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前面。
事實上美國就是台灣的宗主國。不管是從盟友道義的層面,還是從台灣的國家利益,還是從台灣的建國理念,還是從客觀的地緣政治情勢來看,台灣都沒有疑美的空間。
這幾天美國撤出阿富汗,搞得有點灰頭土臉。而台灣以國民黨為首的投降主義者,便開始大吹法螺高唱「疑美論」。比較假掰的,不直接講疑美,卻也少不了要賣弄一下「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的等邊三角形論調。
在這個時間點,台灣要怎麼看待自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我想到的是,拜登勝選隔天,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先生的第114期訪談。這一期訪談,對台灣人來說不是很愉快的經驗,陳醫師似乎因此與劉仲敬分道揚鑣。
但我認為,劉仲敬作為一個立場超然,與台灣非敵非友的旁觀者,話雖然不中聽,他的意見反而更值得我們參考。
🔹 台灣玩不起「等邊三角形」
首先要給大家一個直截了當的命題:所謂「#等邊三角形」,是有強悍實力的人才玩得起的。大前提是,你加入了其中一邊,就能助其取得決定性勝利的程度。
台灣論政經軍事實力,不能算弱咖,但也不到能在第一島鏈現場大玩「等邊三角形」的程度。稍有地緣政經與軍事常識的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即使台灣加入中國那一方,也不可能決定性地扳倒美國霸權。既然清楚知道這一點,台灣還有什麼理由去押寶中國?
至於國民黨式的疑美論宣傳,那真的純屬深宮怨婦式的低級文宣,話一說出來馬上迴力鏢打臉。拿這種低路的疑美論當核心思想,如果真讓國民黨當家,對台灣的弊害真有不可勝言者。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到上面的問題,台灣要怎麼看待自己與美國之間的關係?
很簡單,要倚靠美國,就別懷疑美國;要懷疑美國,就別倚靠美國。現實上吃穿都倚靠美國,又篤信疑美論這種低級文宣,這種蠢事,只有極度缺乏政治常識的軟弱者才做得出來。
「要嘛你就不要有資源,不要有資源反而安全;要嘛有了資源而且需要保衛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保衛自己,退而求其次才是指望別人。指望了別人以後,就要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能在指望了別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之上以後,又對別人充滿懷疑。#最糟糕的方式就是用口頭攻擊,而實質上又不能造成傷害。」
「很多女人之所以鬧出離婚,就是因為她們在家裡面,對男女之間經常有的小小糾紛,一副理直氣壯地去指控男人,說是你這樣做一定是對我不忠。最初男人還會辯解兩下子,因為這根本是沒有的事情。最後被誣陷得習慣了,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反正我無論怎麼樣說,你都要說我不忠,我就索性到外面去真的不忠,這時候你就沒法收場了。』」
這個離婚的比喻不那麼政治正確,但很貼切。放到台灣的現實狀況中,就變成以下的這個蠢模樣:
「你一面在絕對依賴別人、自己的脖子掌握在別人手裡、想捏斷就可以捏斷的情況下,一面理直氣壯地罵他對你不忠,而且還是在 #沒有任何證據、#所謂的證據全都是極其不靠譜的低級文宣 的情況下,對他進行這種攻擊,這除了傷害自己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 自立自強才是當下最該做的事
這幾天在臉書河道上,看到台派對於阿富汗事件的論述,沒有上百也有幾十篇。雖然著眼點各異,但最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結論:自立自強才是台灣該走的道路。劉仲敬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你想要防止戰爭,那就要加快社會演化的速度……這些事情就要提前開始做。你要想避免別人傷害你,你自己就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而要製造足夠強大的力量,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越早做越好。不可能是等著美國人來替你做。美國人對你也是有相應的評估的。你越是害怕戰爭,或者說越是想推遲戰爭,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你沒有保衛自己的能力,將來你可能是我的拖累而不是我的有效幫助。……潛在的保護者就會覺得,做好人來保護你是一件很累而且不討好的事情,直截了當把你扔掉的誘惑反而會增加。」
這裡所謂的「社會演化」,指的是建立自己的軍事傳統,與強化民族認同的建構而言的。這裡的論述甚深,我們就暫時跳過吧!
