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量爆炸,還沒回到的夥伴等等我,我都會努力回完喔,也謝謝在社群或是留言底下幫我回覆的夥伴,大大減低我的工作量🙇♀️
這一波新筆友超級多,你們是本來就認識我的嗎?還是透過其他社團知道我的?雖然我很擅長破荷包,但本質上最愛的是跟大家聊教養!
還沒跟上的這邊請,下次半年後啦。
📌2021上半年度新品&大V首賣直播筆記:https://fb.watch/6kPZ4spUf9/
🔸下單連結:https://gbf.tw/hctrm
🔸一月直播瞭解之前品項:https://reurl.cc/AkyRVp
🔸提醒,已經收到很多未填寫完整的申請,務必仔細確認後再送出,不確定自己填的正確度請重新填寫,最快是 #結團後才開始審核(不要一申請就問我過了沒有啊)審核將會在一個月以內結束(結團後我會發申請QA區在 #大V福利社)
📌申請事項底加:https://www.facebook.com/616822268449134/posts/2297318793732798/
📌我來宣導一下:大家若有事情聯繫kidsread 客服。務必留下完整資料加快回覆留言速度,今天訊息量超大他們都沒辦法正常用餐🥲
1⃣️訂單大名&電話
2⃣️你的訂單號碼
3⃣️你的問題是什麼
推廣正向教養與實踐蒙特梭利,是我一直在努力的事,希望你們買東西之餘也喜歡我的教養文啊❤️
前陣子我發現雙寶廚房的使用率大降,可能是兔兔佔走了客廳的位子,要假裝煮飯還要跑來中島這區有點麻煩。
改裝成寶寶真實版小廚房後他們每天都好想使用,準備食材做點心洗碗就能花掉很多時間😆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要跟小小孩做這些事呢?長大教起來不是比較簡單嗎?孩子做這些事情不如去多讀幾本書好了?
蒙特梭利告訴我們,孩子的內在驅使著他必須透過工作精進技能,而做家事絕對是0-6歲寶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正向教養之父也告訴我們,人終其一生追求歸屬感與價值感。
1⃣️什麼是歸屬感呢?覺得自己是群體的一份子。
2⃣️什麼是價值感?覺得自己有存在的價值。
透過替家人服務讓孩子有貢獻的機會,替別人做事可以讓孩子產生歸屬感。
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示,孩子從1歲起,就會形成關於自我的觀念,3歲就會進入自尊期,開始尋找自我價值。
🔸在這個時期裡,父母過度幫助孩子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挫敗感。
🌟對孩子而言,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覺非常重要。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價值感,也是讓孩子懂得去愛,承擔責任,練習給予的原動力。
這種感覺來自於獨立完成一件事,最好能有機會為他人提供幫助!
好亮今天替晚餐加菜,做了玉米雞蛋燒給大家,亮亮負責擺碗盤,好好負責遞餐具,自己裝自己的玉米蛋,吃完才能再來領下一份喔。
看到這裡你想到瑪麗亞蒙特梭利說的哪一句話?
⬇️來複習⬇️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
幼 貓 可以 多久 不吃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複習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這幾天大家還好嗎?切記,讓孩子加入生活,不要只是配合孩子!雙寶這兩天有午睡我好一點,至少能放空發呆兩小時耶!
除了「該做的事」之外,並沒有特別替雙寶安排共讀計畫,以參與日常生活為主。
準備晚餐時一起認識好大的冬瓜橫切面,看看種子的差異。
剛好陽台的蒲公英盛開中,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兩種種子的對比,蒲公英需要飛的很遠,所以種子很輕,一吹就掉!
先請雙寶挑出冬瓜囊內的種子,摸起來有點滑滑的,再放入黃色色素水中撈起,加入冰塊增加難度與不同觸覺。
有冰塊又有彩色水,孩子怎麼不愛呢?
還在家裡撿到一隻菜蟲,趕緊放到觀察箱中研究他!
