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看漫畫學政治 #從《黃金神威》看愛努民族的血淚史 〕
《黃金神威》由北海道「道產子」漫畫家野田智所創作,自2014年開始連載至今。故事描述日俄戰爭後,前士兵杉原佐一與愛努少女阿席莉帕兩人,在北海道及樺太兩地展開的尋金之旅。
找尋金塊的過程中,同時也有陸軍第七師團及新撰組副長土方歲三一行人加入競逐,三方人馬目的各異,時而合作、時而衝突,後期甚至還出現反帝俄的遠東少數民族游擊隊、中央情治單位等角色,故事的深度跟廣度都令人驚艷不已。
更引人入勝的是,作者在嚴謹的考據下生動地描繪出愛努民族的傳統文化,不僅豐富了愛努民族的形象,受諸多學者肯定,更在日本掀起愛努文化熱。
▌愛努民族
愛努民族(Aynu)是分佈於日本列島北部、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等地的民族,現今多集中在北海道,濃眉大眼、毛髮也較多,和大和民族有相當大的差異,又被譯為愛奴、阿伊努人等。
愛努民族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及語言,以漁獵和採集維生,由於生活十分依賴大自然,因此在愛努信仰中,認為自然萬物都存在「Kamuy」(卡姆伊),祂們以肉、毛皮等形式來到人類的世界遊玩,在使用完Kamuy提供的資源後,人們再透過儀式,崇敬地將Kamuy送回祂的世界。
▌被殖民的愛努人
愛努人早期被和人稱為「蝦夷」,所居住的北海道也因此名為「蝦夷地」。1869 年日本明治政府將蝦夷地更名為北海道,設置開拓使來積極拓墾,自此揭開了愛努人漫長被殖民之路的序幕。
為牽制虎視眈眈的俄國,政府招募大量移民,企圖將北海道改造為「日本人居住的土地」。據計,1854年,北海道人口不足10萬,其中愛努人約1.8萬人,但到了1901年,北海道人口卻突破百萬,反超人數依舊的愛努人。
由於愛努族數量過少,既不構成威脅也無利可圖,其存在反而成為開發的障礙,政府便陸續透過立法來壓迫,先是在1871年將愛努人強制納入日本戶籍系統,並要求他們換上和名,破壞了愛努文化中的家系系統。
之後更陸續禁止以愛努語溝通及漁獵、祭祀、伐木等傳統行為,一系列的措施,不僅讓失去謀生手段的愛努人淪為經濟弱勢,更迫使他們放棄傳統以漁獵採集為中心的文化,服膺以農耕為主的和人生活模式。
▌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
1899年,政府頒布《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表面上看似是為了改善愛努的生活環境,但實為同化政策,對愛努文化保存毫無助益。從法案名字選擇以「舊土人」代稱愛努人,就可見立法者仍抱持優越對劣等的心態。
該法雖給予愛努人免費的土地和務農的協助,但所分配之土地都相當貧瘠。根據涂豐恩的考證,1922年轉為務農的愛努人不到兩成,可見當時不少愛努人既無法轉為農業,亦不能繼續以漁獵為生,貧困問題反而加劇。
不僅如此,當時土人學校中的教育政策以「皇國臣民化」為核心,教授的知識非常有限,使愛努人不但難以融入社會,更受到制度性的歧視。
戰後,情況雖稍有好轉,但舊土人保護法依然施行到1997年才被廢除,在這段期間,愛努族持續遭受歧視與忽視。
▌難以癒合的歷史創傷
在經歷百餘年的壓迫後,愛努民族的自我認同受到嚴重的破壞。至今許多愛努人對於自身的血統,不是選擇逃避,就是早已遺忘。到了2016年,依然有七成的愛努人有遭受歧視的經驗;相對的,卻僅有18%的日本民眾認為愛努人有受到歧視。
這些曾受歧視的經驗,迄今仍是許多愛努人的夢魘,甚至衍生出自我否定的狀況。臺大教授謝世忠就觀察到族人對「愛努」一稱的高度敏感,談話間不僅很快就吐露過往受歧視的經驗,更有老一輩的族人表示,曾深怕看到冰淇淋,因為其日語發音很接近愛努。足見愛努一詞所具的深度污名意涵,使諸多族人避之唯恐不及。
札幌國際大學的研究也指出,因為長輩對於身份的刻意隱瞞,許多愛努後代對於自身擁有愛努血統毫不自知,族群認同難以建立,文化也就無法傳承。
▌復興的曙光?
