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看著大人們聊天,香火的身教是「我們的」孩子。
嘴巴還不夠厲害的時候,是有樣學樣。生我的氣要離家出走,他趕回房間穿內褲,臨走前站在酒櫃前面。
「你幹嘛?」
「去朋友家要帶酒啊。」(掩面)
小孩不能偷生,朋友不要亂交。香火回嘴的樣子根本耳濡目染,是叔叔阿姨在餐桌上的互相傷害。
一個大早跟父子倆視訊,問他們幾點回來?我才能勸家裡的地板,乾淨是一夜情(?)
「大概中午吧。」藍白拖回我。
「妳很失望嗎?」香火插嘴。
也才早上十點多就聽到,開門的聲音。
「怎麼這麼早?」
「妳在嫌嗎?」又是香火。
回來了,都回來了,我又在家裡拾穗,因為他們在家裡拾荒。很會看臉色的香火,感受到了我的無奈和無言,捧著我的臉。
「媽媽妳愛我嗎?妳都笑不出來。」
「我當然愛你啊。」
「那妳看到我,應該是要想到,已經生不出來。」
……..
每次看到把vs.當成n’來用的台式英文,總會嘀咕幾句。香火讓我懂了,我與兒子,vs.沒有錯。
圖說是品味我不配。
預購的油壺終於到貨,香火拿來當水壺,藍白拖還問他要不要帶去學校?(眼神死)有他們兩個的人生,就是徒勞的力挽狂瀾。別人是莫蘭迪,我只有莫再提。
響應金曲之夜,香火也是一個:
不為誰而坐的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幾點 開門 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孩子經歷「必經過程」,才能真正學習成長】
這天是我跟督導開會的日子。在蘇格蘭這裡的訓練規定,實習生每諮商六次就得跟督導見一面,聊聊實習過程遭遇到的困境。
我的督導叫做「譚雅」。
老實說,我每次等著跟他會談的時候,腦袋裡就會浮現紅色警戒裡面「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瘋狂大笑拿槍掃射的肌肉生化女戰士(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人就算了,不用估狗,督導真的不是長那個樣子),一直到他圓潤的笑臉出現在螢幕上的那一刻,我才驚覺啊是這個「譚雅」,不是那個「譚雅」啊!
人類的腦袋真的是一個很麻煩的東西(搖頭)。
跟督導談話的時候,我有時候有預備主題,有時候隨機發揮。今天我有備而來,想要跟督導討論「諮商關係的終結」,也就是「ending」這件事。我對著螢幕上的譚雅,先交代了一下前因後果:
「就是啊,我實習的諮商中心,有諮商時數的限制,每一個個案最多可以諮商48次。我現在有一個個案,已經會談了42次,只剩下6次了。我想要談談怎麼樣幫個案做好結束這段關係的心理準備,還有我可能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於是我們開始聊起我目前對「結束」的概念和經驗,譚雅也時不時補充他自己的想法。他提到每個個案對於「說再見」這一件事的反應都不一樣,有的人會表現得毫不在乎,好像這件事情對他毫無影響,時間一到就瀟灑離開;有的人一聽到「結束」兩個字就倉皇發冷,好像你打算要拋棄他一樣。
「這些都跟個案過去和『結束』這件事的經驗有關係。」督導說,「如果他的經驗越負面,會需要越長的時間。我曾經花九個月幫一個個案準備好離開諮商,不過一般來說,我大概會抓個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幫個案做心理建設。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需要,但是把這個探索的機會準備好是很重要的。當我們意識到一件事情要『結束了』,常常會引發很多強烈的情緒,需要仔細去引導。」
「唉唷,好吧。果然是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比較周全吧。三個月確實聽起來時間比較足夠啊啊啊,唉呀怎麼辦才好。」
「怎麼了嗎?」
「我其實記得48次這個上限啦,我也記得第一次會談時我有跟個案提過。可是,恩,已經過了一年多了,而且,恩,中間又因為封城什麼的發生好多事情,我整個忘記要追蹤會談次數,是因為我同學最近剛好提到這件事才想起來⋯⋯。」
「你覺得你做錯事了嗎?」譚雅問。可能是看到我扭扭捏捏結結巴巴的,明顯很心虛。
「怎麼說,我跟個案說的時候他整個大驚。我覺得我好像搞砸了。」
我確實覺得很不安,畢竟記得這些規章是我的責任,我有提醒個案的義務,結果因為我「忘記了」,害個案必須在倉促之下很意外地結束諮商關係,這樣難道不是很失職嗎?