❗️防疫買起來❗️
【Lingumi 專屬大V折扣✨】
🔸心得與三種選項,要教材或是最佳折扣都在這:https://reurl.cc/ramQOE
【閱讀啟蒙】
🔸康軒在蒙芽:https://pse.is/3cdmdp
🔸解凍即可料理養泉好食材:https://reurl.cc/v5rQ7L
🔸一次採購分裝料理很省時:https://reurl.cc/Gd7nAW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大V聊教養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幼 貓 可以 多久 不吃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話很少,忙蒙芽實在累歪了,很高興週五有時間跟大家聊聊天,能親眼見到你們真是太好了❤️
#希望你們下週來教室都更相信孩子一點
等蒙芽都預備好之後,我打算拍個影片好好介紹每個教室角落,要如何預備好心態,等待孩子成長🌱
畢竟蒙芽的slogan 是我最希望傳遞給大家的啊!help me do it myself.
歡迎想跟大V一起工作的媽媽與孩子,留下農曆年後的時間給我(週四)若需要我的蒙式課提醒,可以在這篇留言告訴我喔。
🔸嘔心瀝血康軒文下單:https://l.yoctol.ai/BNwv7EGkUIb
【#康軒學習雜誌】
學前版:https://bigv.com.tw/knsh/
初階版(小學後): https://bigv.com.tw/knsh2/
🔸 其實我本業是無毒水產商啊!大V好魚全文&下單連結底加:https://pse.is/3bp2zs
🔸最後一次團昌信:https://pse.is/3arvjs
【一句話看蒙特梭利】Mom,help me do it myself;媽媽,幫我,讓我能自己做。
除了標題提到的~還有另一句很重要的話👉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覺得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萬不要幫他做。
🌟簡單來說在蒙特梭利裡👉成人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孩子的獨立。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指向相遇_只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以下漏漏長~都是你們常問的QA⬇️
蒙特梭利有幾個重點:
📌預備好的環境
⚠️家裡不是蒙特梭利教室,不需要跟教室一樣提供「正統教具/傢俱」盡可能在家裡的限度內配合孩子即可。
我們將危險物品收起來,將環境佈置的更適合孩子,像是在沙發下提供凳子孩子就能自由上下沙發(也是一個很好消耗體力的運動😆)
提供適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沒用到的插座加裝安全鎖,容易碰撞的傢俱直角防撞條等等等..
噢,就算這樣也不可能做到100%完美,剩下的部分就是要讓孩子拿捏分寸的地方。
💡舉個例子~孩子拿到剪刀把玩是誰問題👉成人;孩子吃收不起來的電器電線是誰的問題👉孩子
將危險物品收好是成人的責任,而沒辦法收起來的地方就是不屬於孩子的,只要每一個人每一次都一樣的堅持孩子很快會懂某些事不可以做。
💡來個我家的例子👉
1⃣我家沒有柵欄亮亮可以自由探索,唯獨貓房他不能進去,只要一爬進貓房門就會馬上被抱到落地窗前,不記得執行多久後有成效,後來亮亮只會坐在門口喊貓貓了。
2⃣幼幼亮很愛咬空氣清淨機的電線,每次咬就把他抱到椅凳上坐五分鐘,之後就不會再咬了。
🌟附上我家常見狀況的應對方式給你參考✨
1⃣不吃飯👉可以不吃飯但不能影響家人用餐,收餐到下餐前只有水喝
2⃣不睡覺👉可以不睡覺但不能影響照顧者得趁這段時間整理家事沒辦法陪他,在時間到達前半個小時待嬰兒床上
3⃣打翻水👉一起整理,小小孩不整理也不額外處罰
4⃣亂丟食👉收餐,在遊戲時間提供適合丟的物品給他
5⃣不合意就哭哭👉坐在他看的到的地方試著說出孩子的感覺,跟他說如果想抱抱可以過來媽咪這,或是你也可以自己發洩情緒。哭完再給個抱抱
6⃣不收玩具👉小小孩是活在當下的不收很正常,平常跟他說一起收吧,如果孩子不收成人也能幫忙收
7⃣坐汽座哭👉那就哭吧,我沒有習慣再汽座上給零食的習慣,不然台北高雄往返要餵多久啊,餐跟餐之間不吃零食是我的規定。玩具我只給三個丟光就沒了!