近代不乏有學者重新反省歷來對愛努的相關政策,在這樣的浪潮下,許多民間團體也加入動員與倡議,最終在1997 年,《北海道舊土人保護法》成功被囊括人權保護、振興文化精神的《愛努文化振興法》所取代。
2008年,日本國會更通過決議承認愛努人為原住民,不過仍缺乏明確法源依據。
到了前年,日本公布《愛努施策推進法》,首度將愛努民族明訂為「原住民族」,明文禁止歧視,並設立保存與振興愛努文化的民族共生象徵空間(UPOPOY)。
▌黃金神威的意義
對於飽經摧折的愛努人而言,當務之急是要重振民族認同,並讓瀕危的愛努文化擺脫被污名已深的既往形象。《黃金神威》的橫空出世,便被許多學者認為是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
北海道大學教授北原次郎太就觀察到,受《黃金神威》的影響,北大學生近年對愛努人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札幌大學教授本田優子也表示,《黃金神威》的存在讓愛努青年能以身為愛努人自豪。
在內閣府的調查中,了解愛努人是原住民的比例也從2013年的68.3%,提高到2018年的77.3%,更在去年竄升至91.2%,雖然背後成因很多,但《黃金神威》帶起的風潮,也是功不可沒。
愛努權威學者中川裕認為,《黃金神威》不同於與其他作品,並不選擇以受壓迫者的視角來描繪愛努人,而是樹立了愛努人的正面形象,如同主角阿席莉帕一樣,堅強且不依賴和人。這對於宣揚愛努文化,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北海道登別地獄谷,酒店附近購物街見一家靈體!(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 北海道(日語: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ほくかいだう〕 Hokkaidō */?, 發音 說明·資訊)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現時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區劃,道廳所在地是札幌市。全境面積83,423.84平...
庫頁島人口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唐遠征西域高昌之戰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前期面臨的重要外部威脅依然是北方的突厥勢力。西元629年11月,突厥進犯河西走廊地區,嚴重威脅到唐朝內地同西域領土的聯繫,唐太宗李世民意識要決戰時刻來臨了。西元630年正月,突厥殘部在陰山被李靖徹底擊潰,頡利在逃往吐谷渾途中被唐將張寶相俘獲押送長安。至此,東突厥汗國滅亡,其所轄領土和數十萬部衆均歸屬唐朝。唐朝北方疆域跨過蒙古草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即今貝加爾湖)成爲大唐帝國內湖。
當時的西域正處於另一個強敵的控制之下,這就是西突厥汗國。西突厥汗國原本是早期統一的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西元583年,控制汗國西方領土的貴族射匱自立爲可汗,原本統一的大突厥汗國正式宣告分裂。西突厥繼承了原大突厥汗國的西方領土,疆域東起金山,西北到西海(注:即今阿爾泰山和裏海),西部進入伊朗高原,南部瀕臨印度河流域。囊括了整個中亞、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以及今新疆近三分之二的地域,實際上控制了西域地區,成爲西亞最強大的國家。
