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到一個曾經合作的專櫃品牌,
海洋拉娜的邀約,
今年度,
她們想談談自身的品牌精神,
主題是"自己定義獨特的經典",
因此也想要我寫寫心目中,
關於女人如何自成經典的想法。
本來想要寫張愛玲,佐野洋子,伊莉莎白.庫伯勒,
這些我覺得活得很痛快的女人,
最後想來想去,
還是決定寫身邊的人。
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彼得的媽媽。
2.
為什麼想寫母親作為人物側寫的主角呢?
因為最近是開學季節,
基本上所有的媽媽都如營火一般,
熊熊燃燒起來了吧?
某天經過一家便利商店,
看到玻璃上貼著角落生物的圖片,
我突然想到,
這一生中,誰比媽媽更加角落生物呢?
舉我自己當例子,
我這一個月(目前只過了一半......),
一直都在角落裡吸氣吐氣,
無論是校園門口某個有陰影的角落,
(中午接小孩那個烈日很驚人)
安親班外面等待的小椅子,
連在家裡,
看著羅比寫功課的書桌,
我也是擠在小角落的後頭,
爪子捏著聯絡簿,
如小鸚鵡那般伸長著脖子。
數學習作,國語甲本,
聽本土課程的CD片,
隨著音樂樂譜打拍子,
圈圈看連連看拼拼看,
通通都要試試看......
而且羅比第一次穿運動服,
那件衣服就弄到黃黃的污漬洗不掉,
我在夜裡又匆匆出門去買了一件,
並且重新縫名牌。
心得是:
媽媽不只需要月子中心,
我覺得小一新生時期,
新手媽媽也需要來個日間特別看顧中心啊。
#這時收到一瓶海洋拉娜裝在美麗的紙袋裡
#感覺有如及時雨嘩啦啦地滋潤了乾枯的土地
#嗚嗚角落生物也需要關懷的
3.
也就是這樣,
最近我對於其他的媽媽,
是怎麼把孩子養大的這件事,
格外有興趣。
彼得的媽媽是家庭主婦,
根據彼得所說
他認為他媽媽如果不當家庭主婦,
她會是很好的"社會觀察家","目擊證人",
或是"刑事局裡負責蒐證的調查員"。
原因是彼得媽有個過目不忘的能力。
彼得媽的這個特異功能,
連我都不禁嘖嘖稱奇,
有一次我掉了一個紙袋,
回家後才發現,
我問彼得你有看到紙袋嗎一問三不知,
彼得說:
你打電話問我媽啦......
我問了婆婆,
婆婆立刻問:
你是說紅色的還是黃色的紙袋?
我:應該是.......黃色的......吧?
婆婆接著鉅細靡遺地說出她的記憶:
我下午X點X分時看到你左手提著紙袋,
X點X分時那個紙袋換成(彼得)妹妹在提,
吃飯的時候,
紙袋放在你跟兒子中間的椅子下面,
後來吃飽,你又提著那個紙袋去上廁所,
接著(彼得)爸爸把你的紙袋放到車子後座......
#身為一個紙袋如此備受矚目
#是不是此生無憾了
#彼得驕傲地挺胸
#就跟你說我媽是職業目擊證人吧
4.
除了過目不忘,
彼得媽也經常跳脫框架問出驚人的問題。
之前我好像有說過,
那年懷羅比時,
有次彼得媽陪我去照高層次超音波,
醫生檢查好所有器官與手指腳趾後,
問我有沒有其他問題,
我搖搖頭說沒有,
醫生又轉頭問我婆婆,
那阿媽你有沒有問題要問呢?
彼得媽立刻舉手說:
我有問題喔!!!
醫生:
好啊,盡量問。
彼得媽:
那個醫生你長這麼帥結婚了嗎???
#好想把超音波探頭放到醫生尷尬的臉上
5.
這陣子彼得突然提到關於媽媽的一個故事:
他說:
小時候我跟妹妹想去電影院看電影,
可是電影票要很多錢,
所以我們又不敢花錢......
結果有天我媽在改衣服聽廣播時,
發現主持人在有獎徵答送電影票,
我媽就幫我們馬上打電話去call-in回答問題,
得了兩張電影票喔......
這故事雖然不太起眼,
但我覺得莫名感動,
因為媽媽就是會為了孩子,
作這種出人意表的事情不是嗎?
