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傳的一篇文章,如果屬實,真的不簡單。
風向及網軍治國,可以嚐到甜頭,但對國家及民眾長遠發展,卻未必是好事。
===
轉傳
[走進歷史的真相]
今年5月,哈佛大學找彰化縣加入「卡介苗對武漢肺炎防護效果」研究計畫;6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布,要與彰化縣合作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想了解台灣社區感染程度。
許多人在問:為何不是台北、新北,而是六都之外的彰化?
也許只能是彰化。
台灣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第一個死亡案例都在彰化;這裡還有連續16年舉辦全縣萬人健檢的經驗,以及全台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葉彥伯。
年省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
葉彥伯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2004年起接掌彰化縣衛生局,經歷藍、綠4任縣長。這16年宛如一部台灣公衛發展史——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與六輕空污案等,都發生在彰化。
葉彥伯也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的衛生局長,平日還在台大開設「結核病流行病學」——這種台灣高盛行的傳染病,是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正是葉彥伯的碩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這對師徒,加上出身彰化永靖的六輕污染權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成為撐起彰化人健康的鐵三角——16年健檢,找出超過1萬個癌病變民眾,省下約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也提升地方公務員的能力,有十多位衛生局同仁正在台大念公共衛生碩士。
彰化縣與台大公衛長期推動萬人健檢,吸引外國公衛學者前來取經。(圖片來源:王惠美臉書)
其實1999年後,台灣各縣市陸續開辦社區健檢,但有的做做停停、有的參與率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持續系統化、科學化推動健檢的,當屬彰化。
彰化與台大公衛的合作經驗,每年還會登上4、5場國際研討會,去年還有14國公衛學者來健檢現場取經。
這3個人,如何把一個127萬人規模的社區健檢,做到世界知名?
首長、地方參與,如媽祖遶境
6月13日清早,「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著詹長權搭上最早一班高鐵,來到今年彰化健檢第一站、「口罩套之鄉」社頭。
社頭國小前一天就用紅帳篷搭起報到處,彰化縣長王惠美、葉彥伯與陳秀熙早等在現場,8點不到,已有262位民眾報到。為拉開社交距離,檢查動線從有冷氣的大禮堂,拉到後排教室走廊;上百位穿桃紅上衣的衛生局所人員與黃色上衣志工,在各檢查站穿梭,確保流程順暢。
2005年開辦的萬人健檢有如彰化版「媽祖遶境」,首長、民代一定出席,民防、義消主動維持交通,社區民眾除了當志工,還有人扛來一桶桶豆漿、仙草冰,餵飽剛空腹做完健檢的民眾。
今年健檢原要取消,後來決定從4月延到6月、從30多場減少到27場。王惠美說,民眾因疫情不出門,全國癌症篩檢人數遽降15%到36%,彰化也少了10%到27%,才決定用鄉親熟悉的「傳統」作為解封儀式,也讓社區醫療回歸常軌。
16年,不只把健康檢查變成健康信仰,也推升了彰化衛生服務的細緻度:
插入健保卡,健檢項目就會印成一張表,民眾按表索驥,便能像大地遊戲般跑關做檢查;表上還有條碼,視力、體重量測結果,「嗶」一下就上傳資料庫,全自動化。
民眾依序坐在紅板凳上等抽血,前排一空,志工立刻吆喝大家往前移;早期用布簾圍成的子宮抹片檢查臨時診間,現在也改用一天租借費1萬元的輕隔板,「這樣才沒有隱私問題,」葉彥伯說。
第一年開辦健檢前,彰化傳出鴨蛋含有戴奧辛,決定放寬健檢年齡。結果民眾擠成一團,縣長被團團圍住;一場400人的檢查,從早上6點半驗到下午1點才結束;中途還因為跳電,X光機燈管燒壞,10幾萬元瞬間報銷。
現在參與人數不變、檢驗項目更多,卻只需一半的時間。早上9點最後一位民眾完成報到,5分鐘後報表就送到葉彥伯手上;10點最後一位民眾健檢完畢,接著開檢討會,隔天要接力舉辦的線西鄉工作人員,站在一旁聆聽。
「衛生局團隊向心力很高,葉彥伯專業受各方肯定,換了別人不一定做得起來!」詹長權觀察。
彰化縣衛生局團隊怎麼做?
