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相識~💍甜甜Wedding🍓
朋友的草莓啤酒🥂之約
牽起了兩人認識的開端💗
甜蜜的相識
近4年的甜甜歲月裡📅
平凡 踏實 歡樂 低潮都有😄
這一份回甘的滋味
用一生相伴來細細感受🎉~
甜蜜小點迎賓🍰🥧
Q版動畫影片開場🎬
(朋友特別客製繪圖創作~吸睛創意)🥰
帶著滿盈甜甜笑容進場😊
姐妹禮是甜苦同樣可口的巧克力🍫
加上主持旻珊甜甜嗓音🎤
引領全場熱情參與感受溫暖🎀
接受親友祝福與面對未來🏠
小倆口永專屬甜蜜🎎
陪伴呈現最想分享的模樣❤️
為未來更多值得期待的幸福生活
一起
暢飲乾杯🍻
幸福甜蜜生活 動畫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23號作品《受害者情結》搶先讀
#特徵其一:情感匱乏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共同的現象,就是有一無底的情感黑洞,來自情感的極度匱乏。那處情感黑洞,總是釋放著:「我要」、「給我」及「我需要」。
宮崎駿所創作的動畫「神隱少女」裡,有個無臉男,沒有表情,沒有實體,以幽靈的虛無感存在,就非常符合受害者情結者這種「自我感」薄弱,內在卻彷彿有永遠匱乏不足無底洞的漂浮生物。
這種好似沒有實體,也沒有自己根處和自給自足養分的生命,是曾受背叛和遺棄的創傷遭遇糾結而成,因愛及修復缺乏所形成的巨大空洞,所衍生而出的「我要」、「給我」⋯
若是沒有辦法正視自己,並且鍛鍊自己滿足及滋養自己的能力,那麼,不僅會被自己的空虛及情感匱乏吞噬,還會以空虛寂寞的呼求聲,獲取他人的關注,吸取他人的能量,來以為自己沒有那麼弱小及空洞,還是有人關愛,還有有人要。就像是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總是覺得不夠不夠⋯我好餓好餓⋯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都有早年生活被剝奪關愛及需求滿足的經驗,也許是想要的幸福童年遭破壞,或是渴望的親情受剝奪,甚至是身體安置的安全空間、衣物、慾望…等等,都遭受毫不留情的剝奪或拒絕給予。
這種長期的匱乏、不足、沒有的感覺,讓受害者情結的人內心有強大的不安全感,很怕「沒有」或「失去」情景的觸發,焦慮不安的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即使他們的言行舉止總帶給別人不舒服的攻擊、索討及尖銳打擊,他們還是會求著要回到關係裡,或是暫時以討好者姿態求饒,告訴對方自己行為會改變,或者自己在情感上不會那麼依賴。然而,這種承諾沒有時效性,可以下一分鐘,或隔一天就再來崩潰性的情感索討,及致命性的人身攻擊。
而短暫的示好,反而是累積和證實自己確實被剝奪、被欺壓:「這些別人唾手可得的幸福,我卻要用乞討、索求,才能得到,果然這世上沒有真心疼愛我的人,我確實是一個注定被背叛和遺棄的受害者。」當示好與忍耐,終於換得別人的關注後,那份委屈與屈辱,逼使自己要對方加倍奉還,自己也要更加小心翼翼「看管」好心裡那份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絕對不能輕信別人對自己的好,那一切都隨時可能是一份更狠毒的背叛和欺騙。
情感匱乏的人,無法收下他人真心的關懷,也拒絕接受這世界上會有人愛他,因為任何相信都可能讓自己有被耍的感覺。他害怕當自己有一刻相信了,下一刻得到的就是背叛和拒絕,這實在是他們心中覺得太可怕的事!