東突厥滅亡後,西突厥問題開始突現出來。尤其是其控制下的西域對唐朝的河西、隴右地區構成巨大威脅。西突厥經常向西域地區的唐朝控制區發動進攻,而且在東突厥滅亡後開始不斷竄犯唐朝控制下的漠北地區,對剛剛納入唐朝版圖的漠北地區構成嚴重威脅。
唐要打通進入西域的道路,就涉及到一個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的小國。這個彈丸之國與西域其他少數民族小國都不同——它是一個漢族政權。從國王到百姓,基本都是中原移民後裔。這個小國就是本文的主角——高昌王國。
高昌與中原王朝具有極爲深厚而又複雜的歷史淵源。高昌(注:即進中國新疆哈拉和卓)位於近新疆吐魯番市東40公里的火焰山下,是從西漢起中央政府駐軍和移民一手創建的。高昌位於吐魯番盆地東部,而吐魯番盆地自古就是溝通內地和新疆地區的戰略通道。高昌正好扼控這一戰略咽喉,地位極其重要。從西漢時起,爲保護這一戰略咽喉,中央王朝開始在高昌地區修建城堡要塞,駐紮大量軍隊屯田並大量移民。屯田軍和中原移民對開發、建設高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駐軍和移民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昌城逐步發展爲西域大城鎮,設立高昌郡,成爲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重要戰略據點。西晉滅亡後,西域逐漸失去同中央王朝的聯繫,西元460年,控制西域的柔然汗國扶植傀儡政權高昌國,高昌遂獨立,都城爲高昌城。
由於國小兵弱,建國後很長時間裏高昌都不得不依附周邊強鄰,這種委身於人的日子確實是很難過的。隋朝建立時,正好趕上突厥強大時期,高昌被夾在兩強之間左右爲難。當隋朝擊敗突厥以及突厥分裂後,局勢開始明朗,高昌隨即倒向隋朝。但隋朝不久就二世亡國,中原再度陷入混戰。高昌再度變臉,委身與強悍的東突厥汗國。
西元630年。剛剛立國不久的唐朝居然一舉滅亡了強大的東突厥汗國,整個東突厥從國民到疆土統統納入大唐帝國版圖。於是識相的國王麹文泰立即變臉,於同年偕王后、太子親赴長安朝見「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一個控制通往西域戰略咽喉的重要國家的國王帶著王后、太子親自朝見,這引起李世民的高度重視。唐朝政府以帝國皇室親王禮儀和待遇隆重接待了麹文泰,李世民冊封了高昌王后「公主」並賜姓皇家姓氏「李」,這在當時西域小國王室中是不可想像的殊榮。從此,雙方的關係迅速升溫。高昌成爲唐朝在西域的代言人和重要盟友。但這種局面沒維持多久就夭折了,原因就是麴文泰又變卦了——西突厥來了。
西元638年,西突厥進攻唐朝控制下的西域地區,溝通內地和西域戰略咽喉的高昌王國自然不會被放過。首先「冊封」麴文泰爲「高昌王」,隨後給予大批金銀財寶,而且在高昌附近派駐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進行保護,甚至直接將一支精銳的突厥鐵騎軍團送給麴文泰。
在西突厥支持和慫恿下,麴率領突厥騎兵軍團和本國軍隊「御駕親征」並相繼拿下了伊吾、焉耆王國。焉耆王國是大唐在西域天山南部的重要戰略據點,而位於今中國新疆哈密的伊吾則是從中原進入西域的必經之路。麴文泰的行爲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天山南麓的戰略利益。而最危險的是,麴文泰封鎖邊境,禁止唐朝商隊和使節進入高昌境內。而高昌是當時溝通中原與西域的戰略咽喉,這種行爲徹底阻斷了西域與唐朝的往來。加之他已經明確了勾結西突厥的態度,直接威脅到了唐朝在西域甚至是河西地區的利益。
唐朝派出特使到達高昌,麴文泰在「寶座」上怒目橫眉的瞪著唐朝特使,說到:「唐在中原,高昌於西域,萬里之遙,互不相干;鷹飛於天,雉竄於蒿,貓遊於堂,鼠安於穴,各得其所,豈不快活耶!」
