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的笨功夫~~走讀法】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我的夢想之路~~學習篇。今天第三講,想來一個輕鬆點的學習話題(小編:別再寫留白讀書法了,你是要逼死誰!)😂😂
怎麼樣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平易近人多了吧😄),我想與你分享我的心法:「走讀法」
在介紹走讀法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本領導力經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七個習慣分別是: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而我認為,這七個習慣,恰好完美詮釋了「閱讀」給予我們的好處(收穫)。
開始閱讀第一件事情,是先建構好:正確的閱讀心態!🕵️♀️
我想透過學習:增加自己的能力跟見識,期待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分享收穫與新知給身邊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收穫跟快樂,彼此的生命連結,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大家共好共同成長,這是我生命的「價值」。🤗
當我們的心態上走出了「自利」的框架,而願意分享給身邊的人,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這個時候,我們就為我們的行動賦予了「意義」。
↠↠↠
有了意義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以終為始,要是第一」。
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跟各位朋友分享的:走讀法。
一、書帶身上,強迫閱讀
什麼是走讀法?如果用最簡單的話定義:「帶本書在身上,有空就拿出來看看吧!」
蛤?就這麼簡單😞。威爾遜不行喔,你是不是江郎才盡學會衝文章數騙稿費了😅。
當然不是啦(咳)!有的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真的做了,感覺會不一樣。
這裡我特別強調「書帶身上」的概念,為什麼一定要帶本書,用電子書看,不是更方便嗎?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一、手機螢幕上的藍光,對人的眼睛是沉重的負擔,實驗結果顯示,閱讀電子書的疲倦感,是看實體書的2倍。
第二、手機螢幕小(除非你用平板),常常向下滑動,會讓視覺失焦,對大腦要吸收知識,建立突觸是阻礙。
第三、Kindle統計過,一般人閱讀電子書,9成的人只會閱讀整本書的前15%(大概40-50頁),而9成的人又有快一半,連閱讀完第一章都沒辦法!😛
像我自己閱讀電子書的經驗,是非常不舒服的(我目前只有用電子書成功看完小說,其他完全不行眼睛受不了😭)。當然,如果你很擅長閱讀電子書,這段建議可以參考就好。
第四、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打開手機「看書」?別騙人了😄! 網路誘惑這麼大,更可能是追劇跟看直播吧!
我認為書帶身上有一個好處,是增加「警示感」!你今天特別背了一本書在身上,如果你有機會看書結果滑手機滑掉了,回家你會很想掐死自己(我到底在幹嘛,做負重訓練??)
背本書在身上,你會「不情願」的想打開看一下。
↠↠↠
二、不同環境,收穫不同
先提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包含高效率閱讀)!一定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主場!
舉例(只是舉例歐😃):我就是喜歡在咖啡廳看書,因為那裏有好多妹子,我看書感覺很有動力,覺得自己好有氣質(爛死了🤣)
行!只要你在咖啡廳的閱讀效果最好,那你就該無視社會道德對你的批判,勇敢的去跟妹子看書(其實妹子根本無視你)!
但是,在一個強調跨界力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所謂的「靈感」、「創造力」!
那麼,在固定的環境閱讀,似乎就不是一個好選項了!🤔
我自己的環境體驗如下:
在家的書桌前,我可以閱讀很艱深的商管書,忘記時間,還可以寫出品質好的稿子。
在誠品書店,我可以跳讀一些新書,任意的拼湊知識,尋求爆發的靈感。
在獨立咖啡廳,我讀一些心理學、社會議題、文學的書籍,感受特別深刻。
在捷運上,我喜歡看本獨立成章的書,在吵雜環境下碎片學習,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事。
你發現了嗎?在不同的環境,我的閱讀策略(或者說閱讀優勢)是完全不同的。
我很推薦你嘗試幾個不同的地點,打開不同的書,你會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收穫。😽
↠↠↠
三、步行時,眼觀四方,回顧思考
在每天需要步行,或者早上我去晨跑的時候,我習慣觀察眼前的環境,人群,並回顧我最近讀過的知識,拿來當應證。
「知識就是要拿來用的,才有知識的價值。」😎
有時候,我會驚喜的發現,我困擾很久不能理解的事情:例如籃球場上,眼前幾個孩子為了投籃誰犯規,陷入嚴重的爭執,我在一旁觀察,便深刻了解到人的負面情緒是如何傳染的。
昨天介紹的「留白讀書法」,我分享了學霸阿凱如何拿出白紙回憶寫出知識的過程。
我不像阿凱這麼聰明,可以回憶準確輸出完整的知識。
但是我有時間這個朋友,可以想,可以思考。
慢一點,多繞幾個彎👣,也許我的產出結果跟阿凱差不多。
但我繞彎的過程,試錯的經驗,檢討,再訂正,對我打造個人的學習系統,它的底層邏輯是更加牢靠的💪。
↠↠↠
四、學習第一,輸出為始
談了這麼多,我還是很想強調:有效學習的關鍵是「輸出」。✍️
比方說,市面上有好多個教你如何寫文案、如何成為演講高手的書!
