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前進到糖廍里】
了解這個市,然後,改善它
秘密空中花園。華江整宅
糖廍里120年前屬於下崁庄下石路。120年前,下崁庄約略在今日的廣州街以南、西藏路以北形成的狹長地區,與南邊的加蚋仔庄以無尾港溪(今日西藏路)為界。
「糖廍」念作「糖部」,「廍」原意工房或房屋,糖廍就是台灣古代的製糖處所,後來台灣人就把製作蔗糖的工廠通稱為糖廍。早在清康熙末年,已經有福建楊姓移民家族在下崁庄,約略是今日萬華大理街一帶建廠製糖,漢人在加蚋仔庄開墾種植甘蔗、麻竹、茉莉花,加蚋仔採收的甘蔗就送到下崁庄的糖廍。
台灣早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就種甘蔗、煉蔗糖,明鄭時期在鄭經推廣下,台灣成為東亞重要的蔗糖出口地,為台灣賺取大量資金。清朝佔領台灣後,繼續明鄭的蔗糖產業。明清時代販賣蔗糖是非常賺錢的行業,就算身為製糖工人,薪水也是普通工人的數倍,所以清朝東南沿海的居民常常想前往台灣工作,廣東省甚至流傳「台灣錢、淹腳目」的俗語,那個時候台灣人也稱製糖是「作一冬、食三冬」的工作。
日本治台後,日本人也重視製糖產業,清代台灣的製糖產業依然非常傳統,台灣機器煉糖則是從日本統治開始。日本人在台灣大力推動機器製糖,1910年日本人木下新三郎、高橋虎太聯合板橋林家共同創立「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工廠選在今日大理街一帶的舊糖廍,甘蔗則採收自桃園大溪的甘蔗田,是全台灣最北邊的現代化糖廠。台灣人把這一塊製糖廠周圍稱為「糖廍」,這也是糖廍里里名的由來。
1 糖廍文化園區
台北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六年後被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改名為台北製糖所,1943年因太平戰爭戰局惡化,日本政府下令蔗糖減產,台北製糖所停產蔗糖、所有工廠改為戰略物資儲存倉庫。戰爭結束後台糖接收台北製糖所,依然將廠房作為倉庫使用,由於廠區緊鄰台鐵縱貫線,所以庫房曾用於貨物轉運,後來台糖將部分廠房出租給草創期的中國時報,這也是糖廍里時報大樓的由來。台糖配合政府政策,將廠房用地捐出蓋國宅、闢建馬路,到了1990年整個廠區僅剩3間老倉庫及一小段運糖小火車(五分車)使用的月台。原本台糖想將殘存的廠區租給西園醫院作為老人養護所,遭到當地居民反對,因在地保護古蹟意識加強,台北市政府將這些殘存的糖廠設施指定為市定古蹟,經過整修後於2011年對外開放,是為糖廍文化園區。
糖廍文化園區臉書粉絲團
2 私立愛愛院
愛愛院舊名愛愛寮,成立於1923年。來自淡水中上家庭的施乾,畢業於工業講習所(今台北科技大學),1919年在總督府商工課任公務員,1921年進行台北貧民調查時發現艋舺地區乞丐問題嚴重,甚至還有一家三代均為乞丐,施乾決定要解決乞丐問題,隔年辭去工作、向親戚借款在台北製糖所附近購買1000坪土地成立乞丐收容所,最初命名「愛愛寮」,收容約30名乞丐。
施乾在收容乞丐方面有幾個原則,首先嚴格審查是否需要收容救濟、其次為教導基礎謀生技能、再來則是給予必要醫療協助。在經過教導與救濟,確認收容人可以自給自足生活,收容人即可返回社會。施乾除了親自進行救濟工作,也自費出書描述如何減少乞丐數量。
施乾的行為確實減少艋舺街頭乞丐數量,經新聞報導後連日本裕仁天皇都知曉其人,1928年裕仁頒發獎金資助施乾,日本宮內省(今日的宮內廳)也連續八年每年給予獎助金500圓(1930年,台北公學校教師月薪約30圓上下)。1933年,愛愛寮更改體制為財團法人台北愛愛院,經營總算步上正軌。日本富家女清水照子也在1933年與剛喪妻一年的施乾結婚,施乾1944年過世後,清水照子代施乾擔任院長直到2001年過世。
愛愛院原本收容乞丐、老人、孤兒,1973年後配合政府政策,以收容男性老年人為主,逐漸轉型為老人安養機構。1991年後正式轉型為老人安養機構,除了弱勢老人,自費老年者亦可接受評估入住。
愛愛院目前院長為施乾的小兒子施武靖先生。
3 華江整建住宅
1970年動工隔年完工的整建住宅,又稱為華江國宅,屬於華江計劃第一期的一部份。住宅位於和平西路與環河南路路口周圍,共計16棟分布在柳鄉里、華江里、青山里、糖廍里四個里。當年曾有許多建築師參與華江整宅的設計,至今仍未能打破這個紀錄。華江整宅的特色為一樓店面挑高,二樓有騎樓連通每棟整宅,形成全國獨一無二、天橋連通各住宅的奇景。大部分整宅三樓有採光迴廊,三樓住戶利用這空間種花植草,形成居民口中的秘密空中花園。華江整宅當初設計構想一如南機場整宅,國民住宅整合眾多公共設施,還有整宅居民共用的超大型水塔,每戶坪數卻較南機場整宅多出至少50%,同時華江整宅居民同質性較高,管理容易也比較好,所以華江整宅雖老舊卻不會髒亂。
P 華江整建宅通往二樓的樓梯間,可以看到老舊生鏽的管線與電表箱,隔壁華江里已經貼出公告將請廠商來維修。
p糖廍文化園區的其中一座倉庫充作展場,展示台北製糖業簡史,還有台北萬華區行政區劃分演進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20的網紅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ampus TV, HKUS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東星西樂 - 廣州-西藏十四天觀星交流團 **活動將會於17/3開始接受報名,31/3截止報名。** 日期:6月1日(星期一)至6月14日(星期日) 地點:廣州...