我想著年輕的彼得媽媽,
工作到一半,
慌慌張張地站起來拿起電話筒,
報上自己的姓名(來自台北的顏媽媽),
認真回覆有獎徵答的問題,
那個積極爭取電影票的模樣,
就覺得非常可愛耶。
6.
接著講講我媽媽。
我媽媽是職業婦女,
小時候我經常打電話去找她,
總機就會問:
林總編嗎?請問哪裡找?
我會說我是她女兒,
接著一陣音樂後,
聽到媽媽的聲音,
我總是拿著很無聊的事情煩她。
媽媽:
哈囉小孩你下課了嗎?
(我媽都叫我小孩)
我: 媽媽你晚上可以買麥當勞回家嗎?
我: 媽媽你知道上次訂書機放在那裏嗎?
或者是:
我: 媽媽你桌上的口紅我可以玩嗎?
#如果是問我我就會說當然不可以
#但我媽回答都是有一支XX顏色的
#那支快用完了妳可以拿去玩
7.
說來是蠻驚人的,
三十多年來,
我的媽媽從來沒有對我發過脾氣,
一次都沒有,
最多她就是有些不贊同地低聲說:
吼喲......
小學時我因為討厭某個老師,
不願意去上英文補習班,
她說:
真的嗎?
完全受不了老師喔?
吼喲......
(接著打電話去補習班問退費辦法)
某次我剪壞頭髮,吵著要買假髮時,
她說:
有那麼醜嗎? 還好吧?
吼喲......
(但還是幫我買了)
就連最近我媽問我:
欸,妳小說寫得怎麼樣?
我說:
千萬別問,
我一點點都寫不出來。
我媽媽也是說:
妳加油啦,
不要讓編輯在那邊空等,
一天寫一點嘛,
吼喲......
8.
這次收到海洋拉娜的邀請,
一開始得知時,
我想說:
之前寫過了喲,不知道還能怎麼寫.....
但打開它們家的經典乳霜,
過了這麼多年,
相同的瓶身,
那份香氣與質感,
仍舊是經典。
我想,
媽媽們大概從來沒想過,
自己會被看作經典的女性吧?
應該都覺得自己是平凡的歐巴桑,
每天淋雨曬太陽,
替小孩整理書包送課本......
甚至,會有一種感覺,
覺得自己就是從生了小孩以後,
人生越變越平凡的感覺。
但反過來看,
每當我聽別人說自己的母親,
總是能聽到特別深刻的故事。
或許經典本來就不是新年新希望,
大樂透對獎,那種一次性的事件,
經典的概念,
大概是用平凡的日子去作一件事,
每天每天,不願半途而廢,
作到令人深信不疑的程度。
舉例來說,
過了這麼多年,
我已經長成了一個邁入中年的孩子,
每當我想起我的媽媽時,
她就是一個,
遇事鼻孔會發出吼喲吼喲的好人模樣。
我相信彼得看他的媽媽,
那雙有如老鷹的雙眼,
照相機般的神級記憶大師,
也有相同的感覺。
個人小小結論:
不論經典女人或是經典品牌,
我猜這件事,
都得經過多年的確認後才能擁有的資格吧,
所以說起來,
經典還是無法言之過早的。
後記:
我在網路上看了許多愛用評鑑,
以及諮詢了身邊的親友,
發現海洋拉娜之所以能站上經典乳霜的地位,
是來自於它溫和而能快速穩定膚況的能力,
並且能順利通過敏感性肌膚的考驗。
上次我得到第一瓶海洋拉娜試用時,
媽媽剛好臉乾脫屑,
法令紋兩邊都是紅紅乾裂的一片,
所以剩下的半瓶就給她帶回家,
而她的肌膚問題也很快就緩解了。
#海洋拉娜MiracleBroth奇蹟活凝金萃
#成分以深海藻類與礦物質為主
#12年超過6000次實驗改良
PS.永遠的經典品牌,也送給心目中的經典女性吧~
海洋拉娜乳霜,和經典熱銷週年慶活動這裡看:
https://www.lamer.com.tw/2021cremedelamer
也歡迎長期追蹤臉書粉絲團,獲得更多品牌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LaMerTaiwan/
這次海洋拉娜也有神秘的小禮物,
放在留言裡喔。
張愛玲小說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形成文字的沈澱,和只在腦海中思考的效果,前者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樣的,你看100本勵志書籍,聽成功人士發表演說,如果沒有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那終究還是別人的東西。
.