特使回到長安後,如實稟告了情況。李世民聞暴跳如雷,這位「天可汗」甚至咬牙切齒的罵麴文泰爲卑鄙小人。
於是,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出兵高昌。而他決定的統帥,則是他親信的大唐西涼名將侯君集。
侯君集是關中豳州(注:即今陝西旬邑)。他是大唐帝國開國元勳名將。侯君集在朝中任職後不久,就被派往邊防重地河西戍守。在任內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華,參與並實際指揮了唐朝前期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此戰正是由於採用了侯君集提出的戰略戰術才取得最終勝利。吐谷渾之戰使侯君集聲名大振,威震西域。成爲李靖之後唐朝在西域的一代名將。正是由於侯君集的軍事才能以及他長期在西部前線的經歷,熟悉西域地區風土民情以及軍事形勢,因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任命他爲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最高統帥,來指揮這場大唐帝國建國後距離最遠、環境最爲艱苦的遠征。
西元639年12月,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爲交河道行軍大總管,麾下將領包括牛進達、薛萬均以及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以和契苾何力。調動的包括唐朝正規軍,以及此時已經成爲唐朝一部分的突厥和鐵勒族精銳鐵甲騎兵軍團,此外還徵發從屬與唐帝國的周邊回紇、薛延陀等部族騎兵等共15萬大軍,基本都是騎兵。組成大唐帝國西域遠征軍,正式出擊高昌王國。動用如此龐大的軍隊尤其是精銳的大規模騎兵軍團,李世民顯然更多的是考慮到要應對征伐高昌的過程中西突厥的武裝干涉。
大軍出發前,爲作到師出有名,李世民以大唐皇帝和「天可汗」的身份發布了《討麹文泰詔》作爲宣戰聲明。在詔書中,李世民以事實爲依據,在充分的證據下歷數麹文泰反覆無常、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侵犯鄰國、勾結西突厥侵犯大唐帝國威望和國家領土主權等的種種罪行。尤其是在詔書中痛斥麹文泰作爲一國之君,卻是一個背信棄義,毫無做人最起碼的廉恥和道德誠信的卑鄙無恥之徒。西元640年1月,大唐帝國遠征軍正式誓師出征。
唐朝遠征軍總兵力達15萬人,而且都是驍勇善戰的鐵甲騎兵軍團。統帥侯君集威震西域,麾下將領同樣能征慣戰,而且唐朝的綜合國力更是絕對無法比擬的。唐軍有15萬人,高昌舉國上下,全國總人口3萬7千7百人;包括王室衛隊在內,高昌軍隊共有兵力7000人。另外有西突厥駐紮在可汗浮圖城的「威懾」部隊騎兵1萬人,雙方實力根本不成正比。但就是在這種典型的螞蟻對巨龍般的實力對比下,麹文泰居然充滿自信,不但要保住國家,而且居然還敢叫囂要擊敗唐軍。那究竟是什麽給了麹文泰如此大的信心和底氣呢?
是地利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其中地理因素非常重要。唐軍兵出敦煌後,就進入了一望無際的西域大漠戈壁。高昌地處吐魯番盆地,周圍一片大漠黃沙。而且高昌距離唐朝有7000里之遙,通往高昌的道路都是沙漠。途中沒有水源,沒有草木植被,沒有飛禽走獸,更沒有糧食軍需。15萬騎兵的人和馬在這片死亡之海中連最起碼的吃飯飲水都無法保障。沙漠中地形極爲複雜,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人在沙漠很容易迷路。而且沙漠中氣候極端嚴酷,白天氣溫超過60度,晚上則滴水成冰。如此極端嚴酷的氣候環境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穿行的,而這也正是麹文泰所依仗的。在他看來,唐軍不可能穿越這條連飛鳥和蟲子都無法逾越的天險,主力必然會被浩瀚的沙海吞噬。而他則可以坐在家門口以逸待勞,等著收拾衝出沙漠劫後餘生的唐軍殘部。