8⃣不想刷牙或吃藥👉沒辦法一定得做~十字固定奉上😆
9⃣吃東西得在餐椅上👉一旦決定下餐桌就沒得吃
———
📌跟隨孩子
全世界的孩子都有一模一樣的成長規律,作為大人,我們必須承認規律的存在,尊重這些規律。
但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發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們需要觀察他們正處於怎樣的階段、內在有怎樣的需求進而去協助他。
———
📌觀察
蒙特梭利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教,而是在於「觀察」許多時候不做什麼比做了什麼更難。
失誤控制是蒙特梭利重要的一環,不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每次事情開始前由大人示範,孩子操作時盡可能「觀察不提醒」
🔸孩子會發現,原來用力敲蛋會破在外面,蛋殼掉入成品會吃到硬硬的,用力攪拌會打翻沒有蒸蛋吃,太多鹽巴會好鹹,剛出爐的時候好燙!經由多次且重複的練習,方能達成目標。
孩子天生勇於挑戰,對於有興趣的事一試再試就算有可能被大人處罰也阻擋不了他的心(ex玩插頭、爬高高)
試著允許孩子有限度的犯錯,保有樂於嘗試不放棄的精神吧!
🌟放手練他的身,用愛練他的心。
———
📌有限制的自由
在蒙特梭利裡自由與紀律是正相關的,而「放縱」就是缺乏規範的自由。
🔸現在許多人號稱「尊重」孩子,實際上可能誤會了尊重的定義不知不覺的放縱孩子,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而我們成人的責任之一就是教會孩子「責任」在哪裡。
紀律簡單來講就是「規範」,是培養孩子瞭解「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環境」的約束。
🌟蒙特梭利說:「自由必須以獨立為基礎」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已達到獨立的目的,而孩子的吶喊更需要被大人聽到:「我不希望別人伺候我,因為我並非無能。」只有真正具有這種思想並被滿足的孩子,才能感覺自己是自由的。
蒙特梭利裡的紀律,是建立在自由基礎上的「主動」與「積極」的紀律,那些看似乖巧的孩子,如果只是被動的配合服從,或是因出於害怕(怕被罵、怕大人囉嗦、怕不被喜愛…)才遵守規則,是稱不上有紀律的。
對小小孩而言規範能給予孩子安全感,因為這時候是他們「透過外在秩序,來建立內在秩序」的時期。
🔸環境的規範能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上有所依循、並做出預測,孩子都喜歡固定的作息重複的行為,在有變更的時候要提早告訴孩子(秩序敏感期)幫助他們瞭解環境、適應環境。
教養孩子時如果可以掌握自由與紀律的原則溫柔且堅定的執行,會發現孩子的情緒相對穩定,大大減少孩子跟父母摩擦的機會。
舉個先前V友問我的例子👉外出快來不及孩子堅持要自行更衣。
🔸「有限制的自由」意思是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不能是無上限的提供。
早上起來家人急著要出門,孩子鬧脾氣就是不肯由大人更衣但自己又穿不好,我們要做的是遵守讓孩子獨立的紀律(自己練習穿衣服)
如果想減少早上著衣的時間可以前一天睡前就讓他挑選兩件中的哪一件衣服是他想明天穿呢?並約定好明天早上給他多少時間自行穿著,超過則有父母接手~
有時很奇妙的,當孩子擁有自主權時,他的配合度就會忽然提高了。
———
📌吸收性心靈
蒙特梭利認為0-6歲兒童獨有的心智特徵「孩子對環境中所接觸到的影響跟刺激都不會加以分辨的全盤吸收」將其轉換成人格特質一部分經驗。
蒙特梭利曾用海綿跟照相機來描述兒童這種心智全盤吸收與不加以區分的特質,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孩子正確及對的事情噢!