所以,這是個矛盾的循環:越是空虛和匱乏的內心,本應需要接受由外而來的關懷和溫暖,卻往往更加的拒絕及排斥被關愛及支持的感受。
凱傑在童年時,父母失和,在幼稚及不負責任的作用下,父母兩人都放棄了照顧凱傑,導致凱傑必須由爺爺奶奶接手撫養,在他有記憶以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他們偶爾會出現,但出現的時間大概用分鐘數就可以了,像是看一眼表示自己有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人就閃了。
凱傑忘了自己幾歲開始,就一直覺得好孤單、好寂寞,不過他知道自己喜歡有朋友,常常會希望不論到哪裡都有很多朋友,也喜歡被朋友簇擁關注的感覺。但是,凱傑內心深處卻有一塊任何光亮都照射不到的陰暗,朋友們如何也無法想像,看似廣交樂觀又好相處的凱傑,最恐懼甚至到厭惡的,就是朋友真心關懷的溫暖。那些溫度像是會灼傷他,他無法靠近、無法承接、甚至無法承認。他要的感情,深淺、遠近是由自己控制的,大家只能和表象上的他相處。他喜歡和大家,嘻嘻鬧鬧、愉悅地、歡快地,卻探不到他內心深處幽暗之地的相處方式。
雖然,曾經有那麼一兩位朋友對凱傑說過:「我們認識也算久了,但我始終覺得你好神秘喔!」或是「我覺得我們之間有跨越不過的距離耶!」只有那真正與凱傑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才會稍微觸碰到凱傑內心的幽暗。他曾經對某任交往不久的女孩說:「你終究會離開我的」。
而每當那些在親密關係中的對象,想要關心或是對凱傑表示溫暖的支持,都會換來凱傑的不悅和懷疑。有一回,凱傑臨時要加班,那時的女友特別帶杯咖啡到凱傑公司給他,想要在附近的咖啡店等他家加班完,一起聚聚聊聊再返家,但凱傑的反應卻是對著女友說:「你是不是專門來確定我真的加班,好去跟別人約會?」
那時的女友聽到凱傑的回應,覺得很詫異,連生氣都忘了,只覺得凱傑的反應怎麼會是這樣呢?和一般人反應那麼不同,一般人應該會是感動和覺得甜蜜才對啊!
又有一次,因為知道凱傑說過喜歡某一款的手錶,恰巧凱傑生日將近,凱傑女友特意買了那款手錶做為生日禮物,想讓凱傑驚喜一番。沒想到受到驚嚇的反而是自己,因為當凱傑看到女友拿出那款手錶當禮物時,凱傑居然勃然大怒地說:「是哪個男人陪你去買錶的?你居然偷偷背著我和男人去逛街,還買了戰利品要向我炫耀!」
女友越是和凱傑相處,越是搞不懂他的情緒和那些無常的喜怒反應。有時明明凱傑曾經說過自己喜歡的餐廳菜色,特地陪著凱傑去吃,或是買來給凱傑吃,那份美食都會突然變得像是有毒似的,讓凱傑斷然拒絕品嚐,甚至板起臉孔,足足生上半天的悶氣。
但若女友真的挫敗了,想分手了或拉出和凱傑的距離,不再那麼熱情及回應凱傑,凱傑就會感到十分不安及被自己內心的匱乏凍傷似的,亟需女友的回應和安撫,並遲遲不願分手。
所以,凱傑的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有這樣的混亂和情感糾葛現象。直到最終,情感關係都在戲劇性的兩敗俱傷下,不得不劃下休止符。
這就是由嚴重情感匱乏所衍生出的懷疑及不信任,情感匱乏者認定在這世界上的溫暖和愛護都是「假的」,畢竟他們從未體驗過。同時,也是一種絕對不能接受的偏執,因為他們認為一旦輕易接受了,就有可能遭遇到擁有後的失去,更嚴重者,甚至認為他人的溫暖和關愛都是有企圖的,其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傷害他。因此,他們要自己堅定認為溫暖和關係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世界上。
受害者情結個體最害怕的正是無法再躲在習慣的匱乏中自憐,倘若接受了他人的關懷、溫暖,自己就此成為接收者、擁有者、幸福者,那既定的受害認知及信念,豈不是應該要被調整及改變,那不就代表過往自己認定的悲劇角色都是不對的?!