第一步,列項目。
「地方健檢最困難的,是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陳秀熙說,健檢項目是中央癌症篩檢,加上地方成人保健。但過去健保署是「想到一種病就做一種篩檢」,台大公衛居中整合後,把彰化健檢變成「量販店」——每一場健檢有20多個項目,可篩檢癌症、能測三高等慢性病;還能隨科技進步或重大事件,隨時加測項目,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健檢平台搭得扎實,加測什麼都方便,」陳秀熙說,為理清流程,2005年起陸續針對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等重大疾病,設計檢驗流程,十多年來開了120次會。直到現在,他仍每週帶博士生到彰化,與衛生局人員分組討論。
他舉例,前幾年,民間流行檢測骨質密度,但多數檢測方式並不準確;偏偏民眾不愛做子宮頸抹片,常上演「護士追著民眾跑」的畫面。陳秀熙便建議將骨質密度鑑定,安排在抹片檢查之後,作為誘因,之後再換成專業的骨密檢定車。
「衛生專業知識不斷進展,不跟學術界保持聯繫,專業能力會退化,」葉彥伯認為,健檢不能「有做就好」,這正是必須與台大公衛合作的原因。
第二步,抓資料。
健檢前一個月,衛生局會從中央資料庫下載彰化縣民的健康資料,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然而,各疾病分屬不同資料庫,光癌症就有4個,而且格式不一,衛生局同仁必須一筆筆下載,重新整併後,再串接縣民通訊錄——直到這一步,誰多年沒做健檢、誰又是某疾病高危險群,才水落石出。
名單彙整後,交給鄉鎮衛生所接棒。他們會寄出1萬多張名信片,甚至還試寄過白色明信片、有色明信片和彩色DM,結果傳統白明信片反應最好,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衛生局寄的!」儘管如此,仍只有3到4%民眾願意來;所以還要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檢驗前一天再提醒,記得空腹、不要穿有亮片的衣服好做X光⋯⋯直到這幾年改用語音電話,才減輕第一線的負擔。
「做健康檢查最難的,就是讓民眾願意來,」葉彥伯笑說,第一年請民眾早上6點半來做健檢,民眾卻以為是詐騙電話,大罵:「哪有人透早做這種?聽你在給我騙!」
「永遠要優先關注不知道、不來的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來,只要好好解釋,他會聽,」葉彥伯說,局裡做過實驗,今年不來的,明年再問一次,大概10%會來。「對方了解、接受,都需要時間,」他強調,「溝通的過程就是衛教。」
溝通過程很慢,但他寧可慢,也不用縣府預算買贈品鼓勵民眾,「必須教育民眾,政府已經為健檢花了很多錢!」
由於第一線人員的不厭其煩,健檢從第一年的27場,做到現在一年100多場;參與率也從一成,成長到3、4成;今年加測新冠肺炎血清抗體,第一場31位也是全到。
這幾年,彰化人已漸漸把健檢當福利,甚至有2、3成民眾,時間一到,就主動打電話到衛生所預約健檢。也因為年年健檢,衛生局擁有8成民眾的電話號碼,成為防疫成功的關鍵。
第三步,整系統。
參與縣市健檢多年,陳秀熙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連結醫療系統。「很多免費健檢都『斷頭』,」醫療系統若沒有立即接手病患,就白白流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彰化的做法,是把醫療系統拉進健檢。
比如,衛生所不是寄給健檢結果給民眾,護士會先檢查健檢報告結果,將需要看診的部分寫好轉診單,註記掛號科別,2週後再請民眾來一對一講解;講解時,除了衛生所醫師,診所醫師也會出席,協助轉診。
「醫師看到病人有病變,然後去治療,才會認為篩檢真的有價值,」葉彥伯他的策略是,每增加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就拉進一個盟友:替毒癮患者驗C型肝炎,就與獄政系統合作;做偏鄉老人流感接種,則與村里長與診所合作。漸漸把健檢從一個點,撒成一面網。
這幾年,還把幾所中部大學體育學系拉進健檢系統,趁發健檢報告時,請大學生幫民眾測驗體適能。
「什麼叫『心肺功能不好』?登階運動做下去會喘就是啦!」葉彥伯笑著說,「衛教知識用講的,沒用啦,要用體驗的!」
「學術研究不能做完就走」
彰化人在體驗「做得到」的衛教,詹長權與陳秀熙也在實踐有成效的公衛研究。
學術計畫大多3、5年結束,兩人陪著彰化縣走了16年,從一開始沒經費,做到拿下近年最重要的高教深耕計畫;連爭議最高的六輕空汙也直球對決,透過萬人健檢發現—與雲林六輕僅有濁水溪之隔的彰化大城鄉民,尿液含有多種重金屬。