舉個例,當看到美麗的環境時,他們會吸收這個環境,將其作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
所以,你給他美麗,他以後就會創造美麗,因為那是他構建心智時的一部分原材料。
而如果你給他看到醜惡,他也會吸收醜惡,醜惡也會成為他身上的一部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是他們吸收的原材料,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自己首先必須是那樣的人。
#孩子在蒙芽
#好亮育兒日誌
#蒙特梭利
幼 貓 可以 多久 不吃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中最近感情不太好,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擦槍走火,上個禮拜,兩國外交戰火差點又被一張照片點燃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傳一張寵物犬梅沙(Mercer)的照片,地上還擺著牠最愛的玩具,但正中間這隻…扼…好像有點尷尬,「小熊維尼」近年被網友當成對岸領導人的惡搞化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蓬佩奧恐怕也不會不知道,這張曬狗照就引發聯想了,難道是在暗指「咬殺維尼」嗎?怎麼不找個跳跳虎、米老鼠、不然凱莉的妹妹凱蒂貓都好啊?但偏偏是小熊維尼,這真的沒有故意嗎?還好那個梅沙看起來慈眉善目,年幼無知的樣子,要是換這隻來就更不得了。
而就在這張照片引發政治解讀的同時,美國又傳出,川普政府打算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員入境美國,再為美中關係投下震撼彈。美國聯邦法律「移民與國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裡面規定,如果美國總統覺得哪些外國人入境後,可能危害美國利益,就可以宣布禁止他們入境,禁多久也由總統自行裁量。川普2017年就曾經援引這條法律,對七個穆斯林國家發布旅遊禁令,雖然鬧上最高法院,但最後是被裁定合法喔~所以川普現在打算如法炮製,這次把目標換成中國共產黨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已經在美國境內的人,取消簽證、驅逐出境!
《紐約時報》引述四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爆料說,這紙禁令還在草擬階段,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中國共產黨員約有9200萬人,但美方估計,如果把家屬計算在內,禁令可能影響2.7億人。如此廣泛的禁令將是自2018年兩國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最具挑釁性的行動!
中國全部人口突破14億,2.7億是20%的人口,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而且人家臉上不會寫著「我是中共黨員」啊,美國政府要怎麼確認?真的要執行起來難度很高吧?
況且「入黨」可以說是中國人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一部分,想要升官升學發大財,入黨者得優勢,但並不代表一定支持官方的意識形態呀;對川普這個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嗆聲說:如果報導屬實,只能讓人感到美國的「可悲」,但民間態度就不太一樣了。
不少中國網友表示,他支持!因為他們不爽高官捲款赴美安享晚年,還拜託川普「認真處理」,幫中國老百姓抓貪官。但專家認為,禁令一旦上路,勢必會引發中方報復,同樣拒絕美國公民入境中國,讓美中關係雪上加霜。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從跨海叫罵升級到相互制裁階段。這場新冷戰開打,美國真的挺得住嗎?還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所以美中真的會走向這條路嗎?
雖然「去中國化」已經成為川普競選連任的主打歌,但專家普遍認為,美國和中國翻臉百害無一利,還恐怕出現嚴重「戒斷症」。我們舉幾個例子,先拿禁中共黨員入境這件事來說,將直接衝擊到旅遊消費和房地產板塊。
在疫情爆發前,赴美外國旅客人數,中國排名第五,2019年共有280萬人次,雖然人數不是最多,但中國遊客卻是最會買的,他們停留期間平均會消費6700美元(約20萬台幣),比其他國際遊客多了50%,許多高檔精品店根本是靠中國遊客的荷包吃飯的。