譚雅笑了。
「對實習生來講確實是很困難的的狀況。大家都聚焦在怎麼開始,怎麼跟個案建立關係,怎麼維持關係。雖然課堂上一直有提到「收尾」的重要性,但是沒人有那個心思去注意,往往都是當終點已經來到眼前的時候,才突然驚覺『啊,要結束了嗎?糟糕我該怎麼處理?』」
我很不好意思地搔搔頭。
「安,這是一個必經的學習過程啊。」譚雅溫和地說:「不管文獻上課堂上再怎麼反覆強調,只要你沒有實際的經驗,他們都只會是一些虛無飄渺沒有真實感的知識。正是因為個案那個大驚的表情,你才會理解「收尾」為什麼重要。那個表情會留在你的心裡,你以後再也不會忘記需要提前幫個案做心理準備。我們就是必須要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會學會的。」
.
譚雅給了一個很重要的結語:
.
.
We all learn by doing and experiencing, not by being told.
我們都不是被道理「教」會的,而是透過實作和經驗才學習到的。
.
.
我明白,但是還是有點罪惡感:「可是,這樣個案不是很衰嗎?被迫當我的試驗品?」
譚雅看著我。
「好啦我知道,個案也會因為這個機會明白他自己看待『結束』這件事情的觀點,是一個機會讓他去檢視過去的關係,也會讓他更明白今後他希望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其他需要『說再見』的狀況,你是要說這個吧?」
譚雅笑了。
***
在閉關的時候,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發生在眼前,而且一天重複多次。不止刺眼,也很容易引發家長「這樣下去還得了」或者「這種習慣不改不行」的焦慮。
我家的例子並不是閉關限定,但是應該有很多家長也很受不了——蕃茄在早晨非常拖拉。
他並不是不會看時鐘,但是他的個性非常遵照自己的步調。出門對我來說就是,刷牙,吃早餐,換衣服,穿鞋,十五分鐘內解決。但是蕃茄就是會刷牙,哼哼歌,吃早餐,突然想到什麼好笑的事情一定要講,換衣服又哼哼歌,跟玩偶講講話,在三雙鞋子之間考慮半天,穿鞋子又哼哼歌⋯⋯只要一開口手上的動作就停下來,耗費的時間就無限延長。
搞什麼啦!!這樣是要幾點才能出門??要遲到了啊!!!
而且他不給人提醒。跟他說他現在幾點了他會生氣,跟他說他要快一點他會生氣,跟他說我們在等他出門也生氣,而且還尖叫。
「不要再提醒我了!!遲到又不會怎麼樣!!」
跟他好說歹說舉例說明,遲到會自己一個人進教室很奇怪,會錯過一開始上課的活動,會麻煩老師特地跑出來幫他開門,但是他只覺得「那有什麼關係」。
天啊!
於是每天早上我都在「提醒」跟「不提醒」之間天人交戰。提醒又是一大早就吵架,不提醒看他在那邊東摸摸西摸摸抓屁股哼小曲真的會把我憋到中風。有時候忍到後來脫口而出:「拜託一下喔都幾點了??」就前功盡棄,又是一陣衝突收場。
到底該管他還是不該管?