更重要的則是西突厥的介入。西突厥欲谷設可汗也得到唐軍大舉西征的消息,爲此他親筆寫信給麹文泰,抱希望高昌堅決抵抗,他保證將竭盡全力支援高昌。爲此,他特意在高昌都城附近可汗浮圖城駐紥了1萬精銳鐵騎以表明態度。
大唐遠征軍進入西域沙漠前,不少部將畏懼嚴酷的環境,主張繞遠路,走環境適合行軍的路線。但統帥侯君集堅決反對這種戰術。他斷定,麹文泰自恃有天險沙漠,必然輕敵,絕不可能料到唐軍居然敢於穿越7000里死亡沙海去進攻。因此,唐軍必須走這條連鳥獸都無法生存的路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兵出險著,出其不意。駐紥西北多年的侯君集就對惡劣環境做了充分準備。每個騎兵都配備有多匹戰馬以供換乘,同時馬上還攜帶了大量乾糧、鹹肉和多具裝水的大皮囊,而且攜帶了多套軍裝以隨時應變複雜的氣候。還打造了近千部大車,攜帶了數量極爲龐大的軍糧、馬料、箭鏃兵器等軍需品,甚至製造了大量專門儲水的水車。爲穿越沙漠,唐軍還徵調了大量軍駝。
整個唐朝遠征軍攜帶的軍需物資足夠大軍在沙漠中使用3個月的,這還是在大軍身後有龐大的後勤補給運輸隊的情況下。而沙漠複雜的地形更沒有難住唐軍,因爲唐軍先鋒就是喑熟當地地理的突厥族名將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是大唐帝國早期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曾經參與著名的征吐谷渾之戰,在戰爭中表現極爲出色,生俘吐谷渾王後等王室成員,立有大功。爲表彰其功勳和人品,唐太宗李世民將臨洮公主嫁給契苾何力,他也由此成爲唐朝皇室宗親。遠征軍組成出擊後,契苾何力主動要求擔任前鋒帶路。
儘管事先有充分準備,但殘酷的環境氣候依然給唐軍帶來巨大困難。惡劣的氣候自不必說,沙漠裏複雜地形給唐軍造成巨大威脅,尤其是隨時可能出現的流沙,奪走了千餘名大唐將士的生命,實際上在整個平高昌戰役中,唐軍在沙漠行軍過程中的非戰鬥傷亡遠遠超過直接戰鬥減員。遠征軍甚至在途中數次斷絕了同後方的聯繫,陷入缺糧無水的瀕死危局,將士們甚至殺戰馬、吃馬肉、飲馬血。軍心士氣和人的神經幾近崩潰邊緣。爲了鼓舞士氣,遠征軍統帥侯君集與將士同甘共苦,行軍和吃住的條件與普通士兵完全一樣。當缺乏糧食和飲水時,他從來都是以士卒爲先。在統帥鋼鐵般堅強意志的激勵下,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克服後人難以想像的重重磨難,戰勝了魔鬼般的酷熱、寒冷、缺水、流沙、狂風和沙塵暴,歷時7個多月,終於走過了煉獄般的死亡大漠。
西元640年8月,契苾何力率領的大唐遠征軍前鋒3000騎兵率先衝出死亡沙海,包圍高昌門戶磧口。此時,出現在高昌守軍面前的是一幅恐怖的畫面:在他們面前,是3000名剛剛經歷生死磨礪,從7000里死亡沙海中走出來的唐朝騎兵。蓬頭垢面的唐朝騎兵們吼叫著,如同一群衝出地域的魔鬼一樣撲向磧口城!高昌守軍只有1000多人,還有千餘名西突厥駐軍,根本沒有料到唐軍居然能夠穿越死亡之海! 1000多人的高昌守軍未作任何抵抗,全體投降。唐軍主力隨後到達,高昌門戶洞開。
磧口失陷的消息迅速傳到高昌都城,但國王麴文泰堅決不信。而就在此時,另一條消息徹底斷送了他求生的最後一根稻草——西突厥駐軍逃跑了!這些人迅速跑回西突厥在高昌的基地可汗浮圖城,而此時西突厥可汗欲谷設正好就在這裏。得到唐朝重兵到來的消息後,欲谷設比誰都清楚自己手下這1萬多騎兵的斤兩。於是,不顧當初與麴文泰的「山盟海誓」,只留下2000多人看家,欲谷設帶領手下主力掉頭就跑,一直跑回中亞裏海邊的老家,把麴文泰自己扔給大唐十幾萬虎狼之師。
麴文泰就這樣被活活嚇死——驚懼而病死!