另一份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在美國的旅遊支出增長了8倍,2015年中國遊客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70億美元;而許多中國高官雖然嘴巴上反美,但都私下在美國置產,拚命把小孩往美國送,根據全美不動產協會(NAR)的數據, 2018年中國人購買的美國房地產,總價值高達320億美元,其中10%是買給留學子女住,比例超過任何國際買家。
出口上,美國農業部門十分仰賴中國市場。根據統計,美國的三大出口國,冠亞軍是鄰居加拿大(18%)和墨西哥(16%),第三名就是中國,2019年出口額佔了6.6%,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先前的美中貿易戰,就導致原本應該銷往中國的大批美國農產品賣不出去,2019年家庭農場破產案例比前一年增加近20%。
就算美國人能撂下狠話,說你中國人的錢我不賺了,問題還沒有解決。中國是世界工廠是叫假的?現在美國吃的穿的用的,連保險套都是Made In China。最傷感情的就是,川普天天在那邊Chinese virus,Chinese virus罵中國是病毒發源地,但美國還是跟中國買了一大堆醫療器材。從4月起陸續空運到美國,光是第一架就載了80噸,舉凡口罩,防護衣,手套,溫度計,呼吸器,測試劑全都要跟中國買,連挖鼻子做採樣的棉花棒,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要跟中國買。
但是中國的產品良率有問題啊,N95不是N95,只有N而已,no good。你當他不知道嗎?都知道,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芬蘭,加拿大,都抱怨過了,美國怎麼會不知道?但不買行嗎? 你美國企業為了省錢,把所有的工廠搬過去一二十年了,美國國內自己根本都不產了。美國現在給COVID-19教訓了一頓,知道不能這樣搞,兩黨有共識,這些要救命的器材不能仰賴別人,要自己做。現在美國死了十幾萬人,確診病例快四百萬,夠急了吧?連這麼急的產業,據估計美國製造業能趕上進度,都要好幾年的時間,所以那些比較不急的,沒有一下子不會死的,像汽車,你覺得要花多少年製造業會搬回美國?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研究,中國的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對美國的直接和間接衝擊就高達650億美元,川普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恐怕經歷多年陣痛期。而且中國其實是美國的海外金主爸爸喔,目前中國持有1.08兆美元的美國國債,僅次於日本(1.26兆美元)(第三名英國3935億美元),為美國預算赤字提供了大筆資金。
這波疫情讓美國經濟面臨「大蕭條等級」的經濟危機,目前經濟學家們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應該放棄貿易戰,想盡辦法挽救當前經濟,美中貿易戰只會兩敗俱傷;而另一派經濟學家則認為,美國應該繼續升級貿易戰,一方面向中國索討更多利益,同時也能報復中國的防疫不利,但其實兩派殊途同歸,都不能否認在疫情後,美國經濟對中國的需求勢必增加,不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出於政治利益,預料美國將繼續攻擊中國,讓貿易戰持續升級。如果川普連任成功,「去中國化」可能成為第二任施政重點,就算民主黨拜登當選,在美國反中情緒高漲的氣氛下,也不至於貿然向中國靠攏,因此無論民主黨、共和黨誰執政,未來幾年內,美國很可能會在中國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美中攜手發展經濟,已經20多年,短時間內想要無痛脫鉤,專家學者們都打了大問號。蓬佩奧坦言,美中經濟一體化程度高,中國外長王毅也說,美中關係發展至今已經很難「不顧實際強行脫鉤」。雖然美中不至於真的實質上開戰,但你認為這場貿易版的「修昔底德陷阱」,有可能避免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禁中共黨員
#脫鉤美恐重傷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unbUBvG7I/hqdefault.jpg)
幼 貓 可以 多久 不吃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很多的動物行為研究當中,都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有一個名稱,叫做「反不勞而獲效應」。
「反」是反對的「反」,反對「不勞而獲」的一種效應。這個效應怎麼回事呢?
假設一個實驗情境哦,就一個籠子裡面有一隻老鼠。而這個老鼠呢,在這籠子裡面牠如果要吃東西,牠旁邊就有一個盤子,裡面就馬上放食物。
但是呢,這個籠子還有另外一個機關,就是可能是一個按鈕,或者是一個拉霸;只要這個老鼠,去按這個按鈕、去拉這個拉霸,牠一樣可以吃到東西。
就純粹客觀理性上來看的話,牠直接吃盤子裡面的,不用出任何力氣,是不是就可以吃飽?
