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0-12個月喜歡亂拿、亂碰東西怎麼辦??】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會爬會走,也開始讓人歡喜讓人憂;他開始逃離大人的掌控,爬到不該去的地方,拿不該吃的東西往嘴巴塞,時常製造驚慌;但太多限制,又怕限縮孩子的探索機會。對此,羅寶鴻老師為大家說明如何回應這年紀孩子的內在需求,幫助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探索環境。
……………
小米媽媽
👩:「女兒快滿周歲,她已經可以不用扶著物品站立步行了。看到孩子學會走路,我們都很開心,但也多了一個煩惱。孩子現在可以隨著她的心意活動,開始喜歡亂碰家裡的東西,我們也曾當面禁止,但她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放在心上。請問該怎麼教會孩子不要亂碰東西呢?」
……………
羅寶鴻老師
🧑🏻:「探索是這個時期孩子的本能,孩子不是『故意』不聽話。」
到這階段,孩子活動力又更增加一些了。身體平衡發展上,孩子已經能夠扶物站立、扶物行走,甚至能開始獨立走路;手部動作也更成熟,抓握能力越來越好了。隨著可以站立,孩子雙手不再需要用來支撐身體,因此能探索的範圍也更廣。
很多家長在這時候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什麼都喜歡亂拿」、「講都講不聽」,十分令人困擾。在這階段我希望家長瞭解的是:
⭕️ 蒙特梭利觀點
🧑🏻:10∼12個月孩子愛亂拿東西並非「故意」不聽話或不乖
🧑🏻:探索環境是這時期孩子的本能,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孩子在3歲以前,「先天的內在發展衝動」會比「後天培養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強,你跟他說不可以做的事,他很可能還是會不斷去做、去嘗試。不要跟這年紀的孩子生氣,因為他真的不是「故意」。
但與其讓他漫無目的地亂抓、亂拿,什麼都跟他說「不行、不准」,不如有目標地幫助他找到一些對他發展有幫助的活動,統合他內心的發展能量。
蒙特梭利博士給予的建議是:「在沒有立即危險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探索是人類本能,唯有透過探索環境,孩子的心智才得以建構。
孩子這階段最喜歡探索的,就是他從出生到現在每天看到環境裡大人都在做的事。所以他最想要拿來「玩」的,就是每天我們使用的東西。
在此,父母應該牢記一點:0 ∼3歲孩子最喜歡的並不是玩具。與生俱來就擁有探索與適應能力的孩子,內心有著一股想要融入真實生活與文化的衝動,玩具是無法回應孩子這種偉大的內在需求的。
⭕️ 蒙特梭利觀點
🧑🏻:真實生活才能回應孩子的內在需求,豐富孩子心智
🧑🏻: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說:「教育,即生活。」每天充斥著各種玩具但缺乏真實生活經驗的孩子,無法培養出獨立、自主、自信等正向人格。玩具只能滿足孩子的欲望,真實生活才能豐富孩子的心智。所以,成人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要讓孩子接觸真實生活, 就必須從「允許孩子探索環境」開始。蒙特梭利博士說:「為了要滿足孩子探索與發展的需求,環境必須要預備好。」
我兒子在這階段,最喜歡玩的就是拖把、掃把、澆水壺等,為了讓他可以安全探索環境,每天早上我都會在他起床以前先把環境預備好。例如:每天用來掃地的掃把,我會換成他專用的新掃把;拖把的頭會拆下來換一個乾淨、消毒過的;等他醒了、喝完奶之後,我就會把他帶到客廳活動墊上讓他自由活動。
他那陣子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爬到放清潔用品的角落把拖把拖出來到客廳,然後坐在椅子上把玩。而且我觀察到在沒有人教他怎麼玩的狀況下,他也會自己玩得很有「心得」。
他會一隻手垂直握著拖把的柄,然後轉動手腕;在轉動時拖把的毛會張開,他就會趁這時候把拖把頭蓋在地上,讓拖把毛很整齊地呈現出一個圓形。若做成功,他會露出滿足的表情、眼神散發著「我做到了」的光芒,然後再將拖把拿起來、重複練習著。等到一隻手轉累了,他就會換另一隻繼續轉。
我觀察到:當孩子重複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會開始產生專注;在當下他的身、心、靈能量會統合起來,同時導向一個工作目標。同時,他的眼神會非常專注,綻放著生命光采。
⭕️ 蒙特梭利觀點
🧑🏻:孩子看似不經意的重複行動=他正在自我建構各種重要能力
🧑🏻:孩子在探索的時候,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
不懂的大人會說「孩子只是在亂玩拖把」,甚至可能會中斷孩子的活動;殊不知其實孩子正透過我們認為微不足道的事情,自我建構著各種重要的能力—專注力、意志力、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身體協調能力。透過他自發性的活動(spontaneous activity),他也正為以後更多的生活探索、獨立自主做準備—他正在預備他的生命能力與技巧。
成人總是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被教;但其實我們不知道原來孩子生命有著一個祕密—只要我們提供良好、豐富的環境給他,並在環境中賦予他自由,他就能透過探索環境,藉由「內在導師」(inner teacher,蒙特梭利博士以此來比喻生命的本質、自然的法則)的指引,自我建構出健全、正向的人格。
⭕️ Follow the Child
為了允許孩子透過「內在導師」的指引,自我建構生命本有的發展藍圖,蒙特梭利博士告誡我們成人要「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其實孩子很多時候都比我們更瞭解他想要做的、能幫助到他的是什麼。當他在探索的時候,他會找到能回應他內在需求、對他身心建構有幫助的物品。問題就在於:我們大人是否願意給他自由。