麴文泰死了,他的兒子麴智盛繼位。但高昌大勢已去:西元640年8月,唐軍攻克高昌國都門戶田地城 (注:即今中國新疆魯克沁)。隨後,唐軍包圍高昌國都高昌城。新國王麴智盛率全部軍隊軍迎戰,等待西突厥的援軍。
侯君集很清楚對手的想法。他一方面部署警戒兵力,隨時截擊可能出現的西突厥援軍,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全面攻城。作爲經營500多年的軍事要塞,高昌城的防禦設施極爲完備堅固,易守難攻。唐軍缺乏援軍和補給,加之強大的西突厥隨時可能干涉,必須速戰速決。
爲此,他在內地專門徵集了一些善於製造攻城器械的工匠從軍。這些工匠在哈密,建造了多部高達5丈的巨型攻城塔。攻城塔下面是一個巨大的4輪底座,用人力推動前進。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樓,塔樓裏面是多層盤旋而上的雲梯,外面由厚木板掩護,頂端前部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吊橋門。士兵在裏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護,當接近城牆後放下吊橋門,士兵可以直接從塔內衝出蹬城作戰。避免了以往雲梯傷亡大的缺點。而且還可以在裏面瞭望城內地形和佈防,作到瞭若指掌。同時,製造了多部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
一切準備就緒後,西元640年8月8日,大唐遠征軍對高昌城發起總攻。唐軍瞭望員在高聳的巨型攻城塔頂俯瞰高昌城,城內佈防一覽無餘,隨後開始「按圖索驥」的指揮唐軍重型遠程炮火轟擊。唐軍以數百尊重型拋石炮和重型車弩炮猛烈炮擊城牆,巨大的箭鏃和足有籃球大小的石彈裹挾著火焰遮天蔽日的飛向高昌城,迅速覆蓋全城,城內立即燃起熊熊烈焰。後方,數萬唐軍騎兵軍團用弓箭以齊射的方式,在不到4小時的時間就向小小的高昌城發射了數十萬支火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覆蓋了全城,整座城市被籠罩在一片煉獄般恐怖的「火雨」之中,成爲一片火海,濃煙滾滾,烈焰沖天!
在遠程火力的掩護下,侯君集命唐軍騎兵則用皮囊、草袋裝土填平了護城壕溝,隨後步兵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攻城塔和雲梯凳城牆,另一部分則架衝車直攻城門。這些先進武器是此前幾代高昌人都沒有聽說過的,尤其是對唐軍的重型遠程火炮更是聞所未聞。攻城塔在牛和人力的牽拉下,推進到城牆邊,隨後放下吊橋門。唐軍士兵不帶頭盔,甚至不穿甲胄,揮舞鋼刀吼叫著衝上城牆。在猛烈攻擊下,守軍土崩瓦解,外城迅速被攻破。而此時,西突厥在可汗浮圖城的數千駐軍和後來的2000多所謂援軍早已向唐軍截擊軍團投降。
在走投無路下,抵抗了僅僅一個上午之後,高昌末代國君麹智盛向侯君集遞交降書乞降。在降書中,他向唐朝大皇帝陛下虔誠謝罪,同時將所有責任都推給他那已經被嚇死的老爸麴文泰。隨後率滿朝文物和全部王室成員,正式向大唐帝國投降,高昌王國滅亡。隨後,侯君集派兵迅速四處出擊,陸續平定高昌全境3郡5縣22城。