但是呢,幾乎所有的實驗喔,不管是面對老鼠啊,或者是面對小鳥啊、魚啊;甚至於比較高階的狗啊、猴子啊…。
在牠們身上喔都發現喔,牠們寧可去花點力氣,去按按鈕,或者是去拉拉霸;透過這些付出,去吃牠可以吃到的食物。
那這樣的現象,在人類身上也是一樣喔!如果以學齡前的幼兒作為實驗的對象,去做同樣的實驗;幾乎也都是100%的幼兒,都會去按按鈕,或者是去拉桿子。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樣實驗當中會去觸發這個機關,取得食物的比率,雖然會下降;但是即便如此,在大學生的實驗大概也有50%的人,他會去按那個機關,然後才吃到食物。
其實這個部分無論是在動物的行為,還是人類的心智哦,都有一種習性,叫做「勞動價值」的習性。
在表面上,任何人都很嚮往過悠哉悠哉的生活;都會有一種,如果能夠「不勞而獲多好」的一種美夢。但如果真的讓你過這種生活,你真的會感覺到幸福嗎?
很多人對於退休的夢想就是旅遊,可是我遇過太多退休的人,他真的要去旅遊,在退休的第一個禮拜會覺得很開心、第一個月會覺得還不錯!
但是第二個月呢、第三個月呢,有時候根本要不了多久的時間,他就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因為他覺得自己一點用都沒有、一點價值都沒有啊!
所以呢,對於任何年紀的人,當你閒的發慌,你反而會累積很大的壓力。
這其實在人類行為裡面的研究也發現,透過工作你所賺到的錢,跟你不用勞動就能夠取得的年金;即使是一樣的金額,在個人的主觀感受,跟影響這一個人的情緒效應,也會是截然不同的。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有努力、有付出,然後有獲得;這樣的主觀價值感,跟情緒滿意度,都會高非常非常的多。
所以呢,如果你聽到這裡,你覺得自己現在的工作跟生活真的好累,你真的好想休息、你真的好想退休;請容許自己可以休息、可以適度的放鬆!
但是永遠要記得一件事哦,那種永遠不做事,對於正常的人類,或多數的動物來說,它往往不是幸福的來源,而是災難的開始!
除非你是一種動物,叫做「貓」。因為在過去所有做過的實驗當中,唯一沒有出現「反不勞而獲效應」的動物,是只有貓而已。
所以呢,要是因為這樣子,你就認為自己是貓男,或者是貓女;那我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很期待你的參與跟加入,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64tBp79H38/hqdefault.jpg)
幼 貓 可以 多久 不吃 在 Qistin Wong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5歲半小芭樂幫忙媽媽倒垃圾、挑菜、洗菜│小芭樂寒假vlog#5│Five-year-old Ernest helps mommy clean the garbage and wash vegetables.
小芭樂長高按得到電梯按鈕的時候,
就開始幫忙媽媽倒垃圾,
芭樂媽覺得他很勇敢, 不會害怕自己下樓,
倒完了又自己坐電梯上樓,
這之前, 要灌輸他一些安全教育, 學校也有教,
就是手指頭不可以放在門邊, 或是倚靠電梯門等等,
寒假這幾天也幫忙媽媽挑菜、洗菜,
但是洗菜是玩水居多, 就讓他體驗一下媽媽平常做的事情,
讓小芭樂能體會媽媽的辛苦,
小芭樂現在是媽媽的小幫手, 也是小助理,
有事情也可以請他幫忙記, 他會提醒你喔~
然後, 我們玩了「melissa and doug」的「小老闆的點心餐車」,
角色扮演的遊戲真的真的好好玩,
媽媽童心未泯, 還是跟以前一樣喜歡玩角色扮演的扮家家酒遊戲~
來看看小芭樂怎樣幫忙媽媽倒垃圾、挑菜、洗菜吧!
Ernest is very brave. He can take the elevator downstairs to empty the trash. And also help mommy wash vegetables.
★芭樂媽其他影片★
到底排隊排多久?農曆初六開工日,星巴克買一送一│vlog#6│Starbucks Buy 1 Free 1 on LunarNewYear Sixth. How long will line up?