這幾年,我的工作中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是撰稿人,專門書寫觀點文章。文章的內容多半是將過去歷史上優秀的女性故事結合現代視角切入,用”她者”的生平,反思當今社會女性的位置。這是一份我很喜歡的工作,雖然前期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反覆考證,並帶出自己的心得想法,但不得不說,是有意思的。從2018年在Wazaiii連載的《當代時尚女子圖鑑》開始,我逐漸在這個領域有點”積蓄”了。
.
今年自己開了podcast節目《凱特謎之音》,頻道方向定義為「一個只聊女人的地方」。每次30-40分鐘時長,需撰稿7,000-10,000字。某人笑說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搬磚頭砸自己的腳,還砸得樂呵呵的。但做內容的人,也許都是這種樂傻子。只是我不光說故事,《凱特謎之音》的整體脈絡也是我思維的體現,也就是透過將自己成長中看過的那些關乎女性的名人故事、小說、女作家等做一系列整合,讓大家知道"我之所以成為我"的理由。這些都是從青春時期到現在影響我甚深的東西,塑造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我的中心思想。而我一直認為,思考會使女人活得更好。
.
我的書架上沒有任何一本勵志書籍,有的只是人物傳記、中外經典文學、小說、散文、詩集這類的書。我並不迷信成功學,也很排斥心靈雞湯,或者該這麼說吧,我的成功學與心靈雞湯就是文學,在文學的領域中有人性、有歷史、有人生、有愛情、有婚姻。那些開始與結局,其實都已經告訴我們大部分成功與失敗的走向,過程更是充滿反轉與變化。而更有趣的是,它們在文學的領域中還用非常細緻、非常講究的文字傳達出來,相反的,教條式的勵志書往往顯得簡單粗暴,言語乏味。
.
風格,是一種思維模式。在每個人都想做自己的時代,社會上卻販售著雷同的自我。而這雷同的自我僅讓大家趨之若騖,真正落實者卻一直少有。想來不禁莞爾,深感諷刺。朋友笑說,這道理如同在youtube上看一個運動跟練版,坐著看完就以為自己也運動了。可是,這十五分鐘的時間其實你什麼都沒做,只是刷手機而已,肚子上的肉依然還在。勵志書籍對大部分人的意義大抵如此。
.
女人一生中還有一個情關。許多女人情關難過,常常導致賠了夫人又折兵。從戀愛到結婚,一生都在情感裡受困。風月之事,文學裡多得是,拿中國近代的文學家來說,在情愛之中就盛傳「女怕張愛玲,男怕郁達夫」,他們分別都把人性最枝微末節的地方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放在太陽下曝光給大家看。女人若想了解男人,看看郁達夫;男人若想了解女人,看看張愛玲。他們兩人寫得真實,但也因為太過真實,使人有一種內心被戳穿的感覺。通常,在文學的世界裡,渣男渣女遍佈,是一個不講端正三觀的世界。而我尤其愛這裡的世界。
還記得上學時,我喜歡在日記本裡寫一些感觸,或謄抄幾段在書裡看到覺得有意思的文字。後來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現在,只是手寫變成打字,日記變成手機記事本。形成文字的沈澱,和只在腦海中思考的效果,前者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一直是我確信不疑的道理。這道理廣義上來看,也是人生理想的實踐準則。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一直盤據腦海中想像是沒有用的,想辦法落實成行動,輸出成內容,它才會真正成為你的東西。
.
為何你想活出真正的自我,
但到處卻都是雷同的自我呢?
這問題,留給大家思考。
.