誠然,一個有遠見的台灣建國主義者,會預見到一個願景:台灣脫離美國的羽翼、自立門戶。這時,它就要用一種 #更成熟的馬基雅維利主義 來處世:「在雙方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你如果覺得美國人靠不住或拜登靠不住,那麼什麼叫一個『#合格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你發現拜登靠不住以後,一句話都不要說。非但不能罵他,而且要在場面上把他捧得更好,不要讓他懷疑你有另立門戶的打算。在過渡時期趕緊準備自己的力量。因為他畢竟還是一個比你強大得多的力量,所以準備好了你能夠自立以後,你再想辦法跟他客客氣氣地分手,指望將來。」
🔹 千萬不要「扔掉教鞭換皮鞭」
然而,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台灣的實力夠了,能自立自強了,那時台灣就可以毫不客氣地甩掉美國嗎?
我不這麼看。美國是秩序高地,台灣能從一個資源匱乏的降虜社會小島,演化到現在具有相當的政經軍事實力、且有襁褓期的的福摩薩民族建構,其實都是拜從美國輸入秩序所賜。
任何帝國治術,都有現實面與理想面。有一點是千真萬確的:美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仁慈的秩序輸出者」,它的理想性超過人類史上任何一個帝國。你在大英帝國、大唐帝國與羅馬帝國的身上,是找不到 #威爾遜主義 的影子的。
之前敝粉專有談過,美國是一面鏡子,它對待你的方式,會忠實地反映出你如何對待自己。如果台灣自己有信心,認為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國家、擁有更強的防衛能力、建構出堅實的福摩薩民族共同體,那麼美國是很樂意幫忙的。對喀布爾政府這麼扶不起的阿斗,美國都撐了二十年,不是嗎?而你翅膀硬了以後,美國也能給予你更多單飛的自由、用更平等的態度對待你,就像他對待強大起來的日本、德國、法國那樣。
而中國呢?奉中國為宗主,想從秩序窪地中國輸入秩序,那是完完全全搞錯方向了。我們看到的是,原本就混亂的第三世界國家,在接受中國的「保護」與「資助」後,反而變得更混亂、更剝削、更深陷債務陷阱。原本治理尚可的民主國家,在中國軟實力滲透後,貪污腐敗、經濟過度依賴、研發創新怠惰等症頭都跑出來了。而要在中國的保護下自立自強?中國的「天下秩序」是無法容許有人翅膀硬了單飛的。就算中國有那個雅量,也根本無法給你自立自強的養分。
奉美國為宗主,也許不時要看美國道德說教,更少不了要為美國與其全球秩序做牛做馬。但,只要願意,有決心有努力,美國會幫助你向上提升。日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台灣也在往上的正向螺旋當中。
奉中國為宗主,能換到的,只是虛假的承諾與真實的剝削;原本就混亂的國家會更混亂,原本還可以的國家會墮落腐化。
美國秩序是助人向上的教鞭,而中國秩序是奴役墮落的皮鞭。任何能洞悉此一宏觀原則的台灣人,根本不會講出「疑美親中」這樣的蠢話來。任何有自立自強觀念的人,都不會想要「#扔掉教鞭換皮鞭」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
「平面鏡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求助] 平面鏡成像靠近像大小不變?? - 看板tutor 的評價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平面鏡的成像[94指考]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平面鏡例子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平面鏡成像與幾何關係- YouTube 的評價
平面鏡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平面鏡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講到資訊戰的一小部分,認知問題也提了點,今天來戳每一個人。
有人對我講過,說你講國民黨都很精準,講民進黨就不大準。
哈,這其實代表一件事,「你對國民黨完全無知」,就因為無知,才會套自己的模型,去認為國民黨人就這樣。同樣的話,另一個親友圈,就覺得我講民進黨都很準,國民黨就失準。
為何?
簡單說,你是挺綠的,資訊來源自然也是偏綠的,所以綠營的政治生態,大體的派系分布,自然多少有概念。這種朋友就還好,但會去接觸所謂一點內情的,認識一個助理或幕僚的,狀況就會越趨嚴重,因為這位朋友「會因為接觸實際運作,而認為自己才了解實情」。
問題是,一個地方助理講的可以代表全黨?我還有辦法知道開會內容勒,所以我是核心?
別鬧了啦,就算是中央開會,參與者也是各懷鬼胎,各有各的派系利益。你會覺得自己得到一個真相,麻煩先自問看看,這個真相劇本中的演員,是不是很扁平化?