https://youtu.be/4L2COjGduZA
2018年最熱鬧的年貨大街台北迪化街│小芭樂寒假vblog#1│2018 Dihua Street Market in Taipei. Ernest's Winter Vacation vblog#1
https://youtu.be/O8F36u-B9-A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愛發脾氣的三角龍》|Story Time with Qistin. Triceratops loose the temper|愛情のトリケラトプス
https://youtu.be/HkpJlgKSloo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愛哭的雷龍》│Story Time with Qistin. The Crying Brontosaurus.│泣く竜-울음 소리│爱哭的雷龙
https://youtu.be/5dNs1BRg_tA
芭樂媽挑戰台語成功,小芭樂教媽媽學台語│小芭樂寒假vblog#2│Ernest Taught mummy learn Taiwanese Ernest's Winter Vacation vblog
https://youtu.be/T31O-yZQiFA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害羞的副龍櫛龍》|Story Time with Qistin. Shy Parasaurolophus
https://youtu.be/DKdTL9FWJ2c
超酷的塗鴉牆!!終於可以盡情畫畫了!!│小芭樂寒假vblog#3│Finally Have a Wall That We Can Painting Ernest's Winter Vacatio
https://youtu.be/t1AmdiEbsDQ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愛嫉妒的迅猛龍》|Story Time with Qistin. The Jealous Velociraptor.
https://youtu.be/6akPlWcskBc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膽小的劍龍》|Story Time with Qistin. The Timid Stegosaurus.
https://youtu.be/hjtZmRXZfao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Story Time with Qistin. Brwo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https://youtu.be/M6PfUm3hWAM
2018年IKEA過農曆年的年節佈置,紅到不要不要的!│小芭樂寒假vblog#4│IKEA 2018 Chinese New Year's Furniture Layout Ernest's Win
https://youtu.be/ZeYIYfIYCBI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從頭動到腳》|Story Time with Qistin. From Head to Toe.
https://youtu.be/7jAaCyKrX84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你看到我的貓嗎?》|Story Time with Qistin. Have You Seen My Cat?
https://youtu.be/S3jRNEgIQfA
教孩子不要霸道、好吃懶做《愛心船2號》|親子共讀,芭樂媽說 故事|Story Time with Qistin. Love Boat No.2
https://youtu.be/50y2VXQWkD4
【親子共讀】芭樂媽說故事《小蜘蛛畢業了》|Story Time with Qistin. The Small Spider graduated.
https://youtu.be/xX1ahjCALf4
★Qistin 最愛看 YouTuber★
蔡阿嘎
聖結石Saint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這群人
MaoMaoTV
6YingWei快樂姊
劉璃光
HenHen TV
PoTV
Tony TV
Panda熊貓 TV
SoniaSu TV
曾鈺嫻 AliSon Tsang
Ling BigYong
미라 Mira's Garden
JinnyboyTV
老吳 Laowu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古娃娃WawaKu
安啾咪
Dennis Lim Ming
Lim Shang Jin
Yangbaobei 楊寶貝
Ashhh TV/ 阿修頻道
KouKou Brothers 酷酷兄弟
笑笑兒
NanoKano
CoffeeTea&Jane
Ponggo DIY 碰果手作
Mr.Lu_魯先生
Aura 緁緁 / AuraTv
... and MANY more!
記得按頻道訂閱按鈕右邊的小鈴鐺,這樣才不會錯過每部影片哦!
★Qistin 最愛關鍵字★
親子天下,親子台,親子律動,親子天下故事,親子教育,親子餐廳,親子瑜珈,親子溝通,親子樂園,親子遊戲,親子 廣告,親子 瑜珈,親子 律動,親子 電影,親子 運動,親子 音樂,親子 泡湯,親子 diy,親子 故事,親子 教育,booyah 親子,故事書,故事細膩,故事時間,故事台北,故事傳說,故事屋,故事繪本,故事中國,故事 蘇打綠,故事台中,故事,教育,教養,育兒,Parenting,Education,親子共讀,陪伴,說故事,幼兒,嬰兒,教養,育兒,專家,月齡,布書,故事屋,繪本,親子共讀,共讀,語言發展,認知發展,學前教育,馬來西亞查某,馬來西亞歌,馬來西亞 台灣,馬來西亞歌曲,馬來西亞美食,馬來西亞youtuber,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語,馬來西亞網紅,馬來西亞,台灣,寒假有夠長,寒假戰鬥營,寒假作業,寒假電影,寒假課程,寒假減肥,寒假生活,寒假打工,寒假旅遊,寒假有够长,寒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lQWA_Unn9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