#katesmurmur
張愛玲小說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馬影展好片心得分享
最近應 Giloo紀實影音之邀,我參加了他們2020 金馬影展的許願池投票(顧名思義就是將投給我這次在影展中看到的好電影,希望它們之後有機會上平台)。這次除了充滿詭譎美學的《南巫》外,我還看到了兩部讓我記憶深刻的好片。
其中之一是《驚魂記中計》---身為希區考克影迷的我,在金馬影展看到《驚魂記中計》像是旁觀了大師的拍戲過程。
這部紀錄片約90分鐘片長,訪問了二十多位電影工作者與影評人,包含當時在《驚魂記》中飾演瑪莉安的珍妮李,分別從分鏡本、角色設定、配樂、音效與剪輯手法,來分析改變影史的《驚魂記》三分鐘浴室殺人戲。
1960年的《驚魂記》到現在仍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讓戲院的觀眾,在座位上仍感到坐立難安的電影。如片中評論人所說的:「我認為如今電影不會再這樣影響文化了。」《驚魂記》的成功是全面的,影響了後來的拍片技法,甚至次文化,也讓我們看電影有了新的角度。
因為希區考克太會玩鏡頭語言了,他是怎麼讓觀眾有強烈的臨場感,被一起拉到貝茲旅館的?浴室殺人戲裡用了他擅長的主體凝視與客體凝視的切換,如蓮蓬頭的凝視。第一次蓮蓬頭灑水的特寫是出自瑪莉安的主體視角(是種她終於做出還錢決定後的身心放鬆感),之後再出現蓮蓬頭的特寫時,卻成了命案發生後的客體凝視,對照著血水排出,比特寫屍體還具恐怖效果。(這在《後窗》與《鳥》中也有運用這點做出成功的驚悚效果)
三分鐘淋浴戲同時也用了負畫面(不正常的畫面留白),讓我們有預感浴簾外將會出現什麼,因而產生了步步緊張的壓迫感。希區考克非常嫻熟於以我們熟悉的城市風貌與符號,造成無所不在的心靈恐懼,一直到現在,他強大的鏡頭語言仍是後輩一直仿效的範本。這部紀錄片對於驚悚片迷來說,是個酣暢淋漓的細節體驗。
第二部《好好拍電影》也是紀錄片,將今年得到威尼斯終生成就獎的導演許鞍華拍片生涯與她如何在中西夾縫中成長與摸索。許鞍華是香港新浪潮電影中少數中至今仍維持豐沛創作力的導演。這部紀錄片近距離拍攝許鞍華非常可愛與詼諧的一面,如演員蕭芳芳所形容她的導演生涯是在「神與狗之間找到平衡」。
許多人欣賞許鞍華電影中的細水長流,喜歡她的細膩與人文觀察。這部紀錄片也拍出了許導的人性飽滿。包括她常帶老母親去一家私人診所,但兩人糊里糊塗去了以後才發現那天診所沒營業。於是母女倆隨遇而安地去到了樓下的茶餐廳坐坐,看著冒著熱氣的咖啡,兩人雖然沒說話,但卻是恬靜的好日子。
許鞍華喜歡張愛玲小說,剛出道時被罵把張愛玲小說拍壞也不減豪情。
對工作的熱情,讓許鞍華在失戀時會自嘲說:「這樣終於有時間拍電影了。」喝醉時她會唸幾句莎士比亞,也會開玩笑說:有一天發財了,她要去整形。電影中也拍出了她的幾段事業低潮,她身為一個女兒、女人與導演的各種模樣,你發現她活得如此直面而坦率,像香港的生命力。受挫後又更起勁,勇於從新的傷痕裡又長出更美好的作品。她過得真實,所以她的電影始終沒脫節。
如此許鞍華,如此戲如人生的美。這部可以找回對人生的感動,如果有機會,我想再看一次。
如果你們這次也有去看金馬影展,或是希望哪一部之後可以上Giloo平台補看或重看(我這次就很遺憾錯過了電影《游牧人生》),歡迎到這裡投票:https://giloo.ist/vote/browsing
另外,去年(2019)影迷許願的多部金馬影片也已經上線,請到這裡看看:https://giloo.ist/topics/13178
張愛玲小說心得 在 張看.悅讀張愛玲 的推薦與評價
一、分享內容只要與張愛玲相關即可,比如張愛玲作品的閱讀心得、書籍摘文及名言金 ... 這時候的胡蘭成是南京汪精衛政權的文宣部長,張愛玲只是上海剛崛起的小說家,胡 ... ... <看更多>
張愛玲小說心得 在 【90日伴讀書友計劃】 Day 01 〈連環套〉- 張愛玲-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連環套# 張愛玲 #90日伴讀書友計劃#day01 #書友募集中平常吃飯都看吃播,那讀書的時候就來 ... 留言分享讀後 心得 ✏ 還有【 #居家防疫 精選暖心書單】: ... ... <看更多>
張愛玲小說心得 在 張愛玲小說推薦dcard2022-電腦遊戲開箱資訊影片紀錄 的推薦與評價
張愛玲小說 推薦dcard2022-相關電腦遊戲網路資訊,精選在Youtube的分析開箱影片,找張愛玲小說推薦dcard,張愛玲小說線上看,張愛玲小說推薦dcard, ... ... <看更多>