他們不喜歡挫折及認錯的感覺,因此絕不能為自己認定的事情認錯。
何況,那種陌生的溫暖溫度,和長久以來習慣匱乏的冰冷感相比,陌生的溫度充滿了危險,是一種未知,也是一種無法控制感。還是算了吧!他們寧可認定只有不幸和邪惡,才是這世界的真實,而自己還是那一個因為剝奪或被拒絕的可憐匱乏者。
情感匱乏者,內心都有一個含冤含怨的幽魂,就像無臉男一樣的飢餓和空虛,沒有自己的臉,也沒有實實在在的實體存在,只有那像從黑洞傳出來的無盡回音:「可憐可憐我吧!我好餓好餓啊!」當然,不是真的生理飢餓,而是對愛、對情感的飢餓感與匱乏感,讓他始終拘禁自己在黑暗的內心地獄中掙扎。
如果,你也是一名情感匱乏者,不要放棄超度你內心那含冤哀戚的情感重創受害者幽靈吧!唯你真實的接收得到愛及情感撫慰,真的與愛連結,而不再與自憐結盟,那空洞才不會像無底絕境一樣,始終留不住身為人都需要的溫暖和愛。
*註:本文故事為編寫,不指向任何一位特定人士
#超度內心深處的受害者孤兒
#解開內心纏繞不休的受害者情結
———————————————————
#6/22 預購開跑🏃 #6/29 全面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3dlFN1u
金石堂|https://bit.ly/3efc8YN
誠 品|https://bit.ly/2V0qMeS
讀 冊|https://bit.ly/2NanvFB
三 民|https://bit.ly/3egHA9g
博客來(電子書)|https://bit.ly/37LMoB8
————————————————————
幸福甜蜜生活 動畫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簡單理由
⠀
下了高鐵,我們在站外攔計程車,報地址,司機一聽就問:「你們是要去找吳老師齁?」他指的是作家吳晟。我們回答:是,也不是,我們要找的吳老師是吳晟最小的兒子吳志寧。司機點點頭,說從高鐵要去溪州的客人十之八九是去吳家的,不忘留名片要我們採訪完打給他,「那個地方叫車很難,打給我比較快啦!」
⠀
吳志寧一家三口搬回彰化第三個月了。現在住的三合院就是吳志寧小時候長大的地方。老宅原先就住著吳晟夫妻與哥哥吳賢寧一家、姊姊吳音寧,吳志寧搬回來後也住進了緊鄰的三層樓房。他的妻子君君帶我們走一趟屋內,整棟房子上下樓不靠任何階梯,只有環抱居家空間旋繞而上的斜坡,像一座小型立體停車場,只不過停的是書。「父母也有年紀,想說不要爬太多階梯,當初就決定這樣建。」
⠀
吳志寧曾不只一次在訪問裡提過大學時和父親的鬥法:鄉下長大的他一直想填台北的學校、要去玩團,吳晟卻希望他唸公立學校,填志願時兩人吵到凌晨兩三點,最後吳志寧妥協填了中興;大學最後幾年,吳志寧學業成績不好,二一在即,提早退休的吳晟竟從彰化上台中,搬進吳志寧的宿舍,盯他上課、盯他睡覺。
⠀
「其實我們平常都很好,只要不要講課業就好,只要講課業就吵個沒完。」如今一家人再次同一屋簷,屋簷下的人還變多了,吳志寧三歲的女兒田田與堂姊阿 K 每天一起走路上下學、一起入鏡,在大人們的手機相簿裡黏得像一對親姊妹。
⠀
年初在社群上,吳志寧貼文裡說得明白 —— 搬回彰化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覺得田田在這裡生活會比較快樂。
⠀
⠀
⠀
吳志寧自己依然想念都市。「不要講懷念啦,講懷念感覺好像離很遠⋯⋯我是超愛的。」他說自己在都市裡常常 party,要練團就練團;各式各樣演出、音樂節,他是那種從第一團聽到最後一團的人。