「有人為國為民不辭辛勞,那個人只為權位想辦法扯後腿。」反正每一個人都是單一性格,手段也都非常直接,對嗎?如果是,那你的劇本基本上就來自於特定一方說法。
舉個昨天丁守中發神經說要打中國疫苗的例子,就足以說明認知戰的根本。是不是泛綠的朋友,直覺認為丁一定是個渾蛋,只想扯政府後腿,或是替中國做事等等?這個符合丁的性格側寫嗎?有擔任過他助理的恐怕都不大會同意。
實情應該如何?這不難理解,去看看你學校的老師、藍通通的電子業同事、退休XX會的老人聚餐。
看看這些人的LINE,都加了哪些人?朋友圈又都哪一種人?每天分享什麼訊息?
若有長期追蹤整理LINE的謠言,就會曉得,丁不過跟這些老人一樣,每天收看的養生群組,定期出現「中國疫苗超級無敵棒,採用的國家都沒事了」,幫孫子看教育資訊的群「教改亂象、李遠哲要負責,為何不改回單一標準?」,朋友分享的財經群「民進黨高層拿國家錢集體炒股買房」。
拜託,不要把政治人物,或曾經擔任政治人物的,都想成具有超多謀略的人。他們跟你一樣是一般人,沒有特別到哪,尤其不在職位上後,得到的訊息都會很慢,就跟你家那位怎麼講都講不聽,怕死看西醫的長輩,性格一樣啦。
你越認識這些人,就越會曉得認知作戰,利用的部分非常簡單。
為何我說是不停地丟是非題給你看?以老師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各位,當我要訓練小朋友考試解題目時,最填鴨有效的辦法,就是一直塞題目,塞到你看到題目前面就知道答案,這樣在考試時才會節省很多時間。
但這種教育的缺點,就是會教出遇到事情,寫不出報告的填鴨大學生,現在20歲後半以上的,即便有高學歷,也多半是如此。
那為何這些高學歷的人自己覺得不會?因為他們工作後,在自己的專業上,會曉得非常多的條件限制,答案沒有那麼單純。可是自己不懂的項目呢?通常會忘記其他人也有專業這件事。
所以才會出現,到今天還一堆家長,抱怨課本內容改的亂七八糟,尤其是社會科。因為這些家長,這輩子最後一次看社會科的知識就是中學,上大學後看的都是小故事,沒人會去追根究柢。
故,才會在那邊生氣,覺得歷史不教三國可以嗎?公民教經濟可以嗎?地理為何不花3冊講那麼重要的中國?
因為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透過聯考訓練早就定型化,導致現在接收資訊也是如此,只要不停塞是非題給你,然後找個專家解答,至於這個專家有多「磚」?分不出來,只能看頭銜。
所以才會出現精神科醫師去質疑防疫專家!
會來我這邊逛的醫生,麻煩自己說,免疫相關課程,你們每一個都上過嗎?但一般人分的出此醫生不懂免疫學?
唉
今天國民黨淪落到這個地步,丁守中可以說是一面鏡子。傳統上,只有國民黨掌控媒體,透過媒體控制群眾,結果2016年後急速衰退,變成媒體控制黨,於是乎相關的政治人物,整天看到的「真相」,就盡是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
我不是只罵國民黨,民進黨也是照罵,到今天終於有人赫然發現,原來民進黨真的就是對左翼朋友特別呵護。我也直說,這些堅持自己的進步政策終會成功的,其模式就跟丁守中會信中國疫苗無敵棒,一模一樣。
所有的情報,都要知道人物側寫,而且交叉比對才能抓到個概念。當你對各黨政治人物有立體的認識,才不會被扁平化影響,進而讓你判斷失誤。
但這有多累?我每年都想放棄,當個整天打Steam的沙發馬鈴薯。
可是你沒有這樣做,不培養這類組織,認知作戰就是被中國壓著打。他們在國民黨是反向媒體控制群眾,利用洗好的群眾去壓迫政治人物,在民進黨這邊就是透過左傾議題,去解離整個泛綠支持者。
這招不是第一次用,1949年前就用的很熟練了,只是你相不相信而已。。
平面鏡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作為德里的中央直轄區,它還統轄著飽經滄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它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因強姦案頻發,其“強暴之都”的別稱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它是蒙兀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第三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4年。泰姬瑪哈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泰姬瑪哈陵被認為是蒙兀兒建築的最精美的例子,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1983年,泰姬瑪哈陵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瑪哈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個泰姬瑪哈陵是一個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泰姬瑪哈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亞珠曼德是沙迦罕父親賈漢吉爾的第20個妻子——茉荷茹妮莎的姪女,1612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迦罕結婚,被賜予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入宮19年,苦於多孕,生有8男6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的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瑪哈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銀白色,白色大理石映著淡淡的藍色螢光,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