在〈最好的教養,從面對真實自我開始〉這本書裡提到:「我們習慣原諒或最小化別人孩子的行為,並放大自己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的行為不如我們所願時,有沒有別的事情才是升高我們心中憤怒的因素?」也就是說,其實當父母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內心裡其他的事情,導致我們無法客觀判斷自己的孩子的行為的嚴重程度。
我花了一些時間思考我到底在抓狂什麼,發現背後隱藏著「不可以添麻煩」的禁令,這個麻煩不只是對別人的麻煩,也包括對我自己的麻煩。這樣「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心態,嚴重影響我看待「錯誤」的方式。只要是「錯誤」就需要花上額外的時間去「修正」,這樣就是增添額外的麻煩,所以當然要避免犯錯,難道不是這樣嗎?
這個邏輯本身確實很合理,但是我想起我在日本的經驗。
當我還在日本教英文的時候,學校的課程是全英文授課,著重在口說訓練。每一課的第一頁都是一個圖片,我們會要求學生說說看圖片裡發生什麼事。很多明明程度不錯的學生,就這樣看著圖發呆,奇怪的沈默持續了好一陣子。就算我問「怎麼了,需要幫忙嗎」,學生只會搖搖頭,然後繼續死盯著圖片。
我花了很久的時間去猜測,去逼問,才發現這些學生拼了命在腦袋裡排列組合,想要講出一個完美無缺的句子,偏偏有一些介系詞例如at/on/in/for之類的用法相當微妙,導致他們無法判斷到底應該使用哪一個才好,就直接卡在自己的思緒裡。
當我終於理解他們的困境,告訴他們:「如果你思考了半天,真的被你猜對了,下次你又得重新猜一次了。這樣不是很沒意義嗎?如果你說錯了,我們一起再重新溫習一下所有介系詞的使用時機,是不是反而可以一次釐清所有的觀念?過度在意錯誤,擔心要麻煩我說明這麼簡單的文法,結果反而讓我們失去了更多吧?」
.
We learn from doing and experiencing, not by being told.
.
當老師的我可以明白這件事,可以對學生寬容,鼓勵他們犯錯,但是當家長的我居然就盲目了。也許是因為,我對自己的錯誤並沒有給予相同的寬容吧。
我想起譚雅的微笑,還有他對我的接納。
蕃茄才五歲,對於「守時」這件事完全沒有概念是很正常的。如果我每天這樣催促蕃茄,就算我真的成功讓他從不遲到,等我一放手他一定還是故態復萌。而如果我催促了,他還是遲到,那他也無從體會遲到對他造成的影響,因為他滿腦子都在生我的氣。我想,他就是需要親身去經歷,然後從經驗當中去得到自己對於「遲到」這件事情的結論吧。
於是,我深呼吸,把自己穩定下來。不催促蕃茄,也不告知他時間。我把兩人份的早餐準備好,吃完自己那一份之後說:「我去換衣服在玄關等你」。然後就坐在門口等待蕃茄任何時間出現。為了刻意讓自己分心,我還拿出手機來滑。
蕃茄遲到了一兩天,準時一天,又遲到一兩天,到了某天下午,他發表了感想:
「我不喜歡遲到的感覺。」
「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已經在玩了很奇怪,而且我不喜歡早上自己一個人進學校。」
「那,早上的時候我提醒你好嗎?」
「好。」
那之後的早晨,溝通美好順利許多。
.
.
「我們都不是被道理『教』會的,而是透過實作和經驗才學習到的。」
.
.
閉關期間,一起學習寬心,讓孩子體會「必經過程」吧。
---
歡迎到匿名塗鴉牆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錯誤是必經過程](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gjufdvgaxs2mmnmp)
幾點 開門 英文 在 小文甜生活 Evelyn 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Le Toy Van 啟蒙玩具系列太可愛了😍
很怕大家會錯過它,我立刻跟廠商借來拍照
家裡有嫩嬰的媽咪們一定要跟上此團!