⠀
這些事,在妻子懷孕中期,他意識到需要改變。
⠀
以前,吳志寧的就寢時間是凌晨三點半,因為十點到三點「是創作的高峰期」,加上家中錄音室都隔音,待在裡頭,完全感覺不到夜的襲來。隔天睡到中午十二點是正常,何況吳志寧所有朋友都比他誇張。「孕期的時候,我跟君君就警覺到說,完了完了,要來了要來了,」孩子是父母最嚴格的時鐘,「小孩一出生,你不可能丟著她不管她。我們就開始慢慢調、調、調,調到她出生那時候還是一兩點睡覺。」時差提前一個半小時,依舊焦頭爛額,到了三歲田田上幼兒園,非得七點起床不可。現在的吳志寧每天十點就想睡了。
⠀
搬回彰化以後,吳志寧著手整理附近的房子,要在這裡弄錄音室、辦公室。那是純粹的老屋改造,從廁所、壁癌、電路,一切邊做邊學。田田就讀的學校森林裡有塊看板,上面有吳晟與妻子莊芳華拿著鋤頭墾地的照片,這是吳家再上一代耕作的地,後由吳晟重新栽種樹林,以母親的名字命名為「純園」。吳志寧在彰化的生活與音樂事業,也就從這片以阿嬤之名的土地開始。
⠀
更早之前住永和,永和有他十多年來的錄音室。最初是和滅火器楊大正一夥人一起弄起來的,過去他們整天都在那裡練團、錄音、受訪,吃喝也都在永和;錄音室原本也作住所,隨著一群人的事業成長,各自遷出,永和依舊還是工作室、錄音室。搬回彰化對吳志寧而言不能不說是割捨,畢竟在台北一待就是十多年。
⠀
⠀
⠀
樹,以及屋頂
⠀
三樓樓房的廳堂,中央是一棵大樹。當初蓋房時吳家決定依樹而建,直到如今樹也還在長大,穿過建築屋頂為它而開的洞;洞的大小可靠折板調整,每當樹幹又粗壯一點,洞就跟著一起開大一些。然而即使如此設計,洞與樹終究不可能完美貼合。樹生長的樣子永遠是屋頂無法預料的。
⠀
有個女兒,是吳志寧長久的美夢。還沒有孩子之前,他常常會幻想女兒跑來,敲敲他的門,開門問:把鼻~你在幹嘛?一想到這個畫面,吳志寧就融化了,對他而言這是幸福的定義本身。田田一歲半的時候,夢想終於成真,「她真的會走路囉!會找我囉!我在房間在錄音,真的聽到叩叩叩,然後門開了,我說『嗯~要幹嘛?』,她就『找把拔~』這樣子說⋯⋯喔真的是,好幸福哦。」
⠀
但事情在田田兩歲多的時候又變了。「後來她就越,怎麼說呢,豪邁嗎⋯⋯我就聽到敲門的聲音變成磅磅磅,然後『把拔!你在幹嘛!』直接擠到我身上,說『我要畫什麼寫什麼,那個筆給我!』完全侵略我的工作空間。」
⠀
說是這樣說,臉上還是笑,「才知道說,原來也是有這種困擾的。後來我真的非得要跟她約法三章,說妳不要吵我、妳不要吵我,我在錄音,錄音的時候妳不要敲門、不要衝進來。」才兩歲半的田田可以理解,但還是很想找爸爸。吳志寧嚴格起來,自己也覺得抱歉。
⠀
「原來幸福的故事之後,真的都還有後續啊。」房子蓋好了,但樹不會停在房子落成的瞬間。偏偏常常是在樹確實長大的時候,屋子才在隙縫的磨合間真正明白這一點。
⠀
⠀
⠀
回到溪州,一方面是為了田田的快樂,另一方面吳志寧自己創作被打擾的難處也被緩解。「圳寮這裡對她來說太好玩了,她和堂姊差不到一歲,每天一起上下學。回到三合院也自己玩起來,有時候在草坪上摸來摸去⋯⋯她在這裡就不那麼依賴我了。」
⠀
採訪後我們和吳志寧夫妻一起前往建在林中的學校,接放學的田田回家。她手上拿著一塊饅頭衝過來,「把拔!」看見生人我們,安靜下來,貼緊吳志寧的大腿。「我們自己做的。」各種慫恿,好不容易她才輕聲說手上的饅頭是她今天學會的事。穿過樹林的路上,我們經過幾窪小稻田,幾叢花圃,都是學校裡四十幾位學生一起種的。小孩子也養起了自己的事物,這時爸爸反倒又有點空虛。
⠀