平面鏡例子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新版)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共和國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印度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主要產業為IT、電信、餐飲住宿服務、金融、媒體和旅遊業。它位於東經77度,北緯28度。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恒河平原。主要語言為英語、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旁遮普語。作為德里的中央直轄區,它還統轄著飽經滄桑的老德里。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新德里原是一片荒涼的坡地。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它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因強姦案頻發,其“強暴之都”的別稱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是位於印度北方邦阿格拉的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陵墓,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它是蒙兀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第三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竣工於1654年。泰姬瑪哈陵被廣泛認為是「印度穆斯林藝術的珍寶和世界遺產中被廣泛讚美的傑作之一」。泰姬瑪哈陵被認為是蒙兀兒建築的最精美的例子,結合了印度建築和波斯建築的風格。1983年,泰姬瑪哈陵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雖然白色大理石圓頂陵墓是泰姬瑪哈陵最讓人熟悉的部分,但整個泰姬瑪哈陵是一個擁有多處建築的複雜建築群。泰姬瑪哈陵大約在1632年開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萬的工匠。亞珠曼德是沙迦罕父親賈漢吉爾的第20個妻子——茉荷茹妮莎的姪女,1612年與當時還是庫拉穆王子的沙迦罕結婚,被賜予慕塔芝瑪哈(Mumtaz Mahal)的封號。入宮19年,苦於多孕,生有8男6女,1630年,姬蔓•芭奴在第14次分娩Gauhara Begum時,不幸感染產褥熱,死於南征的軍營中。臨終前向皇上提出了4個遺願,其中一項就是為她建造一座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在早中晚所呈現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燦爛的金色,白天的陽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瑪哈陵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銀白色,白色大理石映著淡淡的藍色螢光,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
平面鏡例子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平面鏡的成像[94指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兩平行的 平面鏡 A與B相距24cm,一點光源S位在A鏡的前方8.0cm 處,如圖所示。試問從點光源S 所發出的光線,先經A面鏡反射一次,再經B 面鏡反射一次後的 ... ... <看更多>
平面鏡例子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平面鏡成像與幾何關係-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一圓形 平面鏡 半徑為R,面對一屏幕距離D,距鏡面D/3處放置一點光源照向鏡面,則反射光在屏幕上圓形明亮區域之半徑為多少?其他物理教學相關資源(教學影片, ... ... <看更多>
平面鏡例子 在 [求助] 平面鏡成像靠近像大小不變?? - 看板tutor 的推薦與評價
一平面鏡鏡面朝西,某人在鏡前朝東南方向移動,
則平面鏡內像的大小變化及移動方向分別為何?
(A)變小,西南 (B)變大,東南 (C)不變,西北 (D)不變,西南。
《答案》D
詳解:不論遠近,物體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之大小不變;
若人朝東南方向移動,則像的移動方向如圖所示,故像朝西南方向移動。
---
一直想問這個問題
明明人在鏡子較近的位置 人像就是會比較大阿?
不然為啥拍照時要往後退才能拍到比較多人= =?
請大家指點迷津 謝謝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15.136
人(實像)當然不會改變大小
但這句"平面鏡內所成的像大小不變" 很明顯是不符現實的吧
1.拿小鏡子照臉時 如果成像沒變小 要如何照整個臉
2.如果是投影大小變小 那顯然成像也會變小
所以這題目的文字敘述是否出了問題?
所以問題就是 成像 不等於肉眼看到的 影像
成像的定義在國中沒有清楚說明
也想問各位 在此狀況下 成像是否就是從鏡前觀察?
你們一直在解釋成像的定義 我也知道實像就是可以投影這件事情
但這件事就是無法去解釋平面鏡上肉眼觀察到像會改變這件事
所以這就是問題 成像不等於眼睛看到的影像 這件事是絕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的事情
再來 所以既然有成像,也就是物大小=像大小
那麼要在哪個位置才能用觀察到成像? 或者我們無法觀察成像?
這才是我要問的問題 囧
※ 編輯: mil63 來自: 218.161.31.253 (01/10 17: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