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回歸疫情前
#2019雲林幸福定格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幸福定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普雷] 幸福定格:停下來聊一聊-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幸福定格》正式預告11/30全台上映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幸福定格 的評價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普雷] 幸福定格:停下來聊一聊 的評價
- 關於幸福定格 在 愛情是幸福的開始,婚姻是幸福的延伸—讓「幸福定格」 - 媽媽經 的評價
幸福定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處長的日常
#攝取雲林幸福定格
熱烈歡迎來自台中、南投、苗栗、彰化、嘉義⋯等中台灣攝影學會近300名的攝影先進,今天一早於 雲林科技大學 進行攝影交流,期待透過高手們的美學與鏡頭構圖來發現雲林的美!
感謝主辦方 #雲林攝影學會 的用心,透過攝影活動來提升雲林文化觀光的亮點!
#苗栗攝影學會 #台中市攝影學會
#台北市中堅攝影學會
#台中縣攝影學會 #台中市烏日攝影學會 #彰化縣攝影學會
#彰化縣員林藝術攝影協會
#南投攝影學會 #埔里攝影協會
#福懋攝影社 #雲林清水溪攝影學會
#台灣探索攝影學會
幸福定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這輩子只剩一張照片可以拍,你有想過拍什麼?」
今天看了一部很溫暖又很真的電影,內容很多歡樂也非常催淚,(淺田家!)是部以淺田政志攝影師及家人的真實故事。
//
淺田政志12歲得到了熱愛攝影父親送的相機
而開始立志當攝影師
從他啟發開始拍全家福
到爲了拍攝最像他們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
從中間他開始明確攝影對他的意義
//
裡面說
「能補償失去的就是記憶,而能讓這份記憶鮮明的就是照片」
在311海嘯他跟其他義工
幫當地人找回8萬多張照片
也幫了一個小女孩拍攝很重要的全家福
在看電影的時後就會想照片帶給我們什麼?
電影裡有很多鼻酸的感人畫面,
突然想抱抱家人
這部電影也給了我一些拍攝的想法
我也希望我能拍出有溫度及感染力強的故事
#好棒的兩小時
我超級推淺田家!
不管你喜不喜歡攝影,都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
一直跟身邊人說
好好的紀錄生活日常
好好的幫家人拍照。
從照片中我們得到的是份情感
因爲時間是不等人的,照片是情感重要的回憶 ❤
采昌國際多媒體
#淺田家
#0305暖心上映
#幸福定格
幸福定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幸福定格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幸福定格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塌糊塗 第十集 2019年02月23日
主持: 大肥, Janice
第一節 : 幸福定格,認識的你/已經不同,我們怎麼了,倒後鏡的我,在淚光裡,如果愛是攝影,每一格都是記憶
https://youtu.be/yTsDqFHUCrc
第二節: 宋慧喬/宋仲基離婚?童話破滅,姊弟戀還是戀母情結?
https://youtu.be/kBBZ8fJiYN8
第三節: 吳建豪與百憶千金分手,名、利、場原因分析,係愛定係責任?
https://youtu.be/2grkaoBoFAw
第四節: 殺妻子案,黃伯出獄,生不如死,老人感情,問題缺失,人間有情
https://youtu.be/GCV2NoX96N8
巴打台網址
https://badatoy.com/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view_as=subscriber
幸福定格 在 幸福定格 的推薦與評價
幸福定格. 7195 likes · 2 talking about this. 作品曾獲臺北電影節首獎、亞太影展最佳紀錄片的導演沈可尚,歷時七年執著記錄八對邁入婚姻殿堂、時間長短不一的夫妻 ... ... <看更多>
幸福定格 在 [普雷] 幸福定格:停下來聊一聊-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網誌版:https://just-for-record.blogspot.com/2018/12/blog-post.html
自從看完《築巢人》後,就好喜歡沈可尚導演的拍攝風格,
他總是能在溫和而平靜的狀態中,去捕捉到犀利而真實的一面,
後來聽到他正在籌備一部以婚姻為主題的紀錄片,
真的讓人好奇他會如何去描繪這個題材。
導演邀請了八對夫妻各自坐下來聊聊,
他們回溯當初相識、交往的契機,討論激情退去後的平淡生活,
重新檢視孩子到來後的改變,以及一件件煩雜、細瑣的日常點滴。
我蠻喜歡片頭一開始用黑白畫面去呈現婚禮進行的畫面,
同時配上了受訪夫妻們爭執的口白,
一來一往的話語和幸福的畫面相比之下,
讓人意識到兩者之間的衝突,而片名-幸福定格也才悄悄出現在觀眾眼前。
多數人的婚姻是由婚禮展開,不管大而壯麗、小而溫馨,
婚禮都跳脫不了激情、快樂與祝福,
正如同愛情所帶來的化學變化,我們慶賀這一切,
但當完美的一天落幕後,開始要面對的卻是過日子,
各種柴米油鹽醬醋茶、你來我往的相互要求和包容、平淡如水的日復一日,
才正要輪番上演。
從導演所呈現的畫面,不難接收到上述所傳達的訊息,
但看完後有種令人不明所以的茫然,
觀眾的確看到這些人的真實生活,目睹激情退去後,
日常歸於平淡及各種挑戰,
卻沒有更深一層去描繪這些夫妻是如何互相支持著、幫助著、
信賴著彼此,才度過了各個細微卻足以壓垮個人的困難。
也許是太過於期待,看完後有種搔不到癢處的失落感,
片中的各種小爭執、埋怨,
對已婚的觀眾而言就是日常的呈現(笑)
所以可能對還沒結婚的人會有點震撼教育也說不定。
(片中很想吐槽的一幕,是當太太在訴說身處於婚姻中的犧牲和委屈時,
先生一直不明究理的重複「我是男生」,卻沒說出個所以然,真的很讓人上火。)
另外我一直過不去某一點,就是常常片中訪問的夫妻中的一方,
臉上開始有細微的情緒變化,或是即將要講到重要的話語時,
鏡頭就會快速的zoom in到人物的大特寫
(而且還是卡卡的一格格靠近),
總是讓原本專注於對話上的我立刻跳出原本的情境。
從個人的生命經驗去反思,
對於關係間的「溝通」所產生的作用是存疑的,
還蠻好奇片中的夫妻挑出了一些日常壓抑的話語和對方訴說,
真的因此而改變了什麼嗎?
(個人是覺得片中的先生感覺講過後根本不會記得,也有點同情片中口拙的先生們,
感覺不斷看著老婆的臉色和攝影機謹慎用詞卻還是答錯XDDDDDD)
整部片就像是擦邊球,一直跳出有趣的面向,
卻總是淺淺帶過,整體看完也有不知所云的感覺,
和過往的作品相比會覺得力道減低很多。
P.S 看完後很想回去重溫《愛在午夜希臘時》,
若說到婚姻的現實面,這部看完真是讓人一開始幻滅,中間心疼,最後滿足的好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40.1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43844705.A.18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