詹長權與陳秀熙,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將計劃的評估經費投入健檢項目,再將研究結果回饋給民眾,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替國家節省大筆研究經費,一方面訓練地方公務員,」陳秀熙強調,學界不能做完研究就走,一定要建立永續平台,持續提供新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合作。」
而這項中央、地方、醫界、學界與社區的合作成果,今年還拿下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哈里森.C.史賓瑟傑出社區服務獎」,理由是「使公共服務與永續醫療照顧,能透過各種創新健康宣導與預防服務傳遞到社區」。
「我們不是做研究,而是做公衛服務,同時帶一點研究,」詹長權笑著說。
原來,真正的公衛實驗室,就在社區。
是不幸,也是幸。彰化因緣際會發生了這麼些指標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又適逢有這麼一位學有專精、有抱負又肯犧牲的衛生局長;從其良知,勇於任事,超前部署,反遭官僚無情批判、網軍恣意意詆毀。公道自在人心,天理必將伸張。
(您可以刪掉這份報導,就讓努力做事的人被消滅;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人正在努力的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專業,讓台灣更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思浩大談法國市民賭癮起變賭徒!賭仔難成名發達,熱愛賭博多為情緒病患者!(大家真瘋Show 2020) 法國國民愈來愈沉迷博彩遊戲,5年來上癮者增加一倍,佔個人娛樂消費預算1成。 公共衞生部、 毒品及癮君子觀察局和博彩觀察局的共同研究表示,人們沉迷博彩遊戲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佔其娛樂消費預算的1...
康博診所詐騙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某位學員的母親是個十分節儉而且重錢的人,某天學員見到母親回到家裏,神色不定拿著存摺就出門,就打電話追問母親行蹤,想不到母親沒有接聽,沒有多久就接到銀行電話,請他到銀行幫忙勸說母親,因為他母親打算把所有的錢都領出來,由於金額有點大,所以引起銀行人員的注意,追問之下認為可能被詐騙,所以才阻止並且通知警察。
當學員抵達銀行,就看到母親對他哭訴,她遇到了一個高人,說中了學員小時候生過重病,如果不馬上匯款給高人讓他幫學員消災,學員可能又會再次發病。
經過學員仔細詢問,才發現母親可能是遇到神棍,因為對方出招的手法,其實是符合他在書上看到的權謀招式《千隆問屈》的架構,但是由於學員沒有上過權謀,而且當時看過就算,並不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厲害的招式,但是現在看到自己最小氣的母親,竟然會願意把錢拿出來給一個陌生人,就開始對這招《千隆問屈》的威力產生了重新評估的想法。
記得在幾年前,新聞報導有一個有博士學位的工程師,在網路上看到超級好吃的吐司,就網路購買,但是想不到對方是詐騙集團,不知道怎麼騙到這位博士把自己的存款1千多萬全部匯款過去,而且最後連吐司的邊都沒有吃到。 基本上博士工程師都是屬於高知識份子,理論上不應該輕易被詐騙,但是由於《千隆問屈》的招式,一開始就抓住對方的心神,鎖住對方的思考能力,並且得寸進尺的開始操控對方的作法極為霸道,就像是蜘蛛追捕獵物一樣,只要沾到一根蜘蛛絲,就會不停的再連續的出更多的招去綑綁獵物,所以不是這些詐騙受害者愚昧無知,而是這些詐騙的手法已經影響了對方的思考能力,所以才會對於一些有明顯漏洞的手法,深信不疑。
而這樣的手法其實並不止於詐騙,90%的身體侵入性檢查都伴隨著痛苦,有些甚至要全身麻醉,而且價格不菲,要說服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自願的掏錢來作身體檢查,難度之高可想而知,但是我們有位同學,是健檢業者,他卻能夠利用《千隆問屈》的方法,在不與醫院診所串通,不與保險公司簽約的情況下,說服很多人去作這些既痛苦又未必必要的身體檢查。
學員分享他出招的邏輯,說每個人其實都會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好奇,而《千隆問屈》的手法,他可以讓病患把他自己的懷疑說出來,而且再加以強化為恐懼甚至是痛苦,並且巧妙的鋪路暗示病患只有詳細的檢查才能夠完全消除對方的痛苦,就是靠著這樣的連續出招,他賺進大筆大筆的佣金,而成為他們公司的銷售王牌。
有個高明的騙子說個一句話:
其實每個人都準備好要付出一切去換取他想要的東西,而我所作的只是讓對方相信,我給他的就是他想要的東西。
你有上當過嗎?
