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幹部經驗備審 在 板信商業銀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板信商銀 | MA到成功 拓展你的未來🛤
打造全方位金融專業與創新團隊💪🏻
培育銀行管理接班梯隊派任幹部職務💼
板信MA招募計畫,我們要的就是你👇🏻
【團隊是這樣的】
勇於表達、擁有創新靈魂,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
集思廣益一同解決問題,並塑造多元的板信新文化☺️
隨時保持溝通與高效率,我們注重Work-Life Balance‼️
【希望你是這樣的】
📌碩士以上學歷
📌中英文流利(多益750分以上)
📌對金融業充滿熱情,有強烈企圖心,想超越自我
📌擅邏輯思考並具有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具備影響力
📌喜歡團隊合作,溝通與學習力強
MA人才招募網頁: https://pse.is/3n8wac
#板信商銀
#板信商業銀行
#板信銀行
#板信
#MA到成功
#馬到成功
#2021板信儲備幹部MA計畫
#2021板信儲備幹部
#板信儲備幹部MA計畫
#板信徵才
幹部經驗備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麥卡貝綜合台」登上傳統電視將帶來怎樣的衝擊
歷經許多的努力與規畫安排,麥卡貝網路電視正式通過NCC審核,成功申設「麥卡貝綜合台」,未來將從網路市場逆襲有線電視,NCC也表示樂見頻道為廣電內容產製帶來良性競爭,也增加民眾收視選擇,從傳統電視節目製作到網路頻道竄紅,最後又回到有線電視的領域中,又有哪些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呢?
易讀版: https://www.potatomedia.co/s/Kayexbm
「麥卡貝綜合台」背後最大的股東是三立電視台,但並未介入經營
2013年起家的麥卡貝電視台,最早從小規模的電玩、音樂、實境綜藝等多元性內容發跡起家,製作團隊中核心幹部皆有傳統電視節目製作經驗,但受限於大環境的影響,傳統電視的沒落與收視群眾的分眾化,最終轉往網路發展。
許多人看到麥卡貝現在如此成功,由邰智源、坤達、KID林柏昇、阿部瑪利亞、泱泱、溫妮所領軍的「木曜4超玩」,藉著體驗各行各業的發展與辛酸,收穫大批粉絲,每當影片上線總能成為YT的發燒影片,但事實上,他們從開始到發光發熱,歷經了相當長的時間。
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合作的「一日市長幕僚」,可說是最關鍵的作品代表。
這支影片不只短短的時間內就創下千萬點閱的佳績,而為家喻戶曉的作品,更成為當年YT最熱門的影片冠軍,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此時聲量攀升至最高,從那個時候開始,更多的人開始認識這個優秀的節目,回過頭來看過去的作品,這才發現無論從企劃、拍攝、剪輯等各個環節都做得相當細緻,主打真實不靠Set的模式,更是讓許多年輕人相當喜愛。
我自己也是木曜4超玩的忠實粉絲之一。
「麥卡貝綜合台」回到有線電視行列,可以想像中的優點有
一、收入增加
當過去的作品重新上架傳統電視,也代表這些作品能夠成為電視廣告的收入來源,不只在初期有效讓老作品發揮餘熱,也能替團隊增添更多武器,無論在人員、體制、器材等各式設備上的提升,都能有效提升。
二、全新受眾
網路電視的受眾族群多是屬於年輕人,而傳統電視多是長輩為主,收視習慣也有隨點隨看與固定時間定點觀看的差異,但些差異也造成了分眾市場,如今登上有線電視,也能讓更多的優質內容被長輩看見,對於主持群的知名度提升也是一大利器。
三、刺激傳統電視產業
世新廣電系電視組畢業時,老師就不只一次地說著台灣電視環境的憂慮,這當然與大環境的衝擊,少數電視台賺了錢不願提升內容,寧可透過抄襲或買版權的方式來墊檔,在好的內容逐漸減少,電視產業自然也隨之萎靡。
一個新的競爭者出現,更可能創下相當優秀的收視成績時,更多的仿造與衝擊都會改變這個產業,三年後傳統電視也可能重新成為吸引年輕人的媒體。
四、金鐘獎肯定
許多支持者最扼腕的,就是麥卡貝許多節目的製作水準相當出色,獲得一個獎項的肯定實至名歸,但礙於法規的限制,始終無法將這些好作品送往提名甚至獲得肯定,如今有了電視台的光環存在,這些作品也能一躍與其他節目競爭,可以想像在獎項上能夠斬獲相當好的成績。
五、規模組織提升
從過往的網路電視節目到電視台,在規模體制上都會明顯提升,人員調度與安排上也會更為靈活,未來更多屬於他們的自製節目,甚至更多的內容產出,都能夠令人期待。
六、版權海外推廣
過去內容都在YT就能免費收看,但登上傳統電視後也代表這些內容有機會賣向海外,不只增加海外版權收益,也可能在海外累積一定的影響力,對於台灣的觀光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能夠想像的到的弊端也很明確
一、NCC規範的連帶影響
麥卡貝的節目能夠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就在於他的「真」「直率」,甚至有些脫口而出的髒話,即使同樣會消音,但你依然明白他所表達的一切,我們都明白在網路電視中有其要顧及的地方,例如黃標影響、合作的人選等,但NCC的規範又是完全不同的考量,兩邊之間的衝突也會需要時間的磨合。
特別麥卡貝又擁有龐大的粉絲基底,未來NCC是否能夠從寬認定,也是我們關心的地方。
二、新舊粉絲的衝突
年輕族群和長輩族群本來就是不同的分眾市場,這些新舊粉絲的喜好與看法也會不同,增加受眾絕對是好事,但相對的製作團隊也有更大的製作壓力,未來要承擔的風險與負面能量可能也會更高,我們這些既有的粉絲該如何支持才是關鍵。
寫了這麼多,我個人仍是十分看好「麥卡貝綜合台」的成立,期盼他們正式上線的那一天。
更多討論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幹部經驗備審 在 學習歷程多元表現幹部經歷- 大學新生季板 的推薦與評價
... 幹部經歷不是有額外跟校內行政系統同步的地方嗎那多元表現裡面的幹部經歷要放的是什麼(◐‿◑),救命救命看的一頭霧水- 學習歷程,新生季,備審資料. ... <看更多>
幹部經驗備審 在 修課紀錄、幹部經歷哪些情形要自己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修課紀錄、 幹部 經歷哪些情形要自己傳? 764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教學》如何做出超屌 備審 資料!學習歷程!高中職生必看!【六指淵Huber】.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