,我們見面頗多。1997年他退休後,經我聯繫,在香港出版了一本回憶錄《歸處何方》。2006年我到北京在他家留連幾天。2007年1月五叔在北京病逝。
在他寫的回憶錄中,講到1943年在延安的「搶救運動」,他認為這場運動是由中央社會部長康生發起的。運動使不少熱血青年一夜之間成了「國民黨特務」,而他的三姐、即我的三姑姐李慧蓮被關押一年多失去自由,被輪番拷問,最後不得不被迫承認自己是「特務」,運動高潮過後,與弟弟重見,二人抱頭痛哭。不久,三姑姐就病倒了,一年後離世,死時不足25歲。
從中共建政後,就不斷以運動治國來看,把「搶救運動」推到康生頭上,可能是五叔「為尊者諱」而已。他的回憶錄接著就談到了1949年後不斷發動的「階級鬥爭」運動。大致上說,1957年反右運動之後,所有的黨外知識人就鴉雀無聲了;1959年彭德懷上書毛澤東指出大躍進的問題和弊病,被毛發起「反右傾運動」批鬥彭德懷,牽連大批人,由此而黨內也鴉雀無聲了;到了文革在全民掀起互相揭發互相鬥爭的運動,也就使全國人民都鴉雀無聲了。五叔在回憶錄中指出,歷次運動對知識分子、文學家藝術家衝擊最大的,除了文革,要算反右派鬥爭。他說他作為歌劇舞劇院的領導之一,深感未能保護無辜的藝術家而不安。他特別提到五十年代自美回國的歌唱家張權,在反右中受到的傷害。他沒有仔細講這位歌唱家的遭遇,但提到她劃為右派後,被下放多年,晚年回到北京,住房問題也一直不能解決。她1993年去世,遺願是要在北京天主教堂做追思彌撒,並葬在天主教墓地。
前文談到的林秉寧,董建義,都是籍籍無名的右派分子,而鼎鼎大名的右派知識人當中,我直接認識並且作過訪談的,有三個人:電影劇本《苦戀》的作者白樺,1956年發表「干預生活」的作品的劉賓雁,和香港《文匯報》創辦人徐鑄成。上世紀八十年代跟這三人所作的長篇訪談,使我對中共國的認識,有很大的提升。
白樺在《苦戀》中寫一個歸國畫家凌晨光在中國的悲慘遭遇,他在厄運連連之後,還反對女兒隨男友出國,於是他女兒問他:「您苦苦地戀著這個國家,但是這個國家愛您嗎?」凌晨光無言以對。白樺原名陳佑華,1930年出生,1947年即17歲就參加了解放軍,成為軍中作家,1958年被打成右派,開除了軍籍。1964年重回軍隊。白樺被打成右派的原因,是他15歲就左傾,17歲就參軍,自認為出身「純潔」,不同於來自舊體制的人,他有資格真誠地、不會被人懷疑地說話。白樺在1979年獲平反後,仍然揭露政治生活中問題的初心仍然不變,1979年發表《苦戀》,1981受到批判,成為文革後第一個被批判的作家,批判矛頭直指他劇本中「這個國家愛你嗎」這句話。我訪問他時,他仍然認為他的遭遇只是因為中共的政治生活處於不正常狀態,若正常就不會遇到這些事。但實際上他的遭遇,是在專權體制下正常不過的事。
跟劉和徐訪談的啟示,後文再講。
五叔和三姑姐李慧蓮1943年回歸延安,1950年代我的同級同學和其後許多香港工人回歸祖國參加建設,五叔講到的張權從美國回歸,哈佛醫學博士董建義的回歸,白樺筆下的畫家凌晨光的回歸,還有千千萬萬我們不知道的回歸,他們都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不是一堆數字,開始時或者都有一段蜜月期,隨後的遭遇是不同程度的大同小異。1997年香港的回歸,不僅是土地的回歸,而且是幾百萬香港市民向共產黨領導的祖國的回歸,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回歸。24年的變遷,現在和未來的變化,前人的殷鑑正如五叔回憶錄的書名所示:歸處何方。(51)
圖1,1972年訪京,與五叔五嬸和他們的女兒在他任職的中國歌劇舞劇院門前。
圖2,1987年12月白樺訪港,後立者是香港影人韓培珠。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幫 您 寫 回憶錄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植物是我的一部分。這不僅是因為我很喜歡它們,也是因為我的生命中每個重要的時刻都有植物的身影。它們使我想起我的老家和故鄉,讓我和自己的根與家人有了連結,為我帶來安慰。
二○一七年時,我開始了一項名為「被我種死的植物」 的計畫。我由此想到在我這一生當中,植物和花卉一直都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像舞台下的觀眾一般目睹了我所經歷的種種事件。於是,我逐漸產生了一個念頭:要創作一本附有插畫的回憶錄,書名就叫《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在寫作文稿時,每每情緒翻湧。在書寫其中某幾個章節時,我更發現有些生命經驗其實並沒有被我充分地消化或忘懷,尤其是那些與失落和親人的死亡相關的經驗。不過,能夠回想往日的種種並以不同的眼光來觀看,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有些過去令我難以釋懷的事情在形諸文字之後,就不再對我造成困擾了。那種感覺真的很像做了心理治療一般。
當我想到過去的若干快樂時光時,內心總是感到既溫暖又滿足。我想能夠在這樣的狀態下作畫,真是很棒的一件事。寫作固然很有療癒效果,但在那個過程中,許多負面的情緒會湧現,而繪製插圖的過程就像一帖膏藥一般,能夠舒緩那些傷痛。
我的家裡四處都是盆栽,其中尤以我的辦公室最多,因為我在那裡待的時間很長。我覺得那些盆栽就像是和我共處一個空間的小動物。我喜歡有它們陪伴的感覺,也很享受照顧它們以及了解它們的各種不同需求的過程(現在被我種死的植物已經比從前少很多了)。對我而言,那是一種類似冥想的狀態。今年我甚至開始撰寫植物日誌,以便把我所學到的每一種植物的資訊都做個整理。對我來說,照顧一株活生生的植物能讓人平靜安詳,忘卻外在的紛紛擾擾。