你對於老千的手法能夠看穿嗎?
只要你學會了《千隆問屈》的奪心手法,那麼未來將不再受人欺騙,想想看,如果你能夠輕而易舉的說服任何人,那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
2018/9/8~9/9 今年最後一場權謀兵法道《勾魂奪心洗腦術》,全球唯一華語課程,報名請點選以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55170261502633/
匯款報名請點選以下聯結
奸的好人課程報名表: http://goo.gl/v3TAs0
刷卡或者分期請點選以下聯結
奸的好人刷卡付款申請處 http://goo.gl/qXm6JG
康博診所詐騙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作者是高風險群,檢討檢討
文中對於社群網路關係
在真實人際關係上的定位
講的非常清楚且有具體的建設性
非常值得細讀的文章
從心理師的眼光看社群網路對人們心理健康的影響
( 杏語心靈診所治療師 呂佳珍 )
一位年輕小姐個案來找我,跟我描述心理上種種的問題,說為什麼在臉書上看到自己的同事、朋友、同學,都過得比她過得好?這位年輕女子,時髦的打扮,年輕又優雅,還擔任公職,年收入豐富又穩定,卻面露憂愁的對我訴說她的苦惱。我靜靜地望著她,心裡想的是在這個年輕一代畢業基本薪只有22K的年代,能夠在公家機關擔任公職,又是鐵飯碗,可以吃一輩子,著實是相當不錯了,她到底在煩惱些什麼? 女子細細道來,我才發現她每天上班,下班後沒有什麼嗜好興趣,下班後長時間流連在上網,觀看臉書,和臉友互動中,因為個性比較被動羞怯,也不善於社交生活,下班後也不知道該如何打進同事朋友的社交圈,看到同事圈下班後常常相約出去玩,就心存羨慕。只能在臉書上比較活躍。她從臉書上,從一個個逐漸增加的讚,和朋友留言分享的互動中,得到些許的肯定支持,及快樂,但卻也被設限在這個網路虛擬世界的框架中,頻頻看到不同的朋友、對象出來曬恩愛、或炫耀每天吃了什麼大餐,去了哪邊旅遊,出國了幾次,穿得美美美的,無非是想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有多好。長久下來給個案帶來極大的壓力,好像自己總是過得平淡,總是怎麼過都沒有別人過得好。原本是帶給她情緒支持及紓壓療癒的社群網路,現在反而成為她比較不完的心頭恨及情緒困擾的源頭。 也造成女子她常常和先生抱怨的導火線。先生及治療師也不止一次的勸導她,他們只是每次都把光鮮亮麗的一面展露出來,現實狀況才不是這個樣,你看到的月領22K的人還能去看電影,吃大餐、出國,買名牌包,用IPHONE 7¸出國血拚,這些有時只是他們敢消費、甚至分期付款或貸款來消費的。但是女子怎麼勸說都聽不進去,完美主義及愛比較的爭勝情緒常常困擾她的生活。
以上事例是網路先進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先進方便性帶來的速度、便利、時尚,潮流,有一項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社群軟體讓人更覺寂寞、被孤立,經常使用社群軟體的「臉書世代」年輕人,亦即所謂的「千禧世代」雖然擁有更多的虛擬社交圈,但其實比上個世代的人更加孤單寂寞。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英國「全國建築商協會」(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執行的調查顯示,「千禧世代」年輕人有89%表示自己為寂寞所苦,但55歲以上族群只有70%有如此感受。
調查指出,年齡介於18至34歲的「千禧世代」,比上一代擁有更多的「網路朋友」。他們「網路朋友」的比例,比「現實生活朋友」多出6倍以上。
同時,另一份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的報告也指出,花費太多時間瀏覽推特、Snapchat、Reddit和Tumblr等社群媒體的年輕人,感覺自己被社會孤立的機率愈高。「可能引發妒忌情緒,曲解他人擁有較幸福且成功的人生」。
研究執筆人米勒博士(Dr Elizabeth Miller)解釋:「我們還不清楚使用社群媒體和感覺社會孤立這兩者出現的先後順序」。米勒說:「有可能是他們在現實社會被孤立,讓年輕人轉而使用社群軟體,或是使用社群軟體的時間增加,使人感覺被真實世界孤立,也可能兩者同時存在。就算是人們先感覺到被社會孤立,花時間上網似乎也無法減少這種被孤立的感覺」。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使用社群軟體超過2小時的受試者,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的機率是每天瀏覽不到半小時者的兩倍。