唐朝正式將高昌納入版圖,在當地設西州,在可汗浮圖城(注:即今中國新疆吉木薩爾北)設庭州。後來,在此基礎上,唐朝在在著名的交河城恢復了已經中斷400之久的安西都護府。西元646年,唐滅薛延陀並相繼降服鐵勒、拔野古等部;西元657年,經過先後兩代人的前仆後繼,大唐帝國滅亡西亞最強大的西突厥汗國。至此,唐朝勢力延伸到西域全境。大唐帝西北疆域最北端跨越蒙古高原,進入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上游,北海(注:今貝加爾湖)成爲帝國內湖;東北到達今黑龍江口地區,並跨過日本海,擁有庫頁島;最西端瀕臨西海(注:今裏海)東岸,鹹海成爲帝國的內湖;西南越過阿富汗進入今巴基斯坦境內,瀕臨波斯高原,最南端進入越南境內成爲中國歷史上在西部疆域最遼闊的朝代。
發生在西元640年的大唐平定高昌之戰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平定高昌之戰是唐朝開國初期在西部距離最遠、難度最大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遠征。平定高昌之戰的勝利對唐朝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高昌的平定使唐朝終於打開了通往西域縱深腹地的大門,這就爲後來大唐一系列偉大的西方拓邊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平定高昌也由此成爲大唐進入、收復西域故土的關鍵性戰役。
大唐遠征軍全體將士在煉獄般的漫長行軍後,依然保持並發揮出驚人的戰鬥力,充分表明了唐朝軍隊尤其是起西北軍隊強悍的戰鬥力。事實上,西北軍一直是唐朝最強悍的軍隊。其戰鬥力之強悍,甚至在安、史之亂後,國力嚴重衰敗的情況下,居然還發生了張議潮領導的偉大的「甘、涼十二州歸唐」大起義。
平定高昌之戰中,唐太宗李世民正確的戰略決策無疑是最關鍵的。正是他力排衆議,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偉大的戰略眼光,毅然發動了高昌之戰,並在其後果敢的將高昌納入版圖。如果李世民聽任主和派的意見,先是不開戰,戰勝後又放棄高昌,那産生的一系列惡果將是不可想像的。
今天,當後人駐足中國新疆的高昌古城遺址,不禁遙想大唐帝國拓土開疆的篇章,縱馬西海天山的史詩。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庫頁島人口 在 誌麟姊姊 私藏北海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姊姊負責推薦--中標津三大美食餐廳PART 1>
剛好道友在社團內PO了棟樓,覺得中標津是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冷門陌生景點,如果用人口/牛口比例來論斷,其實也沒什麼錯啦,但說來驕傲,這裡可是道東少數人口正成長的區域啊(應是拜機場之賜,但都是”普羅撇啦”的小機機呦…)
姊姊身為FB北海道最大旅遊社團版主,也曾2度受邀參訪中標津,理當兩肋插刀,幫中標津平反冤情,一方面避免5月又下雪,二方面避免官方再也不敢邀請姊姊參訪,逼得我只能拋頭露臉、倚門賣笑,又到社團私募前往庫頁島研究生態(捕捉金絲貓)的資金
民以食為天
ㄟ…其實是因為來中標津的時候幾乎都”雨神同行”,加上資質愚鈍,沒坊間部落客起死回生的花生妙筆,實在寫不出伸手不見五指的牛奶之路和白牆一片的開陽台孰優孰劣,只能寫寫餐廳美食,反正這裡說得出名字的餐廳兩隻手的指頭應該就數得出來,如果道友在市區住滿兩天,我就不相信姊姊寫的餐廳會沒吃到(除非你又吃鳥店…)
第一名:炉ばた 開陽台
這家位在TOYO飯店內的居酒屋,姊姊若沒介紹,我想道友按tabelog 排名吃了三輪還沒找到它
姊姊高壓慣了,想必很多道友一定敢怒不敢言,或是心中充滿OS,爐端燒不是釧路特色美食嗎?中標津用輪的也應該是排到根室灣了吧?