這是領悟,也是承認。「雖然這樣說,但其實我們有很多極限。我們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的時間都在陪孩子。我覺得每一個想要盡力陪伴孩子的爸媽,都應該誠實地說,我們也想要做自己。」
⠀
⠀
⠀
伴兒如伴搖滾魂
⠀
要做自己,但孩子的出現讓父母對「自己」的想像也時時修正。搬回彰化之後,吳志寧依舊全島跑,只是行程模式必須改變。以前團想練就練,現在要把所有採訪、演出排在上台北的同一天。衝動慢慢要收進計劃裡。
⠀
在外吃飯時,田田還無法點一份完整的餐,吳志寧的飲食習慣也因而一起改變。「我要點一份餐和她一起吃,當然就不能點太油太鹹太辣的東西。結果自己就變得很健康。」
⠀
田田愛吃那些吳志寧口中「小朋友愛吃的東西」:巧克力、冰淇淋、糖果、果凍啊。吃是吃,最怕的是小孩還不懂節制,拿著一包果凍可能一口氣整包吃完。吳志寧現在知道小時候母親的惡夢了。
⠀
「我媽媽把一桶元本山海苔整桶藏在櫃子最上面,被我看到。我那時候很生氣,想說是把我當小偷嗎?是覺得我會去偷吃嗎?好,妳這樣防我,我就硬是要吃⋯⋯然後我就拿樓梯把那一桶海苔拿下來,一個下午把整桶海苔一個人吃光。」rocker 脾氣如今當爸,遇到女兒討零食大概也算某種輪迴果報:
⠀
「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有時候當然那個搖滾魂就會冒出來,說:好,我要讓孩子自由決定,讓她自己學習,freedom!妳要吃巧克力,我就讓妳吃到爽⋯⋯但真正的答案是什麼?她才三歲半,我真的不確定,她能夠知道吃這麼多巧克力的結果嗎?我自己一口氣嗑掉兩包牛肉乾的時候隔天還是會後悔。如果連我們都是這樣⋯⋯」沒說下去。與其說管孩子,吳志寧更像是和自己年輕時相信的自由進行內在辯論。
⠀
「她現在喜歡看 BBC 一檔卡通,英文對話的,我們就給她看;或者《冰雪奇緣》這種動畫,她迷上了,我們也擋不住。雖然對這種強勢文化以前有些質疑,但她喜歡,我也不想批評它,它有它厲害的地方。」
⠀
⠀
⠀
大學時加入學運社團黑森林、反抗各種形式的宰制,然而此刻又無法不說:是,身為父母,自己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小孩。「我觀察到網路上新聞上常會把個體連帶著看,譬如說,一個人爸爸怎麼樣、某個明星跟他媽媽是什麼關係、他的孩子怎樣;大家都會把父母跟小孩串在一起,把前妻或女朋友串在一起,構成這整個批判。當我展現出負面或憤怒的東西,那已經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表態。」
⠀
一切都在不斷地錨定猶疑之中,「我心裡頭負面的東西、憤怒的東西、批判的東西,我現在都傾向不想要對這個世界單純地表達。反過來,我會去做一些正面的東西、給她看一些我覺得不錯的東西,對外在論述上面講一些我覺得不錯的事情。這是我現在對社會的態度。」
⠀
倒是要不要給孩子看卡通,真是個難題。他說,田田的老師最近談到一個觀點,給小孩看太多圖像的東西會限制他們的想像;原本聽小紅帽的故事,十個小朋友腦海中會有十種小紅帽的樣子,但看了小紅帽的卡通之後,全部的小朋友都覺得小紅帽是那樣了。「我就想到我小時候看金庸,本來看小說都好好的,腦中都有自己的幻想,郭靖啦黃蓉啦小龍女啦,我都有想像的畫面。後來電視播連續劇,潘迎紫演的,從此之後我腦中的小龍女都是潘迎紫了⋯⋯就覺得老師講得也滿有道理。」
⠀
說是同意,但他心中的辯論顯然還在繼續:「我覺得現在太多育兒聖經了。」
⠀
⠀
⠀
剩下的是自己
⠀