廣州去西藏火車 在 王獅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咖啡與萬華|
萬華是我出生地,成長地。
小時候的我,還追著未地下化的火車跑,我印象中的火車就是會鳴笛,毫無流線的莒光號。 那時候西園路上有一座橋,短短的,只是為了橫跨底下的火車,但對於小男生來說,是最佳的腳踏車衝刺場所,底下的涵洞也是最有趣的藏匿之處。
要說得精確點,我住在火車路線南側的雙園,北側才是真的人們印象中,龍山寺所在的艋舺。會去艋舺大多是媽媽要拜拜的時候。備好水果,順道在寺的旁邊買甜米糕與金紙,米糕最上頭是龍眼乾,其餘一蓋我都不愛吃。我大多被廣場旁的瀑布吸引,小時候覺得很震撼,長大再去,根本就也只是小小的庭園造景。 那時候龍山寺前方廣場還未完成,只知道是永遠不知道何時完工的工地,與充滿攤販的臨時集中市場。隔壁的西昌街堪比現在的廣州街夜市,充滿二手叫賣與小吃攤,現今人氣少了許多,反而留下青草巷的印象。廣州街夜市一樣聚集不少人,但華西街就真的少進去,因為一走進去就是情趣用品店,小孩不宜。
再往北就是西門町,少去。而往南就是往中和的東園街與環南市場,要一直到接近國中的時候,搬家到現今的華江高中附近才有涉略。南萬華其實不屬於艋舺,在舊時代稱做迦納,這地名在台北毫無名氣,問十個人也不知道在哪。現今六線道的西藏路舊時代是大排水溝,兩旁充滿了各種國中國小,沒什麼店家。也是一直到最近才感受到有在地團體在認真經營南萬華,也或許單純只是我喜歡的甜點店『菓實日』在那經營。
總結來說,我一直都覺得萬華某種程度算是咖啡沙漠。
獨立的咖啡店的出現與否,某整程度是這地區是否開始有人關注的一個指標。
先撇開複雜還有擁有兩間知名老店的西門。一直到往南一點的森耕、立良、丸花豆倉出現,星巴克進駐林家,才感受到萬華一絲絲的不一樣,但南萬華還值得更多人挖掘啊!!
所以我很欣賞這個活動所切入的萬華咖啡
因為萬華真的很多咖啡店就很小沒什麼人知道
跟萬華很多地方一樣,沒什麼特別
就是過自己的生活
萬華老城咖啡香
喝的不光是咖啡,還有萬華的在地舊時光
活動在此
大家關注一下!
https://www.facebook.com/wanhuacoffee/
廣州去西藏火車 在 Jessica Chu-西卡的旅遊生活小紀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ay1 11:45
坐上前往拉薩的火車
歷時需要53小時 總共12個站 途經長沙 西安 西寧 格爾木 等等 4890公里
————————————————
在候車室時有個小插曲
一個香港女人來問我們知不知道在那上車,因為螢幕寫5號,但候車室那層是1,2號,她去問職員但卻說給她20塊就帶她去
(那個女人只是問路而已 不是想要快上車 不是想要人幫拿行李)
但實際上是等到上車時間就會開放乘客到下層前往5號月台
————————————
火車票是在紅磡火車站的中國鐵路購買即時拿到實體票,因為上網買需要內地户口而且是需要當天去排隊拿票。
不過缺點是要收手續費
————————————-
火車有分硬座,硬卧,軟卧
硬座就不用想了
硬卧較便宜,6床一室沒有門,較吵雜,充電插頭也要爭,但優點是有機會認識新朋友,能聽到很多旅遊資訊也可能找到人一起拼車玩
較卧大約貴多900hkd,但較寬敞舒適,床頭有插頭可供充電,門能夠鎖起來,所以其實4個人去軟卧較好,加上要是難入睡的話也選軟卧吧,充足的休息才能預防高反。
這次雖然是3人行但也選了軟卧 有可能會跟陌生人共一室也有可能沒有,不過現在只有我們3人還玩得挺開心haha
——————————
職員人也好好,剛剛有跟他們聊一下天,他們也挺有禮貌~
火車上有熱水供應,也有卡餐車可以去吃飯,間中會有職員推零食車。
有洗臉室跟廁所(蹲),現在衛生情況還能接受但明天後天應該會挺可怕
——————————
#西卡_96LINE18天青藏之旅 #中國 #廣州 #拉薩 #西藏 #旅遊 #背包旅行 #背包客 #火車 #z264 #c7036 #china #tibet #guangzhou #station #backpackers #travel #travelgram
VLOG鏈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廣州去西藏火車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ampus TV, HKUS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東星西樂 - 廣州-西藏十四天觀星交流團
**活動將會於17/3開始接受報名,31/3截止報名。**
日期:6月1日(星期一)至6月14日(星期日)
地點:廣州→西藏(拉薩、江孜、日喀則、珠峰大本營、羊八井)
費用:RMB $8,000 (已包括導遊費、去程火車票、回程機票、機場稅及住宿)
欲知更多詳情,請密切留意天文學會的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suastro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