你看了,覺得好有收穫,畫了筆記,甚至寫了感悟,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可是,你實作過一次了嗎?
有句老話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偷懶」。
替換成閱讀這件事:「不要用讀書的數量,掩蓋行動的偷懶。」
如果你真的想不一樣,你一定得付出什麼!🏃♂️
米開朗基羅畫完創世紀後,在眾人的崇拜讚揚聲後,他謙遜的微笑,回家後偷偷的在日記寫下:
「還好他們不知道我畫這個付出了多少心力跟汗水,把我當天才崇拜,要是他們知道過程,可能就不會佩服我了!」
歷史上許多的天才、偉人,不免俗的,他們也要下很多的「笨功夫」,才能讓他們天賦發光,紀錄歷史。
有時候聽別人談「彎道超車」,妄想因為做對一件事情,而超越市場上已經站穩的先行者,我都很不以為然。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努力,開放透明,正視錯誤,確實改正!
「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不正是成功者的寫照嗎?
↠↠↠
好的,今天的學習方法我們就先談到這,文末我會附上一張圖片,希望能幫助你更快掌握「走讀法」的精隨。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
「願成長的道路上,你我共同前行。」
我們下次見。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幫我按讚+公開分享,並留下一段你的心得,就有機會可以獲得私房書一本唷!
底層邏輯電子書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聰明人的笨功夫~~走讀法】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我的夢想之路~~學習篇。今天第三講,想來一個輕鬆點的學習話題(小編:別再寫留白讀書法了,你是要逼死誰!)😂😂
怎麼樣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平易近人多了吧😄),我想與你分享我的心法:「走讀法」
在介紹走讀法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本領導力經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七個習慣分別是:
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而我認為,這七個習慣,恰好完美詮釋了「閱讀」給予我們的好處(收穫)。
開始閱讀第一件事情,是先建構好:正確的閱讀心態!🕵️♀️
我想透過學習:增加自己的能力跟見識,期待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分享收穫與新知給身邊的人,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收穫跟快樂,彼此的生命連結,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大家共好共同成長,這是我生命的「價值」。🤗
當我們的心態上走出了「自利」的框架,而願意分享給身邊的人,甚至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這個時候,我們就為我們的行動賦予了「意義」。
↠↠↠
有了意義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以終為始,要是第一」。
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跟各位朋友分享的:走讀法。
一、書帶身上,強迫閱讀
什麼是走讀法?如果用最簡單的話定義:「帶本書在身上,有空就拿出來看看吧!」
蛤?就這麼簡單😞。威爾遜不行喔,你是不是江郎才盡學會衝文章數騙稿費了😅。
當然不是啦(咳)!有的道理聽起來很簡單,但真的做了,感覺會不一樣。
這裡我特別強調「書帶身上」的概念,為什麼一定要帶本書,用電子書看,不是更方便嗎?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一、手機螢幕上的藍光,對人的眼睛是沉重的負擔,實驗結果顯示,閱讀電子書的疲倦感,是看實體書的2倍。
第二、手機螢幕小(除非你用平板),常常向下滑動,會讓視覺失焦,對大腦要吸收知識,建立突觸是阻礙。
第三、Kindle統計過,一般人閱讀電子書,9成的人只會閱讀整本書的前15%(大概40-50頁),而9成的人又有快一半,連閱讀完第一章都沒辦法!😛
像我自己閱讀電子書的經驗,是非常不舒服的(我目前只有用電子書成功看完小說,其他完全不行眼睛受不了😭)。當然,如果你很擅長閱讀電子書,這段建議可以參考就好。
第四、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打開手機「看書」?別騙人了😄! 網路誘惑這麼大,更可能是追劇跟看直播吧!