我發現自己很期待夜晚在花園裡澆水的時光。這時,我可以把白天的壓力拋諸腦後,全心全意地照顧那些植物,並且覺察其他那些能讓人感到平靜的事物,例如屋後森林中的蟬鳴或者剛割完的草所散發出的香氣。 除此之外,每天照顧室內盆栽的工作對我來說也很有靜心的效果。這些工作都很簡單而且每天重複,但我很喜歡那種在家中四處走動、為植物澆水、把葉子噴溼、輪流移動那些盆栽,好讓它們能晒到太陽的過程。除了照顧植物之外,另外一件能幫助我的心情保持平靜的事情便是肢體的活動。我是個經常想太多、愛操心的人,因此我在感受到壓力時, 如果一直坐著不動,就會胡思亂想,讓自己陷入不太好的狀態。後來我發現只要我做一些肢體活動──例如帶著我的狗做長時間的散步、在我家附近跑步或在家裡運動──就能讓我的心情保持平靜,而且效果非常顯著。
如果你也想從植物那兒獲得安寧與平靜,其實並不需要在家裡擺放很多盆栽,也不需要有多大的花園,甚至完全不需要有庭院。目前我家的盆栽並不多,但事實上你只要根據家中的環境、窗戶的多寡和光線的強弱挑選合適的盆栽,自然就會產生效果。如果你經常不在家,坊間有許多不太需要照顧、也可以很久不用澆水的植物供你挑選(事實上,在有了一些慘痛的經驗後,我發現大多數植物並不像我所想的那樣需要很多水分)。如果你家的窗戶不多,市面上也有不少可以在微弱光線下長得很好的有趣植物。如果你像我一樣有養寵物,也可以找到很多對寵物無害的植物來妝點你的家。
希望你在想到那些和你的回憶有著密切關連的心愛植物時,也能從中得到安慰。
摘錄自《#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作者:凱蒂‧瓦茲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各位朋友可以從上面的摘文發現,跟植物互動,也可以靜心,靜心真的不只是端坐不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42604276655500
我自己很喜歡看樹,也喜歡近看花草植栽。我會有個觀想,樹藉著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我藉著氧氣生活,並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我體內有樹,樹裡也有我,萬物一體……這能讓我走向寧靜。
祝願您,處處都能靜心,也能感受到跟植物親近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
═留言抽獎辦法 ═
在貼文下方留言標註 #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並上傳一張照片:「我最愛的盆栽」、「不小心被我種死的盆栽」、「我的植物畫作」
就有機會抽中《有植物的美好日常:在尋找自我的路上陪伴我的花草,以及不小心種死的盆栽》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有植物的美好日常》
🧡 雙木林 也買得到喔!
🧡博客來 https://reurl.cc/raa4dr
🧡博識網 https://reurl.cc/E2ZGpR
🧡金石堂 https://reurl.cc/9Z5VGn
🧡誠 品 https://reurl.cc/qm1kNq
遠流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lib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幫 您 寫 回憶錄 在 李恕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您們傳來的祝福,
我都有看,也都收到了!
因為來信太多,請原諒我無法一一回應。
謝謝您們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豐富了我的世界。
這些日子,
我著手在寫我的回憶錄,
曾經做了一些很棒的事,
也做了些很傻的事,
多少人一路攜手相助,支持,包容,
就是這些點滴累積出一個最美好的旅途。
今年的生日,
因為肚子的肥油好像變多了,
不能再亂吃亂喝,
我與家人過了一個很簡單卻最幸褔的晚餐。
還有一群好友與同學們簡單相聚真的超開心的。
在這疫情期間,請照顧好自己,
也相信很多人都受到嚴重的衝擊,
但調整一下腳步,換個方法做事,
有時,不一定不好。
但累了,就一定要休息!!
大膽地去實現你心中的那個夢想,
不怕跌倒,因為每跌倒一次,就更接近成功一步!
主動伸手去幫助周邊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
因為美好的事,都是從這開始的 !
最後,謝謝你們,
在這祝福每一位,
闔家平安健康,萬事如意!
恕權
PS: 今年沙美島活動因為疫情,我們暫停了。
明年,若疫情結束後,希望有機會再跟大家在泰國相聚。
幫 您 寫 回憶錄 在 遠見雜誌- 【#時尚界第一位黑人編輯André Leon Talley 的推薦與評價
時尚界人士出版回憶錄並不稀奇,但在上架前幾個月就掀起熱議,甚至讓出版社因此 ... 表示這本回憶錄絕非是為了報復而寫,相反地,它其實是一封給Anna Wintour的情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