如果我們能以謙卑的態度看待孩子探索,允許他自由,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在我們面前展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做出許多我們不相信他有能力做到的事。一個1歲不到的孩子,原來能在沒有任何人教導他之下,透過不斷的重複練習,完美他自身的發展;原來在那弱小的身軀裡,正隱藏著一個神聖又偉大的靈魂。
這是我從事將近二十年幼兒教育親眼看到的事實,確實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很多家長、父母甚至幼兒園老師都「看不見」,主要是因為他們內心「不相信」,所以也間接限制了孩子許多發展的可能性。
⭕️ 蒙特梭利觀點
🧑🏻:這階段的自由與紀律拿捏原則:有限制的自由
🧑🏻: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我兒子1歲前,每天玩拖把的工作週期(work cycle,意指一個活動從開始到結束的時間)大約是半小時;換句話說,他當時的專注力已經有半小時。拖把活動結束後,他會拿掃把來玩,然後再拿廚餘桶。就這樣大概玩了三個月左右,他就逐漸不玩這些物品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內心已透過這些活動習得了各種相關的心智與技能,內在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所以會往下一個目標邁進。因此,大人不用擔心讓孩子這樣做會養成「什麼都愛亂玩、沒有規矩」的壞習慣。
於是,他開始每天到戶外拿著澆水壺澆花、澆盆栽……重複練習著。到了1歲半,他每天在花園外面玩澆水,都可以專注一個多小時了。
在這階段,我們開始讓孩子瞭解有些地方他可以自由進出與探索,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例如陽台、樓梯間、或者是正在開火煮飯的廚房等。
這正是透過實際生活讓孩子瞭解「自由與紀律」的開始,我們給予孩子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在「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境」前提下,我們允許孩子探索環境。
#摘自野人出版《蒙特梭利專家親授!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00的網紅Have fun with your ki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把進食的主動權還給寶寶-- 只要能把食物塞進嘴巴就是好餐具↓↓↓https://goo.gl/dqvWqK 別再一口一口餵,爸媽越懶孩子愈聰明! 滿臉食物、亂七八糟又怎樣? 寶寶自主進食是一項高度複雜的大腦活動, 手眼嘴精準協調,伴隨上半身多組肌肉牽動, 幾乎可以說,吃飯吃得好,頭腦愈聰明! ...
幼兒 東西 塞 嘴巴 在 巧恩⋈ J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薦文
育兒用品【美國ECOS】
小孩1歲後
出門在外看到什麼就摸一下
隨便拿起東西就往嘴巴塞
🔸 嬰幼兒玩具環境清潔液🔸
精萃植物成份不含化學物
中性PH酸鹼平衡溫和不刺激
2020年4度榮獲美國最佳安全產品認證
疫情期間出門帶小孩不放心
攜帶一瓶
噴灑玩具、推車、餐桌、餐具、家具等等
不用稀釋可直接噴灑使用
再用乾的紙巾或抹布擦拭乾淨即可
在家也可以讓小孩學習自己清潔自己的玩具
定期清潔很重要
注意衛生也是問題之一
天然成分讓爸媽好安心
噴頭可以轉換水狀或泡沫狀
細小的氣泡可以包裹污垢和細菌
可以立即去除髒污
個人覺得泡沫狀比較不浪費
官網上還有其他清潔產品
全都是天然環保溫和配方♻️
讓您在家清潔不費力
呵護寶貝 安心陪伴 健康成長
推薦給各位爸媽
即日起至2021/12/31止
購買商品輸入推薦碼『aw0586』
即可享有❾折優惠
更多產品可以參考官網 美國 Ecos|台灣總代理
https://www.bluemarble.com.tw?sl-ref=aw0586
#ecostw #ecos #toy #玩具 #玩具環境清潔液 #嬰幼兒 #嬰幼兒用品 #嬰幼兒產品 #嬰幼兒玩具 #清潔 #清潔液 #美國製造 #清潔用品 #環保 #居家清潔 #環保愛地球 #溫和 #寶寶 #寶寶日常#育兒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育兒好物 #媽媽日常 #育嬰日常 #育嬰 #育嬰好物
幼兒 東西 塞 嘴巴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歲-小學,玩遊戲的方式差很大!】
玩遊戲,是孩子最重要的職能活動之一!寶寶到處按按鈕是在玩,疊積木是在玩,扮家家酒是在玩,職能治療師分享「同樣的玩具,被不同年紀的小朋友拿到就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玩法」,你家的孩子拿到積木只會敲敲打打,也是玩遊戲的一種方式https://cplink.co/FQDKC3oF
💡提升幼兒邏輯力與觀察力
試玩小行星創意遊戲書▶https://cplink.co/XnNccB43
幼兒 東西 塞 嘴巴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把進食的主動權還給寶寶--
只要能把食物塞進嘴巴就是好餐具↓↓↓https://goo.gl/dqvWqK
別再一口一口餵,爸媽越懶孩子愈聰明!
滿臉食物、亂七八糟又怎樣?
寶寶自主進食是一項高度複雜的大腦活動,
手眼嘴精準協調,伴隨上半身多組肌肉牽動,
幾乎可以說,吃飯吃得好,頭腦愈聰明!
【NumNum專為動作不靈活的寶寶設計】
『挖』不起來沒關係,用『沾』的照樣吃
符合幼兒人體工學,配合手腕抓握動作,
利用食物黏著效果,沾了就往嘴裡送,
柔軟的矽膠表面有顆粒條紋,
除了當餐具,更是超棒的固齒玩具,
啃啃咬咬,抒緩牙齦不適。
只是練習吃東西,和聰不聰明有啥關係?
關。係。可。大。了!
#美國NUMNUM #寶寶餵食沾匙 #學習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