我認為書帶身上有一個好處,是增加「警示感」!你今天特別背了一本書在身上,如果你有機會看書結果滑手機滑掉了,回家你會很想掐死自己(我到底在幹嘛,做負重訓練??)
背本書在身上,你會「不情願」的想打開看一下。
↠↠↠
二、不同環境,收穫不同
先提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包含高效率閱讀)!一定要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主場!
舉例(只是舉例歐😃):我就是喜歡在咖啡廳看書,因為那裏有好多妹子,我看書感覺很有動力,覺得自己好有氣質(爛死了🤣)
行!只要你在咖啡廳的閱讀效果最好,那你就該無視社會道德對你的批判,勇敢的去跟妹子看書(其實妹子根本無視你)!
但是,在一個強調跨界力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所謂的「靈感」、「創造力」!
那麼,在固定的環境閱讀,似乎就不是一個好選項了!🤔
我自己的環境體驗如下:
在家的書桌前,我可以閱讀很艱深的商管書,忘記時間,還可以寫出品質好的稿子。
在誠品書店,我可以跳讀一些新書,任意的拼湊知識,尋求爆發的靈感。
在獨立咖啡廳,我讀一些心理學、社會議題、文學的書籍,感受特別深刻。
在捷運上,我喜歡看本獨立成章的書,在吵雜環境下碎片學習,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事。
你發現了嗎?在不同的環境,我的閱讀策略(或者說閱讀優勢)是完全不同的。
我很推薦你嘗試幾個不同的地點,打開不同的書,你會發現一些特別有意思的收穫。😽
↠↠↠
三、步行時,眼觀四方,回顧思考
在每天需要步行,或者早上我去晨跑的時候,我習慣觀察眼前的環境,人群,並回顧我最近讀過的知識,拿來當應證。
「知識就是要拿來用的,才有知識的價值。」😎
有時候,我會驚喜的發現,我困擾很久不能理解的事情:例如籃球場上,眼前幾個孩子為了投籃誰犯規,陷入嚴重的爭執,我在一旁觀察,便深刻了解到人的負面情緒是如何傳染的。
昨天介紹的「留白讀書法」,我分享了學霸阿凱如何拿出白紙回憶寫出知識的過程。
我不像阿凱這麼聰明,可以回憶準確輸出完整的知識。
但是我有時間這個朋友,可以想,可以思考。
慢一點,多繞幾個彎👣,也許我的產出結果跟阿凱差不多。
但我繞彎的過程,試錯的經驗,檢討,再訂正,對我打造個人的學習系統,它的底層邏輯是更加牢靠的💪。
↠↠↠
四、學習第一,輸出為始
談了這麼多,我還是很想強調:有效學習的關鍵是「輸出」。✍️
比方說,市面上有好多個教你如何寫文案、如何成為演講高手的書!
你看了,覺得好有收穫,畫了筆記,甚至寫了感悟,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可是,你實作過一次了嗎?
有句老話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偷懶」。
替換成閱讀這件事:「不要用讀書的數量,掩蓋行動的偷懶。」
如果你真的想不一樣,你一定得付出什麼!🏃♂️
米開朗基羅畫完創世紀後,在眾人的崇拜讚揚聲後,他謙遜的微笑,回家後偷偷的在日記寫下:
「還好他們不知道我畫這個付出了多少心力跟汗水,把我當天才崇拜,要是他們知道過程,可能就不會佩服我了!」
歷史上許多的天才、偉人,不免俗的,他們也要下很多的「笨功夫」,才能讓他們天賦發光,紀錄歷史。
有時候聽別人談「彎道超車」,妄想因為做對一件事情,而超越市場上已經站穩的先行者,我都很不以為然。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努力,開放透明,正視錯誤,確實改正!
「統合綜效、不斷更新」不正是成功者的寫照嗎?
↠↠↠
好的,今天的學習方法我們就先談到這,文末我會附上一張圖片,希望能幫助你更快掌握「走讀法」的精隨。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
「願成長的道路上,你我共同前行。」
我們下次見。
↠↠↠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幫我按讚+公開分享,並留下一段你的心得,就有機會可以獲得私房書一本唷!