姊姊貴為社團花魁級大白鯊,卻不曾因吃人嘴軟而放棄毒舌本性,這家口味屌打曾在釧路吃過的爐端燒,價格也不像元祖爐端燒那樣,帳單隨老婆婆年齡成正比成長,當晚點的十多樣菜精銳盡出,沒有敗筆,價格中等(飯店內請別妄想吃到麵攤價位,就算是麵攤也是度小月等級…)
菜色介紹(好壞自己看)
厚岸生蠔(鮮度肥度無庸置疑)
烤柳葉魚(很棒,不可思議的有烤魷魚味)
雞肉團子
可樂餅(很好)
炸內臟(很特殊的口感,超搭啤酒)
拉麵沙拉(北海道居酒屋必點)
奶油玉米(北海道玉米就是保證)
醬油烤飯糰
烤雞胗
炸公魚(流口水的美味)
一定要的生啤
第二名待續…
庫頁島人口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北海道登別地獄谷,酒店附近購物街見一家靈體!(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
北海道(日語: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ほくかいだう〕 Hokkaidō */?, 發音 說明·資訊)是日本最北端的一級行政區,亦是日本現時唯一以「道」取名的行政區劃,道廳所在地是札幌市。全境面積83,423.84平方公里[3],是日本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的人口有534萬人[4],是日本人口第八多的一級行政區。北海道亦可以指該行政區所在的島嶼。北海道本島和本州、四國、九州並為日本四大島嶼,面積77,983.92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第二大島嶼[5],亦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
北海道的原住民愛努人在過去曾將北海道和庫頁島、千島群島等愛努人居住的地區統稱為阿依努茅希利(阿伊努語假名:アィヌモシㇼ,轉寫:Aynu-mosir),意為人類居住之處。而和人(日本古代居民)則稱愛努人為蝦夷,稱北海道為蝦夷地[6]。此外和人還曾使用過渡島、越渡島等名稱代指北海道[7 ...
相關香港新聞:
#地獄谷 #日本滑雪 #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庫頁島人口 在 yy 神祕的庫頁島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庫頁島 俄語名為薩哈林島(Sakhalin)、日語名為樺太島(日語Karafuto)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位於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緊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 ... <看更多>
庫頁島人口 在 Re: [問卦] 有沒有庫頁島的八卦- 精華區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rankLP (寺門通親衛隊--台灣分隊)》之銘言:
: 中國庫頁島=俄羅斯薩哈林島=日本樺太島
: 庫頁島約臺灣島的兩倍大
: 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
: 基本資料:
: 庫頁島,是俄羅斯聯邦最大的島嶼,為俄羅斯極東的島嶼,介於韃靼海峽和鄂霍次克海之
: 間。南北長948公里(589哩),寬約160公里(100哩),面積76,400平方公里(29,500平方哩)
: 。與千島群島合組成為薩哈林州。位於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緊鄰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 其地形狹長,有超過 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與波羅奈河。冬季氣
: 候寒冷,夏季短暫且涼爽多霧,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區500毫米,山地1200
: 毫米。島上擁有豐富的天然氣、森林與石油、煤礦資源及漁業。本中國吉林舊地。
有點懶得講~~不過做完功課再來發言也不遲八~~列幾個比較重要的事件你就知道了
1593年:豐臣秀吉派松前慶廣佔領蝦夷地全域,包括庫頁島
1644年:江戶幕府的松前藩提出為全國國土繪製地圖,是為《正保御國繪圖》。本圖首次
把北海道及庫頁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主的地方納入成為日本的領土。
1790年:松前藩派松井乾藩和新井隆助到島上窺探,並在本島南端的白主設置市集。另一
方面,日本派人與俄國相討瓜分本島。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清朝走向衰落。沙俄強迫中國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後,又以
調停中英法第二次鴉片戰爭為借口,強迫中國簽訂《北京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
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共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於俄國。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
日本,換取日本不再宣示對庫頁島的權利。日本宣布完全放棄本島的領有權,全島歸由沙
俄管治。
1905年:日俄戰爭,日本軍全面佔領本島。
1945年8月8日: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軍事行動,進攻本島,並於8月28日全面控制本島。
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指他們領有本島全島及千島群島,又在島南部和千島群島
建立南薩哈林州,1947年兩州合併為一。
1951年9月8日:日本發表宣言,宣布全面放棄本島的領有權。
雖然庫頁島是被中國割出去的~~可是庫頁島很早就不是中國在控制的了~庫頁島是俄羅斯從
日本人手上搶過來的~~還順便搶了北方四島~~老俄說是近代最可惡的國家也不為過~~我想
中國和日本和德國還有一堆前共產國家+回教國家+猶太人應該都很討厭老俄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0.253.2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