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力量,兩岸一家親必定無知!#千萬要記住
一「兩岸一家親:全球無知國家排行榜」
一「自由共和國》馮光遠/二○二○年,兩種台灣人 - 自由評論網」#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一「大前研一:台灣已進入低智商社會」
一「國安會新副秘葉國興復出:台灣情勢嚴峻,敵人已在國內!」
一「那些披著「白色」力量的馬英九」。
一「投書:選擇柯文哲就是支持政治山寨」
【所謂的新政治】#千萬不要小看低能的力量 #國共一家禽_看不出你跟共產黨有什麼不一樣系列 #藍綠一樣爛你覺醒個屁!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38624219610988&id=584986081641475
弗蘭西斯培根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是 80 幾歲的病人問能不能打疫苗,最近是 50、60 歲的病人也在問能不能打。
明明有慢性病的染疫高風險族群最需要打疫苗,卻變成好像打疫苗比感染武漢肺炎還危險。
--
『弗蘭西斯·培根名言:「知識才是力量」。在台灣的新冠疫情時代,這句話完全失效,不管有沒有知識,人人都有力量、都要發言。個個都是專家,君不見,不是內科系統的醫師(例如某些精神科),竟都能寫武肺或疫苗文章,「評論」多年經驗的感染科醫師及疫情中心醫療界諸位菁英,而且說:你們錯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有關「疫苗致死」話題,從很多不幸逝者的剖檢資料,對照研究死亡背景值比較,學者專家都已一再提出學理證明,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猝死與疫苗有直接關係。「沒有疫苗,每天還是有一定數目的人死亡」,這個事實,很多人還是聽不太懂,或聽不進去。』
『若照他的說法,高血壓控制不佳的人一針下去,因為很痛、血壓會立即升高而馬上掛掉,這是否太危言聳聽了?而且病人應該是當場死亡才對,不會是過了一兩個禮拜。』
弗蘭西斯培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語錄·台北的日出》
* 如果所有的星辰都消失或死去, 我得學會去看一個空洞的天空 ,並感受它那絕對黑暗的莊嚴, 儘管我得先適應一會兒。
Were all stars to disappear or die, I should learn to look at an empty sky And feel its total dark sublime, Though this might take me a little time.
—英國詩人奧登
* 我喜歡夏日的永晝,我喜歡在多風的黃昏獨坐在傍山的陽台上。小山谷裡稻浪推湧,美好的稻香翻騰著。慢慢地,絢麗的雲霞被浣淨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張曉風《我喜歡》
* 夕陽最美時,也總是將近黃昏。世上有很多事都是這樣子的,尤其是一些特別輝煌美好的事。所以你不必傷感,也不用惋惜,縱然到江湖去趕上了春,也不必留住它。因為這就是人生,有些事你留也留不住。你一定要先學會忍受它的無情,才會懂得享受它的溫柔。—古龍 《白玉老虎》
*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王爾德
* 我一直認為,只要有手有腳、身體健康,你就不是窮人,因為你已經有了改變現狀的基礎。—-馬克•塞雷納《二十五歲的世界》
* 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時代。—-王小波《沈默的大多數》
* 我在這裡愛你。在黑暗的松林裡,風解縛了自己。月亮像磷光,在漂浮的水面上發光。白晝,日復一日,彼此追逐。——聶魯達《我在這裡愛你》
* 我以為你給的傷終會愈合,就像濕透的那件襯衫最後會乾,可它一想到那場雨就皺皺地難過。—-村上春樹
* 不知,不盡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王蒙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弗蘭西斯·培根
* 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裡,我們可以試著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鍊子,將你牢牢與過去連在一起。—-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
* 生活是苦難的,我又划著我的斷槳出發了。—博爾赫斯
* 書籍是一種冷靜可靠的朋友。—-雨果
*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人才會成功,其實不是。很多聰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們沒有找到他們價值體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卻去做一些在他的價值觀體系中不怎麼重要的事情。所以他們內心缺乏全力以赴的動力。——錢鐘書
* 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魯迅
* 沒有一點兒瘋狂,生活就不值得過。聽憑內心的呼聲的引導吧,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像一塊餅似的在理智的煎鍋上翻來覆去地煎呢?——米蘭•昆德拉《不朽》
* 少說刻薄話,多吃巧克力。——木心
* 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當你選擇騰空雙手,還有誰能從你手中奪走什麼!多少人在哀嘆命運無可奈何之際,卻忘了世上最強悍的三個字是:不在乎。—— 蘇芩
* 我生平第一次開始懂得,這個世界上最惡劣的壞事並不是由邪惡和殘暴所造成,幾乎總是因軟弱而產生的。——茨威格
—-圖片:蔡克信醫師.台灣最著名的樂評家.自新店看台北日出
弗蘭西斯培根 在 法蘭西斯‧培根- 325 件藝術品- 畫作 - Wikiart 的相關結果
法蘭西斯·培根(英语:Francis Bacon,1909年10月28日-1992年4月28日)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英國哲學家培根的後代。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 ... ... <看更多>
弗蘭西斯培根 在 弗蘭西斯·培根- 維基語錄,自由的名人名言錄 的相關結果
弗蘭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國科學家、散文作家、哲學家、政治家。對科學方法作出極其重要的貢獻。 ... <看更多>
弗蘭西斯培根 在 法蘭西斯·培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法蘭西斯·培根,第一代聖阿爾班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國哲學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