從地下時期一路走來,搖滾新爸們平常閒聊不聊孩子吃什麼副食品、一天喝多少水,而是聊這些與想像大眾的衝突。「孩子的出生當然淨化了我們一些,但我們認真覺得沒有不好的東西,也會沒有疑慮傳給孩子。」
⠀
「或許是洗腦吧,但也不是刻意的。我小時候常常跑去我姊的房間『預借』那些卡帶⋯⋯說預借就是說沒跟她講啦⋯⋯預借幾塊過來聽,那些全部都是搖滾樂的經典,她也沒有故意洗腦我,但許多想法還是深深受她影響。」
⠀
他會放 Queen 的音樂給田田聽。〈波希米亞狂想曲〉響起時父女倆一起跳舞。吳志寧也無意向其他千千萬萬父母保證這樣是對或錯,只是,身為田田的爸爸,他喜歡這個類型的音樂。他希望,田田至少知道他喜歡的音樂。
⠀
其他在他談來彷彿都是小事了:問起彰化演出機會是否較少,他說表演本來就是到處跑,無關乎他住在哪裡,台灣那麼小,距離再遠可能比不上美國一個州,他並不 care 彰化裡面到底有幾間 livehouse ;又說以前的朋友看到自己當爸爸之後的變化,偶爾調侃,「但調侃也是祝福吧,大家都非常熟。朋友說我以前那個機車樣都不見了,也滿好笑的啦。」
⠀
⠀
⠀
手機裡存滿了田田的照片,Instagram 帳號上每三五張一張田田。問田田幾歲的時候特別難帶,他說她每個時期都好可愛,翻出田田以前的照片給我們看。
⠀
「你總是會快要忘記,回去翻的時候才想到,哇,那個時候她真的好小好小。然後回頭看現在,她好大了。」孩子是父母最甜蜜的時鐘。彷彿時間活生生在眼前長大,人會因為自己的小孩而對歲月溫柔起來:「十年後,其實不管幾年後都一樣,她健康快樂,我就滿足了。人活在世界上哦,光要健康快樂就很不容易,對不對?我們都在想辦法讓自己健康快樂。我有我自己想要追求的事情、但那就是我自己。她自己有自己的快樂就好了。」
⠀
「我不想要變成一個給她很多壓迫感的爸爸。但做到這件事情恐怕也沒那麼容易,因為還是會有很多的擔憂,那個擔憂是她不見得能理解。我要練習放掉擔憂,放、放、放、放⋯⋯」放是放掉孩子,也是放掉一種關係固定的樣子,放過日子原先想像的美好,放掉自己。
⠀
「變得不憤世嫉俗,是因為有了孩子以後你會開始感受到自己和這個社會的連結。因為田田的出生,我想要再多寫一點正向的音樂、多做一些正向的表述,不是我的心裡不再憤怒、不再批判,而是在藝術這道選擇題中,我因為她,而做了另一種選擇。因為從她出生開始,我和這個社會的關係就變得與她有關⋯⋯」
⠀
世界因為另一個人而與自己更加靠近。吳志寧這樣成為一位父親。
⠀
⠀
⠀
⠀
⠀
⠀
歌壇新爸系列 Ⅱ:吳志寧 ——
Freedom 是什麼?孩子讓我做一個更溫柔的 rocker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0377
⠀
專題統籌_ 蕭詒徽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洪以樺 Chair Hong
社群協力_ 曾勻之、郝御翔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
人人都說創作就像自己的孩子,但當自己的孩子碰上自己的孩子,到底哪個才是自己的孩子(???)BIOS monthly 拜訪音樂人楊大正 ft. 多多、吳志寧 ft. 田田、國蛋 ft. 小嗨,爸孩跨界,手牽手獻上一段音樂人的家長路。
⠀
曾經白天練團、晚上寫歌、假日開唱,如今白天當爹、晚上當爹、假日當爹,你可能聽過他們嗆聲,但沒看過他們曬娃,他們是歌壇新爸,喜歡請按讚,認同請分享。
⠀
⠀
不想錯過地方的爸爸們?
現在訂閱: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