底層邏輯電子書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原來我們正處在「場景革命」的中心點
這個星期想要給大家推薦一本不算新的書,《場景革命》。
這本書是去年發的,是簡體字。有些冰友們或許已經讀過了。若你還沒讀過的話,可以讀讀看。我自己是覺得很補腦,獲益良多。若是在書店很難買到的話,如果不介意可以從百度雲下載整本書的pdf版本,但請記得要護眼就是:
下載「場景革命」pdf電子書版
http://pan.baidu.com/s/1i5g40mD…
作者吳聲是邏輯思維的聯合創始人。也就是說,他的功力與羅胖相當,也可能更勝羅胖。這一點,也更讓我對書的內容感到好奇。
讀完之後的小小感想是,我會覺得「場景革命」是「體驗經濟」在互聯網與行動時代的全面延伸。
你若從「體驗經濟」開始再往下一層想,就會很接近「場景革命」了。雖然「體驗經濟」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我一邊閱讀,就覺得這兩個理論有些牽連。當然,我這樣的想法不一定準確,但我自己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的。
在過去,「體驗經濟」的體驗,跟現在的「體驗」很不一樣,而且是整個進化了。過去「體驗經濟」是很平面與單向的。也就是說,透過媒體的宣傳,營造出一股社會上的氣氛,鼓勵並刺激你去做一件事情,完成某項動作,達到了體驗,創造出這項體驗的價值,例如昂貴的旅行與美食。但現在,在場景革命下的「體驗經濟」,是透過了解並掌握消費者行為,回推行為發生的場景,分析行為發生背後的動機。最後透過理解動機,創造可匹配的場景,延伸出可匹配的新產品,新工具,也開創了新的可匹配人類行為的需求。最終,透過朋友圈的分享轉發,一同體驗,最終一同建立起新的場景,新的行為模式,也產生了新的需求。
講大白話,就是「既然你去過了,覺得這個新口味吃起來這麼特別,那你再陪我去吃吃看吧」。
這句簡單的話裡,包括了需求,場景,行為,體驗,社群,以及轉換。甚至可能也包括忠誠與黏著。
「場景經濟」比十年前的「體驗經濟」走得更深。因為體驗經濟,在體驗完畢之後,就沒有了。但場景經濟是「體驗必須分享」。藉著分析「場景」,把消費者的行為與動機連動起來,挖出消費者底層的需求與渴望。至於新媒體/科技的角色與任務,就是如何把「行為」與「場景」兩者連起來。當「我也要」這句話來臨的時候,就能勾住「人,貨,場」,達到商業轉換。
「流量」是衡量市場流行的指標,不能避免。但一個沒有場景,沒有行為的虛無產品,是不會有流量的。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光是追求流量,就變成空有而虛無的。
我們提出一項產品的構想,應該要老老實實的把5個W和1個H問清楚:在哪裡用,怎麼用,誰用,為什麼用?
你也跟我一樣,正在寫下半年的案子嗎?希望這本書對你有幫助。至少對我是很補腦的(只是要花點力氣看簡體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269357
底層邏輯電子書 在 EP.173 《底層邏輯》讀後心得:關於工作和人脈的底層邏輯 的推薦與評價
而學習萬事萬物的「 底層邏輯 」才會幫我們看清楚事情的本質,瞭解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 ... KOBO 電子書 七折碼:WAKIJUN 使用期間:6/20 ~6/26 購書 ... ... <看更多>
底層邏輯電子書 在 Re: [閒聊] 鐵血的孤兒50集看完感覺還行-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推薦與評價
... 如果假裝沒看到破滅魔劍智障麥吉還有沒啥邏輯的演出的話: 我覺得鐵血 ... 更別說萬惡的劇後訪談「三流駕駛」 直接把50集塑造的宇宙底層反抗史詩講 ... ... <看更多>
底層邏輯電子書 在 底層邏輯-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Hsuan Lu shared a post to the group: 電子書閱讀器討論區.電子書閱讀器討論區. · May 25 at 7:12 AM ·. #282. #思維. 書名: 底層邏輯. 作者: 劉潤… See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