📣📣📣 【小文全台獨家首團】超美!英國Le Toy Van木質玩具(現貨,售完不預購)
▲團購表單➔ https://gbf.tw/jjvmi
▲文章介紹➔ https://smallwen.tw/le_toy_van/
#雙十一滿1500元再打95折 #首團獨家滿額贈 #首團限定優惠
寶寶 #六個月大 就可以慢慢接觸的玩具系列
透過顏色、聲音、手感的感官來探索
孕育學齡前孩子的無限好奇心與多重感官發展
全系列玩具採純天然橡膠木實木所製,搭配純天然無毒漆
可以放心讓口慾期的孩子把玩,讓孩子在更安全的環境下玩樂👍
#感官形狀魔術塊啟蒙玩具
超級推薦這組感官形狀魔術塊啟蒙玩具!
像形狀積木我看很多,還沒有看過像Le Toy Van這麼有創意的
不單純只是形狀與顏色的對應,每一塊形狀設計上還有巧思
綠色花朵搖一搖變小鈴鐺,橘色八邊形看出萬花筒世界
粉紅小兔子可以摸一摸絨布觸感,星星形狀還有小鏡子
這組真的超欠買,設計太細膩了,好喜歡阿
#迷你六面啟蒙遊戲箱
一組多功能的豐富迷你遊戲箱
專為學齡前孩子設計,啟發基礎英文與數字學習
遊戲包含:芝麻開門、無敵風火輪、翻轉abc與123、小小鐵琴、大自然齒輪轉、小鳥溜滑梯
一次擁有六種遊戲驚喜
#正六邊形瓦片啟蒙玩具
強調是居家品味飾品也是孩子的啟蒙玩具
六款瓦片啟蒙玩具組成一系列
可以掛在牆壁上,兒童房馬上變的童趣可愛
也能放在桌上、地板上,讓孩子盡情玩樂喔
#小兔火車旅行去啟蒙玩具
萌萌活潑的小兔火車,由兔媽媽、兩隻兔寶寶、三個紅蘿蔔組成
遊戲中可任意變換大家的座位,小火車拉著走
發展手眼協調與靈巧力,並訓練基礎數字計算能力
啟發對於顏色的認知與刺激想像力,透過互動發展出火車上的故事
#眨眼貓頭鷹時鐘啟蒙玩具
油條大概三歲後就開始對時間感興趣
每天都會問我:媽媽現在幾點? 3點的時候我在做什麼呢? 幾天會天亮呢?
透過眨眼貓頭鷹時鐘啟蒙玩具讓孩子對時間有概念
學習如何看時間,更透過互動訴說一天中的所由作息
為什麼有早上6點 / 晚上6點,過去、現在、未來,促進孩子思考
#平衡啟蒙玩具
如何讓萌萌動物們達成平衡呢?
透過動物堆疊遊戲,讓學齡前孩子在輕鬆有趣環境下
充分發展手眼協調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增加自信心
🎉歡慶雙十一
凡訂單滿1,500元,再打95折!!
🎉全台首團滿額贈(可累贈)
🔺訂單滿3,000元(前200名),送 Sassi Baby洗髮精乙瓶(市價:600元,有男款/女款,請備註)
🔺訂單滿8,000元(前100名),送 法國Coq en Pâte有機棉動物收納包乙個(市價:1,500元)款式隨機
🔺訂單滿12,000元(前50名),送 澳洲塔斯馬尼亞革木蜂巢蜜乙盒(市價:2,280元)
🔺訂單滿15,000元(前25名),送 法國Coq en Pâte柔柔攜帶有機被毯乙條(市價:2,519元)款式隨機
表單品項選擇多的誇張,絕對是大家前所未見的豐富
孩子的兒童房就用Le Toy Van木質玩具來佈置,增添可愛繽紛色彩吧!🥰
▲出貨時間➔ 現貨訂單 將於付款確認後 5~7 個工作天內出貨
▲運費➔ 本島運費100,購買金額滿2000元免運費 / 外島運費180,購買金額滿2000元免運費
▲付款方式➔ 刷卡 / 虛擬帳號匯款 (電子發票出貨後七日內,系統會自動寄到個人信箱內)
▲客服@Line➔ @lepetitroyal ▲客服電話➔ 02-5596-3991
▲服務時間➔ 平日 09:30 ~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