除了長時間使用社群網站交友之人,更有孤獨感之外,研究還顯示這些人因為寂寞,更容易相信網路上結交的陌生人,也因此更易成為網路詐騙受害者。有36%自覺寂寞的受訪者承認,他們曾被網路詐騙。
由此可知,年輕人需多培養興趣,並多參與社交活動,如同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所言「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感的來源」記得,網路上的朋友都是「虛擬」的,珍惜現實生活的真實關係,才能讓你活得更快樂。
另外,今年3月大家健康雜誌引用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尤其對年輕人而言,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該研究發表於2016年4月《憂鬱和焦慮》期刊,研究對象為1,787名19至32歲的美國人。受試者於2014年填寫一份問卷,詢問其這一年間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包含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Tumblr等美國人常使用之社群媒體),同時以「病患自我報告之結果測量資訊系統憂鬱量表」評估其憂鬱風險及徵兆。結果發現,參與者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查看社交媒體頻繁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
身為照顧普羅大眾的心理健康的諮商心理師,自覺應該將正確的訊息,提供給需要的人,以上是擷取可信媒體的部分報導,但是,也是鼓勵社會大眾,慎思明辨您在網路、推特、Line、臉書所看到的訊息,並盡量別讓它誤導了您的人生,及重要的選擇。尤其是有家庭的夫妻,更是別讓長期沉迷於網路虛擬世界,中斷了您與摯愛的家人、孩子、青少年/青少女,了解、溝通的機會,否則,關係及影響力一旦失去了,就為時已晚。建議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此外,不善交際者因對現實人際互動較為敏感,隱身於網路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僅注意到他人過度美化的生活表象,及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與按讚數,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親友需提高警覺。
~圖片取材於網路~
康博診所詐騙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思浩大談法國市民賭癮起變賭徒!賭仔難成名發達,熱愛賭博多為情緒病患者!(大家真瘋Show 2020)
法國國民愈來愈沉迷博彩遊戲,5年來上癮者增加一倍,佔個人娛樂消費預算1成。
公共衞生部、 毒品及癮君子觀察局和博彩觀察局的共同研究表示,人們沉迷博彩遊戲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佔其娛樂消費預算的1成,約每人每年200歐元(約1740港元),在5年來上升12.5%。
11%的受訪賭博人士參與體育博彩活動,投注者數目在5年來增加3倍,當中網上投注者暴升4.6倍。研究表示,體育賭博對健康風險最大。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法國多間眼科診所,被爆出僞造帳單,詐騙政府社會醫療保險!(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W6LeEHZWU)
2. 思浩大談瑞士媒體報導,爆出近四成半嘅邊境法國人,因人工同稅率去瑞士工作!(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CAne5-CcY)
3. 思浩大談前皇室成員哈利梅根,響應反種族歧視運動直斥英女皇!網民反指唔應該食碗面反碗底!(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x_sifLH0I)
#大家真瘋Show #2020 #法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